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般若锋兮金刚焰 第四章 现空双运 第二节 在大空性怀抱(2)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9日
来源:   作者:释智诚 秋吉彭措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般若锋兮金刚焰 第四章 现空双运 第二节 在大空性怀抱(2)

 

  在雪域,萨迦、嘎举、格鲁各派著重于无遮见,觉囊、布敦等派著重于非遮见。宁玛巴自宗则既不着重于无遮见,也不着重于非遮见,特别强调的是现空无二大双运。

  如萨迦派抉择的远离四边八戏、不可思议的空性,是究竟的无遮见。觉囊派的他空不是抉择第二转法轮所宣说的法界无生无灭的大空性,而是依据第三转法轮了义的经部,抉择了不可思议的如来藏光明,此如来藏光明并不是假立观待存在的,而是与大空性双运的真实存在,至于观待假立、不存在的只是依靠无明所产生的世俗不净法,这是究竟的非遮见。……觉囊派自宗的了义论典已清楚地解释了宣说他空见的原因。觉囊派论师多罗瓦在《中观了义海自释》中说:在空性的反体上,如来藏与空花、石女儿、兔角相同,都为自空,如果从这自空的角度,把如来藏认为是有堪忍的自体,则与外道的不可思议神我没有差别,但因这已在般若经论中作了广泛宣说,故其自宗着重宣说光明反体的他空。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中,论述内道与外道的根本差别以及现空二谛时也指出,如来藏、佛的智慧、涅槃的功德都应了达为现空双运法,如果认为有堪忍的自性,则成了外道的邪见。

  新旧密宗都抉择了清净的现法,而且显宗第三转法轮的十部了义经典以及龙树菩萨的《法界赞》和弥勒菩萨的《宝性论》也抉择了如来藏的光明,明确指出如来藏光明并非假立的、不存在的,而是真实的、实有存在的,而且修行者必须通过修行这种智慧方能证得涅槃。但我们又不能认为它是与空性相违背的堪忍实有,这个‘有’是跟空性双运的真实的有,它不是由无明所造作的。由此可知觉囊派是很高深、了义的宗派。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抉择经、论的主要观点时并不单讲无遮,也不单讲非遮。在依胜义谛理论来抉择第二转法轮的究竟空性时,如《智慧品释•澄清宝珠论》、《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以及与扎嘎活佛的辩论书、与绕沙格西的辩论书中都是用无遮见;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的‘总义’及《他空狮吼论》、《如来藏大纲狮吼论》中指出,依净见之名言量,抉择第三转法轮胜义谛中的如来藏时,必须运用非遮见,必须承认他空,否则与佛的了义经典相违。在雪域,唯有全知麦彭仁波切与究竟义不相违、无误不偏地运用了无遮见与非遮见。

  那么如何从理论上确立究竟的自空与究竟的他空不相违背呢?关于这一点,他派对此没有宣说,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中根据第二、三转法轮的了义经论,总结出了两种不同的二谛:

  一、‘现空二谛’。一切显现法均是世俗谛,包括不清净现法和如来藏光明;空性是胜义谛。它应用于第二转般若法轮的经典以及中观论典,依现空二谛能很准确地理解自空无遮见。

  二、‘实相、现相二谛’。以他空为主讲二谛时,实相、现相相同的能知、所知是胜义谛,实相和现相不相同的能知(八识)、所知(色、声、香、味、触、法)是世俗谛。这里的胜义谛是清净了业障的佛、菩萨的无漏智慧(能知),以及这种智慧所了达的融于一味、一体的实相与现相(所知),也就是不空的如来藏大光明具有真实、圆成、实有、堪忍、了义、不变自性等特征;这里的世俗谛是凡夫与菩萨出定时的分别念(能知)以及在这种分别念前形成的与实相互为异体的现相(所知),也就是相对于胜义大光明(自)而应了达为空性的不清净显现(他)。这种不清净显现包含了凡夫不清净的能知、所知与菩萨出定时暂时清净的能知及清净刹土等所知,具有假立、遍计、非实有、空性、非了义、幻变等特征。依这种二谛能很准确地理解他空非遮见。

  这两种二谛之间的关系:第三转法轮的胜义谛是第二转法轮的胜义谛大空性及其世俗谛中清净、光明的如来藏所成的大双运;第三转法轮的世俗谛,也就是他空中的‘他’,即是第二转法轮的世俗谛里面除开如来藏光明而剩下的不清净分别念及其对应的现法。……

  由此可看出,显宗与密宗、第二转法轮的般若中观与第三转法轮的随教唯识互不相违。自空中观主要抉择胜义谛中的空性,随教唯识主要抉择胜义谛中无量圆满的功德,都是‘异口同声一密意’。全知麦彭仁波切指出:在抉择胜义谛时,认为自空与他空相违的教派并不深奥、了义,认为自空与他空双运的教派不但了义,且能‘尊胜诸方’——随往何处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雪域萨迦派、格鲁派等主要持自空见,觉囊派等受持他空正见,他们之间互有破斥,暂时来说,这对利益部分特定的众生有很大的必要。而自宗宁玛巴的全知麦彭仁波切根据教证和现、空在究竟本性中一味一体的理证,以双运的方式圆满地抉择了它们的究竟意趣,而且指出第三转法轮的他空见因为进一步抉择了胜义中大空离戏的如来藏光明,因此较第二转法轮更为深广、了义。无垢光尊者、罗钦达玛西日的《大幻化网根本续》注释中也都说:般若破一切执著,安住于空性,属暂时了义,而如来藏直接宣说心的胜义本性,为究竟了义。”

  上述教言告诉我们,如来藏是超越相观待的空、有之上的妙有,超越相观待的常、无常之上的真常,超越相观待的有为、无为之上的大无为法。同为离戏绝待的不二法门,同为唯一无漏法界的胜义本性,大自空与大他空无二双融。

  从如来藏上的客尘空,推出如来藏的本体空,实际只有一步之遥。我们知道,可与如来藏分离的客尘垢染,不外乎二障、二执。然则,如来藏的实有自性,算是什么呢?当然是法我。对如来藏的实有自性的执著,又算什么呢?当然是法我执、所知障(了义唯识经论在在宣说,乃至对圆成实、如来藏的实有耽执均属遍计增益之法执)。既如此,那么请问:在远离了二障、二执的妙境中,还有没有如来藏本身的实有自性及对此实有自性的妄执的安身立命处呢?当然没有。没有实有自性及能所缘执的如来藏,不是(现空二谛的)自性空,还能是什么?!

  反过来看,有没有不属于二我中的实有自性,有没有不落于二执中的实有耽执呢?必定无有。是故,不承许如来藏本性空,必定引发实执障垢,成为“空如来藏”的违品,从而断绝证得“不空如来藏”的缘份。

  事实真相即是如此。

  关于如来藏本性空的问题,《定解宝灯论新月释》论述道:

  “马上虽不成立牛,岂能确定彼马空?

  见彼马匹于牦牛,有何利益有何害?

  知道了马上面没有牦牛,怎么能得出连马也是空性的结论?相反,见到了马,对理解牦牛的空性又有什么利益与妨害?……如果从第二转法轮(现空二谛)的角度把觉囊派所宣说的如来藏理解成实有,而只有世俗中因无明产生的不清净显现法是空性;又随理唯识说依他起不空,只有遍计法是空,这样也不可能圆满断德,因为若如来藏、依他起实有,则没法遣除对它们的执著,而世俗的不清净现法、遍计法空也好,不空也好,对通达如来藏或依他起的空性有什么帮助?

  ‘马与牛’的比喻并不只是全知麦彭仁波切的用法,佛在《楞伽经》中对大慧菩萨说:法界的本性为不可思议、本来清净的光明如来藏,说经堂里没有人,马上面没有牛是一种最低劣的他空(彼彼空)。同样如来藏、依他起、柱子等自己不空,只是在它们上面的世俗不清净现法、遍计法、实有是空性,也是最低劣的他空。

  是故不空之涅槃,与轮非是法法性,

  现空双运与有寂,等性于此皆无有。

  三大过失是:不空的涅槃与空的轮回不成为法与法性的关系;现空不成为双运无别;轮回(有)、涅槃(寂)不成为大平等性。

  不空的涅槃与轮回不成为法与法性的关系。佛在《妙法莲华经》等经典中说过:轮回是有法,它的法性是涅槃的空性。又《大般涅槃经》等中说:世俗法究竟清净的空性是涅槃,除此再无其余的涅槃。弥勒菩萨在《辨法法性论》中也作了同样的论述。如《中论》云:‘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如果涅槃不空,它便不能被看作是轮回的法性,因为轮回的法性是空性,空与不空是无关的异体,正好相违。这样也就现量与经意相违,不构成有法与法性的关系。……

  现空不成为双运、无别。龙树菩萨说:在究竟的法界上,一切都远离四边八戏,现法并不是实有地存在,空性也没有堪忍的本性,因此现法是究竟的空性,空性也是究竟的空性,两者没有任何差别,因此才说现空无别、双运。……又随理唯识及误解了觉囊派他空的人认为依他起、如来藏在二谛中都实有,而相对于它们的遍计法、世俗迷乱显现在二谛中都不存在。这样有的在二谛中都有,没有的在二谛中都没有,这怎么能构成现空双运?这根本不是空性的法与根本没有的法怎么去成立双运?

  轮回、涅槃不成其为大平等性。如《缘起赞》、《宝性论》及《现观庄严论》中使用了完全相同的四句偈子,诠释基的究竟本性是无取舍的有寂大平等:‘此中无所遣,亦无少可立,于正性正观,正见而解脱。’……在随理唯识等不了义他空中,依他起应取,遍计法应舍,有取舍便不是大平等的本性,而与经论相违。究竟的法界上,轮回是空性,涅槃也是空性,这二者一味一体,没有取舍,成为大平等的本性。若一个应取、一个应舍,则不可能成为平等,就象一间房子中,黑暗与光明不可能同时存在一样。但又不能认为在法界中,轮回与涅槃平等存在,就好象一只袋子中装了两个不同的物体一样。如果轮回本来就不存在,与轮回相观待成立的涅槃,自然也就不会存在,只是暂时在有分别心的众生看来,才有不清净的轮回与清净的涅槃两种对待法。”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亦运用“离一多因”对实有恒常的胜义法做了善巧遮破:

  “前识所了知,自性若随后,

  前识亦变后,后亦成前者。

  承许无为法常有的宗派,请问你们成为前识之对境的无为法是否变成后识的对境?

  关于这一问题,他们认为:对境无为法存在的这一点,除了以识来缘以外不可能有其它正量,而识决定是次第来缘的。既然有次序,要么承认前面的对境跟随后识,要么认可不跟随,再不可能有其它承认。如果认可前识的对境跟随后识,也就是说,前面的识所了知的对境无为法之自性如若跟随后识,或者说(前识的对境)在后面的时刻也存在并且(后识也)缘那一对境,则(前后识)就同缘无有丝毫差别的一个对境了,由此取它的心有差异显然不合道理,原因是:无论任何对境与识,都是相互对应而安立为某一对境的某一识,否则根本无法安立识的多种类别。如此一来,一个人的相续中取受瓶子的刹那识就不会有瓶子多种不同的有境心了。

  实际上,只是在了知无为法的前识自之本体上安立为缘同一对境无为法之识的,而不能安立为他法的有境识,因而那一识上不会有一分为二的情况。同样,这里的前后二识的同一对境本体如果实有,那么前面的识也必须变成后识,后识也同样必定成为前者。

  因此,说‘前识的对境无为法在后时也存在而当时前识不存在,以及后识的所知在前时存在而后识不存在’均不合理。

  ……

  对于这一点,并不是指仅以对境同一个就确定取它的识不可能有次第性,而是说如果对境是实有的‘一’,那么取它的识就不会次第性产生。如果自以为是地说‘对境同一个瓶子昨天也了知、今天也同样了知’。事实上,这只是将瓶子相同的自相刹那接连不断产生误认为是一个而假立称之为‘一’的。如果认为实际上‘一’是实有的,则依靠此(离一多)理证可以破析,由此使不观待因与有害因等多种因通过这种方式也可轻而易举被证明。

  因此,无论是无为法还是有为法,如果承认‘实一’真正存在,则凭借成立缘它的心不会次第产生的这一理证便可推翻,而假立的一体与多体在何时何地也不是遮破的对象,这是自宗也承认的。辨别这其中的法理随时随地都是至关重要的。

  破除恒常实有也与此相同,《释量论》中云:‘坚石金刚等,境不观待他,故众生之识,应成同时生。谓俱生缘助,故彼次第生,各刹那说他。’正如此中所说,要建立对境的实一,务必要以识缘他方能安立。当缘对境时,依靠所缘缘产生取受它本身的识,而自之本体不会有任何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分类。可见,由于实有的一体是不观待的(即独立而存),为此也就不可能三番五次地生起多种不同的有境。”

  此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如果如来藏自性实有,则众生成佛时,定会出现同等数量、各自独立的实体佛尊。而每位佛尊,又皆与胜义法界无二双融,如是则应成存在无数别别独立的法界等诸多太过。此与《大乘庄严经论》所述诸佛非一非异之理,存在明显矛盾。

  关于自性实有的现基起现世俗万法时遭遇的困难,下一章将作深入论述。

  总之,耽执佛性如来藏自性实有不空,存在十分严重的理证妨害。

  再看教证。

  《三藏法数》云:“谓此心性,虽随染净之缘,建立生死、涅槃等法,然心体平等,离性离相,非唯所起染净等法皆空,而能起之心,亦不可得;是名空如来藏。”《大乘止观法门》云:“初明空如来藏。何故名为空耶?以此心性虽复缘起建立生死涅槃违顺等法,而复心体平等妙绝染净之相。非直心体自性平等所起,染净等法亦复性自非有。……是故经言:流转即生死,不转是涅槃,生死及涅槃,二俱不可得。又复经言:五阴如幻,乃至大般涅槃如幻,若有法过涅槃者,我亦说彼如幻。又复经言: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此等经文皆据心体平等,以泯染净二用。心性既寂,是故心体空净,以是因缘名此心体为空如来藏。”

  《古尊宿语录》云:“(百丈禅师言)所以菩提树下四十九日默然,思惟智慧,冥朦难说,无可比喻。说众生有佛性,亦谤佛法僧,说众生无佛性,亦谤佛法僧。若言有佛性,名执著谤。若言无佛性,名虚妄谤。如云:说佛性有,则增益谤。说佛性无,则损减谤。说佛性亦有亦无,则相违谤。说佛性非有非无,则戏论谤。(离四边,不是大空性,还是什么?——引者注)始欲不说,众生无解脱之期;始欲说之,众生又随语生解,益少损多。故云:‘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

  清凉国师《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10)云:“佛性云何为空?第一义空故。”

  关于第一义谛,《入楞伽经》云:“世谛一切有,第一义谛无。而实体无相,是第一义谛。”《宝云经》云:“而于实谛不见有相亦不取著,但世谛假施设有。第一义谛则不可得亦不取著,世谛假施设有。第一义谛无有体相亦不取著,世流布中而有佛法差别。若于实谛亦无佛法善恶之相,但世谛中而有菩提,第一义谛则无菩提亦无取著。善男子,假施设法名为世谛,终不说世谛为第一义谛。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善于世谛不名为善于第一义谛。”《大智度论》(卷31)云:“复次一切法不离第一义,第一义不离诸法实相,能使诸法实相空,是名为第一义空,如是等种种名为第一义空。”《万善同归集》云:“第一义中,真亦不立,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俗谛门中,不舍一法。”

  这里说的,显然是现空二谛。从现空二谛的角度,说佛性如来藏离戏性空,是大乘佛教的共识。

  《楞伽经》这段教言,更是人所共知:“佛告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已,如来应供等正觉,为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不应作我见计著。譬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脱门境界,悕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外道所说之我。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可见,世尊宣说如来藏并非是对二转空义的背离,恰恰相反,如来藏乃是与空性无二双运的大无为法,超离一切情执戏论且是外道常见的有力对治。

  《大乘庄严经论菩提品第十》云:“白法为佛身,非无亦非有。”无著释曰:“非无亦非有者:此体非无,何以故?真如无别故;亦复非有,何以故?自性不成就故。是名无二相。”

  该品复云:“清净空无我,佛说第一我,诸佛我净故,故佛名大我。”全知麦彭仁波切释曰:“第一无有二我之清净真如本体,佛说即是诸佛我之自性,由诸佛此我最得清净,故称佛为大我。彼空性自性光明在自现客尘垢染得清净、证得无有人法二我的有法自性或本性殊胜的自相本体时,诸如来证得极其清净之本体,此即是有法本性、无误真如本体之大我。分别念执著的二我并非大我,因其无实有故;而无二我的真如远离有无二边,是无误之实相,故现证彼义即是胜我,又名大我。”

  《宝性论》亦云:“我与无我诸戏论,寂灭之故为圣我。”该论进一步阐述道:“心之自性如虚空,无因以及无有缘,无有和合及无生,无灭亦无安住相。心之自性为光明,犹如虚空无转变,妄念所生诸贪等,客尘诸垢不能染。”明确揭示了心性的明空双运实相。

  法藏大师于《十二门论宗致义记》中云:“若唯约理,一切有无等虚无所有,无所有亦无所有,一切皆绝,亦无中无边。二约圆成实者,此有三重,一约言就诠,亦得为俗;离言舍诠,非安立故,方乃为真;俱融无碍,以为中道。二约绝诸相故,是空义;约真德实故,是不空义;此空不空无二为中。如经中空不空如来藏等是也。三约此真如当体无碍,则无所有,为空;则此真体不可坏故,名不空;此空不空不二为中。”

  三如来藏、三谛等说,其实无非为现空双运实相的发挥。对二谛、现空的圆融相即的进一步强调,产生了一些更复杂的理论。如《佛学大辞典》云:“【三谛】(名数)天台所立之谛理。空谛,假谛,中谛也。……依圆教之义,则三千诸法,彼此圆融无别,谓之空谛,非如别教使归于真如而为空。三千诸法本来具真如谓之假谛,非如别教待无明之缘而始生假相。又具此二者为中谛,非如别教于空假之外有中。故三千之法不但假谛,空与中亦有,又中不但中谛,假与空亦有,是依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而然也。谓性具之三千虽为本有,而事造之三千,依迷悟之缘而成,则亦谓是非赖缘假,假令赖于迷悟之缘,亦非如别教谓依之而起本来一味之性,至本来性具之三千现为事造也。故不可谓为假生。而此三谛之圆融,非待观者而始圆融,诸法天然法尔自然圆融也,修三观但欲达于其性德而已。故始终心要曰:‘夫三谛者天然三性德也。中谛者统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心性不动假立中名,亡泯三千假立空称,虽亡而存假立假号。’斯三谛以本来圆融故,经中虽谓为毕竟空,然此惟以空为言端,实则为全假中之空也,虽谓为如来藏中道,然亦全空中空假也,故止观一之三曰:‘若尔云何复言游心法界如虚空,又言明者即毕竟空。此举空为言端,空即不空,亦非空非不空。又言一微尘中有大千经卷,心中见一切师法,如地种如香丸者。此举有为言端,有即不有,亦即非有非不有。又言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此举中道为言端,即中而边,即非边非不边,具足无减。勿守语害圆诬圣意。’又‘并是毕竟空,并是如来藏,并是中道。’”

  大小乘教法(如《中论》)多从二谛开显,天台宗加个中谛,无非是想用它连系真俗二谛,宣明体用相即、圆融无碍的诸法实相。三谛各自破、立、绝待三义互融,故此三谛俱破、俱立、俱绝待,一即三、三即一,不纵不横。尤其中谛的双遮、双照、遮照绝待,可谓将现空双运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双遮谓中谛俱遮空假二边,双照谓中谛俱照空假二边,遮照绝待就讲到双遮双照的融即无碍了。故此不但中妙义,实为三谛相即、圆融无碍的灵魂。

  一般认为,佛陀二、三转法轮各有侧重,将二转空性与三转光明结合起来,方可显明现空双运实相。然若站在三谛圆融的高度看,对空性或显现任一者的透彻悟入,亦可无余现前了义中道实相。此中妙理,有缘者自知。

  《定解宝灯论》云:“轮回以及涅槃法,其实无有贤与劣。证悟等性无贤劣,即是善妙之定解。”可见,轮涅无二乃大乘法核心。此关要提示我们,对轮涅无二见作深度解析,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大乘显密教法的精髓和联系。

  首先从大空性角度观察。第二转法轮认为一切显现法的本性皆是离戏平等的大空性,空性的轮回和空性的涅槃犹如镜中无自性的牛粪与黄金影像,无法分出高下贤劣。轮回的空性本面即是涅槃。如是承许二者平等无异。

  第三转法轮广大开显他空如来藏,将胜义涅槃视为世俗轮回的究竟实相,杂染有法视为无垢法性的暂时现相,如是从显现分深刻揭示相对层面和绝对层面的联系,把轮涅无二见推向新的层次。就像冰的本性即水一样,显宗了义他空见为理解轮回和涅槃的关系提供了特殊视角。然而此时,二者在名言上仍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观待性,如来藏也主要被当作成佛之因而宣说,故此尚未完全泯相一味。例如,从《胜鬘经》这段著名经文不难看出,轮涅二者仍被细微地区别对待:“世尊,空如来藏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世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既然一者需要脱离、净除,一者无可脱离、唯当现证,差异自然免不了。《宝性论》(藏译)的这个偈颂:“具有分离之体性,如来藏以客尘空。无有分离之体性,藏以无上法不空”,说明了同样的问题。

  从众生无始本具如来藏心性光明出发,对于深入理解密宗法义是有帮助的。《大幻化网》等密教圣典,就十分明确地宣说了密宗圣尊皆是修行者心性光明的自现,不由外来。众生明空双运的离戏心性,即为最了义的圣尊。

  立足于究竟实相,金刚密乘对轮涅无二之理作了最精彩的演绎。密宗认为,对于胜义空分(大平等见)的抉择,显宗(如中观应成派)已可谓止于至善,与密宗没甚差别;而密宗的大清净见,则在他空如来藏基础上对现分作了更为胜妙的阐演,较大乘显宗(特指“九乘次第”中第三级“菩萨乘”)更胜一筹。大平等和大清净圆融一味,构成无上瑜伽等净无二的根本正见,堪称现空双运之巅峰。

  大清净见的殊胜处,在于从究竟实相角度,把轮回现相摄入胜义实相,或曰直接将如来智慧境界善巧介绍与学人,令其起始即学会用佛的眼光审视一切。如是就在当下,便唯有究竟胜义实相,唯有清净法性光明。一切客尘垢染、烦恼迷乱,无非是无基离根的幻觉,何时何处均不存在,故亦无须执相以遣。这样便无形中消融二元对立的观待法,使凡夫行人也有了可能将佛果妙德、身智坛城直接转为道用,通过不共的窍诀方便现量感受法性光明,进而即生成佛。

  大清净见的核心是当下便将器世间抉择为清净坛城性,将包括自己在内的有情众生抉择为圆满佛陀。不是说将来如此,也不是说通过修治把不清净改造为清净、把不圆满改造为圆满,而是就在当下,器情万有本即清净圆满。

  那么,众生平常所见的轮回垢染,又是怎么回事呢?全知麦彭仁波切建议我们仔细分析胆病患者的情况:在病人的黄眼“滤镜”作用下,一切景象都被镀上黄色,他看洁白的雪山或海螺时,也同样见为黄色。其实,轮回种种不净现相,跟胆病患者所见的黄色景象十分相似,都仅为无基离根的虚幻错觉,无有真实存在。金刚密乘的非凡处即在于她拥有众多方便能帮助学人从“黄色雪山”或“黄色海螺”的染污错觉中惊醒过来,了知其洁净本面,且当下安住究竟真实,非待以后。甚深善妙的大清净见,可以最有力地引导学人目光脱离虚假法,直击胜义实相。在此胜妙见解摄持下,将五毒烦恼视为五种佛智的投射,以及示现双运、降伏等禁行游舞,皆成为透过现象切入本体的一步到位的妙道,可谓现空双运、轮涅无二之极致。

  有智者应思,若轮回实有不净,又怎能通过修治改造为清净涅槃呢?《定解宝灯论》云:“假设未知此法理,认为轮回不清净,同时观为净天尊,亦如吐物瓶(盛呕吐秽物的容器)涂香,修持等性金刚乘,如画灯火(无有除暗之力)真可悲。现相虽现不清净,然为迷乱所立宗;实相净见量之义,称为无上金刚乘。”此中虽有诸多破、立之关要,然于此不便广讲,仅略引全知麦彭仁波切《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几段教言少露风光:

  “胜义中诸法处于大平等中,然而世俗中分别取舍因果的轮回不许为佛陀,故称为因相乘。因此,乃至没有现量见到真实义之前,对诸佛正等觉的意义尚有愚昧的部分。密宗道,从一开始通过闻思断除增益时起,就将轮涅视为无二无别大清净,故见解没有愚昧。为此,集谛显现道谛的本体,苦谛显现灭谛的本体,烦恼解脱为智慧,痛苦解脱为大乐,视因果无二无别,故称果乘、金刚乘。所以,蕴界处也以金刚名称宣说。”

  “首先,显宗道,依靠比量伺察意而修法界,积累广大资粮,历经长久时间方能真实证悟,而于此密宗,在自己的心性上,以远离伺察意而直接领受的方式就能证悟,也就是凭借灌顶成熟、具足殊胜窍诀要点的力量,于实相获得明现,如同借助眼药等的配合能清楚见到远处的色法,或者精通幻术密要者能解开密线等一样。具体来说,依靠显宗道,以伺察意修行的要领归根到底就是二谛无别,而初学者对二谛双运一味平等生起定解及领受相当困难,耽著分别遮破诸边的空性较重,而密宗直接宣说双运光明本智自地。”

  “如此从显现的侧面建立清净,从空性侧面成立平等,这两者于诸法上以无别一味的方式安住着,这一点由前面两种建立间接可以成立。凡是显现清净,均是以一切边而空,凡是空性,都是远离一切边的等性,呈现种种极为清净幻化网之相,这两者无别圆融于法身唯一明点中,即是诸位圣者各别自证所了悟的,是双运大圆满之理。”

  大清净见对他空明分作了最极精妙的发挥,但依然没有离开大空性怀抱。正因如此,藏传佛教极其注重显宗教法的闻思,高度强调学好般若中观以荡涤实执分别、学好如来藏理论以了达法性光明的重要性。全知麦彭仁波切高足堪布根华在《定解宝灯论释》中讲道:“自空他空互相争议大,若堕现空之边则有过。现空不违双运宗派胜,持此岂非已胜一切宗!”的确,无论于显宗还是密宗,现空双运均为根本要义,值得我们下功夫体悟。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