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庄春江:中阿含经十二选 序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4日
来源:   作者:庄春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庄春江:中阿含经十二选 序

 

  评  介                                                                     吕胜强

  在近代的文献中,有关《中阿含经》法义方面的研究专书并不多,个人所知道的,有杨郁文老师主编的《佛光阿含藏‧中阿含经》,它是以题解的方式将《中阿含经》作概要的介绍,并将《中阿含》全数二百二十二部经逐一作简要的经义导读,并将各经加以注释。除此之外,则仅有印顺导师在《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二书中,把《中阿含》作有系统的综合研究及法义上的精密探讨。二位大德,同样均是透过北传《中阿含》与南传《中部经》等《尼柯耶》的比照对勘,而得到的研究成果。它们都是研读《中阿含经》重要的参考数据。

  在阅读印顺导师的《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时,得到一项重要的启发,印老说:「古人对于佛法的胜解,不是近代学者那样,专从文字与意义上去研究,而是佛法宗要,经文意义,修持方法,与异文异义的解说会通,主要从传授传承中去获得。这是尊重古代圣贤的意见,认为唯有这样,才能理解经法的真意。」(前书页四八五)个人认为,以上这段提示,是我们研读思惟实践阿含教法时,应该特别加以重视的方向,它同时也凸显出,今天要如实允当的论述解说《中阿含经》法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也许是基于「尊重古代圣贤的意见」及把握「佛法宗要」,印顺导师将《瑜伽师地论》(的〈摄事分〉)中解释《杂阿含经》的论文加以抉择选录,而对照相当的《杂阿含》经文,汇编成一部《杂阿含经论会编》,以便利读者们研究解读古老传承的《杂阿含》圣典。而杨郁文老师在《佛光阿含藏‧中阿含经》中,也精细地逐经对勘南北传经文中异文异义的解说,它使部份晦暗不明或较有争论的经法真意,得以相对的厘清显发出来。

  根据印老的研究,《中阿含经》是继承《杂阿含经》「弟子记说」的特性而来。「记说」指的是:经文以分别解说及问答的形式表达;而内容着重在深隐事相与义理,所作显了明确的决定说。也就是说,《中阿含经》是将《杂阿含经》中,讨论身心定慧修证的教法、自他身语清净的教制等相关的精简经文,给予分别抉择,使佛弟子得到明确无疑的理解,以断疑情及净治烦恼。这对于离佛日远的佛弟子们,在闻思修证上是有决定性的指导功能。因此,《中阿含经》被前贤们判摄为「破斥犹疑(豫)」的对治悉檀。

  印顺导师认为《中阿含经》是与律治的、僧伽的佛教精神相呼应,它广泛的讨论到:佛涅盘后,佛没有预先指定继承人,比丘们依法不依人,依法律而住,以达到僧伽的清净和合(如《中阿含‧瞿默目揵连经》(一四五)所说);处理僧伽诤论的「七灭诤法」及「六和敬法」等有关出家众四威仪之轨范。另外,「法的分别」是《中阿含》的另一个重要倾向,并且是以比丘定慧修证为主,它是《杂阿含经》胜义的延续,其内容包括「法义的类集」(如本书〈第二选〉--佛陀教学内容的《说处经》)、「法义的分别」(如本书〈第四选〉--讨论「心识常住」的《嗏帝经》)、「法义的论究」(含四大部份:1.空行的实践意义2.业报的阐述说明 3.禅定的次第修习4.烦恼的施设安立)以及「修道次第的条贯」等四大项。

  春江兄编着的《中阿含经十二选》,主要是延续其第一部编着的《杂阿含经二十选》之方向而来。因此个人以为,作者并无意于整部《中阿含经》的全盘研究,书中也没有引用南传《尼柯耶》的经文,而只是把《中阿含经》里,有关「修多罗」(即《杂阿含经》中讨论蕴、处、界、缘起及道品之内容)的教法加以抉择归纳,而精选出十二部经来,供作自修与共修时,思惟修习的参考教本,以期净治烦恼,自利利他而已。

  观察作者论述经文时,几乎都是以相关的四《阿含经》经义,严谨地解释说明,其间旁征博引颇具苦心,这是以「《阿含经》本来面貌」的模式来解经。另外,作者在讨论《念处经》的「内身、外身、内外身」与《大空经》的「内空、外空、内外空」时,由于在《阿含经》中找不到相关的释义,于是便搜寻传承自原始圣典的部派佛教论书(如《法蕴足论》等)来详加阐述。以上所叙述「以佛法研究佛法」的释经方法,确实是多分相应于印老所说的「重视传承,尊重古圣贤意见」之原则,值得读者参考。至于作者所选录十二部经的内容,若以印顺导师的研究分类来论,大抵已经具足了「法义之类集、分别、论究以及修道次第的条贯」等四大内容,而充分地掌握了《中阿含经》重视「法的分别抉择」之特色。唯一没有编辑入选集的,只有「烦恼的施设安立」这一部类的经典,不过,这应属个人取材的立场而无关宏旨的。

  有关本书所选经文在目次上的排列顺序,个人认为或许可以稍予调整:如果将佛陀教学内容的《说处经》改置于第一选,将会有提示总纲之功用;另外,可以将举示修道次第的《七车经》挪后于「修行方法」的《念处经》之前;最后还是以〈阿罗汉的人间关怀〉(《梵志陀然经》)总结。如此,可以很明确的显示出「境(教理)行果」或「闻思修证」等类似四预流支之修习次第。

  本选集即将付梓发行,笔者与春江兄,时常有互相切磋彼此请益的法缘,他要我就其著作写一篇短评,由于个人对于《中阿含经》了解不多,仅能在阅读本书获得法益之余,报告粗浅的读书心得,并敬录一些前辈大德的研究结晶(它们蕴含了深刻的佛法智慧,及对于众生的慈悲光辉),来与读者们共勉而已。

  一九九五‧八‧七  于冈山

  自  序

  一九九三年三月间,利用将近四个月的时间,笔记《中阿含经》,并延续《杂阿含经二十选》的方式整理,完成了《中阿含经十二选》的草稿。同年七、八月间,笔记《长阿含经》。随即又利用六个月的时间,笔记《增一阿含经》,又将这些笔记,存入计算机磁盘中,并以计算机对文字搜寻处理的方便,用不同于《杂阿含经二十选》的表达方式,整理完成《阿含经随身剪辑》。

  《阿含经随身剪辑》的构想,是在「简要」的大原则下,选录《四阿含经》经文中,个人以为「法饶益,义饶益」的部份而集成的,集成之后,觉得《阿含经随身剪辑》已经涵盖了《中阿含经十二选》的主要精义,所以就将《中阿含经十二选》的草稿搁置了。原以为《阿含经随身剪辑》这样的表达方式,是比较能合于时代动脉,而有益于读者的。然而,部份读者还是觉得比较习惯于《杂阿含经二十选》的表达方式,意外之余,又想起了《中阿含经十二选》的草稿。

  于是,从一九九五年三月,中断了原计划中,个人对佛使尊者著作的笔记整理,将尘封的《中阿含经十二选》草稿找出来,重新修订补充,并接受了吕胜强学长许多宝贵的指正。然而,五月间的一场严重感冒后,身体的恢复情况一直不理想,经常必须中断整理。这样的情况,想必对思维的周延性,也有不良的影响。虽然如此,仍然不揣福薄慧浅,期望本书能对《中阿含经》作部份的介绍,并藉这个机会,获得前辈、同修的指导、赐益。

  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

  一九九五年七月于后劲

  修版记事

  二版:订正排版错误与别字。 一九九六年二月

  三版:依吕学长于〈评介〉中的建议,更动内容次第,并重新排版。一九九九年七月

  凡  例:

  1.文中所有的经号,均以大正版《大藏经》为准。

  2.《杂‧五六五》表示《杂阿含经》第五六五经。

  3.《七车经》(九)表示《中阿含经》第九经,经名:《七车经》。

  4.《增‧三九‧十》(三五四)表示《增一阿含经》第三九品第十经,经数累计第三五四经。

  5.《长‧一三》表示《长阿含经》第一三经。

  6.《望月》八五八中表示《望月佛教大辞典》第八五八页中段。

  7.《大正‧二八‧六三三上》表示大正版《大藏经》第二八册第六三三页上段。

返回目录

---------------------------------------------------------------------------------------------------------

更多庄春江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