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顶果钦哲法王:你可以更慈悲 启敬偈 顶礼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1日
来源:   作者:顶果钦哲法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顶果钦哲法王:你可以更慈悲 启敬偈 顶礼

  本书以一个梵文的简短顶礼为起始:

  南无洛卡须瓦拉雅(Namo Lokeshvaraya,即“南无观世音菩萨”或“南无世自在主”)。

  南无(Namo)意指“我顶礼”;洛卡(Loka)代表世界或宇宙;须瓦拉(ishvara)意指“全能之主”(the all-powerful master)。因此,第一行“南无洛卡须瓦拉雅”是指“我向宇宙之主顶礼”。

  在此,宇宙之主是指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即悲心本身,以一个本尊的身相化现。他觉察一切有情众生的痛苦。在藏文之中,他被称为“间惹息”(Chenrezi),意指“遍观者”。他不断在十方净土转动大乘教法之*轮,化现为各种身相来协助众生:化现为一尊佛、一位十地菩萨、一位本尊、一位上师,甚至一个凡人或动物。

  诸如观世音等伟大的菩萨,为了利益众生而在世间化现。他们不像凡夫俗子,不是受到过去业力的驱使而投生。相反的,他们化现为拥有净信、准备走上解脱道的众生,一如日月自然而然地映照在静止清澈的水面上。菩萨可能化现为法友,或任何其他能够帮助缘遇之人的身相。

  以下是一个比较长的顶礼:

  虽然他看到一切现象没有来去,

  他一切努力只为众生;

  向无别于众生怙主观世音菩萨之无上上师,

  我恭敬地用身、语、意来顶礼。

  具有般若智慧的上师了解,一切现象的本质超越来与去、永恒与虚无、存在与不存在、单一和多元等概念。他了解所有事物的真实本质,并且出于大悲,仅仅为了一切众生而努力,带领他们走上大乘之道。

  无上的上师无别于观世音菩萨——诸佛慈悲的化现。虽然他为了众生而展现无数不同的身相,但观世音菩萨的本质从未改变。他完全地证悟,已经证得本初智慧。他的心是诸佛无二、不变的证悟心——即究竟的法身(dharmakaya)。

  如我所说的,观世音菩萨在世间显现,不像凡夫俗子那般是过去业行和烦恼的结果,而是为了利益众生。在印度,他化现为一个菩萨,请求释迦摩尼佛转动*轮。在第七世纪的西藏,他化现为伟大的国王松赞干布26,使佛教在雪域奠定基础。在我们身处的时代,法王……和DB法王噶mb是观世音菩萨的化现。莲师27也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观世音菩萨在他充满奇迹、自我解脱的生世之中,化现为无数身相。莲师和观世音菩萨持续以无数身相化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此一不息的事业之流将持续下去,直到轮回中没有众生为止。三藏(Tripitaka)——佛陀之经论的结集——其中一些经典详细描述了观世音菩萨圆满解脱之生平,例如《宝箧经》(Sutra Designed as a Jewel Chest),以及《悲华经》(Sutra of the White Lotus of Compassion)28。

  26. 西藏国王松赞干布(King Songtsen Gampo,609-698),西藏三位伟大的佛教徒国王的首位,是观世音的化身。

  27.莲花生大士或莲师(Guru Padmasambhava,the Lotus Born Guru),是法身佛阿弥陀佛、报身佛观世音、化身佛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他清净无瑕地从一朵莲花中出生,把经典和密续的教法带入西藏,并封藏了无数伏藏。在特定的时空下,这些伏藏被取出,利益后世的众生。

  28.参见参考书目。

  观世音是无限悲心的展现;这种悲心住于一切诸佛的心中。他也拥有许多其他为人所知的名号,例如,尊圣天王、不空羂索、浚断轮回、大悲调伏众生、调御丈夫海、卡萨巴尼、狮子吼、心性休息,以及世间自在29。身为人类,如果我们对观世音菩萨生起虔敬心和信心,我们将能够领受到他的加持,证得所有观世音的证悟功德。

  29.这些名号对应观世音的各种面向。如《唵嘛呢呗美吽:证悟者的心要宝藏》(The Heart Treasure of the Enlightened Ones)所解释的,尊圣天王(King of the Sky)、不空羂索(Bountiful Lasso)、浚断轮回 (He who Dredges the Depths fo Samsara)、大悲调伏众生(Greatly Compassionate Transformer of Beings)、以及调御丈夫海(Ocean of Conquerors),可以被视为色、受、想、行、识五蕴的清净相;而卡萨巴尼(Kasarpani)、狮子吼(Lion’s Roar)、心性休息(Unwinding in Ultimate Mind)以及世间自在(Sovereign of the Universe)则代表身、语、意和法身的清净相。

  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呗美吽(Om Mani Padme Hung)——是观世音的一个化现。在任何时候,任何一个人,甚至一头无知的野兽,看见这六个种子字或听到六字明咒的咒音,解脱的种子就会在他或她的心中播下,使他或她免于堕入下三道。观世音菩萨的六字明咒的种子字,即使是由一个普通人来书写,也不是寻常的种子字,而是已经受到观世音菩萨的智慧心加持的种子字。这些种子字是由观世音菩萨的加持所构成,具有解脱的力量。

  如同虚空提供山峦和陆地存在的空间,观世音菩萨和一切诸佛的智慧与慈悲能使众生证得解脱。诸佛的慈悲不是有限的或有所偏好的——并未受到喜欢和不喜欢,或偏爱的束缚。他们的慈悲如天空般遍在。如同一个母亲知道她的孩子是否安好、饥饿、陷入危险或寒冷一般,观世音菩萨总是明了哪些众生可以走上大乘的道路,以及哪些众生已经能够被带领至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没有藩篱或迟延。他的慈悲事业是毫无造作而自然的。即使是一阵清新的夏日微风,也是诸佛的事业。

  不像寻常众生的事业,诸佛的事业不需要任何造作或目标。如同水天生拥有湿润物品和溶解尘污的特质。观世音菩萨每一个微小的行为,甚至他的一个手势,都能够带领他人趋向解脱。这是观世音菩萨在证悟之前,所发下的强大祈愿的结果。没有诸佛的无限慈悲和智慧,就不可能从轮回中解脱。视你的根本上师——那个正确无误地教导你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的人——无别于观世音菩萨,并怀着极大的虔诚和恭敬来向其顶礼。

  在这个顶礼之后,嘉瑟•东美表达他要解释菩萨戒律的意图:

  圆满之诸佛──安乐和究竟寂静之源──

  因成就殊胜佛法而存在,

  然而,成就佛法要仰赖修行的方法;

  因此,我现在来解释菩萨的修行。

  透过知晓和应用这些戒律,你将逐渐了解佛陀教法的真谛,并在修道上有所进展。

  一个良善、利他的心,乃是健康、长寿和财富等短暂快乐的根源,以及从轮回中解脱、获致不变之证悟等究竟大乐的根源。所有轮回、战争、饥荒、疾病、天灾的痛苦,都源自嗔恨和其他内在的毒药。当有害的念头盛行,人们只想到伤害彼此的时候,世界福祉日益衰退。如果人们的心充满了助人的愿望,世界福祉会稳定增长。

  为了获得短暂和究竟的安乐,你首先要生起菩提心的发心,也就是为了一切有情众生而获致证悟的心,而此一菩提心源自于慈悲。接着,你必须结合善巧方便与智慧:修持六波罗密和了悟空性。龙树(Nagarjuna)在《宝鬘论》(或《宝行王正论》,Ratnamala)中说:

  如果你立志证悟,

  它的根本是如须弥山一般稳固的菩提心、

  遍在的慈悲,

  以及无二的智慧。

  当佛陀还是个行走于证悟道上的菩萨时,他甚至投生为鸟类和野兽,对其他鸟兽解说佛法。他鼓励它们放弃伤害彼此,生起慈悲和求取证悟的愿望。佛陀清净、利他之心的力量,使周围村庄的作物总是丰收,居民免于疾病,没有一个众生堕入下三道。去欣赏一个利他的念头所产生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和作用,是重要的。

  一个佛已经把这种利他心发展极致,降服了众生的头号大敌——贪、嗔、痴、慢、疑。当佛陀坐在菩提树下时,一支由两万一千个恶魔组成的军队,向他发射一阵阵如雨落下的武器来使他分心,阻止他获致证悟。但佛陀只观修慈悲,并透过禅修的力量,使如雨般落下的武器转变成为清新芬芳的花雨。

  佛陀拥有如此的力量,乃是因为他的身、语、意已完全地、和谐地与佛法的真谛融合为一,并浸满慈悲。佛法住于佛陀的心中,透过他的慈悲而生起,并且被传达给他人,作为指示解脱道的教法。佛陀自然而然的化现为一个指引者,带领所有因为无明而盲目的人脱出轮回。佛陀的慈悲是如此的:假如一个人正在攻击他,同时另一个人正在供养他,佛陀既不会对前者产生丝毫仇恨,也不会对后者产生丝毫好感。

  那些依照佛陀的意思来修持大乘佛法的人,即是所谓的菩萨30。如果你修持大乘的教法,在最好的情况下,你可以达到观世音菩萨和文殊师利等大菩萨的层次,或像具有洞见和神通的佛陀两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31。即使你无法在今生修行到圆满的程度,你至少将投生成为未来佛弥勒佛的主要弟子之一。

  30.菩萨是已经了悟现象之空性,以及了悟没有“自我”存在的众生。他们离于一般的情绪和烦恼。菩萨有十个层次或十地。第十一地是圆满成佛;当烦恼障和所知障二障被彻底根除时,即达到了第十一地,也就是圆满成佛的境界。就较广泛的意义而言,一个菩萨是指修持大乘佛教教法的众生。

  31.据说,舍利弗(Sariputra)特别具有深刻洞见的天赋,而目犍连(Maudgalyayana)则特别具有神通的天赋。

  诸佛已经完全降伏了无明及其他烦恼等敌人;诸佛也常常被称作“世尊”(Victorious Ones)这个同义字。而在众多法本之中,包括这些佛教的藏文本续,菩萨被称作“世尊之子”32。那么,谁是诸佛之子?以释迦摩尼佛为例,他的身之子,乃是他的骨肉——王子罗睺罗(Prince Rahula);他的语之子,乃是所有听闻他的教法,证得阿罗汉33果位的人,例如舍利弗、目犍连、十六位阿罗汉及其他伟大的人物;这些人成为佛陀教法的持有者。最重要的是佛陀的心之子:他们是观世音菩萨和文殊师利等大菩萨,实践他们崇高的发心,带领一切有情众生获致证悟。正如一个伟大的君主会从一千个孩子中,选择一个拥有最完美品质的孩子作为继承人,一个佛陀也会把圆满结合智慧与慈悲的菩萨视为真正的继承人。

  32.藏文“嘉瑟”(Gyalse),梵文Jinaputra,字面意义是“智子,世尊之子”(Child of the Victorious Ones),但为了可读性的缘故,在本书中,都被翻译成为它的同义字“菩萨”。

  33.阿罗汉(Arhat)藏文“扎琼巴”(drachompa),意指:“克敌者”,而此处的敌人,也就是负面情绪。

  佛法的教法拥有极大的力量,但是除非你正确地修持它们,否则那力量将仅仅只是从未被展现的潜力。如果一个人拥有一个工具,却不使用那个工具,那么将不会成就太多的事情。一个不被使用的工具本身,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但是如果你如实地把教法付诸实修,那么当佛法在你心识流中诞生成长时,你所有的过患将自然而然地消失,你所有的正面品质将自然而然地盛放,如同高升的朝阳逐渐把愈来愈强的光芒照耀整个世界一般。

  一个人可以用许多方式去学习一个菩萨的修行。但是,听闻教法、深思教法,以及透过禅修来消化吸收教法,总是必要的。诸如《菩萨三十七种修行之道》的口诀教导包含了所有关于持戒(戒)、禅定(定)、和智慧(慧)等菩萨教法的精髓。如果你能够理解、实修这些教法,你将能够轻易地走向解脱道。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