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圣严法师:明日的佛教 僧中急需优秀青年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6日
来源: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圣严法师:明日的佛教 僧中急需优秀青年

 

  佛教在今日的世界,既是兴盛的也是衰微的。所谓兴盛,不论在国内及世界各国,除了回教徒的阿拉伯国家之外,到处都有佛教徒的踪迹,而且人数也在不断增长之中。所谓衰微,是由于佛教的僧团生活日渐受到工商业社会的影响,而无法保持其原有的宁静和单纯。同时佛教的弘法方式与教育制度也遭遇到社会转型期的影响和考验,因此佛教人数的增加与僧尼人才的计画培养,不能成为正比。

  佛教是由释迦牟尼世尊所创立。它的特色即是在与当时印度反传统的非婆罗门教的沙门团相呼应,从世袭的婆罗门宗教师,转为只要出家修道,就可以拥有成为宗教师的资格。所以佛教一开始就主张皈依三宝、供养三宝、护持三宝。当时的世尊是佛宝,他所说的教义和修行方法是法宝,修行佛法且主持三宝并弘扬佛法的是僧宝。僧宝的定义即是指比丘、比丘尼僧,这在《杂阿含经》、《中阿含经》以及比丘、比丘尼律之中都有明文记载。此后佛教经过两千五百多年的流传,从印度到中国、西藏、锡兰、缅甸,乃至于韩国、日本,都还保持着以出家僧团为佛教中心的精神。只有到了一百年前明治维新时代的日本,由于毁佛、废僧、崇儒学、信神道,而把日本佛教的出家制度废除,形成了今天以世袭的在家僧侣主持佛教寺院的型态。但是今日的韩国佛教的曹溪宗,和大陆的中国佛教,主持寺院、代表佛教的还是以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为主。虽然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韩国出现了一派在家佛教,那也只是说明了韩国佛教受到日本佛教以及基督教新教的影响,而出现了以在家身分的传教士来主持教会、担任传教工作的现象。在东南亚各国,直到现在为止,都还是无法认同、接受像日本和韩国在家传教士型态的僧侣身分。西藏的佛教,自从西元第三世纪开始,在由莲花生大士传开的密教之后,也有在家型态的喇嘛出现。但是到西元十四世纪与十五世纪时,在家的西藏佛教已至腐败不堪的程度,故有宗喀巴大师重振僧制僧仪,严守出家生活轨范,受到全藏皈宗。故迄今的西藏,仍以宗喀巴这一系的黄教喇嘛,达赖与班禅为藏族的政教领袖。

  虽于在家身分的佛教徒中,自佛陀时代开始,就已有过不少杰出且有成就的人才,王臣、官吏、仕绅、平民的护法和弘法,均受到大小乘经律的赞叹。但以在家人为中心而取代出家僧团地位的佛教团体,至少在传译自印度的早期佛典之中,尚无根据可循。不过在今后的社会中,佛教的弘传将趋向多元化,因此也不可能没有专业及职业化的居士人才。在家居士之成为佛教教团的核心人物,虽然在印度和中国的佛教史上没有出现过,今后也不可能用任何方式来取缔他们,正如基督教的新教、韩国的圆佛教和西藏的红教等教派一样。但是佛教的本质,以其原始的面貌和精神来说,除了慈悲、智慧,还有少欲和离欲的特色,所以出家的佛教僧团,还可永远代表着佛教特色的具体存在。

  虽然出家僧团之中的分子,也有良莠不齐,但是由于僧团生活的轨范以及出家形象的突出,越轨而腐败的僧人,纵可躲过僧团的僧律制裁,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纠正。所以出家的身分,比较起来还是更能接近佛陀化世的精神。历千百年来的佛教大势,都是循着僧中人才的多寡、优劣而呈现出兴替盛衰的历史过程。例如明末的佛教,如果没有莲池、紫柏、憨山、蕅益四大师等杰出僧才的出现,纵然有李卓吾、袁宏道、钱谦益等名居士的努力,也不会有佛教教团、教徒的复兴运动;清末民初如果没有敬安(八指头陀)、太虚、虚云、印光、弘一等诸大师的分头弘扬,纵然有杨仁山、欧阳竟无等诸大居士的提倡佛法,当然能够在知识界产生重视佛法、肯定佛学的风气,却无法使得佛教在中国,从上到下,全面性地展开信仰与法义的化导运动。今日的台湾佛教如果没有许多比丘、比丘尼僧的创办佛教教育,推广传戒与授戒法会,以及著书、治学、讲经、说法,从事佛教文化、社会福利等工作,纵然有长者居士的全力推动在家佛教和青年佛教,也不会有今天这么多而普遍的佛教信徒。其原因并非来自大众对于出家人的迷信,实在是由于出家人的生活型态和形象,本身就是一种少欲离欲、与世无争而又慈悲利生的象征。具备了出家人身分,纵然不能深入经藏,不会说法度众,也没有修行悟道,可是因无世俗的家累和牵挂,可以有较多的时间修学佛法、住持寺院、服务大众。如果是一位优秀且杰出的僧中龙象,其号召力和对社会大众的贡献,一定是既高明又博大,即所谓上、中、下三根普被,代佛宣化的高僧了。

  我们见到少数优秀的大德居士,每每慨叹因为僧众之中没有人才,所以佛教衰微。批评僧众不求上进,没有足够水准的佛学及世法的修养,又缺乏实修实证的经验。致使这些居士们,上焉者抱着恭敬僧宝,而不亲近供养承事僧宝的态度;次焉者便抱着与其有僧如此的不够理想,倒不如无僧,而鼓励居士们建立在家教团,替代出家僧团的职责。这样的观点和存心,我们无需指责和批评。但是在我们的看法,如果能够护持僧宝,协助提升出家人的素养和品质,应该更能合乎释迦世尊创立佛教教团的本怀。

  基于如上的观点,佛教希望有在家的人才,更希望有出家的人才。所以期待有大悲心和大悲愿的优秀佛教青年,来投入佛教的僧团,接受佛教的教育,为明日的佛教做中流砥柱。与其批评或远离出家的僧团,不如自己投入僧团,以健全僧团来住持佛法,则效果更大,而且更能与佛陀化世的精神相应。

  劝请有大信心和具有大慈悲及大智慧的僧俗四众佛教徒们,积极地勉励优秀的在家青年发心出家。劝请已经出家和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出家的优秀男女青年,应该接受各层次的佛教教育,接受修持方法与修持经验的层次教育。这样才能够见到僧众的龙象辈出,才能见到正确和正信的佛法普化于世的时代来临。

  (一九九○年九月十五日《人生》八二期)

返回目录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