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禅林衲子心:菩萨悲心方便开,众生佛心究竟入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3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林衲子心:菩萨悲心方便开,众生佛心究竟入 

 

  文/见廓法师

  佛法虽有八万四千方便法门,目标却只有一个,就是“大乘心”,大乘心就是万法实相,当下这念觉性不起妄想执着即是。《信心铭》亦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所以修行其实很单纯,只要肯直下承担这念觉性,站得住、站得长便是。

  既然修行很单纯,佛陀为何还要广开法门?因为众生对于自己当下这念觉性信心不够,总认为:“应该不只这样吧?”所以还是东求西找,无法直下承担、安住本心。故佛慈悲,应众生所好,巧设种种方便,令众生心有所依,待因缘成熟,再为其宣说大法,令入究竟佛心。虽名为方便,然如天台宗所说:“半有成满之功”,没有方便(半),众生也难以达到究竟(满),所以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善开方便门是非常重要的。

  过去曾有一人弑父后,非常后悔,觉得自己犯了重罪,未来没有希望,于是想以自杀来逃避。菩萨为了度化他,故意到附近哭哭啼啼,这个人觉得很奇怪,就上前询问:“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菩萨说:“我杀了自己的父母,觉得很后悔。”那人想:“我只杀了父亲,他连母亲都杀,比我还糟!”菩萨接着说:“世尊正在那边说法,我们去跟世尊忏悔,忏悔以后就能回复清净。”那人心想:“他犯的罪比我还重,忏悔都能得清净,那我一定也还有希望!”于是就跟着前去向世尊忏悔。其实这就是菩萨的一种善巧方便,所谓“和光同尘”,基于大慈悲心,包容众生的过失、习气,以同事摄的方便来摄受众生,令其接受教化。

  然而,古德也说:“慈悲生祸害,方便多下流。”慈悲若缺乏智慧,不但不能生善,反而还可能会养恶。如过去有一位吕相公,辞官后回到故乡,一天,遭到一个醉酒的乡人辱骂,但吕相公心量广大,并没有跟他计较。过了一年,那位醉汉犯了重罪被判死刑,吕相公知后即后悔地说:“如果当时我稍微跟他计较一下,把他交给官府的话,可以小惩而大戒。可是我却只想到自己要宅心仁厚,没想到却让他养成恶习,以致今日被判死刑。”由此可知,慈悲还要有智慧,才能真正达到行善的效果。

  开方便也是一样,必须善开,否则非但不能利他,还会自害害人。过去,有一位勇施比丘至一户人家托钵,施主的女儿见其心生爱染而食不下咽,母亲问出缘由后,只好设法满足女儿的愿望。后来勇施比丘再次登门托钵,见此女身体赢弱,问其何故?她的母亲回答:“我女儿喜欢听闻佛法,但因受我阻止,所以就生病了。”勇施比丘说:“你不应障人听法。”其母一听,即言:“如果您能经常莅临寒舍为我女讲经说法,我就不再阻挡。”勇施比丘于是答应。之后,其母即令女儿庄严其身,涂香妆扮种种矫饰,勇施比丘因往至其家日久生情,便忘失正念,遂破淫戒。

  如同导师 上惟下觉大和尚所指导的修行大纲:“安住大乘心,善开方便门”,所以善开方便的前提需先安住大乘心,有了这个根本后,再从自性当中流露出大慈悲心,善开种种方便来摄化众生,令入佛智。因此行菩萨道,必须向五明处学,除了内明(此属出世法)外,还要广学一切知识技能──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以上四者属世间法)。

  曾经有一位佛学院的学僧苦恼地问 导师:“师父,要学的东西似乎永远都学不完,怎么办?” 导师回答:“学而无学就学完了,功德圆满!”接着又说:“永远的学习,这是基于慈悲心,学习就是专注、精进、福报。除了知道学习,还要知道无学的道理。”

  无学,就是要时时回归原点--安住当前这念觉性,不因广学多闻而起骄慢心、贪着心,忘失正念。知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却能“宴坐水月道场,大做梦中佛事”,这就是大慈悲心的展现,不忍众生苦,不舍一众生。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还要如《金刚经》所说,度而无度,没有一众生可度,始终不离当前一念觉性,始终是清净心。照着这样的方向来修行,便是一条最光明的菩提大道。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