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南传五部经:中部经典四(137)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1日
来源:   作者:南传五部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南传五部经:中部经典四(137)

 

  一三七 六处分别经

  北传汉译 中阿含一六三,分别六处经(大正藏一,六九二页。)

  本经如其名,以分别六处等。即六内处、六外处、六识身、六触身、十八意行、二

  十六有情句、三念住等,对此一一详细的说明。

  --------------------------------------------------------------------------------

  中部经典四                                          二二0

  第一三七 六处分别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时,世尊对诸比丘曰:“诸比丘!”彼等

  诸比丘应世尊[曰:]“世尊。”世尊如是曰:“诸比丘!我应为汝等说六处分别。应

  谛听,善思念之,我当说之。”彼等诸比丘应世尊[曰:]“如是,世尊。”世尊如是

  曰:

  216     “应知内六处。应知外六处。应知六识身。应知六触身。应知十八意行。应知三

  十六有情句。于其中,依此而舍此。有三念住,此为圣者之所学,此为圣者之[所]

  习,[大]师以此训众。彼为瑜伽师中之无上人之调御师。此为六分别之总说。

  然,如是言:‘应知内六处。’而言如是者,是缘何而言耶?有眼处、耳处、

  鼻处、舌处、身处、意处。如是所言:‘应知内六处。’是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应知外六处。’而言如是者,是缘何而言耶?有色处、声处、

  香处、味处、触处、法处。如是所言:‘应知外六处。’是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应知六识身。’而言如是者,是缘何而言耶?有眼识、耳识、

  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如是所言:‘应知六识处。’是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应知六触身。’而言如是者,是缘何而言耶?有眼触、耳触、

  鼻触、舌触、身触、意触。如是所言:‘应知六触身。’是缘此而言。

  217     复次,如是言:‘应知十八意行。’而言如是者,是缘何而言耶?依眼见色已,

  思察喜处之色、思察忧处之色、思察舍处之色。依耳闻声已……乃至……依鼻嗅香

  已……乃至……依舌味味已……乃至……依身触触已……乃至…:依意识法已,思

  察喜处之法、思察忧处之法、思察舍处之法。如是有六喜行7、六忧行、六舍行。

  如是所言:‘应知十八意行。’是缘此而言。

  复次,如是言:‘应知三十六有情句。’如是缘何而言耶?是依六在家为喜、

  六出离喜、六在家为忧、六出离为忧、六在家为舍、六出离为舍。

  此等中,依六在家为喜者何耶?乃对眼所识之诸色,可期望、好、悦、意乐、

  以随伴世间味,或由获得见8为获得,或既曾获得,追忆所变易、灭、已过去而起

  喜。若如是类之喜者,此言依在家为喜。其所识之诸声……乃至……鼻所识之诸香

  第一三七 六处分别经                                 二二一

  -----------------------------------------------------------------------

  中部经典四                                          二二二

  ……乃至……舌所识之诸味……乃至……身所识之诸触……乃至……意所识之法,

  可期望、好、悦、意乐、以随伴世间味,由获得见为获得,或既曾获得,以追忆所

  变易、灭、已过去而起喜。若如是类之喜者,此言依在家为喜。此等乃依六在家为

  喜。

  此等中,依六出离为喜者何耶?乃对诸色而9如为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

  以如实正慧见如是:‘昔时之诸法,今时此等一切之诸法,是无常、苦、变易法’

  而起喜。若如是类之喜者,此乃依出离为喜,知[耳]之识……乃至……[鼻]之

  诸香……乃至……[舌]之诸味……乃至……[身]之诸触……乃至……[意]之

  218 诸法,是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己,以如实正意见如是:‘昔时之诸法,今时此

  等一切之诸法,是无常、苦、变易法’而起喜,若如是类之喜者,此言依出离为喜。

  此等乃依六出离为喜。

  此等中,依六在家为忧者何耶?乃对眼所识之诸色,可期望、好、悦、意乐、

  随伴世间味,由不获得见为不获得,或未曾获得,追忆变易、灭、已过去以起忧。

  若如是类之忧,此言依在家为忧。耳所识之诸声……乃至……鼻所识之诸香……乃

  至……舌所识之味……乃至……身所识之触……乃至……意所识之法,可期望、好、

  悦、意乐、随伴世间味,由不获得见为不获得,或未曾获得,追忆变易、灭、已过

  去以起忧。若如是类之忧,此言依在家为忧。此等乃依六在家为忧。

  此等中,依六出离之忧者何耶?且知诸色是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以如

  实正慧见如是:‘昔时之诸色、今时此等一切之诸色,是无常、苦、变易法。’对

  无上解脱生起需求:‘于何时之日,即我今日,具足诸圣者之处而住、得具足彼处

  而住耶?’如是,由对无上诸解脱生起需求而起忧。而知诸声……乃至……诸香……

  219 乃至……诸味……乃至……诸触……乃至……诸法之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

  以如实正慧见如是:‘昔时之诸法、今时之此等一切之诸法,是无常、苦、变易之

  法。’对无上诸解脱生起需求:‘于何时之日,即我今日,具足诸圣者之处而住、

  得具足彼处而住耶?’由对如是无上诸解脱,生起需求而起忧。此乃依六出离为忧。

  于此中,依六在家为舍者何耶?由眼见色已,愚者、痴者、凡夫不克服[色之]

  限界者、不克服[色之]报者,不见[色之]灾患者、于无闻者、凡夫者有舍,若

  如是类之舍者,即不超越诸色,故此言依在家为舍。由耳闻声已……乃至……由鼻

  第一三七 六处分别经                                 二二三

  -----------------------------------------------------------------------

  中部经典四                                          二二四

  嗅香已……乃至……由香味味已……乃至……由身触触已……乃至……由意识法

  已,愚者、痴者、凡夫者,不克服[法之]限界者、不克服[法之]报者,不见[法

  之]灾患者,于无闻者、凡夫者有舍,若如是类之舍者,不超越此法,故此言依在

  家为舍。此等乃依六在家为舍。

  此等中,依六出离为舍者何耶?且知诸色是无常性、变易、离欲、灭已,以如

  实正意见如是:‘昔时之诸色,今时此等一切诸色,是无常、苦、变易法。’而起

  舍。若如是类之舍者,即超越此色。故此言依出离为舍。而知诸声……乃至……诸

  香……乃至……诸味……乃至……诸触……乃至……诸法之无常性、变易、离欲、

  灭已,以如实正慧,由见如是:‘昔时之诸法,今时此等一切之诸法,是无常、苦、

  变易法’而起舍。若如是类之舍者,即超越此法。故此言依出离为舍。此等乃依六

  出离为舍。

  如是所言:‘应知三十六有情句。’乃缘此而言。

  220     如是言:‘于此等中,依此等而拾此等。’乃缘何而如是言耶?诸比丘!于此

  等中,依彼六出离为喜,依此等、由此等,依彼六在家为喜,以舍此等,以超越此

  等。诸比丘!于此等中,依彼六在家为忧,依此等、由此等,依彼六在家为忧,舍

  此等,超越此等,如是而有其等之舍,如是而有其等之超越。诸比丘!于此等中,

  依彼六出离为舍,依此等、由此等,依彼六在家为舍,舍此等,超越此等,如是而

  有此等之舍,如是而有此等之超越。诸比丘!于此等中,依彼六出离为喜,依此等、

  由此等,依彼六出离为忧,舍此等!超越此等,如是而有此等之舍,如是而有此等

  之超越。诸比丘!于此等中,依彼六出离为舍,依此等、由此等,依彼六出离为喜,

  舍此等,超越此等,如是而有此等之舍,如是而有此等之超越。

  诸比丘!舍之多性而有多依,舍之一性而有一依。诸比丘!而如何舍之多性而

  有多依者耶?诸比丘!舍:有于诸色、有于诸声、有于诸香、有于诸味、有于诸触

  也。诸比丘!此,乃舍之多性而有多依。诸比丘!而如何舍之一性而一依者耶?诸

  比丘!舍:有依于空无边处、有依于识无边处、有依于无所有处、有依于非想非非

  想处。诸比丘!此,乃舍之一性而有一依。诸比丘!于此等中,彼舍之一性而一依

  者,依此、由此,彼舍之多性而多依者,舍彼,超越彼,如是而有彼舍,如是而有

  彼超越。诸比丘!依于不彼作性10,由于不彼作性,彼舍之一性而一依者,舍彼,

  第一三七 六处分别经                                 二二五

  -----------------------------------------------------------------------

  中部经典四                                          二二六

  超越彼,如是有彼舍,如是而有彼超越。如是所言:‘于此等中,依彼而舍彼!’

  彼乃缘此而言。

  221     复次,如是言:‘有三念住,此圣者之所习,[大]师以此训众。’而且,此缘

  何而言耶?诸比丘!兹有师为怜愍者、求[他之]利益者、以垂怜愍为诸弟子说法:

  ‘此为汝等之利益,此为汝等之安乐。’对此,诸弟子不善听,不倾耳,不立智心,

  且离师教之行动。诸比丘!如来不喜此、又不感喜。而且无有有漏,有念、有正知

  而住。诸比丘!此,为第一念住,此圣者之习,[大]师以此训众。

  复次,诸比丘!有师,是怜愍者、求[他之]利益者,以垂怜愍为诸弟子说法:

  ‘此为汝等之利益,此为汝等之安乐。’对彼,一部分之诸弟子不善听,不倾耳,

  不立智心11,而且离师教之行动。一部分之诸弟子善听闻,倾耳,以立智心,而且

  不离师教之行动。诸比丘!如来不喜此、又不感喜;非不喜,非不感喜。喜与不喜,

  舍离此两者已,彼为舍者,有念、有正知而住。诸比丘!此为第二念住此……训众

  也。

  复次,诸比丘!有师……为诸弟子说法……‘为安乐。’对彼,诸弟子善听,

  倾耳,以立智心,而且无离师教之行动。诸比丘!如来喜此、且感喜;无漏而有念、

  有正知而住。诸比丘!此为第三念住此……训众。

  222     如是所言:‘有三念住、此圣者之所习、[大]师以训众。’彼乃缘此而言。

  又,如是言:‘彼乃瑜伽师中之无上人之调御师。’而如是乃缘何而言耶?诸

  比丘!由调象师,于应调御之象,令走之,唯限走一边:或东、或西、或南、或北。

  诸比丘!由调马师,于应调御之马,令走之,唯限走一边……或南。诸比丘!由调

  牛师,于应调御之牛,令走之……或南。诸比丘!由如来、应供者、正等觉者,于

  应调御之人,令走之,于八方走:于有色者,见诸色,此第一方。于内无色想者,

  以见外之诸色,此第二方。‘净而’胜解,此第三方。偏超色想,以灭诸有对想,不

  作意种种想而‘虚空乃无边。’具足空无边处而住,此第四方。偏超空无边处而‘识

  乃无边。’具足识无边处而住。此第五方。偏超识无边处‘无何物之存在。’具足

  无所有处而住,此第六方。偏超无所有处,具足非想非非想处而住,此第七方。偏

  超非想非非想处,而具足受、想灭而住,此第八方。诸比丘!由如来、应供者、正

  等觉者,于应调御之人,令走之,即走如是之八方。所言如是:‘彼瑜师中之无上

  第一三七 六处分别经                                 二二七

  -----------------------------------------------------------------------

  中部经典四                                          二二八

  人之调御师。’彼乃此缘而言者。”

  世尊如是说已,欢喜之彼等诸比丘随喜世尊之所说。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