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禅林衲子心:广学多闻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3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禅林衲子心:广学多闻

 

  文/见彦法师

  《八大人觉经》云:“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菩萨发四弘誓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于是往还于生死梦幻之中,普度一切众生。而广学多闻,成就无碍辩才,正是菩萨度众的资粮。

  广学,即是向“五明”处学习。菩萨除了要学习佛法的教理、明心见性 ──“内明”外,尚需勤学语言、文典、工艺、技术、算历、医药、论理等种种学问,也就是“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具备了五明,菩萨方能随顺众生的需要与根基,给予接引度化,契入佛法的清凉海中。

  多闻,则是针对内明而言,也就是常能听闻佛法,并且受持不忘。《中阿含经》云∶“比丘,若有族姓子,我所说四句偈,知义知法,趣法向法,趣顺梵行。比丘,说多闻比丘无复过是比丘。”由此可知,领受佛所说的教法,并且随顺修行,方为名副其实的多闻。犹如医生学习治病的药方,菩萨受持一切法门,则是基于大慈悲心,学习对治烦恼,以圆满四弘誓愿,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然而,要如何才能够做到广学?

  至圣先师孔子,一生博学笃志,集教育家、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于一身,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象。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有如大海不择细流,深广无涯,即使遇到七岁的项橐,孔子也能够谦谨的请益。勤敏好学、学而不厌的孔子,抱持着开阔的胸襟来学习,于是成就了恢宏的思想、奠定中华文化之道统,其所竖立的典范,流芳万古千秋。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在佛法中,寻得多闻的法式。

  昔日一位沙弥,一面为了僧团向居士乞食,一面用功背诵着经典。一位长者见到沙弥如此精进,于是发起护持的愿心,供养这位沙弥九十斛的米,让他可以三个月安心的用功,不需为化缘而奔波。沙弥在长者的发心下,三个月内记诵了一千四百个偈子,流畅无碍;长者见状,欢喜顶礼沙弥,并发愿来世聪睿博达,多闻不忘。凭藉如是的愿行,长者生生世世感得明识强记的果报;释迦牟尼佛出世时,长者更成为了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忆持佛法三藏大海无所忘失,被世尊赞誉为多闻藏。

  《大般涅槃经》中世尊曾开示,阿难尊者对于佛法具备坚固的信心,心中没有虚伪邪曲的念头,色身安隐没有病苦,而且常能精进,念兹在兹的在道法上用功。即便有了成就,也不心生憍慢,时时具足定慧,必能由闻领解,增长明达的智慧。由于具足这八种功德,阿难尊者得以成为佛门中的多闻藏,于佛灭后集结出佛陀的教法。

  唐朝的鉴真大和尚是南山律宗的祖师。大和尚精通于佛教建筑、雕塑,在淮南弘法时,造像建寺,颇多建树;在医术上,亦十分精深博达。天宝年间,大和尚应日本遣唐僧的启请,决心赴日弘布佛法。此后十一年的赴日过程中,大和尚遭遇了多次的海难、朝廷的刁难,甚至失去了双眼,历经万苦,方抵达日本。在圣武天皇的护持下,鉴真大和尚大兴律法,亦带入天台等许多佛法典籍。此外,更为日本天平时代的艺术增添异彩,达到巅峰;如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大和尚及其弟子的杰作。同时,大和尚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扬、医药知识的传授,都有极高的成就,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藉由多元化的弘法方式,鉴真大和尚不仅将佛法深耕于日本,更传播了华美的唐朝文化,福益无数日本人民,其一生的成就,便是广学多闻菩萨行的典范。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菩萨视一切众生为亲眷,发愿普度众生,勤学多闻,以明白世、出世间的一切道理。学习之后,还须回归本性,不执着所修的法门、所习得的学识。依着如此的愿行,广学多闻又能不住一切,便能成就事理无碍的菩提妙果,究竟圆成佛道。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