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庄春江:杂阿含经二十选 第二选 不如实知是无明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4日
来源:   作者:庄春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庄春江:杂阿含经二十选 第二选 不如实知是无明

 

  一、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在耆阇崛山。

  时,摩诃拘絺罗,晡时从禅起,诣舍利佛所,共相问讯,相娱悦已,却坐一面。

  时,摩诃拘絺罗语舍利佛:「欲有所问,仁者宁有闲暇见答以不?」

  舍利弗言:「仁者且问,知者当答。」

  时,摩诃拘絺罗语舍利佛言:

  「所谓无明,无明者为何谓耶?谁有此无明?」

  舍利弗言:「不知是无明。」

  「不知何等?」

  「谓色不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

  受……。想……。行……。

  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不如实知。

  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不如实见,不无间等,若闇,若愚,是名无明。

  成就此法者,名有无明。」

  又问:「明者,云何为明?谁有此明?」

  舍利弗言:「知者是明。」

  「为何所知?」

  舍利弗言:

  「色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

  受……。想……。行……。

  识如实知,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

  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如实知,如实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

  成就此者,名为有明。」

  时,二正士各闻所说,欢喜而去。

  二、解说

  什么是无明?不知(无知)就是无明。

  不知什么呢?对五蕴的不如实知;对五受阴(五受阴:为欲贪所杂染的五蕴)的集、灭、味、患、离,不如实知,不如实见,不无间等(无间等即现观:看穿、突破、洞察之意),若闇(如在黑暗中),若愚。

  这样的人,称为有「无明」。

  反过来说,对五受阴的集、灭、味、患、离,如实知,如实见,明白,觉醒,慧悟,亲身体证的人,称为有「明」。

  三、讨论

  (1)无明盖,爱结系。生命的流转,就是无明为父,贪爱为母。首先来谈无明。

  什么是无明呢?如第 298(479)[336]经中说:「云何无明?不知前际、不知后际、不知前际后际,不知于内、不知于外、不知内外,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不知灭、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无罪,习、不习,若劣、若胜,污染、清净,分别缘起,皆悉不知。于六触入处不如实觉知,于彼彼不知、不见、无无间等,痴闇、无明、大冥,是名无明。」又如第 251(377)[253]经中说:「无知者是为无明。云何无知?谓眼无常不如实知,是名无知,眼生灭法不如实知,是名无知。」所以,归结来说,不明善恶果报,不知圣贤凡愚,不知分别缘起,不知无常生灭,就是无明。

  (2)经中说,不如实知「五受阴」的苦、集、灭、道、味、患、离,就是「无明」。这里所说的不如实知,再加上不如实见,不无间等的脚注,就更明确地表示了「如实知」,不仅只是如其事实,正确的知而已,而且是要身体力行,亲身体证的知,有「知行合一」的含意。

  (3)如第 58(170)[104] 经中说:「非五阴即受,亦非五阴异受,能于彼有欲贪者,是五受阴。」所以说,五受阴就是指为欲贪所杂染的五蕴,也就是指众生了。而六入处,是众生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门户,与五蕴相呼应,因此,「不如实知」就以「五蕴」与「六入处」的说明为主了,这是往下〈第三选〉与〈第四选〉的主题。

  (4)第 133(1785)[135]经,以及第 136(1788)[138]经中说:「系着,见我,令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又如第 45(157)[91]经中说:「愚痴无闻凡夫,以无明故,见色是我、异我、相在,言我真实不舍。」所以,除了「不如实知」外,「我见」也是「无明」的一个重要内涵,这是往下〈第五选〉、〈第六选〉与〈第七选〉的主题。

  (5)不知「分别缘起」,不知「无常生灭」,也是无明的内涵。「分别缘起」是有关于「因缘观」的,「无常生灭」是有关于「无常观」的,这是佛法的重要法义,也是〈第十二选〉与〈第十三选〉的主题。

  (6)其它关于无明解说的经文: 256(39)[33], 257(40)[34], 490(1483)[489]。

  (7)相当的南传巴利文经典为:《相应部》〈蕴相应〉第一三五经〈拘絺罗〉(22-135)(元亨寺南传大藏经译本第一五册二五二页)

返回目录

---------------------------------------------------------------------------------------------------------

更多庄春江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