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智光大师:好婚姻·靠修行 内心痛苦是因为还不够爱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5日
来源:   作者:智光大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智光大师:好婚姻·靠修行 内心痛苦是因为还不够爱

 

  不是因为前世,而是因为不爱

  一位女性对我感叹,丈夫已经在医院卧床七年了。“大师,您说我上辈子犯了什么错,为什么要伺候卧病在床的丈夫这么多年?”

  真的是因为前生的错吗?不是的。丈夫的病痛和前生没有任何关系。那么,可以什么都不做吗?不可以。夫妻结缘,约定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现在丈夫老了,又生了病,需要别人的帮助。这种时候妻子尽心尽力地帮助丈夫,这才是爱,这才是夫妻。

  听这位女性的意思,她并不想这样。问题的症结并不是她的前生犯了错,而是她现在不再爱她的丈夫了。丈夫身体健康的时候,即使没有我,即使我不帮助他,他也能生活得很好。那时候对他放任不管也是爱的表现。现在,如果没有我,丈夫就很难活下去。这种时候,帮助他才是爱的表现。需要帮助的时候不提供帮助,这意味着不爱对方。女人现在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得不到爱,而是因为不爱对方了。

  卧床七年怎么了?别说七年,就是以后继续卧床十年,也是一样的。这跟年头没什么关系。现在丈夫需要帮助,帮助他就是了,和伺候他多少年毫无关系。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矛盾呢?因为他们不是为爱结婚,而是出于利害关系走到一起的。他们两个人是为了获益而结婚。如果丈夫身体健康,能赚钱,自己也会跟着沾光吧。我们错把这种心理当成爱情,当丈夫不能赚钱,衰老多病的时候,怎么样呢?没有什么利益可图,甚至还要自己付出,这是吃亏的事情,所以不愿意做。

  这不是爱。

  不仅这位女性,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各位第一次和结婚对象见面的时候,是不是也计较很多?为什么会这样计较?实质上,是想看看自己究竟有多少便宜可占。为了找到可以依赖终生,终生获益的人而千挑万选。这不是爱。当各位口口声声谈论爱情的时候,我想的是:“哼,真好笑。”

  现在,这位女性不爱她的丈夫了,所以心里产生了矛盾。需要付出时间,还要照顾丈夫,而且不停地花钱,所以她烦了,并且苦恼不已。“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当初丈夫患急性癌症的时候,这位女性非常痛苦。几个月后,丈夫病情急剧恶化,只能在喉咙处挖洞,往里灌食物和空气。后来这也不行,只好在腹部挖洞,直接往里输送食物。妻子要去丈夫以前经营的商店,赚钱支付丈夫的住院费,还要照顾丈夫,当然很辛苦了。如果一直在重病患者室还好,有时需要更换病房,身边不能没有人。这样一来,商店也开不下去了,这位女性心里很是担忧。

  最初这位女性是为丈夫生病而担心,然而这种情况持续了七年,她现在担心的是丈夫活得太久了。丈夫使用吸氧机,她甚至担心如果连续用上几年可怎么办。“还不如快点儿死掉算了。”这样想着,有时会有负罪感。每天都担忧。“如果他不死,如果他活很久,以后我该怎么办。”丈夫死也不行,活着也不行。这就是我们众生世界的常态,常常是左右为难,进退维谷。

  不要给自己留下悔恨的机会

  这时,妻子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呢?这位女性虽然在帮助丈夫的过程中感觉痛苦,但是毕竟她还健康地活着,并且可以帮助丈夫,而丈夫却快要死了。那么,究竟是我躺在□□患病,让丈夫照顾我更好呢,还是不管多么辛苦,都由我来照顾丈夫更好呢?肯定还是照顾对方更好一些。妻子应该明白,自己的处境还是比丈夫有利得多。只有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不管丈夫是生是死,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自己才能在子女和亲戚面前理直气壮,对待自己的内心也理直气壮。

  所以不要担心其他事情,只要为丈夫祈祷就行了,祈祷他“一定要活得长久”。

  “大师,要是他活得久,我就糟糕了。”

  “不要说这种话。你就祈祷吧:‘你躺着就行,只要多活几年就好。’”

  起先这位女性还不太愿意,不过她还是做了这样的祈祷。两周之后,她的丈夫就去世了。我明明为他祈祷了,他却还是死了,这是我的错吗?还是他的问题?是他的问题。“哎哟,这样下去没法活了。是死是活,快点儿了断吧。”如果这样说完之后,丈夫死了,那是谁的错呢?肯定有我的错。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因为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错,于是就要面对怎样治疗心灵的问题。

  愚蠢的人总是犯错之后再后悔,然后又犯错,又后悔。智慧的人总是能针对情况做出准确判断,解决问题,不给自己留下悔恨的机会。

  当对方需要某种帮助的时候,我们不能怀着厌恶之心强迫自己去帮助对方。就像耶稣说的那样:“有人让你走出五里,你就走出十里。”这是修行者的姿态。这时感到幸福的人是谁?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的心灵变得平静和幸福了。

返回目录

----------------------------------------------------------------------------------------------------------------

更多智光大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