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禅林衲子心:觉在当下观自在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2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林衲子心:觉在当下观自在 

 

  文/见渐法师

  现代社会的忙碌、紧张与压力,使人们处于生活失序的困境中。面对经济不景气,以及事业、家庭等重重关卡,如何调适身心,已成为一门显学。其中,“活在当下”的概念,亦常为人所乐道。若懂得个中妙理,并依之而行,则能得到自在;但若依文解义,认为把握现在,追求快乐,才是享受生命,则不免失之偏颇,反而因放纵自己而落入“享乐主义”的陷阱,招致种种不如意的苦果。

  是“活在当下”这句话错了吗?恐怕不尽然。要正确地“活在当下”,除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现代人而言,活在当下即是一种专注,藉由将心念集中于当下所做之事,排除不必要的想法与念头,例如工作时专心工作,计划时认真计划,休息时好好休息……藉由专注,渐渐让心更加清明、智慧开朗。藉由妥善而完整地运用每一个当下,步步踏实,而让生活更光明。对修行人而言,活在当下更代表着时时刻刻安住于能听能闻的这一念觉性,日久功深,就能彻见本来面目。由此可见,正确观念的重要性──唯有了悟人人本具的清净心,才能不再向外寻求,而能安住在当下;进一步,了解因果的道理,才能不被外界众说纷纭的知见所迷惑,真正掌握住人生的方向。

  然而,对于初初开始学习净化心灵的大众而言,该如何具体落实呢?在尚未能切实掌握这念心之前,要想随顺觉性,却往往随顺了习气;想坚住正念,却随妄想而迁流,这时,“戒律”便提供了一个具体而踏实的入处,帮助我们觉照自心。

  何谓“戒律”?它具有防非止恶的功能。与其说是一种束缚,不如说是一把保护伞,让我们远离不良善的因,便能保障光明的未来;而身口意三业清净的当下,即是最大的自在与快乐。孔子亦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由此可见,放纵身心的自在,将感召苦果,故非真自在;唯有依于尺度而行,现在与未来皆是心安理得,方是真自在。

  《楞严经》中,优波离尊者即是以持戒、细行之法门为入处,而成道证果。“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先能严守戒律,持身不犯,而心也愈来愈细,最终达到“持守心戒”,心保持清净无犯,持而无持,身心真正自在。持戒的当下,即是觉性现前。当觉性时时现前,即是彻底地“活在当下”。

  因此,可从受持三皈、五戒开始入手。皈依佛宝,即是安住本具的觉性;皈依法宝,即是落实正确的三业;皈依僧宝,即是皈向自性清净心。而受持五戒,不但圆满了人格,更是彰显觉性、成圣成贤之入门。即使外境纷扰,当心中有所依靠,具正知见,就不再迷惘,更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人生自是光明无限。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