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禅林衲子心:《论语》“颜渊问仁”新思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2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林衲子心:《论语》“颜渊问仁”新思 

 

  文/见愿法师

  《论语》是个人修身处世的依循宝典,书中处处论及个人的德行修养,去除私欲、进修德业,成就智、仁、勇兼备的君子,为生命提供一安身立命的归处;与佛法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以成就悲智双运的佛果之道,不谋而合。因此,对于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修行者而言,《论语》是不可或缺的助道宝典。

  《论语》中,“仁”为最重要的思想观念,可以说,孔子的思想,就是以“仁”为中心的思想,孔子与弟子们常常论及“仁”的涵义及如何实践“仁”。然而,“仁”的涵义究竟为何?孔子在《论语》中并未给予统一的答案和解释,总是因材施教地回答,赋予“仁”丰富及多面的涵义。本文则是以孔门中最优秀的弟子──以德行和好学著称的颜渊──向孔子问“仁”,来探讨“仁”的涵义和实践之道,并从中反思仁德的实践与佛法修行的关系。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孔子,何为“仁”?孔子回答:“克己复礼为仁”,是从个人修养德行的角度切入来说明“仁”。“克”,从甲骨文来看,字形如同人穿戴盔甲,意指壮士能够胜任艰钜、克服困难,有“克服、胜过、克制”的意思。“克己”则是克服胜过自己;“复礼”,“复”乃反复、回复之意,“礼”则是人类行为的规范。这种规范是发自内心的道德规范,而非仅是外在的约束和法度,故“克己复礼”即是克胜自己种种不合礼之处,无论是外在不合礼范的行为举止,甚至于内心不合礼度的心念、私欲皆须克服,由内而外,由身而心,只要是不合礼的地方都要克制、约束,使自己的心念、行为,合乎正当、合宜的礼度。当能克胜、约束自己种种不合宜的心念和行为时,使之合乎正当的礼度时,此时所作所为即是“仁”的表现。由此可知,“仁”必是个人内在私欲的约束、外在正当行为的展现,从内而外,身心一致地合乎正当的礼度。因此,孔子认为,实践仁德非靠他人,唯有自己实行,才得以成就。

  颜渊更进一步地请问实践仁德的实行细项,孔子答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视听言动当中,防范、远离不合礼的事情产生。孔子先从大原则说明实践仁德的方法,在于克制自己不正当、不合宜的心念和行为,使之合于应有的礼度,现在又更清楚地指示,要从眼、耳、口、身,亦即佛法所谓的六根来下手,防范自己的身行违背仁德。从这个观点来看,孔子所提出行仁的具体方法,正与佛法从六根门头来防心离过的道理相当一致。

  《法句譬喻经》中有一则公案。佛陀时代,有一位修行人远离尘嚣到水边闲静处修行,由于六根始终攀缘外面的尘境,故十二年来修行无有成就。佛陀慈悲观察其得度的因缘成熟,于是化现成沙门前往度化。一天晚上,两人在水边打坐时,一只乌龟爬到岸上,正好遇到出来觅食的狐狸。狐狸见到乌龟,马上飞奔上前猛咬,乌龟赶紧将头及四肢缩回壳中,狐狸咬了半天,始终无法伤害乌龟,只好悻然离开。佛陀所化现的沙门藉此因缘向修行人说法:“外面的尘境就好像狐狸,修行人就应该像那只乌龟一样,应时时缩起首、尾、四肢,收摄六根,不应放纵六根攀缘六尘,让心念无有止息。”修道人听了,马上止住妄心,专注用功,成道证果。

  这个故事正好与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相互呼应。非礼之事,就如同外面的尘境,时时诱惑着我们,让我们步出正当的礼度、轨道,与自己的本心仁德相违背;而六根门头则是出轨的发韧处,一切的烦恼、执着,皆是六根攀缘六尘而来。因此,为防止自身与仁德相违,与清净本心不相应,就必须从六根门头下手,时时收摄,止住攀缘妄想,心就能如同不再摇动的水一般,逐渐地沉淀下来,最后达到心如止水,如实地映照世界万物。若能如此,发之于身的所作所为,则能如实合宜,无有过失。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