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禅林衲子心:谈习惯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3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林衲子心:谈习惯 

 

  文/见谌法师

  每个人都会有习惯,坏的习惯通常称为习气。但无论好、坏,都有一个共同特质,就是从执着开始。人一念无明,执着于贪求五欲之乐,习惯一养成,就像染色一样,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经上说:“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习气的形成,一方面来自内心的贪着,一方面受到外境的诱惑,有因有缘果自成。所谓“智者悟真,理将俗反”,能洞察习气的原因后加以改正,这是第二等人,后知后觉者。上等人则是习气未养成之前,即能觉知,此为先知先觉者。而下等人呢?则是随顺习气,放纵五欲。“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所以祖师说:“道不用求,但莫染污。”“莫染污”就是要习气反俗道而行。无染着心即是无所求心,能心无所求,则内不贪着、外不缘境,时时作主。

  学习和习惯,都有一个“习”字。“习”字最早的意思是──鸟数数飞,也就是鸟学习飞翔的会意字。所以,习气的养成一方面是来自学习,例如学习书法,先要临摹古人的笔法,同时也在养成自己的习惯,意思是学习书法的当下,便是在学古人的习惯。就书法来说,这是形成风格的重要原因。但是也要先放下自我的执着,如此才能将古人的笔法换成自己的笔法。而书法的终极目的,还是要从中形成自我的习惯用笔方法,最后将这个笔法也舍弃。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有好与不好的习惯;就佛法的角度来说,好或不好都是习气。要断除习气,即是从有为法入无为法的磨炼,学习的过程是有为法,而断除习气是无为法,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是这个道理。经上说:“善觉摩诃萨,住平等忍,修行四摄,念念不去,心入无相,舍灭三界贪烦恼,于第一义谛而不二,为法性无为,缘理而灭一切相故,为智缘灭无相无为。”佛法的意义是要灭除烦恼,习气是烦恼根源,不执是入无为的要道。菩薩修行四摄是有为法,为舍三界烦恼,而入于法性无为,中谛不二。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