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葛印卡老师文集:佛陀的教导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9日
来源:   作者:葛印卡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葛印卡老师文集:佛陀的教导

 

  葛印卡

  一九九五年七月三日葛印卡老师讲于中坜圆光寺

  敬礼世尊、应供、无上正等正觉!

  尊贵的法师以及法友们:

  今天我们聚集于此,讨论佛陀的教导:如何将它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使得每一个人能过着快乐、和谐、健康的生活。佛陀的教导具有「当下得果」的性质,这意思是说它可使你此时此刻就得到结果。任何一个人修习佛法将此时此刻就得到利益,而且延至死后。佛陀当时,以及其后,许多导师们都声称如果你们修习他们的教导,在死后你将得到这个或那个。但是,佛陀说你当下就能得到修习的利益。

  对佛陀的教导,不只是在感性或热诚的层面来接受,也不只是在理性的层面来接受,它必须在实际的层面、体验的层面来接受。热诚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经由热诚才使你有信心进入第二步:在理性上来了解佛陀的教导。理性的了解佛法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帮助你进入下一步:去体验佛法。但是,如果有人只是在热诚的层面,或者再进一步在理性的层面上接受佛法而不去修习,那么,他就不能得到佛法的真正利益。假如有人生病去找医师,医师给这人开出一些药。这人回家后对这位开药的医师非常尊敬,并且试着了解「这药是什么,这个药如何能帮助我?」这些虽是重要的步骤,但是这个人并不服药,那么这两步骤不能得到结果。

  对那些生为佛教徒的人,他们自然能对佛及佛法有大的热诚。而那些生而不是佛教徒的人,当他们读到佛陀的教导,并在理性的层面来了解它,他们被佛陀的教导所吸引,它是如此的奥妙,因而他们开始喜欢它,也对佛开始生起热诚。但这两种人如果不去修习,那么,他们都不能得到佛陀教导的果实。

  每人应将(佛陀的)教导应用至自己的生活之中。每人应过着正法的生活,去遵行佛陀的教导。佛陀的教导,不外是「生活的艺术」:如何对内活得安详和谐,如何对外只产生安详和谐的气氛,使别人也活得安详和谐。因此,佛陀教导的第一步骤是道德——戒律。每人不应在身体或语言的层次上对别人作出任何伤害的行为:

  不要杀生。不要偷盗。不要邪淫。不要妄语。不要饮酒。

  这(五戒)就是一种道德的生活。

  但是如果佛陀的教导只是一些教诫:「啊!世上的人们,你不要做这个!你不要做那个!」那么,佛陀的教导就不完全。佛陀知道得非常清楚:众人都想过着道德的生活,但他们却不能这么过着。他们不能过着道德的生活,是因为他们尚未控制他们的心灵,他们不是他们心灵的主人。因此,他教导下一步骤——称作「禅定」,其意义是控制心灵,掌握心灵。当你掌握你的心灵,你就能奉行所有的道德行为,你就能适当地奉行戒律。

  但是,如果只有戒律和禅定的话,那么,佛陀的教导仍不完全。佛陀之所以成为佛陀,是他了解到虽然人们控制他们的心灵以过着道德之生活,但是在他们心灵深处仍有不净的情结存在,它们仍会呈现出来并不断击败他们。因此,他教导第三步骤:发展自己的智能——般若,如此,每人可以深入自己的心灵深处,将深植在内心的情结和不净拔除掉。当所有深层的不净都去除掉,那么,每人就可以非常容易地过着健康的生活、和谐的生活、道德的生活。为了这个目的,他发现内观禅修的法门。

  每位佛陀都经由内观法门而得到解脱。但是,隔些时候,这法门就消失了。而后,另一位修行人,一位菩萨将成佛,重新发现这个法门使得自己解脱,并将这法门教导别人,使他们也得解脱。

  这个法门一直纯粹地维持在缅甸这个国家。在过去二十六年,它开始传到世界各地。

  为了学习这个法门,他必须参加十日的内观营。他必须在这十天内与外界隔绝。首先,他必须发誓:「在这十天内,我谨慎地遵守五戒。」因为五戒若不能遵守,则禅定不能坚强;禅定若不坚强,则下一步骤——心灵的净化就不能达成。

  在遵守五戒之下,他开始修炼禅定,经由观察呼吸:气息的进入及气息的出去,将心集中。他必须观察自然的呼吸:气息的自然进入及气息的自然出去。他必须如其本然地观察呼吸:如果它是长就是长;如果它是短就是短。观察呼吸:只是呼吸,自然的呼吸,没有其它,就只是呼吸,不要口诵、不要观想、不要想象、不要深思!他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鼻孔入处的小区域内。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小区域,则心会变得非常尖锐、非常敏锐。三天下来,他开始会体验到身上这一区域有一些感受:也许是热、也许是汗、也许是悸动、脉动、刺痛、沉重、麻木、、、他开始会察觉到种种不同的感受。

  第四天起,他开始探查从上到下、从头顶到脚趾的整个身体结构。他开始体验到各处的感受。他被要求训练到他自己不要对这些感受生起盲目的反应,而应客观地观察它们。学生们开始体验到每当他或她经历快乐的感受时,心的旧习性就生起贪爱的盲目反应;当经历不快乐的感受时,心的旧习性就生起瞋斥的盲目反应。每当他作出贪爱或瞋斥的盲目反应时,他就失去了心灵的平衡而变得痛苦。经由观察自己心的习性,他就开始体会到:我自己对真理是多么的无知。快乐或不快乐的感受,生起后必然会消失掉。几天下来,经由对感受的观察,他开始体验到每当他不作盲目反应时,他的心变得愈来愈纯净,愈来愈快乐。

  心、物的第一个特性就是「无常」,现在经由体验,而变得非常明白。其次,第二个特性「大的痛苦」也变得明白——痛苦是来自他不断对这心物现象作出盲目反应。当他更进一步,第三个特性就变得非常明白——「无我」。我不能掌控它,并没有「我」,也没有「我所有」。经由体会到无常、苦、无实质及无我,心就变得愈来愈纯净,而后,他会达到一个阶段,觉得整个身心结构只是小波动、小波动、小波动而已。他开始体会一个真理——空的真理、空性,并没有实质,没有任何东西可被执为永久。事物只是变化而没有任何实质。这些仍是在心与物范围下的体验。但是当他再继续前进,经过一些时日,更多的不净被去除后,他将到达一个境界:他体验到了超越心与物的一个究竟真理。

  整个过程,不外是心灵的净化。但不是只在表面的层次,而是在深入的层次。他在道上的每一步都呈现在每日生活的结果上。此刻,道德的生活不是藉由心灵的控制,而是它变成心的本性。一个纯净的心不会作出任何伤害他人的行为。他开始体认到只有当他在心中产生烦恼时,他才破坏了戒律。他如果不在心中产生这些或那些不净,他就不会犯任何戒。

  他如果不产生瞋、恨、恶意,他不会杀生。

  他如果不产生贪,他不会偷盗。

  他如果心中不产生爱欲,他不会邪淫。

  他如果心中不产生这些或那些不净,他不会在语言上说出不善的行为。

  内观修行者开始在经验的层次上体会到这个真理。他体会到了真理:当我的心中产生不净时,我变得非常痛苦。他同时也开始体会到:当我不生起任何不净时,我的心中是多么安详与和谐。经由内观训练,在经验的层次上,自然的法则变得愈来愈明显。如是,它不再只是一个热诚的游戏,它不再只是理性的游戏,它是实际的经验,从此,他脱离了不道德的行为。一方面,他不断修习内观来观察内在的真理;一方面,他继续应用它在每日生活之中。没有修内观前,他只是理解到:我过道德的生活是我不干扰别人的安详和谐、我不伤害他人。但是有了内观的修习,他明显地看出:我过道德的生活并不是帮了别人,而是帮了自己。在这种理解下,他开始过一种较好的生活、健康的生活、善良的生活,对自己好也对别人好。这就是为什么此时会将佛陀的教导认为是「生活的艺术」:不伤自己、不伤他人;不害自己、不害他人。内观帮助这个人过着正当的生活,成为社会中的一个好分子、社会中的一个健全分子。

  没有修行内观,当不想要的事情在生活中发生了,而想要的事情在生活中却不发生,他就会激动,生起烦恼、负面的心理。修行内观,他开始体会到:当我开始以负面心理作盲目反应时,我就变得痛苦。修行内观,他开始理解到:当我在心中产生任何负面心理时,就一定有不快乐的感受在身上生起。如果他不是一个内观修行者,他将不断在痛苦中打滚,因为他不断在增强负面的心理。由佛陀的教导及内观的修习,每当负面心理生起时,他开始观察身上的感受。当他继续观察感受时,理解到无常的变化定律,他的心就会愈来愈平衡,他很容易就脱离了负面的心理。当他在负面心理中不断打滚,他不但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经由观察呼吸及感受的修习,他可从负面心理脱出并且开始过着较好的生活。他学习了「生活的艺术」。

  修习内观也同时学习「死亡的艺术」。早晚每人都会死,内观修行者也会死。但他若曾规律地修行内观,那么在临死时,他会全面地觉察到感受而死得非常安详。内观禅修者不会丧失意识地死去,也不会哭着死去,也不会怀着恐惧死去。而是永远微笑地,观察着感受而死去。因此,不但此世有保障,来世也有保障。佛陀的教导,不只是对此世好,对来世也是好。

  在道上的每一步都是有益的。没有无果的一步,没有无果的努力,但是,每一个人必须往道上走。如果他只是在路边看,只是描写路途而未踏上一步,他就不能得到任何益处。这条道路是共通的,任何一个人踏上它,将得到相同的结果。佛陀的教导不是只为佛教徒而已,它是为一切众生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信仰,他们只要开始踏上这条道路,都会得到快乐与安详的相同结果。生而为佛教徒,有一个好处:他们对他(佛陀)的教导不会有怀疑,他们可以充满热诚地去实行。

  在约一个月(八月六日开始),此处有一个内观课程,我希望你们都有时间去参加。请试一试这条道路,试一试这个法门,并看一看它是否真正地帮助你们。

  愿你们腾出时间来修行内观!

  愿你们脱离痛苦!

  愿你们体验安详、和谐及快乐!

  问与答

  -- 葛印卡老师答 --

  问:在修习内观时,用何姿势?

  答:任何可以使你长久舒适的姿势都可以,但是你要保持背部及头部伸直。

  问:十天禅修完毕离开禅堂后,自己修炼是否安全?

  答:当然安全。你要自己来修,因为你是你自己的主人:你学会了技巧,而后你是你自己的主人。你早晚各修炼一小时,而后过着健康的生活。你参加十日课程来学得技巧,而后,你必须在家修炼。如同你到医院去回复健康,而不是住在医院。出院以健康的身体去过好生活,世界仍是一样,但是你现在知道如何去面对世界。不要试想改变世界,要改变自己。如果你改变自己,世界就会为你改变。以十天课程,学会如何改变自己,如果你能改变你自己,这世界对你已是安全了。

  问:一般都认为自己禅修非常危险,是不是一直要有老师指导?

  答:不!在我所教的内观法门,只要你适当地学习,就没有危险,你要知道你所修的是什么:你只是观察你的呼吸、你的感受,了解这些都是「无常」并且保持平等心,不要盲目反应,如此而已,不会有错。佛陀有百万的在家学生,他们并不是一直与佛陀住在一起。他们学会技巧后,仍住在他们的家里,正当地生活着。当然,你有任何技术上的疑问时,就要找老师澄清。

  问:您已提及十天课程,有无其它的课程?

  答:十日课程完成后,另外有二十天、三十天、四十五天的课程,但他必须先在第一步骤熟练。

  问:在长课程中,教导何种技巧?

  答:同样的技巧!只是他的内心更为深入,更深一层的实相会呈现出来,此时老师会指导他,依照学生的不同体验给予不同的指导。

  问:我们在室内禅修,能否开电扇?

  答:对新生而言,电扇有所妨碍,因为你会受风的吹触而不能觉察到你自己身上的感受。但你熟练后,任何电器都不会妨碍到你。只有对初学者,在学习时不用电扇。

  问:会不会对身心的健康有伤害?

  答:不会!走在佛的路上不会有伤害,它是一条安全的道路。只有不守佛陀所给的戒律才会有害。如果你学习内观的同时,你不守戒当然就会有伤害。守戒来修炼自然不会有伤害。

  问:我们的身心不断地变化,如何顺应心的变化来采用禅修技巧?

  答:面对变化的心,这就是我们所要学的。如何学?只要接受它,每件事物都在变化,你只是一个沉默的观察者,不起盲目反应,这就是内观,如此而已。

  问:在坐着时,我们可以清楚观察到呼吸的入与出,但在行动中,如何维持清楚?

  答:经由修炼就变得清楚:甚至在走路、躺下、站着都能觉知,在行住坐卧都可以觉察到呼吸。这是修炼的问题。对感受也是一样:首先,在坐着时,你觉察到身上各处都有感受。而后,在每一种姿势:行、卧、住,你都会觉察到感受。你不能整辈子都坐着,因此不论你做什么,你都要与内观在一道。但在学习之初,用坐姿是重要的。

  问:为了净化心灵,是否要有很强的禅定?

  答:「定」可以帮助「慧」。真正去除不净(贪、瞋、痴)的是慧。定只是步向慧的一个助手。在禅修中,开始以三分之一的时间修定,而后以三分之二的时间修慧。

  问:是否必要密集训练?

  答:有其必要,因为要体验到感受才算熟练,如此才适于训练智能,否则,若未知悉感受,则未成熟,因此十日禅修是需要的。

  问:心理四蕴如何运作?

  答:声音入到耳根的当时,第一部分称作「识」的心理就开始运作,认识到有东西发生在耳根上。第一部分的心只是认知而已;接着第二部分的心,称作「想」,起了重新认知,以过去的记忆及经验来判断「啊!这真好」或「啊!这真不好」,由第二部分的心给出评估后,第三部分的心,称作「受」就会生起快乐或不快乐的感受。接着,第四部分的心(称作行),就开始起了反应行为:贪心或瞋心。总之,除了对象跑到眼、耳、鼻、舌之外,第二部分起了重新认知(想)。由于重新认知,感受会变成快乐与不快乐。最后,第四部分对它起了反应行为。因此,经由本禅修技巧,四蕴的运作变成非常清楚。

  问:如何去除此精神四蕴?

  答:首先最要紧的是你要改变第四部分的习性反应。它不断疯狂地盲目反应。当你从这疯狂的习性脱离出来,你就开始清除旧习。当旧习去除,有一天你会超越心物二者,但此阶段只在净化心灵后才能来临。超越心物的涅槃阶段只在净化心灵后才能被体验到。

  问:当我们的心识脱离了感受,此时我们是否证得空性?证得空性时,是否脱离感受?若对空性的体悟有所退转,如何前进?

  答:空性有二种。第一种空性是属于心物范围之内。最初当你修习内观时每件事物都是粗硬的,但当你往前修习,这些粗硬消失了,进入原子、粒子,只有振动,并没有实质,这就是第一种空性。而后再净化心灵,你将体验涅槃,此时的空性完全不同于第一种空性,也是没有实质性,此时你没有什么东西可执持,但此阶段是超越了心与物。本内观技巧带领你到这一阶段。你所体验的第一阶段空性,是会退失。但当你体验超越了心与物的第二阶段空性,就没有退转。为了到达涅槃的空性,你必须先体验第一种属于心物的空性。如果不经过心与物,你就不能到达涅槃。

  问:在第一阶段,是否有不同层次的空性?

  答:这是体验的问题。有的人会到达一个身体完全只是非常微细振动的阶段,并称这是一种空性。这种在心与物上完全没有实质的见解,必须去体验,逐步的体验。只要你所体验的感受很粗硬,那么离空性还很远。这些粗、硬、强烈的感受要融化掉,当它们融化后,空性才开始,但此种空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术语:这一阶段的空,那一阶段的空,但都仍是属于心与物的范围。

  问:您说有不同属次的空性,是否意指有贪瞋痴有待去除?

  答:非常正确。如果把空性认为是某种很快乐的东西,那么你就不是在净化心灵,你只是执着空性。空性是无所执着。空性使你脱离执着,那么就是对的,就是好的。反之,对空性贪爱、对它执着,那么是有害的。有许多人从不同的派别来学内观,当身心的粗重融化、整个身体只剩下振动,并感到快乐,他们说这就是他们的最终目标并且强烈地执着它。你要知道这并不是目标!它是无常,它仍继续变化。所以不可执着于此,必须继续前进。如果执着于此,他们就不能更上一层了。

  问:当我们从第一阶段的空进入第二阶段的涅槃空,我们如何去除根本烦恼?

  答:只有根本烦恼去除后,你才会体验涅槃空性。经由内观的修习,在心物范围,你不断净化而后你才体会涅槃空性,否则就不会。根本烦恼会使你生到下界。更进一步修习,你就去除更多。如果完全去除,就不再生死。因此,好好修习,所有疑问都将解决。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