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南传五部经:小部经典十一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2日
来源:   作者:南传五部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南传五部经:小部经典十一

 

  目       次

  小部经典十一     本生经六                           悟醒 译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四一七   迦旃延本生谭…………………………………………………………………一

  四一八   八声本生谭……………………………………………………………………八

  四一九   美女苏拉萨本生谭…………………………………………………………一六

  四二○   善吉祥本生谭………………………………………………………………二一

  四二一   理发师甘伽玛拉本生谭……………………………………………………二五

  四二二   支提本生谭…………………………………………………………………三六

  目  次                                                 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二

  四二三   根本生谭……………………………………………………………………四五

  四二四   燃烧本生谭…………………………………………………………………五三

  四二五   非处本生谭…………………………………………………………………五七

  四二六   豹本生谭……………………………………………………………………六二

  第九篇

  四二七  鹰本生谭……………………………………………………………………六七

  四二八  憍赏弥本生谭………………………………………………………………七○

  四二九  大鹦鹉本生谭………………………………………………………………七五

  四三○  小鹦鹉本生谭………………………………………………………………八○

  四三一  哈利达仙本生谭……………………………………………………………八二

  四三二  足迹善知童子本生谭………………………………………………………八八

  四三三  多毛迦叶本生谭…………………………………………………………一○三

  四三四  鸳鸯本生谭………………………………………………………………一○八

  四三五  散乱本生谭………………………………………………………………一一二

  四三六  箱本生谭…………………………………………………………………一一五

  四三七  腐肉豺本生谭……………………………………………………………一二○

  四三八  鹧鸪本生谭………………………………………………………………一二五

  第十篇

  四三九  四门本生谭………………………………………………………………一三一

  四四○  黑贤者本生谭……………………………………………………………一三七

  四四一  四布萨誓愿本生谭………………………………………………………一四五

  四四二  桑伽婆罗门本生谭………………………………………………………一四六

  四四三  小菩提童子本生谭………………………………………………………一五三

  四四四  康哈提帕耶那道士本生谭………………………………………………一五九

  四四五  尼拘律童子本生谭………………………………………………………一六八

  四四六  球茎本生谭………………………………………………………………一七八

  四四七  大护法本生谭……………………………………………………………一八五

  四四八  雄鸡本生谭………………………………………………………………一九一

  目  次                                                 三

  --------------------------------------------------------------------------

  小部经典十一                                           四

  四四九  辉煌耳环本生谭…………………………………………………………一九五

  四五○  布施比丘本生谭…………………………………………………………一九八

  四五一  鸳鸯本生谭………………………………………………………………二○六

  四五二  布利般哈本生谭…………………………………………………………二○九

  四五三  大吉兆本生谭……………………………………………………………二○九

  四五四  迦达贤者本生谭…………………………………………………………二一五

  第十一篇

  四五五  养母象本生谭……………………………………………………………二二七

  四五六  月光王本生谭……………………………………………………………二三二

  四五七  法天子本生谭……………………………………………………………二三八

  四五八  优陀耶王子本生谭………………………………………………………二四一

  四五九  水本生谭…………………………………………………………………二五○

  四六○  优万伽王子本生谭………………………………………………………二五八

  四六一  十车王本生谭……………………………………………………………二六三

  四六二  防护童子本生谭…………………………………………………………二七一

  四六三  苏婆罗迦贤者本生谭……………………………………………………二七八

  一  中文索引………………………………………………………………………(1)

  目  次                                                 五

  --------------------------------------------------------------------------

  III.422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四一七  迦旃延本生谭

  [菩萨═帝释]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善侍奉其母者所作之谈话。其人为舍

  卫城之一良家子,行为正直,父死之后,专心奉侍其母─为母洗面、与扬枝提齿牙

  之垢,与水浴濯足之服务,且以粥、米饭哺养其母。

  其母有时向彼云:“汝另外尚有许多家主之事待作,何处娶一家与我同等程度之

  女,彼女亦可为我效劳,汝可为自己之事务。”子:“母亲!我为求自身之利益与幸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二

  福而对母亲之奉侍,他人谁亦不能如此奉侍。”母:“汝可作繁荣家庭之任务。”子:

  “在家生活,非予所愿,予看顾母亲,亡故之后,予即出家。”

  然彼母亲虽数度反复摧促希望,终不得彼之承诺,于是未取得彼之同意,则由

  同等程度之家娶来一女,彼不敢违拒母命,乃与其女同居。

  彼女自思:“予夫精进可惊,对母亲奉侍,予亦应对母亲善加服侍。”于是彼女

  亦尽心服侍彼母亲。彼见彼女尽心服侍其母,自此以后,彼所得甘旨而又实质之食

  物,尽与彼女。

  423     彼女其后自思:“彼所获甘旨而实质之食物,悉数与我,彼或欲将其母赶出;予

  将讲求赶出之手段。”在这一错误之思考下,某日彼女告彼夫曰:“予夫!君外出时,

  君之母虐待于我。”彼默然无语。彼女自思:“予必须使彼母发怒,引起其子之反感。”

  自此以后,彼女与粥,或为过热、或为过冷,或是盐多过咸、或是淡而全然无

  味。母谓媳妇:“过热、过咸。”彼即满注以冷水;母谓:“过冷、过淡。”彼女即大

  声抗辩:“前此谓过热过咸,今又谓冷而无味,谁能如何使满足?”

  沐浴之水,十分高热,向母之背上注浇,母谓:“予背如火烧。”于是又满浇以

  冷水,母谓:儿媳!如何又过冷 !”于是彼女又告邻居近处之人:“先前谓过热,而

  后又谓过冷,谁能忍受如此之轻蔑?”

  母谓媳妇:“予之寝床,跳蚤甚多。”彼女即将寝床取出,于其上掸扫自己寝床,

  谓曰:“已掸扫矣。”然后取入敷被,使此大优婆夷(老母)加倍受跳蚤啮咬,终夜

  坐受凌虐而不成眠。母告媳妇曰:“我终夜为跳蚤所啮。”然彼女谓:“昨日掸扫寝

  床,前此亦曾掸扫,如此谁能如何完成此种任务?”

  “今予将激怒其子。”于是到处抹散痰唾、鼻涕及白发。彼问:“家中如何如此垢

  秽?”彼女答云:“此为汝母所为。”彼告曰:“汝不可如此造作。”于是开始言争。彼

  女曰:“予不能与此恶婆同住于家,或者彼住于家,或者予住于家,汝如何选择?”

  彼闻彼女之言曰:“予妻!汝尚年轻,任往何处,皆能随处生活,然予母体弱,惟有

  依赖于予,汝可往归自家。”

  彼女闻彼言心中恐惧,自思:“夫与母之间不能分裂,夫惟有爱其母之一途,若

  予往自己母家,将为寡妇生活,为一凄惨之人。予须如原来得姑之意,善为看顾。”

  424 于是彼女自此以后,仍与以前同样只管服侍老母。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三

  --------------------------------------------------------------------------

  小部经典十一                                           四

  某日此优婆塞(夫)为闻法往祇园精舍,恭敬礼佛,坐于一方。佛云:“优婆塞!

  汝修福业无懈怠耶?服侍老母行迹已满足耶?”彼曰:“予母拒斥予意,带一家女前

  来,然彼女作如是如是不可为之行迹。”彼向佛申诉一切之事,彼续云:“彼女不能

  分裂予与予母,今已尽心哺养予母。”佛闻彼之言而告彼曰:“优婆塞 1!今生汝未

  依彼女之言,然前生则汝随彼女之言,赶出汝母,因我之故,再使汝母归家哺养。”

  于是佛应彼之乞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某家之子,于父死后,只管奉侍其母,

  与上述同样服侍其母;一切均如上述所言同样详说。而彼女谓:“予不能与如此恶婆

  同住,或是彼住于家,或是予住于家,汝如何选择?”彼则采听彼女之言:“我母实

  使予困扰。”于是向母告曰:“母亲!汝在此家中,时起争端,母可由家出外,住于

  任何喜居之处。”彼母哭泣而出走,依赖某友之家,作零工困苦维持生计。

  于姑出走之时,彼女怀孕,彼女向其夫及邻居近处之人告曰:“彼恶婆住于家中

  之时,予不怀胎,然而今予则有孕。”其后分娩幼儿,彼女语夫曰:“君之母住于家

  中之时,未尝得子,然今予则得之,依此理由,可知恶婆之性。”

  425     老母闻之自思:“诚然,予被逐出而得子。”“此世正法已死,若法未死,打母逐

  出之人不应得子,亦不应安乐生活。今试就法供养死者。”

  于是某日,老母携带胡麻粉、米、小锅、羹匙,往天然墓场,以三个骷髅为窑,

  燃火,至水边洗净头首及外衣,然后归至窑处,解散头发,开始洗米。

  尔时菩萨为帝释天主,实则诸菩萨众均不放逸,因此彼(菩萨)恰于此时巡游

  世间,见此苦难受打击之老母,思法已死,欲就法供养死者。帝释:“我将展施我之

  力量。”于是化现为婆罗门形,行于大道之上。见彼女时,由道路下来,立于其傍曰:

  “女士!于墓场炊食,实为少见。汝今煮此胡麻饭有何打算?”帝释开始说第一之偈:

  一    白衣清净新洗发        迦旃延!云何依釜为炊事

  洗来搀入胡麻粉        作胡麻饭是何因?

  然彼女对此报以第二之偈:

  二   婆罗门!我今善煮胡麻饭     此饭并非为己食

  今因法死[行祭祀]         墓场之中作饮食

  426     于是帝释唱第三之偈: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五

  --------------------------------------------------------------------------

  小部经典十一                                           六

  三  迦旃延!作应所作汝寻思  法死之说谁告汝

  无上神力具千眼          无上法死无此事

  闻此言已,老母说二偈曰:

  四  梵族之人!我今之意甚坚定  法死于我今无疑

  彼彼之人有罪者            彼彼之人今安乐

  五  予之子妇意气恶        彼驱我后竟产儿

  彼女今为全家主        予被驱逐唯一人

  帝释因此述第六之偈:

  六  我非死者我长生       正为汝我来此处

  驱逐汝后妇产子       我使与儿成灰烬

  427 [老母]闻此曰:“不可,汝何为而出此言?予望予孙不死。”为说第七之偈︰

  七  天王!予今求卿望彼事  卿为我来当允我

  予与我儿媳与孙        使得住家相融和

  此时帝释为彼女述第八之偈:

  八  迦旃延!汝今求予望彼事  汝被虐而不舍法

  汝与汝子媳与孙          善为住家相融和

  如此述毕,帝释著庄严华美之服,依自己之威神力,立于空中告曰:“迦旃延!

  汝勿畏,汝子汝媳,因予之威神力而来此处途中,将求汝宽恕,伴汝归家,请为不

  放逸之生活。”帝释于是归己所而去。

  彼等因帝释之威神力思念彼女(老母),问村中之人曰:“予等之母,现居何

  处?”村人告以往墓场之处而去。彼等闻之,向墓场之道寻觅,频呼:“母亲、母亲!”

  发现其母,均匍匐于足下:“母亲!请恕我等之过。”请求恕罪。而彼女亦怀念其孙,

  于是互相融和而归家,由此以来营相和合之生活。

  九  彼迦旃延与儿媳        住于家中相融和

  儿孙并皆善服侍        天主帝释劝诱者

  此为现等觉者之偈。

  428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彼优婆塞达预流果

  ──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善为哺养其母者即是今正当看顾其母之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七

  --------------------------------------------------------------------------

  小部经典十一                                           八

  人,彼之妻即是昔日之妻,帝释即是我。”

  注 1  底本为 avuso,今取脚注之 upasaka。

  四一八    八声本生谭

  [菩萨═修行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拘萨罗王于午夜中听闻无人能解之声音

  所作之谈话。此一事实在以上铁鼎本生谭[第三一四]中所说恰好相同。然于此,

  王问:“世尊!予闻此等音声,将发生何事?”尔时佛言:“大王!勿惧,卿闻彼声之

  缘,并无任何危险。大王!闻此种可怕之声不解者,非独卿所独闻,前生诸王亦闻

  此类之声,从婆罗门之言,牺牲一切种类之四只兽,思为供养,后闻诸智者之言,

  释放为牺牲而集合之动物,向街中巡回击打大鼓作不杀生之告示。”于是佛应彼王之

  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具有八百万富裕之婆罗门家。

  成人后,于得叉尸罗,修习诸艺,父母殁后,调查诸多财富,广行布施散财,断爱

  欲入雪山出家,出家得禅定与神通后,为得盐酢,循诸人之道而行,入波罗奈,住

  于园中。

  尔时波罗奈王坐于王之大床,午夜之中,闻有八种声音:第一于王宫近处园中

  有一只鹤唳鸣声;第二继其鸣声之后,于象小屋之入口住有一只牝鸦发声而叫;第

  429 三住于王宫之屋顶高处一类昆虫发声而叫;第四王宫所饲之鸽鸪发声而叫;第五所

  饲之鹿发声而叫;第六所饲之猿发声而叫;第七所饲之紧那罗发声而叫;第八继此

  声之后,则为一独觉经过王宫之顶,往游园而去发一感兴之偈声。

  婆罗奈王闻此八种声而惊惧,翌日问于婆罗门等,婆罗门等向王申告曰:“大

  王!君甚危险,应用一切种类四只兽供养。”由主许可云:“如意为之。”婆罗门欢喜

  雀跃而由王宫退出,著手施行供养。

  然而彼等之中上首行供养婆罗门之内弟子,有智有术,向师匠云:“师尊!如此

  惨虐而杀诸生物,切勿为之。”师云:“汝何无知,纵今外面无任何事,亦可得诸多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一○

  鱼肉。”弟子云:“师尊!不可为饱腹而为落地狱之行。”闻此,其他诸婆罗门等怒彼

  之劝告而言:“彼奴妨害我等之储蓄。”

  弟子畏惧彼等,乃曰:“诸君尽可以此为食鱼、肉之手段。”言毕离去,至街外

  往王园寻觅能使王停止此事之如法沙门,彼恰好观见菩萨,与之交谈:“何故君对诸

  生物无怜悯之心耶?王杀诸生物,施行供养,何故汝不起解救群生使去缚之心?”菩

  萨云:“青年!予居此处,王不知予之事,予亦不知王之事。”“尊者!然则卿应知王

  430 闻诸声之结果。”“予当然知之。”“卿既知之,何故不向王告述?”“青年!予如何能

  于额上结角 1而往谓:‘予能知之’?若王先至此处听闻,予即申述此话。”

  于是青年急往诣王宫,王曰:“卿有何事?”“大王!一修行者坐于王园中美丽之

  石上,知王所闻诸声之结果,彼谓若王自行往问,彼即告之。敢请大王前往一闻。”

  王急往其处,向修行者敬礼,自己亦被修行者荣迎,坐后问曰:“尊者!卿实能

  知予闻诸声之结果耶?”“唯然,大王!”“若然,就彼语我。”“大王!所闻诸声之缘

  由,于王并无危险。然王昔时园中住有一鹤,彼因未得养,空腹不堪饥饿,故发第

  一之声。”菩萨以自己之智慧解析鹤之行为,说第一之偈:

  一  人云此为一古池          昔日鱼多水亦甚

  原为鹤王之住所          亦我诸父之栖处

  如今蛙亦生其处          我等尚难为舍离

  “如是,大王!彼鹤为空腹所恼而发声。因此,王可使彼免于空腹,清扫园林,

  使池水清湛。”王命从者如说办理。

  “其次,大王!于象小屋之入口,停落一只牝乌,彼为悲痛己子发第二之声。为

  此王亦勿起怖畏之思。”于是说第二之偈:

  二  谁人能告不法事          摧毁班都拉之眼

  谁能复我诸儿巢          我可获得幸福多

  431     菩萨说此偈已,而即问曰:“大王!何人为象小屋之象守卫者?”王曰:“尊者!

  一男名班都拉。”“大王!此男为只眼之人否? ”“尊者!唯然。”“大王!于象小屋入

  口之处,有一只牝乌作巢,产卵其中,孵而生出子乌,此象守卫者乘象出入小屋,

  以鞭坏牝乌及子乌等之巢,牝乌为创伤所恼,发愿破彼之眼,作如此申诉。若王对

  乌有怜愍之心,唤班都拉前来,命其善建坏巢。”王即唤彼面责,改换职务,由他人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一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二

  担任守卫象之职务。

  “大王!王之宫殿顶,住有一只木虫,残食木皮,残食已尽,不能食硬材,彼不

  得食,然又不能离去,故而悲呜发第三之声。为此,王亦勿起畏怖。”菩萨以自己之

  智慧解析彼之行为,述第三之偈:

  三  木虫食木皮        不能普食及

  大王!食木皮已尽  硬木不喜食

  于是王命人,设法取出木虫。

  “大王!王之宫殿饲养一只鸽鸪否?”“尊者!唯然。”

  “大王!彼雌鸟思恋以前所栖之森林,恋慕焦思,彼思:‘何时究竟予能出笼,

  快乐前往森林?’因此发第四之声。是故为此王勿起忧惧。”于是述第四之偈:

  432           四  实彼哀欲去        由王宫解放

  独得树枝巢        善能得其乐

  正因如是,菩萨云:“大王!彼鸽鸪恋慕焦思,请将彼鸟释放归林。”王亦照办。

  “其次,大王!王之宫殿饲养一只鹿否?”“尊者!唯然。”“大王!彼乃一鹿群之

  主,彼思念自己之牝鹿,烦恼不堪,焦思苦闷而发第五之声。为此,王亦无何可畏

  惧。”于是述第五之偈:

  五  实彼哀欲去        由王宫解放

  渴饮第一水 2      善行群先头

  大士亦又请王释放彼鹿。“大王!王之宫中饲养一猿否?”“尊者!唯然。”菩萨

  闻答后曰:“彼亦雪山地方所居一猿群之首,与诸牝猿为爱欲所虏而彷徨,彼为猎师

  巴拉陀带来此处,今恋慕焦思,思往彼处发第六之声。为此王勿起恐怖。”于是述第

  六之偈:

  六  我为爱欲所捕染    我为爱欲所搔乱

  外国猎师捕我来    我今[悲哀]君何幸?

  大士请求释放彼猿。

  “大王!于王之宫殿饲养紧那罗否?”“唯然。”“大王!彼亦回忆与牝者同居诸事

  433 而烦恼苦闷,发第七之声。某日,彼与彼女共同登至高山顶上,彼等于彼处摘取色

  香皆具种种之花,且以彼等饰身,未思日已将西沉。彼等下山时,日已沉落,天色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一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四

  完全暗闇,于是彼女向彼云:‘吾夫!天已全闇,留心下降,慎勿倾踬。’于是互

  相牵手下降。彼回忆思出彼女之语而发出声。为此之故,王勿起恐怖。”菩萨以自身

  之智慧解析说明其声之原因而述第七之偈:

  七    不明缘故天黑暗      高而又高山之上

  彼女与我绵私语      慎免绊石使足痛

  如是大士说明紧那罗发声之原因,请求放彼。“大王!第八为感兴偈之声。此盖

  为难陀姆罗洞窟中,有一独觉居住,彼知自己之寿行将尽,来至人间居处,于波罗

  奈王园将入涅槃。希望彼处之人等,为其埋骸设祭,供养设塔。以为彼等生天之道

  之因缘。”彼以神通力来此处,于王之宫殿顶上落著时,卸下[生命]之重担,颂入

  涅槃城之使人知之感兴偈。”以下述独觉所述之偈:

  434           八    无疑见生尽端际      断然再不入胞胎

  盖我最后之现生      再生轮回我已尽

  “彼述此感兴偈来此王国,于一花开齐整之娑罗树根元处入般涅槃。大王可往为

  彼供养舍利。”

  大士伴王往独觉般涅槃之处,指示舍利。王见其舍利,具备军队前往献香及华

  鬘,以表敬意,依菩萨之言,施行供养。向一切群生行布施生命之布施,于街中击

  大鼓巡回告示断杀生之祭。七日间严修祭祀,以香料庄严堆积,奉献绝大之敬意,

  将独觉之舍利,举行荼毗,于大十字路建立塔婆。菩萨亦向王说法,向王告诫:“请

  勿放逸。”然后入雪山行梵住行。不断修禅定,成为生梵天界者。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谓王曰:“大王!按其声之原因,王无任何一种危险,须

  广为供养,布施群生以生命之布施。”为行布施生命之布施,向街中巡回击打大鼓告

  示。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青年是舍利弗,修行者即是我。”

  注 1  英译注为“自负之标征”。

  2  比较他人先,即谁亦未曾饮水之意(注释)。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一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六

  435             四一九  美女苏拉萨本生谭

  [菩萨=神]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给孤独长者一婢女所作之谈话。彼女恰

  当某祝日,与一队婢女等共同前往游园,向自己女主人善相夫人请借装饰品。善相

  夫人将自身价值十万金之装饰品借与使用,彼女装饰后与一队婢女同往游园出发。

  尔时有一盗贼对彼女之装饰品生起欲心:“杀掉此女,掠夺其饰物。”于是与彼

  女相语,前往游园。与彼女鱼肉及酒等。彼女以为:“彼以烦恼欲心,而如是作为。”

  游园之娱乐已尽,黄昏休憩,婢女等倒卧之时,彼女单独起立,赴彼男之前,彼曰:

  “此处过于开阔,少往外行。”彼女自思:“此处不能为秘密之行为,此男必将杀我,

  为夺我之饰品计算。甚善,予将使此男眼中见识。”彼女曰:“贵君!予饮谷酒,身

  中干渴,有何饮物请使我饮。”相携前往某水井前,彼女指绳与小桶曰:“请由此处

  为予汲取饮水。”盗贼以绳放入井中,彼则屈身汲水之时,此大力之婢女以两手由后

  推男落入井中:“如此尚不能死。”于是又取一大砖由头上投入,盗贼当即死亡。

  彼女返回街中,将装饰品返还善相夫人,对女主人曰:“予今日因装饰品,险遭

  杀害。”于是将一切发生情形,加以说述。善相夫人又告知给孤独长者,长者又向如

  来申述,佛言:“诚然,长者!彼婢女有临机之智,非自今始,前生即亦如是。因此,

  彼男为彼女所杀亦非自今始,前生亦有被杀之事。”佛应长老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都梵与王治国时,有名苏拉萨街中之美人,由五百美丽

  436 之婢女围绕,赌以千金,彼女[才无事]过日。恰于此街又有一有名盗贼名萨多伽,

  具有大象之力,夜间侵入诸长者之家,任意掠夺抢劫,街中之人聚会,向王伸诉,

  王呼街中之守护前来,王命:“起用各处军兵,捕捉盗贼,斩首示众。”守护人缚盗

  贼之后手,巡游街之四方道路,于四方道路以鞭击打,诸人相携前来死刑场地,举

  街之人大量涌出云:“盗贼巧妙被捉。”

  尔时苏拉萨立于窗际,观望街内,见彼盗贼而心中大动,彼女自思:“若予能使

  此军人──强健男子释放,废弃此不净生活,与此人一同为夫妇之生活。”以上如夹

  竹桃华本生谭[第三一八]所说,彼女送街之守护者千金,将彼放还,与彼互敬,

  营夫妇生活。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一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八

  盗贼经三四月后,自思:“予不能住于如此之处,然不能空手而去。苏拉萨之饰

  物价值十万金左右,杀苏拉萨而取之。”某日,彼向彼女曰:“予妻!某时,予为王

  庭之人所捉,于某山顶曾向树神发愿供养,彼神未得供养,对予恐吓。予思前往供

  养。”“甚善,予将为汝准备一切。”“汝不必为予准备,我等二人以一切庄严饰身,

  由多人相伴,前往供养。”“甚善,依汝所言行事。”

  如此,彼按计划进行,彼行至山麓时云:“予妻!多人观看,树神可能不受供养,

  可由我等二人登山供养。”彼于彼女“允诺”接受时,使彼女手持供物,彼自己持五

  437 种武器 1,武装登向山顶,倚于人身百倍高之某崖前之树根下安置供物,然后向彼

  女言曰:“予实非为供养而来,思欲杀汝以取汝之装饰物品而远走而来。汝将装饰品

  悉数脱下,用上衣包成一包。”“汝为何欲杀我?”“予实为汝之宝物。”“汝应回忆予

  为汝所尽之功德,予由汝被缚牵引而行,以一富绅长者之子替换,与守护者多额之

  金保全汝命。每日虽得千金亦不愿见其他之男人──,因此,予实为汝救命之主。

  请勿杀我,如此,予与汝多金,而予愿为汝之下婢。”彼女向彼诉说而唱第一之偈:

  一  金之颈饰与真珠        琉璃宝物有余多

  一切尽取君有幸        愿为下婢听汝使

  于是萨多伽曰:

  二  美丽之女人!汝今速脱衣  悲哀尽多余

  不知不杀汝              是否得宝术

  当盗贼随其心意说第二之偈时,苏拉萨忽然心底浮起临机之思,彼女自思:“此

  贼不赦予命,予设方便,使此贼先行落崖,离世而去。”于是述一对之偈:

  三  自我有记忆        自我有分别

  除君更无他        不知有爱人

  四  汝来相拥抱        欲为右绕礼

  今后妾与君        相见永无期

  萨多伽不知彼女之用意,彼云:“甚善,请汝抱我。”苏拉伽三度行右绕之礼,

  438 然后相抱云:“如今将向君之四面作告别之礼。”首先以头礼于彼之足,后向其侧为

  礼,然后有如作背后之礼之样式,此妇人使出如大象之力,捉住盗贼两处脊梁,将

  彼倒竖投落到人身百倍之地狱中,彼于是粉碎为微尘而死。山顶所栖之神见此行为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一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二○

  乃述如次之偈:

  五  实则一切场合        不只男子为贤

  妇女亦有贤者        到处更显伶俐

  六  实则一切场合        不只男子为贤

  妇女亦有贤者        更为早知义利

  七  实则更早且速        从傍深加考虑

  如同绞弓杀鹿        彼女智杀盗贼

  八  人对所起义利        若不速行会得

  如愚盗之坠崖        彼恐早被杀戮

  九  若人所起义利        善能速行会得

  彼女由盗脱身        得解人之障碍

  如是苏拉萨杀盗贼终了,由山上降下,往自己伴侣之所,彼等问︰“主人在于何

  处?”彼女云:“汝等勿问。”于是乘车往街之方向归去。

  439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彼之二人即是今之二人,神即

  是我”。

  注 1  剑、枪、战斧、弓、盾之五种(见奇鲁达斯辞典)。

  四二○  善吉祥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王之敕诫各条所作之谈话。而彼时由王

  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宿于王第一夫人之胎而出生,及

  长,父之死后即王位,行大布施。彼有一名(善吉祥)之园丁守护者。尔时有一独

  觉离难陀姆拉山窟,辗转行乞踏入波罗奈之地,于园中过夜至天明,翌日,为行乞

  而入于街。

  王见独觉,心中大喜、请入王宫,使坐庄严之座,奉献种种妙味软硬之食。王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二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二

  闻感谢之言心喜,承诺独觉住止于自己之园中,独觉归园后,王于[翌日]朝食后,

  亲往调理独觉之昼夜宿所,且任命园丁苏曼伽拉为独觉从者,然后回街而去。尔时,

  独觉长时至王宫就食,继续留住于其处,苏曼伽拉对彼亦尽心服侍。

  某日,独觉呼苏曼伽拉告曰:“予于数日间往某村滞留然后归来,请向王申告。”

  语毕出行,苏曼伽拉向王依言申述。独觉滞留其地数日之后,于太阳西沉黄昏之时,

  440 又回园中,然苏曼伽拉不知彼已归来,径回自己家中;独觉亦整顿衣钵,稍行各处

  逍遥后,坐于一平石之上。

  但当日园丁之家恰好到来数人之客,彼欲向彼诸人供咖哩饭,彼思:“杀一园中

  之驯鹿享客。”于是持弓往园中探鹿,见独觉以为大鹿,以箭搭弓射之。独觉抱头呼

  曰:“苏曼伽拉。”彼愕然大惊:“尊者!予不知汝之归来,予思为鹿而射,请原谅我。”

  独觉曰:“善哉,事已至此,无可奈何,汝且为我拔箭。”于是园丁恭敬拔箭,独觉

  顿感非常痛苦,即坐入于涅槃。园丁自思:“若国王知此,对我必不原宥。”于是携

  同妻子而逃亡。

  独觉忽般涅槃,诸天天神,以神通力对全市生起一大呼唤。翌日,诸人赴园中

  拜彼,向王报告:“园丁杀独觉而逃亡。”

  王由诸多伴者围绕前往,于七日间严修舍利供养,奉献诚笃之敬礼,举行荼毗,

  如是设祭,建立支提,照旧如法为政事。

  苏曼伽拉经一年后,思欲知王之心态,往访其一友人述说:“有关予之事,王之

  心境如何?予欲知之。”彼之友人于王所谈彼之事,王如未有所闻之状。友人归告苏

  曼伽拉,曾反复非一次之申述,但王颇不快。

  441     彼于第二年前往,第三年带同妻子前往。友人知王之情绪稳定,使彼立于王宫

  之入口,向王申述彼之归来。王召彼出,引见后,王问曰:“苏曼伽拉!汝何故为

  汝自己而使予之福田独觉亡故?”彼答曰:“予并非欲杀独觉,实则为如是之事情而

  发生如是之结果。”于是说明当时起事之原状。尔时王曰:“如是,汝对此事可勿忧

  心。”王宥其过,再派其为园丁。

  尔时彼之友伴问王曰:“大王!何以王于二年间闻苏曼伽拉之事,竟不发一言,

  又如何于第三年听闻入耳,召彼而原宥彼过?”王曰:“汝知王者不应于忿时而急为

  任何事,因此,予前此默然。第三年予知对苏曼伽拉予心已柔软,故召彼出。”于是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二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四

  述王者之职责:

  一  粗暴忿怒实自知          王者举鞭莫生硬

  无理且自不适合          只为他人多赍苦

  二  然若自知稳健处          对他恶作当交义

  如能自知此为义          尔时正当用其鞭

  三  如是他己皆不苦          无欲明辨正非正

  王者此处应著鞭          彼有善誉不落威

  四  无思用剑刹帝利          若用强鞭振无心

  誉不相应寿亦亡          虽脱此处往恶趣

  442           五  若为圣说先乐法          语与心行此无上

  寂静柔和心安定          两种世界相应度

  六  我为王为男女主          若有忿怒善自持

  如是制御众庶民          仁慈正大举其鞭

  443     王述此等偈已,王以此六偈语自己之事时,王之一切家臣等皆大欢喜,“如此德

  行之成就,陛下实甚适合”,称赞王之德。而苏曼伽拉于诸人称王之语毕时,[单独]

  起立向王敬礼合掌,赞仰王而述三偈:

  七  刹帝利!威与荣二者       庶民之王者!永久不堕落

  无忿心常稳               息愤百年寿

  八  刹帝利!汝禀斯诸德       善行并善语

  有乐无害心               解脱有善趣

  九  如斯善伏与善说           方法手段导方便

  忧恼庶民得寂静           如云降水于大地

  444     结分  佛为宣示拘萨罗王之敕诫而述此法语后,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

  独觉[真]般涅槃,苏曼伽拉是阿难,王即是我。”

  四二一  理发师甘伽玛拉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布萨(佛教忏悔式)之仪式所作之谈话。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二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六

  某日之事,佛呼唤营布萨之优婆塞等云:“汝等优婆塞!汝等之行,诚属适当,行布

  萨者须顺行布施,应善守戒[文],不起忿怒,修慈悲心,起居适宜。古之诸贤者只

  以行一部分之布萨行,得大名称。”佛应彼等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于其街有名斯奇巴利瓦拉之绅商,持

  八十亿之财富,最喜行布施之福业。彼之妻、子、仆、婢乃至子牛之群,于每月六

  日,皆须营行布萨。

  尔时菩萨生于某贫乏之家,为人工作,生活极为妻惨,彼为寻求工作,赴[绅

  商]之家问候,立于一面。绅商问曰︰“汝何为而来?”“予思得在贵府工作。”绅商

  对其他之工作师等来工作时,常云:“任何人于我家工作,须守持戒[文],能持戒

  445 者方可工作。”然而对菩萨并未考虑怂恿其守戒。绅商云:“其善,卿可按自己应得

  之劳金工作。”彼自此以后,忠实尽心,对自己疲劳,毫不介意,为绅商作一切工作。

  早晨工作,黄昏归家。

  某日街中宣告祭祀,绅商呼婢仆等,告曰:“今日为布萨之日,凡在我家工作者,

  晨间早起炊煮食事,适时进食,然后为布萨行[之断食]。”

  菩萨亦适时而起,前往工作,但无任何人对彼言及:“今日请行布萨,工作休止。”

  而其他之工作师则皆晨起进食而后为布萨行者。绅商自己与妻子及使役人等相互营

  行布萨,而一切行布萨之人等皆往各自之宅,反省戒[文]而坐。

  菩萨日间尽力工作,于太阳将西沉时归家。尔时,炊事女人与彼洗手之水,付

  与钵中满盛之食物。菩萨问曰:“其他之日,此时皆是十分喧闹之声,今日往何处而

  去?”答曰:“皆为修布萨往自己之宅而去。”菩萨闻而自思:“于多人修具戒者之

  间,予一人不可止住成为犯戒者。于受布萨之诸友,予亦可得为布萨之仪式。”彼往

  绅商处寻问,绅商向彼云:“晨起未受者,不能得全仪式,然可允许受半仪式。”菩

  萨云:“虽然只此予亦愿受。”于是在绅商之下,修受戒[文],施行布萨,入自己之

  家,反省戒[文]而卧。

  然于一日之中,未摄少量食物,恰于朝近时间痛如刀割而起。由绅商之处持来

  种种之药,炊事之女劝彼全部吞下,彼云:“予不能破坏布萨,纵失寿命,亦须坚守。”

  446 于是起大绞痛,太阳上升之时,意识已不能完全控制,众人云:“如是将死。”于是

  运彼离家而卧。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二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八

  恰于此时,波罗奈王乘华丽之车,多数伴从相随,巡游街中,抵达此处。菩萨

  见王之威仪,心起希望,望得王者之尊。

  彼以此半分布萨仪式之荫,移生而住宿于王之第一夫人之胎内。彼女对新胎儿

  付出[甚大之]关心,经十月后产一男子,命名为优陀耶王子。彼成长后,广遂一

  切诸艺之完成,具回忆其诸生之智。彼思出自己过去之所行,自谓:“此实对予少分

  所行之果报。”于是不自觉而颂感兴偈。彼于父死时即王位,顾盼自己之威仪与荣耀,

  仍然颂出感兴之偈。

  如是之某日,街中准备祭祀,多数之人等热中于游览。尔时于波罗奈之北门,

  住有一每日为佣工之人,作运水之工作所得半钱之金,放置于城壁两砖重叠之间,

  于是仍然作运水工作而生活,彼与一贫穷妇人同居。

  彼女向彼云:一街中有祭祀,若君持有少金,予等亦可见大娱乐。”“予持有金。”

  “君持几何?”“予有半钱。”“在于何处?”“置于北门两砖之间,此处距予住处有十二

  由旬之处。然而汝手中有几多之金?”“予亦有金。”“如何数量?”“亦为半钱,汝之

  半钱与予之半钱[合并]恰为一钱,于是以一分买鬘、以一分买香、又一分买酒而

  447 为娱乐。汝往取汝所藏之半钱。彼云:“予由予妻得此佳话。”满足喜悦语妇人曰:

  “汝勿忧心,予往取来。”语毕出行。

  具有象力一般之每日佣工之人,既行六由旬,已至中午,脚踏如敷撒炽燃煤炭

  之热砂上,为得金而喜悦满足,身著古黄衣,耳饰棕榈叶,面歌面走,向王宫前之

  广场前进。

  优陀耶王开窗而立,注视彼之行状,王自思:“何以彼男,如此正不厌风热,欢

  喜满足,歌唱而行?予将向彼闻问。”于是为唤彼前来,特遣一男前往。

  彼男前往彼所曰:“大王唤汝。”“王对我有何用?予不识王。”彼为使者强行携

  往而行,见王立于一方。

  尔时王问彼而说二偈:

  一  地燃如煤炭          土炽似热灰

  然汝歌唱行          汝不知热耶?

  二  上有太阳烧          下有砂砾热

  然汝歌唱行          汝不知热耶?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二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三○

  彼闻王之语,第三之偈:

  三  我热不知热        只有热情我

  大王!我愿诚然多  由热而非热

  448     尔时王向彼问曰:“汝愿为何?”彼申告曰:“大王!予于北门之处,与一贫乏妇

  人一同共住生活。彼女问予:‘与君祭日为乐,君之手中有几钱?’予答曰:‘予

  之贮蓄放置在北门入口处城壁之间。’彼女曰:‘汝往持彼前来,二人共乐。’因

  此遣予往取。彼女之言,不离我心,予今思出,为使予热爱之热。大王!此即予始

  终之意义。”

  “然汝受此风与热而不厌,汝有如何喜乐之原因,使汝为之歌唱而行?”“大王!

  持彼贮蓄前来,彼女云‘与汝一同为大乐’──以此原因为满足而予歌唱。”

  王问曰:“然汝置于北门入口处之贮蓄共有几多?有十万耶?”“无有,大王!”

  “然则,有五万耶?四万、三万、二万、一万、五、四、三、二、一之金币,半帕达

  1,四、三、二、一钱耶?”然均被否定云:“只有半钱。”“可爱之大王!彼即予之

  全部财产,予持彼前来,原为与彼女一同为乐而去。为其欢喜,使予受此风热而不

  为热。”

  王是时向彼云:“汝无须受此风热前往彼处,予与汝半钱。”“大王!虽如君言,

  予仍将取来,予仍不愿弃舍。往取之行,予不停止,予今即往持取。”“汝请归来,

  以二钱与汝。二钱逐次增加,一亿、百亿乃至无量之财与汝,汝请归来。”王虽言如

  此,彼仍如此言说:“大王!予愿领受,但俟予再去一次归来。”

  449     于是王以绅商身分及种种身分相劝诱,但彼仍与前言相同。王最后云:“与汝半

  国,请汝归来勿往。”彼于是承服。王命家臣等曰:“汝等去为吾友剃须,沐浴,著

  华美之服饰,伴彼前来。”家臣依言而行。王分国为二分,以半国与彼,人云:“欲

  半钱而得北半份”,彼被命名为半钱王。

  彼等两王,融和相敬而为政治,某日前往游园,于彼处游乐后,优陀耶王头著

  半钱王之膝,横卧而寝。当彼沉眠之间,伴随人等各自为应为之娱乐,前往各处。

  半钱王自思:“长时以来,予何可只有半国,不如杀彼,予自为王。”于是拔刀欲刺

  杀之,然彼再思:“此王使我妻惨贫穷之人,与彼自己为同等之身分,立为绝大之王

  者。今杀如是有名誉之布施者等行为,为予之起欲,实属不宜之所行。”如是彼又恢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三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三二

  复正气而收刀。然彼同样二度三度浮起恶心,于是自思:“予今几度起意念,遂将敢

  为如是之罪业!”彼投剑于地上,唤醒优陀王曰:“大王!请王宥我。”彼平伏于王之

  足下。王曰:“予友!卿我彼此之间,均无任何谬误。”半钱王曰:“大王!予有如是

  如是之罪恶。”“予友!予宥汝过,汝如希望,即请为王,予愿为副王奉仕于卿。”彼

  云:“大王!予之所愿,非为王土,何以故?予起恶欲,将堕恶处。王土为王所有,

  惟请王取之,予愿出家,予已善见爱欲之根本。何以故?彼对欲望之人增长故。予

  450 自今以后,已不再兴此欲望。”于是彼颂感兴之偈而唱第四之偈:

  四  爱欲!我见汝根本  爱欲!汝由意同生

  我不兴欲望        爱欲!如是汝不生

  如是述已,更为爱欲所系之大众等说法,说第五之偈:

  五  少欲不满足        多者难满足

  无智语可哀        眼觉善洞察

  彼如是向大众说法毕,向优陀耶王奉献其国,面浮泪水,舍弃哭泣之大众于后,

  入雪山出家,得禅定与胜智力。

  彼出家时,优陀王以以上之一切作感兴偈颂唱第六之偈:

  六  此为我之少行果        到达伟大之所得

  惟彼梵志善所得        彼之出家欲贪舍

  451     然就此等诸偈,任何一人亦不解其意。某日,王之第一夫人问彼偈之意义,王

  无任何言语。然于彼有一御用名甘伽玛拉之理发师,彼剃王之须,最初以剃刀剃之,

  然后拔毛而握发。王于其以剃刀剃时,心情愉快,然拔毛之时感觉疼痛。彼(王)

  于最初之时,有愿闻理发师有何愿望之心,但后来之时则思欲刎其颈而杀之。

  如是,某日,王对王后说事之经过。王曰:“予后!予之御用理发师,实甚愚蠢。”

  后云︰“大王!如之何为宜?”王云:“命其最初拔发,然后为剃刀剃之。”于是彼女

  唤理发师告曰:“汝今后为王剃须之日,王欲汝最初拔发,然后为剃刀剃之。而王问

  汝‘有何申愿’时,汝向王言:‘大王!此外予无其他愿望,惟愿使予闻王感兴偈

  之意义。’汝如此说,予将与汝诸多财宝。”

  彼云:“甚善。”加以承诺。当剃须之日,最初拔毛,于是彼为王所问:“甘伽玛

  拉!汝之作法,今日非最初之举耶?”“大王!理发师等亦有新奇方法。”于是最初拔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三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三四

  发,然后为剃刀剃之。

  王问:“汝有何愿望?”“大王!予无余外之愿,惟愿闻感兴偈之意义。”王耻于

  语自己贫乏时之所行,王告彼曰:“于汝之此愿有何利益?汝可申述其他志愿。”“予

  只此志愿,请王告我,大王!”彼(王)畏作虚语,乃曰:“甚善。”王与承诺,依照

  酢味粥食本生谭[第四一五]中所述,整备一切,坐于宝座曰:“甘伽玛拉!予于前

  生,仍然住于此街。”于是说明一切前生之所行。“予依此事情而唱半偈,而今予友

  452 出家,予依然怠惰,为一王者,依此理由,述后半之偈。”王为述此感兴偈之意义。

  理发师闻此自思:“以半布萨行而真正获得此为王之幸福,诚然善须当为。如

  何?今予亦欲出家,求自己心之所依。”于是彼对亲戚与财富之一切包围,完全舍弃,

  只向王告以出家之事,往雪山作出家仙人而出家,依观“无常、苦、无我”之三相,

  增长观智力,善成独觉,持超人力所生之钵及衣,住醉山中五六年已,彼云:“今将

  往会波罗奈之王。”于是乘虚空往彼处,坐于游园华美之石上。

  守园者善见分别识彼,向王报告:“甘伽玛拉已成独觉,乘虚空而来,坐于园中。”

  王闻之曰:“予向独觉问候。”于是急忙出迎。王母亦与王子(今之王)一同出迎。

  王入游园,向彼问候,于一方相伴而坐。彼与王互相交谈:“梵与!尔今如何?

  不放逸耶?依法为政治耶?励行布施等之一福业耶?”彼直呼王名与之交谈。

  王母闻此怒曰:“此出生卑贱之理发师──剃须之子孙,不知自己之事。予子乃

  大地之主,生而为刹帝利族之人,而彼竟直呼其名‘梵与’。”于是述第七之偈:

  七  诸苦行者舍恶业        诸苦行者舍其性

  今依苦行胜一切        今日呼叫梵与名

  453     王遮拦其母,宣说独觉之德,说第八之偈:

  八  眼边实得见        彼具忍与柔

  诸民之所敬        王者须敬礼

  在王遮拦王母之时,其余大众起立云:“如此卑生者竟呼大王之名,实不相合之

  至。”王斥大众,语彼功德之故事,说最后之偈:

  九  汝等切勿责独觉        彼学牟尼牟尼道

  盖彼善得渡大海        得渡可至无忧行

  王为斯语,向独觉恭敬问候,王云:“尊者!请宥我母。”“大王!予皆为宥恕。”

  第八篇第一章迦旃延品                                   三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三六

  王之伴随诸人皆乞宥恕。王愿彼承诺停留于自己之宫殿,但独觉不允,于王等一行

  立于眼前之际,升至虚空,与王说诫法后,往香醉山而去。

  454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如此次第故,汝等优婆塞,应行布萨行,实为有

  价值之事。”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独觉入般涅槃,半钱王是阿难,

  第一夫人是罗喉罗之母,而优陀耶王即是我。”

  注 1  一帕达(pada)为一金币之四分之一,而一钱(masaka)为一帕达之二分之一。

  四二二  支提本生谭

  [菩萨═婆罗门]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提婆达多落入大地中之事所作之谈话。

  此事恰于当日之讲堂中提起之话题。“诸位法友!提婆达多善为谎言,落入大地之

  中,生入无间地狱。”佛出问曰:“汝等比丘!抑为何语而坐?“实为如是如是。”佛

  言:“汝等比丘!彼非自今始,前生即有落入大地之事。”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世界成立]之最初劫时,有寿命不可计数之摩诃三摩多王。其子

  曰卢遮,卢遮之子曰瓦罗卢遮,其子曰迦儒耶那,迦儒耶那之子曰瓦罗迦儒耶那,

  瓦罗迦儒耶那之子曰乌婆娑他,乌婆娑他之子曰曼陀多,曼陀多之子曰瓦罗曼陀多,

  其子曰遮罗,遮罗之子曰乌婆遮罗,又阿娑奢罗亦为其名。彼于支提王国之苏提瓦

  底市执政,具足四种神通:即飞翔虚空中而行,有四天子由四方持剑守护,由体内

  出旃檀香之香气,由口中出青莲华香之香气。

  彼有一婆罗门之司祭官名迦毗罗,而此迦毗罗婆罗门之弟名库拉卡兰巴,为与

  455 王在同先生之家修学之幼年朋友。王为王子之时,与彼约束:“予即王位,与汝司祭

  官之位置。”

  彼虽即王位,但不能免其父王之司祭官迦毗罗婆罗门之职,而司祭官每于自身

  亲往奉仕[王]之时,王对彼礼敬有加,给殷勤之所作。婆罗门警觉自思:“王盖与

  同年辈诸人相合,予愿请王允许出家。”于是向王申述:“大王!予已年老,家有予

  子,请王以彼为司祭官,予即出家。”于是使其子就司祭官之位置,而彼入王之游园,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三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三八

  出家为出家仙人,生禅定与神智力,依赖其子仍住于彼处。

  库拉卡兰巴因彼虽出家,而未将位置让彼接替,心中怀恨,某日于心情愉快谈

  话之时,王问彼曰:“库拉卡兰巴!汝尚未就司祭官之位置。”“唯然,大王!予尚未

  就,予兄尚在。”“汝兄非已出家耶?”“予兄虽然出家,位置已交付其子。”“然则,

  汝可为之。”“大王!应代相传以来,位置由兄取得,予自不能承继。”“如此,予使

  汝为兄,而使汝兄为弟。”“大王!如何为之?”“予可为谎言。”“大王!予兄成就伟

  大无比之法,持有智明,彼将以无比之法,欺瞒于汝,汝之四天子守护即将消夫,

  由体与口所出之香将成恶味,汝不能飞翔而由空中落下,立于大地,继而将入于大

  456 地之中。于是一切将不能如汝之言而为。”“汝莫作如是思考,予能为之。”“何时为

  之?”“自今七日之间。”

  王之此语,扩展于市之全体,民众之间,均起欲知究竟之心:“据闻吾王说谎,

  年老为年幼,年幼为年老,而司祭官位置交付与年轻者。究竟说谎者为何种之人,

  为青色耶?抑为黄色中之色耶?”

  尔时,据云,世间皆说真实之言,而说谎如是云者,诸人尚无所知。

  司祭官之子亦闻知此语,对其父言曰:“父亲!人言王为虚妄语,使汝为年少,

  以予等之位置,让与叔父。”“吾子!王虽为虚言,但不能夺我等之位置。然则,彼

  究于何日为之?”“据谓由今日至七日之中。”“如此,尔时告知于我。”

  于第七日,民众欲见王之谎言,齐集于王宫前之广场,行列相叠。子往告知其

  父。

  王著美服出来,立于大众正中广场之空中;修行者(原来之司祭官)亦乘空来

  至彼处,于王前扩展皮之坐具,于空中结跏趺坐已,向王曰:“大王!予闻王以真实

  为虚,以年幼为年老,思欲与彼位置,然否?”“唯然,尊师!予为如是。”

  尔时彼谏王曰:“大王!谎言为可怕之功德破坏者,将使堕四恶趣。盖王为谎

  言,即为杀法者,王如杀法,自将被杀。”于是唱第一之偈:

  一  王若杀法实被杀        若不杀法无杀业

  如是王如不杀法        被杀之法不杀卿

  457     而后彼续谏王告曰:“大王!王语谎语,将失四神力。”于是为说第二之偈:

  二  因王言谎语        四天子将去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三九

  --------------------------------------------------------------------------

  小部经典十一                                           四○

  且口生恶息        不飞翔于天

  人有自觉者        答他之所问

  王闻之甚恐怖,往见库拉卡兰巴,然彼向王曰:“大王勿畏,予于最初即已对王

  说明。”王虽闻迦毗罗语,但彼仍按自己之言推进,彼云:“尊者!卿年居下,库拉卡兰

  巴年长。”于彼谎言之同时,四天子云:“此谎言者不受保护。”于是弃剑于王足前而

  消失,而由王之口中喷出如腐败之牝鸡卵,由体内发出如便所喷出之恶臭,由空中

  立即落于地上,四神力一切消失。

  如是司祭官对王曰:“大王勿恐,若王语真实,则一切为王复原。”于是说第三

  之偈:

  三  若王说实语        大王!原复如旧观

  若王为谎语        王!支提!将落于地中

  458     彼云:“大王!请观,王以最初之谎言已消失四神力,请王思之,而今尚能收回。”

  虽如是言,王曰︰“如是卿欲欺我。”于是语谎言,王之足踝已落入地中。

  但婆罗门仍对彼云:“大王!请再思之。”于是说第四之偈:

  四  彼旱时不雨        不该雨而雨

  人有自觉者        答他之所问

  如是彼云:“谎言之报,足踝已入地中,请再思之,大王!”于是述第五之偈:

  五  若实说真实        大王!原复如旧观

  若王说谎言        王!支提!将落入地中

  然彼三度说谎言:“尊者!卿年居下,库拉卡兰巴年长。”此时王膝已入地中。

  于是彼云:“大王!请再一度思之。”为说第六之偈:

  六  彼舌如蛇舌        蛇舌有二叉

  为人之所问        故意答他者

  七  若实说真实        大王!原复如旧观

  若王说谎语        王!支提!更将落地中

  彼述此二偈,谓王曰:“而今尚能回返。”

  459     但王不采其言,仍云:“尊者!卿年居下,库拉卡兰巴年长。”王四度说谎言,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四一

  --------------------------------------------------------------------------

  小部经典十一                                           四二

  腰已入于地中。于是婆罗门向彼云:“大王!请再思之。”又为说次二偈:

  八  彼舌如鱼舌        大王!有舌如无舌

  为人之所问        故意答他者

  九  若实说真实        大王!原复如旧观

  若王说谎语        王!支提!更将落地中

  但彼(王)五度言谎语云:“尊者!卿年居下,库拉卡兰巴年长。”王之脐已落

  入地中。因此,婆罗门向彼再陈述云:“大王!请再度思之。”为说次之二偈:

  一○  彼应生诸女        家不生诸子

  为人之所问        故意答他者

  一一  若实说真实        大王!原复如旧观

  若王说谎语        王!支提!更将落地中

  但王不采用其言,六度说同样之谎语,胸已落入地中。婆罗门更谓:“大王!请

  再思之。”为说次之二偈:

  一二  子不愿在家        出向诸方去

  为人之所问        故意答他者

  一三  若实说真实        大王!原复如旧观

  若王说谎语        王!支提!更将落地中

  彼(王)因与恶友相交之过,仍不采用彼之言语,第七度仍为同一之言语,于

  是大地向彼开口,由无间地狱上来火焰,捕彼而去。

  460         一四  彼王为仙咒        原为行空者

  定时埋地中        彼为卑劣者

  一五  因欲望入心        诸贤不赞叹

  居心不恶者        真实语相应

  以上二者为现等觉者之偈。

  民众等对支提国王非难仙人而又说谎,以致落入无间地狱充满恐怖。

  王之王子前来曰:“愿为我等之救助。”婆罗门谓曰:“汝等之父杀法而为谎言,

  非难仙人,堕入无间地狱。盖杀法者必自杀,汝等已不能栖于此处。”对最年长者曰:

  “汝由东门出,得见全白之象宝,至七处之地,以彼为目标,经营此市而止住。名此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四三

  --------------------------------------------------------------------------

  小部经典十一                                           四四

  市为‘象之城’。”

  继唤次子云:“汝由南门出,直行见全白之马宝,以此为目标,经营彼处之市而

  止住,名彼市为‘马之城’。”

  继又唤第三之子云:“汝出西门,直行见有鬣之狮子,以此为目标,经营彼处之

  市而止住,名彼市为‘师子之城’。”

  461     继又唤第四之子云:“汝出北门见一切皆以宝石制造之车轮,以此为目标,经营

  彼处之市而止住,名彼市为‘北般阇罗城’。”

  继又唤第五之子云:“汝不能住于此土,由此城中所建之大塔出往西北方向直

  行,见两山相击,发出达陀罗之音声,以此为目标,于彼处经营城市而住,名其市

  为‘达陀罗城’。”

  彼等五人依言从往目标,于彼场所,各营城而住。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提婆达多非只今日,前生即为谎语而

  落入地中。”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支提国王是提婆达多,迦毗罗婆

  罗门即是我。”

  四二三  根本生谭

  [菩萨═仙人]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为先妻诱惑之人所作之谈话。据传,舍

  卫城中有一男子,闻佛说法,彼思:“住于家中,不能修得十分满足且十分清净之修

  行,须于善领导人之教团中出家,以求苦之绝灭。”于是将家中之财产悉数与其子女,

  恳愿向佛出家,佛亦使彼受出家仪式。

  然彼与教授师、戒师共同行乞时,彼为新入团者,参加多人比丘之中,于俗家

  或道场,不能获得席位,不过只得坐椅或长凳,坐于教团新发意者之旁边,食物只

  能获得以匙突出捞取无饭块之粥饭,或是糟臭干硬之米饭,及焦糊干燥之青菜,而

  并无滋养程度之物。

  462     彼持自己所得之物,前往先妻之前。于是彼女取彼之钵,向彼问明之后,舍彼

  钵中之食物,与以善制之粥、饭、汤汁、咖哩等。彼人为味欲所系,难以舍先妻而

  去。彼女自思:“彼真为予所引诱耶?予将试彼。”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四五

  --------------------------------------------------------------------------

  小部经典十一                                           四六

  如是某日,以一貌丑男人,以白土节身使坐于家中,更为彼招来数人,与以饮

  食之物,彼等边食边乐而坐。家中门前,车上系牛,尚有一车使之停放,而自己则

  坐于私室,烧制果子。

  彼人前来立于门前,一年长之男见曰:“夫人!一长老立于门前。”“与之相告,

  请与辞退。”“尊者!请往他处。”年长者反复一再言说,见彼仍不行:“夫人!长老

  不去。”

  彼女出来,展开窗帘,向外眺望:“予子之父。”女且言且行,向彼问候,取钵

  入家,且使饮食。食事终了,再续问候,谓老人曰:“尊者!卿现在为可成就涅槃之

  圣者。我等至今始终未往他家,然无夫之家,家庭生活不能成立,我等将往他家,

  行往远地,卿亦劳力精进。若以予言为障碍,尚乞原宥。”老人闻此,如心胆破裂。

  尔时彼曰:“予不能舍汝,汝勿他往,予将还俗,将衣物送往如是如是之处,还

  其衣钵,我将归来。”彼女首肯云:“谨如君言。”

  老人往精舍,向教授师及戒师还其衣钵,彼等问曰:“何故如是?”答云:“不能

  舍予先妻,我欲还裕。”于是彼等因彼心厌,携彼来至佛前申告:“世尊!彼心不安,

  意欲还俗。”尔时佛向彼问曰:“汝心真实不安耶?”“世尊!是为真实。”“何人使汝

  心不安耶?”答云:“为予先妻。”佛言:“比丘!彼妇人为汝不利益之本。前生为彼

  脱失四禅,受大苦痛,赖予而由苦得免,得恢复禅定。”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463     主分  昔日波罗奈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以王之司祭官之缘,宿于彼婆罗门女

  (妻)之胎中,而其诞生之日,全市之武器皆烧,因此其名为光守护者。彼成长后,

  于得叉尸罗学一切诸艺,彼于王前显示才干后,舍其位,于无人得知,由正门出行,

  往阿兰若,于萨伽达提耶地方之伽维陀迦僧院为出家仙人而出家。生禅定与神通力,

  彼住于其处时,数千仙人奉侍于彼,有同住者甚伙,并有七人之年长弟子。

  彼等之中,有名萨离萨拉之仙人,离去伽维陀迦僧院于苏拉吒国之甘水河岸,

  为数千之仙人围绕而住;有名绵第萨拉仙人于为帕伽卡王 1所征服之拉姆巴秋拉迦

  村附近为数千仙人围绕而住;有名钵跋多之仙人于阿腊毗国 2附近为数千仙人所围

  绕而住;有名黑执天仙人于阿槃提之南方地方大岩石附近为数千仙人所围绕而住;

  有名奇萨瓦洽仙人,只一人住于丹达奇王之昆巴瓦底市附近园中;然有阿努席萨修

  行者,为菩萨之侍者住于其前;有名那拉陀之仙人,乃黑执天仙人之弟,只一人住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四七

  --------------------------------------------------------------------------

  小部经典十一                                           四八

  于中国之阿兰伽拉山脉之间岩窟之内。

  然由此阿兰伽拉山路程不远之处,有一人烟稠密之村,其间有大河,多人于河

  中沐浴,有最上容色之美人等对诸人不断诱惑,坐于河岸之上。那拉陀修行者见其

  464 中之一人,心神完全被其吸引,失去定力,饮食不进,气力衰微,任受烦恼之支配,

  七日之间,只有寝卧。

  尔时彼兄黑执天,由禅定力,了知其事,乘空而来,入于岩窟。那拉陀见彼:

  “兄如何来此?”“因汝不健,特来看护。”然彼对其兄云:“兄言无有理由,空言虚语。”

  彼竟以谎言相责。其兄自思:“予不能使彼断念。”于是携来萨离萨拉,绵第萨拉,

  钵跋提萨拉(即钵跋多仙)前来,然对方对彼等三人亦以谎言相责。于是黑执天仙

  人自思:“予往伴萨拉般伽大师(即光守护者)前来。”于是乘空而往伴大师前来。

  彼大师到来见彼,知其任根性之支配,大师问曰:“那拉陀!汝不可放任受诸根

  之支配。”对方闻此语后,更后起立云:“如是,吾师!”大师曰:“那拉陀!任根支

  配诸人,于现实之生涯枯萎且将受苦,于次一生涯将堕地狱。”于是为述第一之偈:

  一  那拉陀!人为有爱欲  任根支配者

  失现来二世          生涯只枯萎

  那拉陀闻此问曰:“大师!追求爱欲,乃为乐事,如斯乐事,何以云苦?”萨拉

  般伽向彼云:“如是,请与听闻。”为唱第二之偈:

  二  乐之后即有苦          苦之后即有乐

  由乐彼又得苦          应求无上之乐

  465     那拉陀云:“吾师!此苦不能耐尽,到底不能忍受。”于是菩萨向彼云:“那拉

  陀!盖于苦起之上,必须忍耐。”为唱第三之偈:

  三  有苦须忍耐        不可随苦转

  贤者当如是        得乐获瑜伽

  彼云:“吾师!爱欲之乐为最上之乐,予不能舍彼。”菩萨云:“法不可以任何理

  由弃舍。”彼说第四之偈:

  466           四  诚为爱欲之故          亦为利害得失

  汝所为者下落          远离诸法不得

  如是萨拉般伽依持四偈说法时,黑执天仙人诫自己之弟,唱第五之偈: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四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五○

  五  家居多苦恼        聚集财亦然

  多为布施行        绝尔利之患

  佛知以上那拉陀之事已为黑执天仙人说得,佛现等觉者而为述第六之偈:

  六  如是黑执天 3      汝云贤者事

  诸根善护人        从此无恶事

  467     此时萨拉般伽呼唤彼(那拉陀)曰:“那拉陀!今所说者,汝应听闻。人若最初

  不为应为之事,彼如往森林中年少者,成为有悲有忧之人。”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昔日,迦尸某邑,有一婆罗门之年少者,貌好且具有强如象之力,彼思:

  “予营农业诸事以养父母,将为如何之人?持有妻子,为布施等福业,又将成为何等

  之人?(否,)予不养任何人,亦不为自己之福业,予入森林,杀鹿等以自养。”于

  是彼以五种武器随身,往雪山杀种种之鹿以啖食,于雪山深处威达瓦河岸,入于四

  周有山之大山谷,于彼处杀鹿,食火焙之肉以度生。彼思:“予不能永久强壮,力弱

  之时,亦不能于森林中彷徨。于现今之中,将种种之种类鹿赶入山谷,结立门户,

  当予不能于森林中彷徨散步时,可随心杀啖食。”于是彼依其计划而行。

  然彼时过去已(老之)时,彼之工作亦终了,于是现实之苦感切实发生:自己

  手足不能任意,各处彷徨,亦不可能;不仅此也,食物、饮物且亦不见;体亦尽萎,

  宛然为一活死人。夏季身体亦如大地同样污秽,皱纹满面,容貌枯萎,组织衰颓,

  终日只为大苦所恼。

  如此度日之间,尸毗国之尸毗王欲往森林中食火焙之肉,遣国家之宠臣等,携

  带五种武器,入森林中,杀鹿食肉,渐次来至右列之地方,见右列之男,虽然恐怖,

  而鼓起勇气问曰:“可爱之男人!君为何人?”“贵君!予为活死人,受自己所为之业

  468 果。贵君为何人?”“予为尸毗王。”“何为来至此处?”“为啖鹿之肉。”时彼向王曰:

  “大王!予亦实为同一原因而来此处,成为一活死人。”于是详述苦之事实向王说明

  而述以下残余之诸偈:

  七  尸毗王 4!我如被敌捕  落入敌之手

  熟练于狩猎            结婚与家小

  弃离我而去            此生受自业

  八  我如千倍失            身内无所依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五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五二

  远离诸圣法            恰如活死人

  九  乐欲使他苦            我堕此境中

  乐不得上行            如同向火人

  469     而如是语已,更云:“大王!予因自己乐欲而使他苦,于现生之中,如活死人。

  大王!请勿为罪业,君回自己城中,多营布施等福事。”王依言而行,善满得升天之

  道。──

  萨拉般伽大师说此事件之故事,使修行者恢复正气,彼修行者因彼大师之言,

  心起恐怖,向大师敬礼请恕其罪。普修十种一切入,善复已失之禅定。于是萨拉般

  伽大师不许其住于此处,而伴彼回归自己之僧院。

  结分  佛述此法话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竟,心中不安之比丘得安住于

  预流果──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那拉陀即是今之失去安心之比

  丘,萨离萨拉是舍利弗,绵第萨拉是迦叶,钵跋多是阿那律,黑执天是迦旃延,阿

  努席萨是阿难,奇萨瓦洽是目犍连,而萨拉般伽即是我。

  注 1  异本名Pancala。

  2  为多罗维多族之一族,云住于森林中之诸人。

  3  黑执天(Asita-devala或kala-devaka)asita 与 Kala 皆是黑之意。

  4  底本为 Siva 异本为 Sivi 今采用异本。

  四二四  燃烧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无有比类之布施所作之谈话,其无有比

  类之布施,依大典尊经之注释有详细之说明。于供养日之第二日,于法堂中,生起

  470 话题:“诸位法友!拘萨罗王据详细思惟,了知福田,以佛为上首,向圣者僧伽供养

  绝大布施。”适佛入来问曰:“汝等比丘!为如何话题,集坐于此处?”“实为如是如

  是之缘由。”佛受此[次第]之说明而言曰:“汝等比丘!王审思之后,于无上福田

  树立布施,无何不可思议,昔诸贤者亦于善思之后,供养布施。”于是佛为说过去之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五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五四

  事。

  主分  昔日,苏尾罗国之楼鲁瓦城有巴拉达大王,王不破十法,以四摄事摄受

  人民,对大众立于父母之位置,对贫乏人、行旅者、乞食及乞求供养者等为大布施。

  王妃萨姆达维伽耶第一夫人,更是十分贤明,为智慧成就之人。

  彼[王]一日视布施堂自思:“予之布施施与不持戒之贪欲者,不为上施,予欲

  供养持具足戒之独觉,乃为第一有价值之布施。彼等住于雪山地方,然何人能伴来

  招待彼等?予将遣何人前往?”将此目的与后言谈。

  后对彼曰︰“大王勿忧!我等当具备供养之布施力、持戒力、真谛力,送花邀请

  诸独觉,彼等来王之傍时,具备一切必需品,与以供养布施。”王曰:“甚善!”与以

  首肯。于是击鼓巡回通知:“全市住民,应善持戒。”王自身与周围人等亦共同修行

  布萨诸务,供养大布施,执充满须摩那花之金笼由高殿降下,立于宫廷前之广场,

  五体投地,对东方敬礼告述曰:“敬礼东方诸阿罗汉,若我等有何等之德,垂慈我等,

  请受纳我等食物供养。”[日间七时(由寅至申)],人手各撒一杯鲜花。然东方无有

  独觉,次日无一人前来。

  第二日向南方敬礼,然由彼处仍不见来;第三日向西方归命,然仍不来。第四

  471 日向北方归命,为归命礼后曰:“住雪山北方诸独觉,请受我等食物供养。”于日间

  七时,人手各撒一杯鲜花。鲜花飘散落至难陀姆拉山窟五百独觉之上,彼诸独觉熟

  思之结果,知招待自己等之事实,翌日,诸独觉等,集议语七人之独觉:“国王招待

  君等,应向彼垂慈。”

  独觉等由空中而来,降落于王之城门处。王见彼等,心生欢喜,寒喧恭敬,登

  上高殿,表绝大敬意,供养布施。而于取食行事终了之时,翌日复翌日,同一作风

  招待至第五日,[合计]为六日之食施,于第七日具备一切必需品供养布施后,准备

  黄金镂刻之寝台椅子,始自三衣乃至沙门一切用品,放置于七人独觉等之前,恭敬

  而言曰:“此等之物品以为君等之供养。”而于彼等取食终了时,王与王妃二人恭敬

  敬礼而立。于是彼等表示欢喜之意,一行之上首长老说以下之二偈:

  一  悭吝家被燃        何物皆取出

  于彼有利益        烧之则皆非

  二  如是之世界        为老死所烧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五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五六

  取出行布施        能施不被烧

  472     如是上者长老表示喜意,向王诫曰:“大王!慎勿放逸。”然后飞翔于上空,直

  接通过高殿之天顶,至难陀姆拉山窟降落。而施舍与彼长老之必要物品,与彼共同

  飞翔于上空,至山窟降落。王与后全身充满欢喜,如是于彼去后,余者诸人亦各说

  偈:

  三  向得法人行布施        善供勇猛精进人

  彼能越过地狱河        死后上行诸天处

  四  布施相等于战斗        少数亦能胜多数

  少数有信行供养        彼于后世有善乐

  五  善逝思虑叹布施        现世供养诸人人

  彼等所施有大果        恰于良田撒种子

  六  行为勿害诸众生        勿从粗言为罪行

  人赞慎行无邪勇        人有怖畏不作罪

  七  较劣之圣行        善生刹帝利

  中等生于天        最上被净化

  八  种种布施被赞叹        法句更胜于布施

  473               往昔近世为证明        具慧有情入涅槃

  如是一人一人以偈表示喜意,同样诸必需品亦共同飞去;如是第七之独觉亦表

  474 示喜意,向王劝说不死之大涅槃,告诫王勿懈怠,与上述同归往自己之住所。王亦

  与后相伴,于一生涯供养布施,充实至天界之道。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如是诸贤者亦善审思供养布施。”于是为作本生

  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独觉已完全涅槃,萨姆达维伽耶是罗喉罗之母,巴拉达王即是

  我。”

  四二五  非处本生谭

  [菩萨═修行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心中不安之比丘所作之谈话。佛问此

  比丘:“比丘!闻汝心不安为真实耶?”“世尊!是为真实。”“是何缘故?”“为有烦恼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五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五八

  故。”佛言:“妇人者,不知恩、卖友、不守信用。昔日有贤者,每日与千金犹不能

  475 满足,彼女一日不得千金,即攫捉彼等之颈而与逐出,妇人为如此不知恩者。不可

  为彼女等而落入烦恼。”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都梵与王治国时,其子梵与王子与波罗奈长者之子名大

  富儿为游玩之伴侣,不仅友谊甚好,且在同一先生之家,学习诸艺。王子于父殁后,

  登上王位;长者之人,仍在其处。

  然波罗奈街中有一美貌之娼妇,彼女为美人,甚为繁昌,长者之子,每日与以

  千金,常时与彼女一处相乐。父亡得长者之位置以后,仍不相舍,一如原状,每日

  与千金相乐。彼每日三度往王处奉仕,某日,彼于黄昏,出往王处,与王谈话之间,

  日已西沉,天光暗闇,彼由王宫出来,彼云:“予已无返家时间,将往街中娼妇之家。”

  于是遣回使者,只一人进入彼女之家。

  然彼女见彼云:“施主!汝持千金而来耶?”“今日来此相会时间不巧,予不返

  家,遣归仆等,只予一人前来,然明日与汝二千金。”彼女思考:“若予今日与以承

  诺,他日又将空手而来,如此予将无金;予今日决不与承诺。”于是向彼云︰“贵君!

  予等不过为一娼妇,予等无有千金为酬不能苟且从事 1。汝请持千金来。”“明日加

  476 倍持来奉上。”如是屡次请求。

  街之娼妇命下婢曰:“汝等攫捉此辈之颈,推出关闭门户。”彼女等依言而行。

  彼乃自思:“予为彼女费八百万金,然彼女只一日见予空手而来,攫颈而推出。

  此妇人为如何之罪恶无耻,不知恩而卖友者。”彼对妇人之不德,沁沁沉思,遂离欲

  产生厌想,俗家生活已不得满足,于是彼思:“予将如何?自今日起与俗家生活从此

  绝缘出家。”于是彼不返家,亦不谒王,出城往入森林生活,于恒河之岸,立一净居,

  出家得禅定及神通力,食林中树根及果实,于彼处自营生活。

  王不见彼问曰:“予友现往何处?”街中娼妇之行为,城中尽人皆知,于是左右

  向王申告事实,“缘因如是,王之友人,耻不还家,入森林生活出家。”

  王唤街之娼妇前来:“闻汝只一日未获千金,攫予友人之颈而追出,此真实耶?”

  “大王!是为真实。”“汝罪恶深重之妇,速速往予友之处所,伴彼前来,如不能伴来,

  汝即无命。”

  彼女闻王之言恐惧,乘车率诸多伴侣出城,探求彼之行所,得其消息,往彼处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五九

  --------------------------------------------------------------------------

  小部经典十一                                           六○

  问候:“施主贵君!予盲目愚钝,铸为过错,尚乞忍宥,二度不为如是。”彼云:“甚

  477 善!予宥汝,予对汝无怒。”彼女云:“若汝请听,与予同乘回城,而返城之时,予

  愿将家中之金,悉数奉上。”彼闻彼女之言,语之曰:“汝妇人!予今不能与汝同行,

  然若不得已之事在世出现时,彼时将往。”于是为说第一之偈:

  一  恒河水如静白莲        鸽鸪色白如珍珠

  阎浮树结多罗果        彼时实即为彼时

  然而彼女闻此语再度请求云:“请返回城,与予同乘。”彼告云:“他日一同前

  往。”女曰:“何时?”彼云:“如是如是之时。”于是唱残余诸偈:

  二  若龟具有毛            织成三重衣

  亦成冬之被            实即尔时归

  三  若蚊具有齿            善建瞭望塔

  坚固不少动            实即尔时归

  四  若兔具有角            善能作梯子

  得有升天用            实即尔时归

  五  若鼠上梯子            不断在啄月

  善使罗喉落            实即尔时归

  六  若为蝇群行            荒饮满酒樽

  止住燃炭上            实即尔时归

  七  若驴具赤唇            面貌美[如花]

  善舞且善歌            实即尔时归

  八  诸鸟共诸枭            窃窃为私语

  喃喃互喋喋            实即尔时归

  478           九  若嫩树之叶            遮荫甚坚固

  碍雨又碍风            实即尔时归

  一○  若为一小鸟            能持香醉山

  用嘴衔山行            实即尔时归

  一一  若有航海舟            机具绳索共

  有儿善持行            实即尔时归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六一

  --------------------------------------------------------------------------

  小部经典十一                                           六二

  如是大士只举此等不得有之事,说十一偈竟。

  街之娼妇闻此等语,愿大士宥恕,往城中谒王,申告其事,愿王恕命,王亦恕

  其罪。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比丘!如此之妇人,为不知恩、卖友者。”佛

  为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彼心不安之比丘达预流果──于是佛为作本生

  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修行者即是我。”

  注 1  异本为“妾等不得千金,当然无有娱乐”。

  479             四二六  豹本生谭

  [菩萨═修行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只牝山羊所作之谈话。某时,目犍连

  长老止住于为山环绕只有一入口山窟之住处,而恰于入口近处为彼之经行处。尔时

  山羊之牧者等,相互言曰:“山羊皆在此处游息。”将羊追入山窟,自己等任意游乐。

  如是某日之黄昏,彼等前来收赶山羊而去,但有一只牝山羊远离游玩,彼未见

  山羊等离去,只有[单独]落后。突有一豹见落后离去之[牝山羊],思欲吞食,而

  立于山窟之入口处,牝山羊环视四周,忽见彼豹,心中自思:“彼为杀我啖食而立,

  若予改变方向而逃,予即无命,莫若为人之作风为宜。”彼向豹猛然跳跃,顿足向豹

  之立处作欲捉豹之状,然后急逃而入于山羊群之中。

  长老见彼等之所作,翌日,往告如来:“世尊!彼牝山羊如是之所为,彼以自己

  之善巧方便,努力而免遭豹[灾]。”佛言:“目犍连!今只此次豹未能捉得山羊,然

  于前生,山羊泣叫而为豹所杀。”佛应彼之请,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菩萨受生于摩揭陀国某邑大富[者]之家,成人之后,断爱欲为

  出家仙人而出家,得禅定与神通力,长住雪山地方。为求盐与酢,入王舍城,于山

  窟建庵而住。

  尔时,与今恰为同样之事,某日,山羊牧者等使山羊游息之时,与今之同样有

  一只豹见一落后而行之牝山羊而欲食彼,立于山窟之入口,而牝山羊亦见到彼豹,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六三

  --------------------------------------------------------------------------

  小部经典十一                                           六四

  480 彼思:“予命休矣,今设一方便,与豹善为妥协,使豹心柔软,以保性命。”于是由

  远方与彼交谈,向彼接近,说第一之偈:

  一  伯父!卿之量好健康善      卿之安宁又如何

  卿之安宁如母语      我等愿卿得安宁

  豹闻此自思:“此一狡猾之羊,竟称予为伯父,企图朦混,彼尚不知予之狞猛。”

  于是说第二之偈:

  二  踏予尾者汝山羊          牝山羊!伤及我者汝又为

  彼女今更语伯父          彼思由此可幸免

  牝山羊闻此云:“伯父!卿莫作是言。”于是说第三之偈:

  三  卿面向前坐          我来面对卿

  卿尾向后方          如何我能踏?

  于是彼告牝山羊曰:“牝山羊!汝言云何?予之尾无处不有”为说第四之偈:

  481           四  凡及四大洲          海山诸方所

  根内皆我尾          如何汝得避?

  牝山羊闻此自思:“此恶徒对甘言不入耳,今为敌人与彼相谈。”为说第五之偈:

  五  先者父母与兄弟      曾经告我如斯言

  恶者之尾长且锐      我便飞来由虚空

  时豹语山羊曰:“予知汝由虚空来之事实。然如是来时,乃为破坏予之食物而来

  者。”于是说第六之偈:

  六  牝山羊!汝紧闭汝口  见汝通虚空

  鹿群逃散行        我饵为汝坏

  牝口羊闻此,畏缩死之恐怖,口实亦不能出言,哭泣叫唤曰:“伯父!请勿为暴

  乱之行,切望饶我之命。”然而对方乘其啜泣之际,捉其肩杀而食之。

  七  豹为吸血者        懦泣牝山羊

  叫唤空鸣喉        恶者无善语

  八  恶者无可导        无法无善语

  勇与恶者战        恶者不喜贤

  此二者为现等觉者之偈。

  第八篇  第一章  迦旃延品                               六五

  --------------------------------------------------------------------------

  小部经典十一                                           六六

  482     修行者(菩萨)对彼等之行一切皆见。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牝山羊正是今之牝山羊,豹

  正是今之豹,修行者即是我。”

  483             第九篇

  四二七  鹰本生谭

  [菩萨═鹰]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粗暴比丘之谈话。此一比丘生为族姓

  子,信解脱之教而出家,阿阇梨、和尚及法友梵志等为彼设想:“汝应如斯进、如斯

  退;汝应如斯见、如斯不见;汝应如斯屈伸动作;内衣外衣应如斯著;钵应如斯

  持,得维持生活之食物,应善思考而食;应闭五根之门,注意食事,一心不乱而食;

  应知对向僧院来僧之义务,此为对离去僧院僧之义务,此为说[律藏]犍度之十四

  义务,汝应遂行此八十正大义务;此为十三头陀支;凡此种种应慎重遂行。”对彼加

  以劝告。然此比丘并不从顺,彼以无忍耐力,不能恭谨容受劝告,彼云:“予未责难

  君等,君等何以对我责难?予为自己成与不成之事,独自思考。”彼拒绝师等之忠告。

  第九篇                                                 六七

  --------------------------------------------------------------------------

  小部经典十一                                           六八

  比丘等闻知此比丘之不从顺,坐于法堂,语彼之不德。适佛入于法堂问曰:“汝

  等比丘!今汝等坐于此处,有何语耶?”彼等答曰:“如是如是之语。”佛唤彼比丘前

  484 来问曰:“闻汝不从顺师言,是真实耶?”彼比丘答云:“是为真实。”佛言:“汝比

  丘!汝于如斯解脱教出家,何故不从为汝设想诸人劝告之言?汝之前生,为汝不从

  贤人等之言,为吠岚婆风(飓风)所吹,粉碎为微尘。”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灵鹫山菩萨生而为鹰,此鹰之子名苏拔多,彼为鹰王,率数千

  之鹰,具大力,养自己之两亲。因彼力强,能飞翔至非常之远方,父向彼劝告曰:

  “予子!汝不可飞越如是如是之场所。”彼答:“谨如尊命。”然于某降雨之日,彼与

  他鹰一同高飞,他鹰落后,彼则飞翔至非常之远方,遂误入至吠岚婆风之范围而被

  吹,粉碎为微尘。

  佛宣明此事,现等觉者说以下诸偈:

  一  鹫峰之古道        根株多险路

  住有一只鹰        奉养老双亲

  二  彼身体强大        赍亲多蛇脂

  鹰子具强翼        高飞常远翔

  父游知诸方        如是语其子

  三  大洋所围绕        地球圆如轮

  下方见圆时        汝应立即归

  遥远超彼方        不可有飞翔

  四  然彼持强翼        无鸟能胜己

  某日速高飞        下方见山森

  五  地球如父闻        大洋围如轮

  圆形横互见        然彼违父言

  六  不守原限界        飞扬更超越

  可怕吠岚婆        强鸟粉微尘

  七  不知限度人        应难再复归

  鸟为强风捕        终于遂惨死

  485           八  鸟违父母言        不虑已横死

  第九篇                                                 六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七○

  子妻与婢仆        一切尝不幸

  九  不解古老言        不从古圣教

  高飞越限度        如鹰之憍死

  不用古老教        人皆毙灾厄

  486     佛教示云:“汝比丘!汝不可仿效此鹰之前例,汝须从为汝设想诸人之谏言。”

  彼比丘为佛作如此之训诫,尔后即成为柔顺。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粗暴之鹰即是今之粗暴比丘,

  鹰之父即是我。”

  四二八  憍赏弥本生谭

  [菩萨═王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憍赏弥附近之瞿私多园,对于憍赏弥争斗诸人所作之谈

  话。此一争斗事件为律藏憍赏弥一节所出之故事,此处只述其梗概。依据传说,当

  时有二比丘,住同一僧院,一人精通律,他一人精通经。通经比丘某日偶然往便所

  时,于洗面室中,将嗽口之残水留于器中而出。尔后,通律比丘入洗面室见残留之

  水,出而向通经比丘问曰:“彼处残留之水,系贵君所为耶?”通经比丘答:“唯然。”

  通律比丘云:“贵君违反戒律而不知耶?”通经比丘答:“从来不知。”通比丘云:“法

  友!是为罪过。”通经比丘云:“如是予将改正。”通律比丘云:“若君非故意而为,

  乃是大意,则不成罪过。”如是通律比丘持赦而不咎之态度。

  然此通律比丘向自己之弟子等谓:“此通经比丘犯罪而不自知为罪。”通律比丘

  弟子等遇有通经比丘弟子等云:“汝等之师犯罪而不自知为罪。”于是通经比丘弟子

  等向师之前告白,于是通经比丘云:“此通律比丘以前云我无罪,今云我有罪,此男

  为嘘言者。”通经比丘弟子等往通律比丘弟子之所言曰:“汝等之师为嘘言者。”如是

  487 弟子等相互升高争论。此后供养衣食之信者,亦分为二派,由受比丘教诫之比丘尼

  开始,守护神、友人、知己,最后至于梵天界空中住立之诸神,乃至一切不归依者

  皆分为二派,此一争斗之喧嚣,终至及于色究竟天。

  于是有一比丘赴佛之前,告知破众诸人之事,白:“彼用正当方法而破众。”而

  被破诸人曰:“彼用不正当方法而破众。”拥护彼比丘者仍行破众一方诸人所禁之事

  第九篇                                                 七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七二

  项。佛二度反复曰:“僧团已告分裂。”于是即赴彼等争执诸人之处,对破众一方诸

  人说破众之恶果,对被破一方诸人说不认罪之恶果,然后离去。

  其后于一教区内之同一场所,行布萨等仪式时,彼等于食堂等处时起争端,佛

  为此:“命两派之人交互就座”,制定食堂内之作法。然佛闻:“两派尚有争执之事”,

  佛赴彼场所谕之曰:“汝等比丘!即应停止,勿再争斗。”如此每起争执,即为说法

  语,佛为此痛心,实不忍见。彼等中一人言曰:“诸位法友!佛世尊为法王,我等勿

  为恼佛之事,应使佛安住于现法,只由我等自身继续为争斗与口论。”于是佛向彼等

  言曰:“汝等比丘!昔日在波罗奈有自称梵与之迦尸国王,此梵与王由拘萨罗王第伽

  蒂手中夺取王权,更将变装生活之第伽蒂王处以死刑,结果反被第伽乌王子救助自

  己之命,其后两人之间,亲交莫逆,有此始末之语。汝等比丘!与以王芴,与以军

  队之王等,能得成如斯之事者,皆为有忍耐与亲切之故;汝等比丘!而况汝等于善

  说之法与律为出家之身,必须有忍耐与亲自示以亲切。”佛为此谏言,更又三度制止:

  “汝等比丘!即应停止,勿再争斗。”然佛观彼等尚不和睦,佛言:“此恶人等悉皆取

  物为凭之状,原宥彼等,并非容易。”于是离去其场,翌日,佛由拖钵归来,暂憩于

  香室后,整顿房屋,自携自己之钵与衣,立止于僧团中央之空中,说其次之偈:

  488           一  僧团将分裂        凡俗大声唤

  自思非愚人        无知己罪者

  二  颠倒心自贤        随意大口开

  叫骂不自制        不知熟为师

  三  侮我并打我        胜我并掠我

  愤怒不绝者        无时得心静

  四  侮我并打我        胜我并掠我

  弃此愤怒者        心常可安静

  五  盖以怒镇怒        不能得镇定

  镇怒以亲和        古今不变法

  六  我等应制情        凡愚无由知

  贤者知此道        争斗立即止

  七  争战伤入骨        偏为杀战事

  第九篇                                                 七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七四

  掠取牛马财        王国亦夺去

  彼等亲和尚        何汝不和亲

  八  若汝得贤友        行正且坚忍

  与彼共游行        逃一切灾厄

  更乐思惟道        探求常得进

  九  若汝得贤友        行正且坚忍

  与彼共游行        王国得克获

  独乐弃王国        无友如大象

  游行森林中        孤独汝善活

  一○  孤独生活优        愚人难亲交

  如大象少欲        常住森林中

  弃离恶行为        净业善独活

  489     佛虽如此说法,但彼等比丘尚不和睦,佛往婆罗伽鲁那迦罗村向跋窭长老说孤

  独生活之幸福;由彼处赴三人族姓子所住之场所,对彼等说亲和生活之药;更去其

  490 地往波陀林滞留三月,其后即再归憍赏弥直向舍卫城而去。

  住憍赏弥信者等,相互商谈:“憍赏弥此等比丘,与我等多害,佛为彼等所恼,

  遂去此地。我等对彼等不必交往,彼等前来托钵,亦不与食物,使彼等离去此地,

  或去还俗,或将对佛信赖。”于是依议而行。彼等比丘,受此宗教上之罪,非常困苦,

  往舍卫城,向佛谢罪。

  结分  于是佛述本生今昔之结语:“父是净饭大王,母是大摩耶夫人,第伽乌王

  子即是我。”

  四二九  大鹦鹉本生谭

  [菩萨═鹦鹉]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一比丘所作之谈话。依据传说,此比

  丘于佛前被授以业处禅定法,彼住于拘萨罗国某国境之村近处之森林中。村人与此

  比丘以昼夜之住所,诸人于常时往来处所建立小舍,对彼尊敬而师事之,如是彼于

  彼处,入于雨期。然于最初之月,其村被火烧尽,村人之财产,殆归乌有,是故村

  第九篇                                                 七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七六

  人不与此比丘以好味之食;因此,此比丘虽住甚好,但为恶劣食物所恼,使四道四

  果均不能逮得。

  如是三月雨期终了时,比丘往佛前问候,佛以亲切言语与之交谈后问曰:“汝盖

  多为食物所困扰,住居尚合意否?”比丘于申述一切事情。佛知此比丘住居之乐,佛

  语比丘:“汝比丘!沙门者若住居如意,应舍欲望之行动,满足于任何食物之所食,

  491 应行沙门之法。昔日之贤人,生为畜生时,自己住居于枯树,食树之屑粉,尚不为

  欲望所囚,满足而不弃友情,不飞往他处。汝何故云食物贫乏粗末,舍汝之乐住居

  耶?”佛应此比丘之请,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在雪山中恒河之岸,有一优昙波罗之森林,于此森林中住数百千

  之鹦鹉。其中有一只鹦鹉之王,彼于自己居住之树无果实时,残余之物,无论树之

  芽叶,树皮幼芽,皆为食物,饮恒河之水,甚是寡欲而满足,决不飞往其他之处所。

  帝释天宫为彼寡欲满足之德所震动,帝释思考,立即前往观察于彼。于是帝释思欲

  对彼试探,依自己之神通力,使树枯槁,因此其树只余干穴,暴露而立于风雨之中。

  由干穴之中,散出屑粉,此鹦鹉之王,食其屑粉,饮恒河之水,而不飞往其他处所,

  对于风与日光,毫不挂虑,仍然住于优昙波罗之顶上。

  帝释知彼之甚是寡欲,帝释自思:“自彼说示友情之德,与彼以赐物,于优昙波

  罗树上结甘味之果。”于是彼自变化为一只鹅鸟之姿,使其妻须阇化为阿修罗少女之

  姿立于先头,彼到达优昙波罗森林,栖于其近处之一树枝上。尔时与鹦鹉开始交谈

  而说第一之偈:

  一  树多果实时        鸟群来食实

  知树枯无实        飞往他诸所

  492     帝释说如是第一偈后,为使鹦鹉离去其树而说第二之偈:

  二  红嘴鸟!何故汝不去    何故坐枯木

  春鸟!愿闻何缘由      不弃离枯木

  于是鹦鹉王向帝释云:“鹅鸟!予之不舍此树而去,为对此树存感谢之念。”于

  是说次之二偈:

  三  鹅鸟!死生苦乐皆相处  此为友人中友人

  不以盛衰舍弃友        常念友人真与善

  第九篇                                                 七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七八

  四  鹅鸟!如是我亦尽亲善  树为我亲亦友人

  知树破灭我愿生        如此舍弃何得为

  帝释闻彼之言,甚为满足,对彼赞赏后,欲赐彼物,而说次之二偈:

  493           五  善哉!汝之友情与爱情  我今善得闻此语

  汝今如此尊友情        贤者必可与赏赞

  六  汝鸟鹦鹉请谛听        我今与汝以赐物

  汝有心中所欲者        任何皆可向我求

  鹦鹉之王闻此,选择赐物而说第七之偈:

  七  鹅鸟!若汝与赐物  再使此树活

  树枝出果实        结实成累累

  甘果连繁荣        美事映光辉

  于是帝释与彼赐物而说第八之偈:

  八  吾友!汝见尊果树之姿  树枝出生多果实

  优昙波罗汝可住        甘果连连美映辉

  494     帝释说此终了,弃鹅鸟之姿,彼等夫妻现神通力,由恒河以手掬水,注入优昙

  波罗树之干上,尔时树之枝干忽然茂盛,生甘味之果实,露出如意宝山之状,美丽

  荣辉。鹦鹉之王见此,心中喜悦,赞赏帝释而说第九之偈:

  九  眺得果实多        我心无限悦

  帝释之一族        为我降幸福

  帝释与鹦鹉赐物,使优昙波罗生出美丽果实后,连同帝妻须闇,回归自己住所。

  对此说话,佛现等觉者说最后增添之偈:

  一○  鹦鹉愿如意        帝释再生实

  伴妻贤能去        回归喜林苑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比丘!昔之贤人生为畜生,尚无贪欲之心,然

  汝于如斯解脱之道出家,何故不弃贪欲之心耶?汝须早往此处所住居。”佛命令彼,

  并对彼说业处之禅定法。──彼比丘立即赴森林,行观法,得阿罗汉位──于是佛

  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帝释是阿那律,鹦鹉之王即是我。”

  第九篇                                                 七九

  --------------------------------------------------------------------------

  小部经典十一                                           八○

  四三○  小鹦鹉本生谭

  [菩萨═鹦鹉]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律藏中之毗兰若品所作之谈话。佛于毗

  兰若渡过雨期,其后到达舍卫城时,比丘等集合于法堂,开始谈论:“诸位法友!如

  来为王族,又为佛,具大神通力,受毗兰若之一婆罗门招待。三月间佛滞留之当时,

  彼婆罗门或为恶魔入窍所宿,由彼竟未受一日之招待,然佛舍弃贪欲之所为,三月

  之间,只以少量之水与植物根之粉末支持生命而决不赴他处。如来如何以寡欲而为

  495 满足者耶?”时佛来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坐此处为何语耶?”彼等答曰:“如是

  如是之语。”佛言:“汝等比丘!如来今弃贪欲之法,无何不可思议,如来于前生生

  为畜生时,尚弃贪欲之法。”佛为说过去之事。其详细情形与前揭示者同。

  主分  一  绿叶蔽诸树          数多果实熟

  何故汝鹦鹉          有心乐枯木?

  二  我等多年间          栖树食果实

  今虽无果实          友情不能变

  三  此树今果枯          无叶亦无实

  鸟离此树去          何故汝责求?

  四  彼等慕树果          无果离树去

  彼等鸟类愚          只敏于自利

  五  善哉!友情与爱情    予善得此语

  如是尊友情          贤者必赏赞

  六  鹦鹉汝善鸟          我今与赐物

  汝心所欲者          皆可向我求

  七  我今无他愿          惟见枯木生

  叶茂果多熟          得宝如贫者

  心悦我眺望          再三与再四

  八  帝释赍甘露          灌溉此枯木

  树枝忽繁茂          快速凉荫生

  第九篇                                                 八一

  --------------------------------------------------------------------------

  小部经典十一                                           八二

  九  眺得多果实          我悦实无限

  帝释之一族          为我降幸福

  一○  鹦鹉愿如意          帝释再生实

  伴妻去彼处          回归喜林苑

  496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帝释是阿那律,鹦鹉之王即是

  我。”

  四三一  哈利达仙本生谭

  [菩萨═仙人]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心乱之比丘所作之谈话。彼比丘见一

  盛装之妇人而心乱,使指爪与毛发伸长,希望还归俗人,于是彼为阿阇梨及和尚相

  伴,强制带往佛前时,佛向彼比丘问曰:“闻汝心乱,是为真实耶?”彼答云:“世尊!

  是为真实。”佛问:“因何故耶?”彼答:“见盛装妇人而起烦恼。”佛言:“汝比丘!

  497 烦恼破坏德行,使人无气力,生于奈落。此烦恼必定使汝恼乱,何以故?袭击须弥

  山之风,运去一枯叶,乃无忝于耻也,然为此烦恼,随顺智慧而行,既得五通,得

  八等至净行之大德,亦有不能保心之统一而失去禅定。”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某村有八亿金财产之婆

  罗门家。彼之颜色为黄金色,人人称以金肤童子之名。彼生长后,于得叉尸罗受教

  育,养家族,及父母死,管理财产。彼心中自思:“财产虽然存在,而制作财产之人

  则已不存在,予面临死时,必被粉碎而终。”彼为死之恐怖所震起,以诺大财产与人,

  入雪山为遁世生活。七日间即逮得神通与等至。于彼处所,长久期间居住,食森林

  树根与果食,支持身命。

  某时,彼为求盐与酢而下山,其后,达波罗奈,于国王之御苑一泊。翌日,于

  波罗奈行托钵,达宫城之门。国王见彼起归依心,呼彼近前,而揭橥白天盖使彼坐

  于国王长椅之上,劝彼食以优美好味之食物。此比丘述礼以辞之时,国王心中感觉

  更为满足,向彼问曰:“贵师往何处去?”彼答:“大王!予搜寻雨期之住所。”王云:

  “甚善!予敬知之。”朝食终了后,国王伴彼赴御苑,为彼于其处建造昼夜之住居,

  规定御苑之守卫为其侍者,如是国王向彼解释后离彼处而去。此大德其后常于宫城

  第九篇                                                 八三

  --------------------------------------------------------------------------

  小部经典十一                                           八四

  为食事,十二年间住于其处。

  498     某日,国王于镇压国境叛乱而出发之际,向后云:“汝须照顾为我等福田之彼

  人。”王将照料大德之事托付于王后出征而去,自此以来,王后亲自向大德劝进食事。

  某日,王后准备食事完毕,但大德迟而未到,自己以香汤沐浴完毕,著柔软衣裳,

  开窗风凉身体,横卧于寝台之上。此大德是日稍迟,著上下之衣,手持钵由空中飞

  至,达到窗边;王后闻彼树皮制衣之折音,立即站起,其衣裳由身体滑落时,王后

  之美姿映入大德之眼中,于是彼之心中长达贰百千俱胝年月间所隐藏之烦恼,恰如

  箱中蛇之台头,禅定忽然消失,彼心不能保持统一,立即进前执王后之手,于是二

  人立即放下窗帘。彼与王后行不义后,食事终了,回归御苑。自此以后,日日返复

  非行。

  彼与王后之非行,传遍全市。大臣等向国王致书,告王曰:“哈利达仙人为此不

  义之行迹。”国王自思:“彼等思欲离间我等,而为如此之言。”不与置信。其后国王

  平定叛乱,归波罗奈,队伍行列整齐巡行市之周围,然后来至王后前问曰:“闻汝与

  仙人哈利达有不义之行,是为真实?”王后答:“是为真实。”虽然如此,国王仍不置

  信。国王自思:“如是予将亲向仙人质问。”王往御苑,会见之后,坐于一方,以第

  一之偈质问:

  一  予闻婆罗门之言          彼哈利达耽爱欲

  然则何处有虚报          尊师必为清净身

  499     仙人闻此,心中自思:“予若答以未耽享乐,国王必信予言。然此世界除真实无

  确切之依所,弃真实之人,如何坐菩提树处?即不能成就菩提。予必须语以真实。”

  仙人决心不可破戒。原以菩萨依场合于五戒之中,虽有破杀生、偷盗、邪淫、饮酒

  之戒,但妄语──妄语破事物之条理、与虚伪为伴侣──此戒决不可破。因此仙人

  为语真实说第二之偈:

  二  大王!大王闻风说  不伪乃真实

  五欲使心暗        迷入不正路

  国王闻此说第三之偈:

  三  思惟善事锐智慧        如何如此亡失去

  心中燃起爱欲火        如何之力不得镇?

  第九篇                                                 八五

  --------------------------------------------------------------------------

  小部经典十一                                           八六

  于是哈利达仙人说示烦恼之力,说第四之偈:

  四  大王!于此之世间  有四强烦恼

  贪嗔憍与痴        智慧光昙闇

  500     国王闻此说第五之偈:

  五  行净戒律坚        哈利达圣仙

  博学为贤者        来此受敬仕

  其次哈利达仙人说第六之偈:

  六  恶念伴爱欲        相遇甚不幸

  贤仙乐法德        忽焉迷岐路

  于是国王劝彼舍离烦恼,说第七之偈:

  七  身体所生烦恼现        污染汝之美心姿

  汝舍离此有上幸        人皆认知汝贤人

  于是大德再得心之统一力,观察爱欲之灾害,说第八之偈:

  八  诸般爱愈蔽慧眼        生出多苦为大害

  我今探求此根源        断除贪欲伴系缚

  501     如此说后向国王云:“大王!请少假以时日。”彼得国王许可,入于小舍凝视“遍

  之轮”1再得禅定,出小舍升至空中结跏趺坐,对国王说法:“大王!予自身住于不

  适当之处所,于多数诸人当中,得受耻辱,请大王亦进而修解脱之道,予将再入无

  妇人影之森林中。”国王悲泣,彼立赴雪山,再由禅定不堕,遂成入梵天界之身。

  佛知此事件,现等觉者说次之偈:

  九  哈利达仙人        努励为真理

  舍离此贪欲        往生梵天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四谛之理──说四谛之理竟,此心乱比丘得阿罗汉

  位──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国王是阿难,哈利达仙人即是我。”

  注 1  “遍之轮”(Kasina-mandala)为修地遍处定所用土制之轮。

  第九篇                                                 八七

  --------------------------------------------------------------------------

  小部经典十一                                           八八

  四三二  足迹善知童子本生谭

  [菩萨═童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童子所作之谈话。此童子为舍卫城某

  居士之子,彼于七岁年龄之时,既已具有知人足迹之巧慧。彼父思欲对彼试验,于

  彼不知之间,往友人之家,彼不问父之去处,彼寻觅父之足迹,即往赴父所在之处

  而立于其面前。某日,父向彼问曰:“予子!予未示知予之去处,然汝如何知予所往

  502 之处所?”彼答云:“父亲!予善能分辨父之足迹,予有知足迹之巧。”

  于是父更为试彼,父于早饭后,由家中出发,立即往赴邻家,于是又出往第二

  之家,第三之家,再出回归自己之家门,然后到市之北门,出市门往左,赴祇园精

  舍,向佛恭敬作礼,坐而听法。彼童子问曰:“予父往何处?”答云:“予等不知。”

  于是童子从父之足迹,先由邻家开始,依父所行路线,赴祇园精舍,敬礼佛而立于

  父之近傍。父问:“予子!汝如何知予来至此处?”彼答:“予辨认父之足迹而来此

  处。”

  佛问曰:“优婆塞!汝为何语?”父申述曰:“世尊!此子巧认足迹,予思试彼,

  以如是如是方法来至佛处,此子在家因不见予之姿而追迹前来。”佛言:“优婆塞!

  知地上之足迹无何不可思议,昔之贤人于空中之足迹,即为分辨。”佛应彼[优婆塞]

  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都梵与王治国时,其后行为不检,为王诘问之际,后誓

  言曰:“若予为邪淫之行,使予为马面夜叉。”如是,后死后生为某山麓之夜叉女,

  住岩石之洞穴,于大森林中捕捉由东方至西端往来通行大道之诸人而食,习以为常。

  依据传闻,彼女三年间奉侍夜叉王多闻天,许可彼于纵三十由旬,广五由旬之地面

  捕食行人。

  某日之事,一富有而又美貌之婆罗门,率多数之从者登来彼道。彼等见夜叉女

  开大口笑,飞跃前来,从者诸人,尽皆逃去。夜叉女奔驰而行,迅速如风,捕婆罗

  503 门背脊负彼往洞窟之中,夜叉女因接触婆罗门而生烦恼,对彼生起爱情。于是夜叉

  女并未食彼,而以为自己之夫,如是彼等二人相互和睦生活。自此以来,夜叉女捕

  人时,剥其衣著,夺其米、油,与婆罗门以种种美味之食,而自己自身则食人肉。

  第九篇                                                 八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九○

  夜叉女于出外时,忧虑其夫逃走,于洞穴入口塞以大石,然后出发。

  二人如此亲密度日之间,菩萨之前生告终,而以婆罗门为父,宿于夜叉女胎内,

  十月之后,生为男子。夜叉女对子与婆罗门生强烈之爱情,养育二人,其后其子及

  于长大,夜叉女将其子亦与父一同入于洞穴之中,紧闭洞户。某日,菩萨知夜叉女

  出发,将大石搬开,伴父出外,夜叉女归来问曰:“何人搬开石块?”子曰:“母亲!

  我为取除,我等不能坐于黑暗之所。”夜叉女觉其子年幼可爱,不作作何责言。于是

  某日菩萨向父问曰:“我母之口形与父之口形不同,是何缘故?”父答曰:“予子!汝

  母食人肉之夜叉,我等二人乃人也。”子云:“如此,我等何为住于此处?我等可往

  人之住处。”彼劝其父,父云:“予子!如我等逃出,汝母将杀我等二人。”菩萨云:

  “父亲勿恐,予伴父往人问住处,为予之责任。”菩萨勉励其父,翌日,母外出后,

  彼伴其父逃出。夜叉女归来,不见彼等之姿,立即随后追来,疾速如风,捕获彼等

  二人,女云:“汝婆罗门!为何逃耶?此处于汝有何不足之处。”父答曰:“予妻!汝

  遗怒于我苦矣,此为汝子伴我而出者。”夜叉女因对子之爱,亦无言责备,反安慰二

  504 人,于是将二三日间逃亡之彼等,再行带归自己之住处。

  菩萨心中自思:“我母必有固定之活动范围,予将问母自由活动场所之范围,然

  后逃出其区域之外。”于是某日伴母而来坐于其侧曰:“母亲!我母之物,应让与子

  承受,母之自由土地范围,请使我闻。”夜叉女说示一切之方向及山等之目标,向其

  子说明纵三十由旬,横五由旬之地域后云:“予子!予之活动范围只此,可告汝知

  之。”经三日后,彼于母往森林之间,担父于肩上,依母所教之目标,飞速如风,到

  达境界之河岸。夜叉女归来,不见彼等之姿,立即随后追赶,尔时菩萨伴父已到达

  河之中央。

  夜叉女追及,立于岸边,彼等已知在其自己地域境界之外而始停留于其场不进。

  女云:“予子!速伴汝父返来,予有何罪?汝等有何不足?予夫!汝速归来。”彼女

  向子与夫叹愿恳求。尔时婆罗门已渡过河去,夜叉女尚又向其子叹愿恳求云:“予

  子!汝勿如此,请速回返。”子答曰:“母亲!我等为人,汝为夜叉,我等不能住于

  汝之身边。”于是母问曰:“如是,予子!汝终不归耶?”子答曰:“母亲!我等不归。”

  母云:“汝若不归──汝于人世生活苦痛,无何技能者则不能生活─予知名如意宝

  之陀罗尼,依其法力可以追出过去十二年间倒退诸人之足迹,依此可为汝之生活之

  第九篇                                                 九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九二

  法。予子!汝可受持此尊贵之咒文再去。”夜叉女虽然非常苦闷烦恼,但为对子之爱

  505 情,以此咒文授彼。菩萨立于河中,向母为敬礼,合手如龟状,受持咒文,再向母

  为敬礼云:“母亲!再见。”夜叉女云:“予子!汝不归来,予不能活。”彼女捶胸,

  对子悲哀,忽然心脏破裂,死倒于当场。菩萨知母已死,呼迎其父,往母之前,积

  薪附以火葬,然后消灭火葬场之火,供以种种各色之花,悲泣掩埋,伴父赴波罗奈。

  于是精通足迹之童子,来至城门之处而立,门卫通告国王,国王命引导入宫城,

  向国王交谈之时,国王问曰:“汝能为何事?”彼答曰:“陛下!过去十二年间被盗之

  物品,予寻觅足迹,能往追捕。”国王命曰:“如此汝可仕予。”彼云:“日可领得千

  金,予将出仕。”国王云:“甚善!汝可如此为仕。”于是每日以千金与彼。

  某日,司祭官向王劝说:“大王!此童子以彼之特别技能力并未作任何事件,因

  此,彼果有如此技能与否,我等不能得知,今且对彼加以试探。”国王同意:“如此

  照办。”于是国王与司祭官向看守种种宝物之守卫者,告以预加秘密注意,将最要宝

  物持出,绕宫城三周后,架梯子越过墙顶外出,然后入裁判所,于一旦就座席后,

  再度出发,架梯子越越过城墙,降落市内,然后赴水坑之岸边,三度围绕水坑之周围,

  506 降下于水坑中放置其宝,升往宫城之某高台上。

  翌日,宫城大起骚动谓:“有由宫城盗去宝物者。”翌日国王佯若不知,唤菩萨

  前来谓曰:“吾友!诸多宝物由宫城被盗,必须追迹搜寻。”彼云:“大王!予于过去

  十二年间被盗物品,前往寻觅彼盗贼之足迹,亦能搜索前来,今仅一昼夜前被盗去

  之物品,如将其取回,并无何稀奇之处。予将其取回,请勿担心。”于是国王命令曰:

  “如此请即取来。”彼答曰:“陛下!谨遵台命。”言毕出发。彼先向死去亡母礼拜,

  唱念咒文,尔时彼立于宫城所建之高台上云:“大王!发现盗贼二人之足迹。”彼追

  寻国王与司祭官之足迹,入国王之寝室,由此处而去,由高台降下,绕宫城三周,

  更追寻往宫墙附近,立于墙上云:“大王!于此场所,足迹由墙脱离,出现于空中,

  请借梯子一用。”彼架设梯子越过墙之顶上,出至外侧,由此循足迹往裁判所,再归

  宫城,又架设梯子越过城墙而下降,达至水坑,边彼三次后,彼云:“大王!盗贼降

  往水坑之中。”彼自己将如以前所置之物品取出,交付国王,而谓曰:“大王!此二

  盗贼乃有名之大盗,彼等通过此路,升往宫城。”人民等非常欢喜,弹指作响,开始

  挥动布帛。

  第九篇                                                 九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九四

  国王于心中思考:“此童子往觅足迹,能知盗贼藏匿之物品,但只不过如此思惟

  而已,彼将不能捕捉盗贼。”于是国王对彼问曰:“汝已将盗贼盗去之物品取回交付

  507 于我等,然汝能否将盗贼等捕获引渡至我等之所?”彼答曰:“大王!盗贼在于此

  处,不在于远。”国王问曰:“何人与何人?”彼云:“大王!任何人欲为盗贼者,则

  置之为盗贼可矣。物品既已返回王手,盗贼又有何必要?请王勿寻。”国王命令曰:

  “予日日与汝千金,汝须捕捉盗贼引渡。”彼云:“大王!宝已取回,何有搜寻盗贼之

  必要?”国王断然言曰:“我等应须捕盗重于宝物。”彼云:“大王!予不能申告:‘如

  是如是之人,乃为盗贼。’予谨向王一谈昔日所起之事件,王若贤明,则可理解说

  此语之动机。”于是说昔日之事。

  ──“大王!昔日在由波罗奈途程不远之河岸之村,住有帕他拉之名舞蹈者。某

  日,彼连同其妻入波罗奈,歌舞储金,于彼庆祝之日终了时,买入诸多饮料及米,

  归回自己之村,到达河岸。尔时彼见新鲜之流水,因饮酒坐醉,于是不自量力,彼

  思:‘将此大琵琶结付于首上渡过河去。’遂牵妻之手而入河。尔时由琵琶之穴灌

  水,琵琶加重,彼之身体下沉。其妻弃彼登岸,立于其岸,舞蹈者帕他拉载沉载浮,

  大量饮水,肚腹膨胀饱满非常。尔时彼妻自思:‘予夫已将死,予如何能得彼一歌,

  使予于群众之中歌唱,以维生计。’其妻云:‘予夫!君今时溺水,请向我一歌,

  依此予得维持生计。’于是为说此偈:

  一  歌之圣手帕他拉        恒河之水运汝去

  幸运降临于汝身        向我小歌使我闻

  508     于是舞蹈者帕他拉向彼女曰:‘予妻!如何使汝能闻歌?常为人之保护者之

  水,今竟将杀我。’于是说次之偈:

  二  苦者与恼者        此水与润泽

  溺中我将死        护者生恐怖”

  菩萨说示此偈,向王申述曰:“大王!水为庶民之保护者,为生命之所寄;国王

  亦为庶民之保护者,若由国王之手边生恐怖之事,则何人能得除去?”又云:“大王!

  此次事件为一秘密,予向贤人所说,立即得悟,大王!请与了解。”国王云:“此种

  暗示之语,予不向不解,汝将盗贼捕获,引渡与予。”于是菩萨向国王云:“如是,

  大王!“请听闻次之语,王可了解。”于是更语其他之语。

  第九篇                                                 九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九六

  ──“陛下!昔日在波罗奈市外之村有一陶器师,彼为制陶器采集粘土,彼于同

  一场所不绝采集,于洞穴之中,掘穿大孔。某日,彼于采集粘土时,不时生起雨云,

  大雨倾注,水盛流入,使洞穴之岸崩溃,因此,彼之头被击破裂,彼悲泣而说此偈:

  三  有情住大地          种子生彼处

  护者生恐怖          今我头粉碎

  陛下!大地为庶民之依所,打碎陶器师之头;同样国王为庶民之依所,亦与大

  509 地相等,国王起而为盗贼之行动,何人能得防之?大王!予为如是暗示之话,大王!

  盗贼为谁,将可了解。”彼如是申述,国王云:“予不了解如此隐晦之意义,汝须明

  示‘此即盗贼’,希望捕来与我。”彼尚为拥护国王,不能明言:“贵君即为盗贼”,

  于是更说其他之语。

  ──“大王!昔日,此城某人之家被烧,彼向他人曰:‘汝速入内搬出物品’,

  此人入其家搬取物品时,门户突闭,此人为烟所熏,目不得见,身受焦热痛苦,立

  其家内悲泣而述此偈:

  四  煮沸或防寒        以火尽其务

  今烧我手足        护者生恐怖

  大王!与火同样为庶民所依之人,盗取诸宝之包,愿大王勿向我寻问谁为盗贼。”

  国王继续主张:“汝速捕盗贼,引渡交我。”彼对国王不言:“贵君即为盗贼”,更引

  他例而言曰:

  ──“陛下!昔日,此市中有一男人,因食过量,消化不良,苦痛心乱,悲痛而

  说此偈:

  五  王族婆罗门        食物系生命

  今我为食伤        护者生死怖

  大王!与食物同样为庶民所依之人,今盗此宝而去。今此包既已得回,何故贵

  君仍追寻盗贼?”国王强烈主张云:“若汝能捕获盗贼,速引渡与我。”彼为使国王了

  解,更说他之实例。

  510     ──“大王!昔日,此市起暴风,一男人四肢被击碎,其人悲痛而说此偈:

  六  暑季最后月(六月)    贤人祈此风

  今我四肢碎          护者生恐怖

  第九篇                                                 九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九八

  大王!如斯由保护者所生之恐怖,请了解此意义。”国王云:“捕盗贼来。”彼为

  使国王了解,更说他之实例。

  ──“陛下!昔日雪山之中腰,有分出多枝之大树,住有数千之鸟。然此树之二

  枝相触生烟,火花乱散,鸟王说此偈曰:

  七  我等日居住        此树散火花

  诸友!何处疾散去  护者生恐怖

  陛下!树为鸟类之保护者,国王为庶民之保护者,若国王为盗贼行为之际,谁

  得防之?陛下!请善思之。”国王云:“总之,交出盗贼。”于是彼更语他之实例。

  ──“大王!在迦师国一村落有某豪家,此家西侧为一住有残忍鳄鱼之河流。此

  豪家有一子,父死之后,养母为生。其母违反子之意志,为子娶某豪家之女,此女

  最初对姑非常重视,尔后,自己之子女生产众多,遂欲将姑除去;而此女之母亦在

  其家同居。女于夫前举姑之种种缺点,讲离间语:‘予不能养育汝母,请杀汝母。’

  511 夫云︰‘杀人为非常重大之事,如何能杀己母?’妻云:‘于汝母熟睡之时,连诸

  夜具一同持往投入鳄鱼河内,如此将为鳄鱼所杀。’夫问︰‘汝母在于何处?’答

  曰:‘寝于汝母之侧。’夫云:‘如是汝即前往向吾母寝处之寝床结纽作一记号。’

  妻依其言行后告夫曰:‘已作记号。’夫云:‘汝且稍待,俟家族之人先行寝睡。’

  于是自己先作寝床,辗转床上,然后暗中起床前往将其纽结换至妻母之寝床而归。

  俟其妻起,两人一同前往,连同结纽寝床一同台起,投入河内,女母立即为鳄所杀

  食。

  翌日妻知自己之母被杀,女云:‘吾夫!吾母被杀,今度将杀汝母。’夫答:

  ‘如此甚善,予将照办。’女云:‘于火葬场中堆积薪木,投入火中杀之。’于是

  两人将睡眠之母运往火葬场内,放置于其处。尔时夫向妻问:‘尔持火来耶?’妻

  答:‘吾夫!予忘携来。’夫云:‘汝往持火来。’妻云:‘予一人不能前往,又

  汝行予亦不能停留此处,二人一同前往。’于是彼等两人去后,老母为冷风所吹醒

  觉,知其处为火葬场,彼思:‘此两人思欲杀我,今彼等前往执火。彼等不知我之

  力量。’老母自语,移一尸体于寝床之上,以布遮蔽,自己逃往同一场所,入某洞

  穴之中。彼等两人持火归来,思尸体为老母,附火葬后,离场而去。

  然老母进入之洞穴,一盗贼忘置一包里而去,彼盗贼思回返取包裹,归洞穴见

  第九篇                                                 九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一○○

  一老女,彼思:‘此必为夜叉,予之包裹已为夜叉所盗。’于是彼伴来一专治恶魔

  之医生,彼医生唱咒文进入洞穴。老女见医生云:‘予非夜叉,予二人可分食此宝。’

  医生云:‘彼此如何信用?’老女云:‘汝舌可置于予舌之上。’医生依言,尔时

  老女咬断其舌而吐出,专治恶魔医生思此确为夜叉无疑,由舌根出血,大声叫唤而

  逃出。

  512     翌日老母著轻爽之衣服,持种种宝石之包里,归来家中,彼女见而问曰:‘老

  母!彼由何处得来?’老母云:‘于火葬场被积薪火葬之人,均可得此宝石。’彼

  女希望欲得宝石之包,不告其夫,往火葬场,自投火中。夫于翌日不见其妻之姿,

  问曰:‘母亲!我妻今未往母处耶?’母向其子云:‘汝恶人!死人如何能归来?’

  母责彼而说此偈:

  八  薰香饰花环        喜悦迎新妇

  我由家放逐        护者生恐怖

  大王!子、妇为姑之保护者,同样,国王为人民之保护者,若由国王之身边,

  生有危险事,则如何均无能为用。陛下应请注意。”国王云︰“吾友!汝语之言,予

  不能解,汝将盗贼带来。”彼虽然如此,仍思拥护国王,更说他例。

  ──“陛下!昔日此市中有一男人云:‘天授予一男之子。’彼非常喜悦,养育

  此男之子至成年时,为其娶妻。尔后,为自己年老,不能工作,尔时其子向父云:

  513 ‘你不能工作,请由此处出去。’由家中将彼放逐。彼为乞食,受苦难之惨状,维

  系生命,悲痛而说此偈:

  九  彼生我欢喜        彼思愿生存

  由家放逐我        护者生恐怖

  大王!父年老,应受有力量儿子之保护,与此同样,一切人民应受国王之保护,

  然今眼前之恐怖,由保护一切庶民之国王身边而起。由此事即可望得知‘如此如此

  之人,即是盗贼’。”虽然如此,国王尚犹谓:“此事真实与否?予全然不能了解,如

  将盗贼带来,否则汝应为盗贼。”再三再四追求谁为盗贼。

  于是童子向国王问曰:“大王!如是您终于思欲捕得盗贼耶?”国王答:“诚然

  如是。”彼云:“如是予将于群众中明言:‘此人与此人即是盗贼’。”国王云:“如是

  为之。”彼闻此言自思:“此国王对予已无再与以拥护之余地,如是予今将捕盗贼。”

  第九篇                                                 一○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二

  彼集合人民来时,向彼等说偈:

  一○  集合市内外          诸君我言听

  水今将发火          安泰生恐怖

  一一  国王司祭官          掠夺今王国

  汝等自警戒          护者生恐怖

  514     彼等人民闻彼之语自思:“此国王应保护人民,然今欲向他人之上被罪,将自己

  之宝,隐置于自己水坑之中,而立盗贼之诠议。为今后再无窃盗之举动,应杀此恶

  王。”于是彼等手执杖与棍棒立起,将国王与司祭官当场击杀,于是对菩萨行灌顶式,

  即国王之位。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优婆塞!知地上足迹之事,无何不可思议。昔

  日贤人于空中亦能知足迹。”佛为说明四谛之理──说四谛竟,优婆塞与其子得预流

  果──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父是迦叶,精通足迹童子即是我。”

  四三三  多毛迦叶本生谭

  [菩萨═多毛迦叶]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为一女人所烦恼之比丘之谈话。佛对比

  丘问曰:“闻汝为女人所恼,此为真实耶?”比丘答:“是为真实。”佛言:“比丘!得

  有名声诸人,亦得有不名誉;烦恼净化之诸人亦有堕落之事,何况于汝?”于是佛为

  说过去之事。

  515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有一梵与王子,王子与司祭官之子迦叶为友,于同

  一师尊之前,作一切学问。尔后其父王死,王子即位,迦叶自思:“予友今为国王,

  今后将与予以极大权力,然而权力于予又何所用?予将向父母及国王告假出家。”于

  是向父母及国王乞假入雪山为隐遁生活,七日间得通力与等至,拾落穗以维生活,

  彼处出家人等附以名为多毛迦叶。

  彼绝五官之欲,为酷怖之苦行,因彼之苦行,震动帝释之住居。帝释思其原因,

  立即知彼之所为,心中自思:“此苦行者持非常严竣之苦行力,使自己由帝释之地位

  第九篇                                                 一○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四

  振落。自己将与波罗奈王一同破坏彼之苦行。”帝释自己依神通力于午夜中顷入于波

  罗奈王之寝室,于寝室中以身光照耀,立于国王近处之空中,唤醒国王︰“大王!汝

  起。”国王醒来问曰:“君为何人?”帝释答曰:“予为帝释。”国王曰:“君有何事而

  来?”帝释问曰:“大王!贵君岂非欲为全世界唯一之主权者?”国王答曰:“如何不

  欲?”帝释言曰:“如是招多毛迦叶,屠杀兽类,牺牲奉神,如是贵君与帝释相等,

  可得不老不死,将得全世界之主权。”于是为说第一之偈:

  一  圣仙多毛迦叶招          杀生牺牲奉献神

  汝与帝释等为王          不老不死得永远

  国王闻帝释之言,同意承诺:“予知照办。”帝释云:“如是,时不可移,立即往

  行。”言毕而去。

  516     翌日,国王呼大臣称作萨羿哈者前来谓曰:“卿!汝到我亲友多毛迦叶处传予

  言:‘贵君请往作牺牲祭,国王欲为全世界之王。国王将赠与汝所希望之土地,望

  请与予一同来行牺牲祭。’如是向彼恳求。”大臣答:“谨遵王命。”大臣为知苦行者

  所住之处所,于市中击大鼓巡回传讯,一住森林之人申述曰︰“予知仙人之住所。”

  于是大臣以彼为向导,率多数之从者,赴彼处所,会晤仙人,就坐于一方座席,通

  知国王之使命,尔时仙人向大臣曰:“萨羿哈!汝何为而云此事?”仙人坚决拒绝说

  以下四偈:

  二  四面海环绕        此护领土境

  予行不欲得        萨羿哈!汝不知我心

  三  多誉与财宝        婆罗门!我对此咒诅

  此行诸人人        非行诱衰落

  四  我纵携我钵        无家而行乞

  非法之行为        我生优于彼

  五  纵使我无家        徘徊守不害

  虽为世界主        我生优于彼

  大臣闻彼之语,归向国王申述其由,国王自思:“彼若不来,任何事只得停止。”

  517 遂噤口不言。帝释再于午夜中,前来立于空中问曰:“大王!贵君已招多毛迦叶行牺

  牲祭耶?”国王答曰:“招之不来。”帝释云:“大王!贵君可盛装王之王女羌达瓦

  第九篇                                                 一○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六

  蒂,使萨羿哈伴去,告谓:‘若汝往行牺牲祭,国王将此王女与汝。’彼对王女生

  爱著心,必可前来。”国王同意:“予依言照办。”翌日,萨羿哈伴随王女送去。萨羿

  哈伴王女赴迦叶前会见,亲切交谈后,使美如天女之王女与之对面,彼则于一方等

  待而立。彼未守护根见王女,见而同时生爱著心,失去禅定。大臣知彼已失于爱著

  心,谓曰:“圣仙!若汝自往行牺牲祭,国王对汝,将以王女与汝为妻。”彼因烦恼

  颤抖而问曰:“国王与予王女耶?”大臣答:“若汝自身前往施行,国王能与王女。”

  彼云:“甚善,予当照办,如得此王女,将往行牺牲祭。”于是束发为仙人之姿,伴

  王女乘盛装之车赴波罗奈。

  国王闻仙人来,设牺牲兽之系留坑,实施一切准备。国王见仙人来,语之曰:

  “若卿行牺牲祭,则予相等于因陀罗;牺牲祭终时,则予与女于卿。”迦叶同意:“谨

  遵王命。”翌日,国王率迦叶与羌达瓦蒂一同赴牺牲兽之系留坑,其处并列象马牡牛

  518 等一切四足兽,迦叶开始著手杀戮一切之兽以供牺牲,集于现场庶民见迦叶,语之

  曰:“多毛迦叶!汝之此举为不适当不适合之事,汝何以行如斯之事?”于是悲伤说

  次之二偈︰

  六  月有力而日有力        沙门婆罗门有力

  大海潮时更有力        妇人之力胜诸力

  七  盖为羌达瓦蒂女        为王繁荣与汝语

  不见迦叶苦行者        竟为得女行供牺

  尔时迦叶为行牺牲祭自思:“予先击杀牺牲象之颈。”于是举起宝剑,象见此为

  死之恐怖所吓,举大声悲鸣,其他象、马、牡牛闻其叫声,亦为死之恐怖而叫,庶

  民等亦同等举起叫声。迦叶闻此大叫之声,催动悲情,眺望自身之束发,尔时于迦

  叶之眼中映现束发,须髯及胸腹之毛,彼生悔恨之念云:“予犯不适合之罪。”为表

  明感情,说第八之偈:

  519           八  因望王女之情怀           予由爱欲为残忍

  予今探求此根源           断除系缚之贪爱

  尔时国王向彼云:“吾友!勿恐。予与汝王女、王国并七宝,汝速行供牺。”迦

  叶闻其言曰:“大王!予早已不望彼之烦恼。”于是说最后之偈:

  九  予咒世界多爱欲          国王!苦行优于五官欲

  第九篇                                                 一○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八

  我舍爱欲修苦行          王国王女汝应有

  彼如此说毕,心专注于遍业处,得一旦失去之超自然力,于虚空结跏趺坐,为

  国王说法劝云:“王应向解脱之道前进,破坏牺牲兽之系留坑。”使国王向一般庶民

  与无畏施。如是不顾国王之留住,彼由虚空飞行,向自己之住所而去。其后,彼一

  生涯行梵住,遂成受生梵天世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四谛之理──说四谛竟,此为爱欲所恼之比丘得阿

  罗汉位──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萨羿哈大臣是舍利弗,多毛迦叶即是我。”

  520             四三四  鸳鸯本生谭

  [菩萨═鸳鸯]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贪欲之比丘所作之谈话。根据传说,

  彼其贪欲,贪比丘日常之使用品,放弃阿阇梨及和尚之义务,朝起入舍卫城于毗舍

  佉之家,一同饮美味之粥与几多之食物,昼间更食种种好味之粳米、肉、饭。于此

  仍不满足,更由此访问如小给孤独,拘萨罗王所说种种之家。

  某日,对此比丘贪欲之事,于法堂开始谈论。佛来法堂问曰:“汝等比丘!汝等

  为何语坐于此处?”彼等答:“如是如是之语。”佛唤彼比丘近前问曰:“闻汝贪欲,

  是为真实耶?”比丘答:“是为真实。”佛言:“比丘!汝何故为贪欲耶?汝前生即为

  贪欲,于波罗奈对食象之尸体犹不满足,更由彼处出发往恒河之岸居住,最终遂入

  雪山。”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有一只贪欲之乌,于波罗奈食象之

  尸肉等徘徊而不满足,彼云:“往恒河之岸食鱼之脂。”往赴其处食死鱼,住二三日,

  其后更入雪山食诸种类之果实,其后更又达到住鱼鳖众多之大莲池。见于彼处有二

  鸳鸯食水草青苔而住,彼思:“此鸟具非常美丽之色,现为幸福之生活,彼等之食物

  亦必为佳味。予将探问彼等之食物为何?如与彼食同等之食物,自己亦将成为金色。”

  于是往彼等之居所而行,为亲切之交谈,栖于枝之一端,赞美彼等说最初之偈:

  一  二鸟相并乐彷徨        我问金色之衣鸟

  鸟!于人人问被赏赞    何种之鸟善告我

  521 鸳鸯闻此说第二之偈:

  第九篇                                                 一○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一○

  二  鸟!人人皆来赞我等    乐住鸳鸯为赏赞

  鸟类崇贵幸福者        彷徨池面无恐怖

  乌闻此说第三之偈:

  三  鸳鸯!汝等于池面  如何食果实

  肉由何处来        求来为食耶?

  汝如何得食        崇高有如是

  诸种力与色        使汝如此优

  522     于是鸳鸯说第四之偈:

  四  乌!我等于此池    更未食果实

  我等由何处        得以求肉食?

  除去烂树皮        即食青苔草

  不为口腹欲        身不犯恶行

  尔后乌说次之二偈:

  五  鸳鸯!汝等所语者  悉皆悖我心

  我思汝美丽        食物必甚佳

  至今我考虑        与前为相异

  然则我心中        忽焉现疑念

  六  我食肉与果        米盐及油类

  胜战如勇士        得人中佳味

  鸳鸯!我姿不如汝  不美何理由?

  523     鸳鸯因乌之色彩不美,反问自己具美丽色彩之理由,于是说以下之残偈:

  七  汝食为不净        见而忽往采

  此肉与饮料        贪求多苦恼

  乌!汝以树之实    食之心不安

  墓场食腐肉        欲望不满足

  八  任意往采食        忽尔赴贪求

  欲恼失色力        心之本性污

  九  欲得和平者        仅少贪食味

  第九篇                                                 一一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一二

  不稍依暴力        亦无害他事

  人之色与力        自然能得者

  一切杂色彩        不由食物得

  524     于是鸳鸯以种种方法,非难于乌,乌被非难云:“予自己不欲美丽之色彩。”呀

  呀而鸣叫飞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四谛之理──说四谛竟,此贪欲比丘得不还果──于

  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鸟是今之贪欲比丘,雌之鸳鸯是罗喉罗之母,雄

  之鸳鸯即是我。”

  四三五  散乱本生谭

  [菩萨═仙人]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为淫女诱惑之青年所作之谈话。此一

  事件出于第十三篇小那罗陀苦行者本生谭[第四七七]。

  主分  此女由古之传说学知此一青年苦行者如一度舍弃戒律,必可成为自己之

  物,于是此女自思:“使此苦行者迷惑,须伴彼至人家多住之处。”于是向苦行者云:

  “无美色诱惑五官,于森林中守持戒律,无大效果;于诸人众多之住处,近诸美色时,

  守持戒律,有大效果。汝可与我一同前往彼处守持戒律,居此森林为何耶?”于是说

  第一之偈:

  一  离里林住居        守戒甚容易

  入村堪诱惑        较汝尚可尊

  525     青年苦行者闻此云:“予父往森林,不在家中,予父归来,得其许可而行。”女

  心中自思:“彼有父,若彼父见予,必将以棒端将予打杀,予必须先行出发。”于是

  彼女向彼云:“予先行向道路付以目标,汝由后来。”彼于女去后,既不取薪,亦不

  备水,一人独坐沉思;于父归来时,彼亦不出迎。

  其父见此,知其子为女所迷,其父问曰:“吾子!汝何故不持薪来,不准备饮水

  与应食之食物,只坐而思考耶?”青年苦行者曰:“父亲!人云,于森林守戒,无大

  效果,于诸人众多住处,有大效果。予思往其处,守持戒律。友人向予云:‘汝由

  后来’,彼已先行,予思与彼一同前往。若往彼处后住,有何人可以师事为宜耶?”

  第九篇                                                 一一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一四

  于是说第二之偈:

  二  离林去往村        如何守戒仪

  求人可师事        愿父指教之

  于是父答说残余之偈:

  三  吾子!汝今离林去  信汝予听之

  与汝同栖者        仕求堪信人

  四  汝今离林去        身口意勿失

  求人为师者        应怀抱崇思

  五  汝今离林去        不识行正法

  如行解脱道        应崇贤士师

  六  汝今离林去        落魄非人状

  猿心动不止        是人勿师事

  七  人避嗔怒蛇        驭者避险路

  污物涂道路        汝应远避之

  526           八  汝如从愚人        灾厄生不绝

  愚人勿共住        如同伴敌人

  九  虽然予劝汝        汝从予言否

  愚人勿共栖        交愚只苦痛

  彼如此受父教诫之后云:“父亲!予往诸人众多之村,恐亦不能得如吾父之贤

  人,予往其处,其为恐惧。予仍如前住于吾父之前,而不他往。”于是父再教诫彼后,

  教以遍业处之预备修行。彼不久即得神通与等至,与父共成应受生梵天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四谛之理──说四谛竟,受女诱惑之比丘得预流果

  ──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青年苦行者是受今女诱惑之比丘,又彼女是今

  之女,尔时之父即是我。”

  527             四三六  箱本生谭

  [菩萨═仙人]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为女所恼之比丘所作之谈话佛向彼

  第九篇                                                 一一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一六

  比丘问曰:“闻汝为女所恼,是真实耶?”彼答:“世尊!是为真实。”佛言:“比丘!

  何故汝希望女耶?女为罪深忘恩者,于前生有阿修罗鬼咽女于腹中与以保护,尚望

  其只忠实于一人,虽然如此,彼尚不能护女,而况汝又何能?”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弃爱欲入雪山为隐遁生活,得

  神通与等至,食野生果实,支持生命。距仙人小舍路程不远之所,住有一阿修罗鬼,

  时时来此大德之前听法,彼亦立于森林中人行往来大道,捕人而食。当时迦尸国有

  一家世善良之女,具优美之容貌,嫁与国境之某村。

  某日,其女往会父母,于归途中阿修罗见护卫之诸人,现恐怖之相,飞扑捉女,

  于是随行诸人纷纷舍弃武器而逃走。阿修罗见美妇人坐于车中,心起爱著,携归自

  家以为妻。自此以来,阿修罗以熟酥、白米、鱼肉、甘果等物,持来与妇人,以衣

  裳宝石装饰妇人,更为保护彼之妇人,使彼女入于一箱,彼将箱咽入腹中以保护之。

  然某日,阿修罗思欲沐浴,赴某湖水,于是吐出木箱,将女由箱中取出,使之沐浴,

  涂油著饰,对女云:“汝身暂居野外,与空气接触。”使女立于箱傍,自己则降往沐

  浴场所,如是彼不疑妇人,稍往离处沐浴。

  528     尔时风神婆由之子,飞行空中,彼为一魔术者,佩带宝剑。妇人见彼,用手招

  来,于是婆由之子,立即降落。妇人入彼于箱中,张望阿修罗之归来,坐于箱上,

  不久见阿修罗来,故为现自己之姿,于阿修罗尚未近箱之间,自行开箱进入,横卧

  于魔术师之上,于其上覆盖自己之外套。阿修罗至其处,见箱未改观,思其中只彼

  之妇人,将箱咽入,向家中归来。然途中忽然思起:“予久未造访仙人,由此往彼之

  前问候。”于是往仙人之前而来。

  仙人由远见阿修罗来,知有二人隐于腹中,彼向阿修罗交谈,说第一之偈:

  一  三人之友!汝等何处来  善来!可坐此之席

  诸友!无事且健全      绝久未曾来

  阿修罗闻此自思:“予自己一人来此仙人之所,然仙人云有三人,彼究为何所

  云?彼知实际事情而为此语耶?抑或狂气而云此事耶?”彼行近仙人,恭敬为礼,占

  坐一端,与仙人交谈言辞说第二之偈:

  529           二  今予一人来此处        予之外无第二者

  圣仙何由作斯语        三人之友何处来?

  第九篇                                                 一一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一八

  仙人向阿修罗问曰:“吾友!汝实际欲闻此耶?”彼云:“予必欲得闻之。”仙人

  云:“如是语汝。”为说第三之偈:

  三  汝与汝妻各一人          彼现隐藏在箱中

  依汝常守在腹内          彼与婆由子作乐

  阿修罗闻此自思:“彼魔术师具大魔术,如彼持剑,将破予腹而逃。”如此思考,

  彼恐惧战栗,将箱吐出,置于面前。

  佛现等觉者宣明此事,说第四之偈:

  四  闻此彼惧剑        立吐箱出见

  530               妻著美花环        婆由子出现

  正于开箱之际,此魔术师持剑唱咒文飞上空中。阿修罗见此,对大德生满悦之

  心,为赞美菩萨说其他诸偈:

  五  汝善明察力        观破斯事实

  诸人溺妇人        甚为低下事

  护藏如生命        女与他为乐

  六  日夜服侍彼        如行者事火

  舍法行非法        善避亲妇事

  七  淫荡露不知        彼于我身中

  我思为“我物”    护藏如生命

  舍法行非法        善避亲妇事

  八  我今善护彼        贤者如何信

  无力护多情        女使人堕灭

  恰似在断崖        迷此灾祸毙

  九  规避妇人时        幸福离悲哀

  此之禅定乐        至福最上者

  如成切望者        应止亲妇事

  531     阿修罗如斯语后,向大德之足下平伏曰:“圣仙!予之生命为汝所救,予为奸妇

  险遭魔术师所杀。”彼赞美大德。大德更为彼说法云:“不可加害于女人,严守戒律。”

  授彼五戒。阿修罗云:“女入于腹中加以守护,终于不能守护彼女,而况住何一人无

  第九篇                                                 一一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二○

  能守护女者。”于是弃女,归自己森林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四谛之理──说四谛竟,为女所恼之比丘得预流果

  ──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得天眼通之仙人即是我。”

  532             四三七  腐肉豺本生谭

  [菩萨═树神]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五根之抑制所作之谈话。某时,诸多比

  丘不能守五根之门,佛向阿难长老言:“此等比丘须加教诫。”佛因彼等缺乏抑制,

  集合僧团,佛自身占坐于庄严华美之椅子中央,向集合之比丘等说法曰:“汝等比

  丘!不可为美姿执著于名色等相,若如是执著时,一旦死去,必定堕入奈落等处,

  因此于色等不可执著美相。比丘不可执著于名色等境界,于现在执著于色等境界诸

  人,为陷于大破灭者。是故汝等比丘,宁使铁钉打入眼根,善为护持。”佛更加详细

  言曰:“于汝有应见色时与不应见时,于见时勿因见美故而见,应见不美,如此,由

  汝之境界无堕之事,汝之境界为何?即四念处、圣八正道、九出世间法是。只要汝

  等步入自身之境界,则恶魔不得有侵入汝等之机会,若为烦恼所囚,有为见美之事,

  则如腐肉豺由自身之境界堕落。”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在雪山中腰森林地之洞窟,住有

  数百野生之山羊,而距彼等住所不远之洞穴中,住有名为腐肉之豺,与妻牝豺委妮

  同栖。某日,彼与妻一同散步,见彼山羊,彼思:“以何方法可得食此山羊之肉?”

  于是依某种方法,杀每一个别之山羊,夫妇食山羊之肉,气力增强,身体壮大,如

  此山羊之数,日渐减少。

  533     山羊之中有名美拉玛达之牝山羊一只,豺虽用尽巧妙方法,但不能杀此牝山羊。

  某日彼与妻豺商谈:“予妻!山羊皆失,必须杀此牝山羊以为食。此处予洽有一良

  策。汝往山羊之所,与彼女亲交为友,彼女如对汝信赖,予即寝卧伪装死去,汝往

  彼女之所告谓:‘吾友!吾夫死亡,吾无依赖,除汝之外,无一知人,汝可与予一

  同悲泣处理尸体。’汝伴彼女前来即可,尔时予将扑向牝山羊,咬其颈而杀之。”妻

  豺同意:“予当照办。”

  于是妻豺出往牝山羊处,结为朋友,俟牝山羊信赖之时,豺妻依夫所云。牝山

  第九篇                                                 一二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二二

  羊曰:“我同族之山羊,皆为汝夫所食,予甚恐怖,不能前往。”豺妻云:“汝勿心忧,

  死者有何作用。”牝山羊云:“汝夫作法残酷,予如何不惧?”牝山羊始终不应。豺妻

  再三请求,彼女自思:“如是豺必真死。”于是承诺与豺妻同行,然于途中彼女复起

  疑虑:“豺为何事不知。”彼女使豺妻先行,彼女恐豺仍在,用眼监视四周前进。

  豺闻二人之足音,自思:“牝山羊已来。”举头睁眼眺望。牝山羊见豺之形相知

  云︰“此恶汉瞒我欲杀,伪装横卧为死状。”于是急速旋踵逃走。豺妻问曰:“何故逃

  走?”尔时牝山羊说其理由,唱第一之偈:

  534           一  友!腐肉豺凝视    此为我不喜

  此种恶朋友        远避有若无

  如此述毕,牝山羊逃归自己住所。豺妻不能阻止牝山羊,对其愠怒,往其夫之

  前,沉思而坐。尔时豺责其妻,说第二之偈:

  二  委妮心狂乱        向夫赞友人

  旋踵急逃走        忆此牝山羊

  豺妻闻此,说第三之偈︰

  三  夫!汝心始狂乱    愚而不伶俐

  假死非其时        开眼为凝视

  四  贤人眺得时        非时不凝视

  非时若凝视        与豺同受苦

  此为现等觉者之偈。

  535     豺妻委妮安慰其夫腐肉豺云:“吾夫勿忧,予用方法,再一度伴彼女前来。俟彼

  女来时,注意捕之。”于是豺妻赴牝山羊之前恳求曰:“友!因汝之来,我等得大利

  益,恰于汝来之时,予夫恢复生机,今又再生。汝往与彼为友。”于是说第五之偈:

  五  友!汝再示友情    我来访佳宾

  夫今再生存        汝来为乐语

  尔时牝山羊自思:“此恶者骗我,今有敌意之行动,予不宜出。予用方法欺瞒彼

  女。”于是为说第六之偈:

  六  友!予再示友情    访汝为来宾

  我有诸从者        疾去备飨宴

  第九篇                                                 一二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二四

  于是豺妻就彼之从者而问,说第七之偈:

  七  我可列飨宴        从者为何者

  彼等几多人        彼名请告我

  牝山羊示此说第八之偈:

  八  灰色鸢色诸猎犬    夜摩犬与锵布伽

  536               此即我之诸从者    汝为彼等备食用

  牝山羊更续语曰:“此各有五百犬随行,因此合计有二千之从者随行。若彼等无

  食之时,将杀汝等二人以为食。”豺妻闻此心中大震,豺妻自思:“此牝山羊来,生

  大变故,予当设法,阻止其来。”于是说第九之偈:

  九  汝今若离家        家财忽灭去

  我今为汝友        善向汝传言

  汝仍住此处        访问思中止

  豺妻为死之恐怖所震,如此留言,急到其夫之前,相伴逃去,再不得归其场所。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我,即为在彼场所住于老

  树之神。”

  四三八  鹧鸪本生谭

  [菩萨═鹧鸪]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灵鹫山时,对提婆达多徘徊杀佛所作之谈话。尔时比丘

  等集于法堂开始谈论:“诸位法友!提婆达多陋劣无耻,与阿阇世王结托,或教唆弓

  术师、或投岩石、或放那罗只梨象,欲杀戮最胜有德正等觉者,构筑种种方法。”尔

  时佛来法堂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坐此处,为何语耶?”彼等白佛言:“如是如是

  537 之语。”佛言:“汝等比丘!提婆达多欲杀我而徘徊,非自今日始,前生即亦如是。

  然彼不能使我战栗。”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有一有名师尊,于波罗奈教五百

  青年婆罗门以学问。某日,彼心中自思:“自己住于此处,颇有障碍,不能十分教育

  弟子等。予将入雪山地方之森林,住于其处以施教。”于是晓谕弟子准备胡麻、白米、

  油及衣物,入于森林,距大道途程不远之处,建一仙人小舍定居于其处。弟子等亦

  第九篇                                                 一二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二六

  各建小舍。于是弟子等之亲戚,赠白米等物,又彼之地方住者,因有名之师尊住于

  如是如是之场所,闻彼教授学问,亦赠送米等。而住于森林诸人亦为赠物,某人为

  师饮料得榨牛乳,赠送一犊及一头牛。

  于此近师之小舍住有带有二子之蜥蜴,狮子与虎亦均师事师尊,又有一只鹧鸪

  常住某处,彼闻师尊教弟子等圣典,亦能暗诵三吠陀。弟子等与鹧鸪非常相亲。其

  后师尊于弟子等学业尚未十分终了之中逝世,弟子等将彼尸体火葬,筑砂墓手持种

  种鲜花向墓悲泣。

  尔时鹧鸪向彼等问曰:“何故悲泣?”彼等答曰:“师尊于我等学问尚在中途,既

  已逝去,此能不悲泣耶?”鹧鸪云:“若谓此事,无忧虑之必要,予可代教汝等学问。”

  彼等问曰:“汝如何得知?”鹧鸪答曰:“予闻师尊教汝等者,予能暗诵三吠陀。”彼

  538 等恳愿曰:“如是请汝暗诵,愿得受教。”鹧鸪云:“如是请善听闻。”于是恰如由山

  顶注入河水,向彼等说明要所,弟子等心悦满足,于鹧鸪贤人之前修习学问。彼就

  师尊之宝座,教彼等学问。弟子等为造黄金之笼,上结天盖,于黄金器中供入蜜与

  炒米等物,手执种种鲜花,表示莫大敬意。于是鹧鸪于森林地,教五百弟子圣典消

  息,遍知于全世界。

  此时于印度举行与山上集会相等之大祭,消息传来,父母向诸弟子遣使送信,

  要诸弟子前来观祭,弟子等向鹧鸪贤人告知因由,将鹧鸪贤人乃至一切小舍一任蜥

  蜴照看,各归自己之城。此时有一恶德仙人放浪诸所,来至此处,蜥蜴见彼,亲切

  相迎,告知米油及其他物品各各场所,并请其煮米而食,蜥蜴交代完毕,便往探取

  自己食物。此仙人早起煮米,杀蜥蜴之二子,调理甘旨而食;昼间杀鹧鸪贤人及犊

  而食;晚间见乳牛归来,此亦杀之而食其肉。然后枕树根而卧,鼾声大作,熟睡梦

  乡。

  蜥蜴黄昏归来,不见二子之姿,巡回搜索。树神见蜥蜴不见其子而颤抖,于是

  彼依神力立于树叉之空洞上告曰:“蜥蜴止颤,汝子、鹧鸪贤人、犊及乳牛皆为此恶

  人杀之无余。汝可咬其颈而杀之。”于是说第一之偈:

  一  彼之得多食      杀汝无罪子

  汝以牙咬贯      当场可杀之

  尔后蜥蜴说此之二偈:

  第九篇                                                 一二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二八

  二  贪欲苛酷人      血污如褓手

  予牙虽欲立      不欲见其所

  三  不知恩之辈      不绝袭空隙

  假令与全土      彼亦不满足

  蜥蜴如斯说后,心中自思:“此人醒来,予必被食。”为保护自己性命而逃走。

  然而狮子与虎为鹧鸪之朋友,彼等有时前来与鹧鸪相会,又有时鹧鸪出往对彼

  等说法归来。是日,狮子向虎云:“友!我等长久未会鹧鸪,已有七八日之多。由今

  往看鹧鸪,望得调知其近况。”虎云:“谨遵台命。”与以同意。洽于蜥蜴逃去之时,

  彼等赴其处见恶者之眠状,于仙人束发之间,有鹧鸪贤人之毛交混,周围有乳牛与

  540 犊之骨。虎王见此一切状况,见黄金之笼鹧鸪贤人不在,虎思:“此等皆为此恶人所

  杀。”

  于是虎蹴仙人之足,使之觉醒。仙人见虎,恐惧战抖,虎向仙人问曰:“此等之

  物为汝杀食耶?”仙人答:“予未杀食。”虎吓之曰:“汝恶汉!汝若未杀,谁为杀者?

  汝须坦白,否则汝则无命。”仙人虽为种种辩解,虎终不信问曰︰“汝由何处而来?”

  彼云:“予于羯陵伽国呼卖商品,为生活而为种种工作,今日来至此处。彼将以前

  所为一切之事说明。尔时虎云:“汝恶汉!汝未杀鹧鸪,则无其他任何人杀之。予将

  汝带至兽王狮子之处。”虎使彼行于先头,威吓来至狮处。狮子见虎王带仙人前来,

  以质问之意,说第四之偈:

  四   善腕(虎名)!汝伴青年来   缘何意仓皇

  今汝为何事               我问速语我

  541     虎闻之说第五之偈:

  五  汝友鹧鸪尊                今已死近去

  闻此恶人事                鹧鸪难得吉

  于是狮子说第六之偈:

  六  此人犯何罪                生活所关联

  彼如何告白                疑彼杀鹧鸪

  尔时虎向狮子说明,说残余之偈:

  七  羯陵伽国卖商品            手执刀杖寻险路

  第九篇                                                 一二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三○

  马戏团群入持网            众人战中振棍棒

  八  捕捉鸟类朦谷量            时赌骰子放纵活

  暗夜罪行常流血            烧手燃指受施食

  542           九  彼之所行皆履魔            与彼生活相关联

  蜥蜴犊牛皆彼杀            鹧鸪之毛残可疑

  然此鹧鸪尊之死            如不由彼应由谁?

  543     尔时狮子向彼男问曰:“鹧鸪贤人为汝所杀耶?彼答:“唯然,予杀而食之。”狮

  子闻彼真实白状,思欲赦彼,然虎王云:“此恶人杀之适当。”立于现场突牙刺之,

  穿穴而杀。尔后诸弟子等归来,因鹧鸪贤人不在,悲泣而离去其场所。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如是提婆达多于前生即思欲杀我而徘

  徊。”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束发仙人是提婆达多,蜥蜴是翅舍憍答弥,

  虎是目犍连,狮子是舍利弗,名高之师是迦叶,鹧鸪贤人即是我。”

  IV.1            第十篇

  四三九  四门本生谭

  [菩萨═诸神之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恶口比丘所作之谈话。此故事已于第

  九篇初头之本生谭详述。于是佛问:“人云汝为恶口比丘,为真实耶?”彼云:“是为

  真实,世尊!”佛言:“比丘!汝前生不从顺,不从贤人之言,触剪刀之轮。”于是佛

  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迦叶佛之时 1,在波罗奈都有八亿财产豪商之子名知友者,彼之

  父母虽已达须陀洹,但彼为破戒不信之徒。其后父死时,家财监护人其母云:“爱子!

  汝之人生,难以完成,多与施物,持戒行布萨,听闻佛法。”然彼答曰:“母亲!予

  无施物之必要,母可不必言,予亦随意能为 2。”然至布萨会某日之事,对此大言之

  第十篇                                                 一三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三二

  徒,母云:“爱子!今日为特定布萨会之日,汝应往布萨会实修勤行,于精舍终夜听

  闻教法,予与汝一千金币。”彼欲得金币,应允实习布萨会之勤行。朝食后往精舍度

  2 过一日,夜间对教法一句亦不入耳,于某场所,横卧而眠,翌日晨起洗面还家而坐。

  然其母自思:“今日予子前往听闻教法,必与长老说教者相伴而归。”于是准备

  粥与嚼食啖食,设席以待彼之归来,但彼子唯独自而归。母见而问曰:“爱子!何故

  未伴说法者而来?”子曰:“予无需有说教者之必要。”“如是吾子饮粥。”然彼云︰“母

  与我约束与我一千金币,须先与我,而后饮粥。”母云:“爱儿!汝先饮粥,然后汝

  得千金。”彼续云:“得千金后,再行饮粥。”于是母以千金置于其前。彼于饮粥后,

  取千金之财袋,开始营商,不久即储有二百万金。

  尔时彼思起准备一船,赴海外贸易,彼将船预备妥当后,语其母曰:“母亲!予

  将乘船赴海外贸易。”母禁止彼曰:“爱儿!尔为独子,我家财宝甚多,出海颇为危

  险。”然彼曰:“予已决定成行,母虽阻我无用。”其母坚执子手不放,彼强制脱手,

  将母打倒在地而去,于是登船扬帆出海。

  船行第七日,因此执拗之“知有者”之故,船身于大洋中不动,防患之黑羽根之

  矢 3,三度落于知友者之手。尔时众人思考:“为此人故,多人之命,将与丧失。”

  于是与彼以筏,将彼投入海中,而船速即航行。

  彼亦乘筏到著某岛,彼处有水晶宫,发现四种鬼女,彼等七日间常期苦痛,又

  3 七日间感觉幸福,习以为常。彼与彼等共享天之悦乐,彼等前往忍受苦痛时谓彼曰:

  “我等七日将归,君于我等归来前,居于此地勿悲。”言毕而去。

  然彼为欲望所驱,乘彼之板筏,再出至大洋,到著他岛。彼处有银色宫殿,发

  现八种鬼女,而彼依此同样方法,于他岛发现摩尼宝宫十六种鬼女,其他黄金宝宫

  三十二种鬼女。彼与彼女等俱共享天之悦乐,然彼于彼等前往忍受苦痛时,再出至

  大洋。彼见有围以四门之某城,此实为一游增小地狱,为多数堕狱者受业报之处,

  然对“知友者”而言,则见如一装饰之城,彼思:“予入此城,将可为王。”彼入城处,

  见为剪刀之轮所托之受苦堕狱者,然在“知友者”见来,彼等头戴剪刀之轮如一朵莲

  花;当胸五重之绳缚,如同著铠 4;由身体流出之血,如赤白檀之香;呻吟之声如

  同梵呗之音。彼近往堕狱者前云:“莲花久托汝等,今可与予?”堕狱者答:“贵公!

  此非莲华,乃剪刀轮。”然彼诘问云:“汝不与我,莫作是言。”堕狱者自思:“予之

  第十篇                                                 一三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三四

  罪业将消,彼亦如予为打母者而来此处,可与彼此剪刀之轮。”于是堕狱者云:“贵

  公请来,取此莲华。”将剪刀之轮,投向彼首,轮落彼之头上,将彼挽倒,即此一刹

  4 那,知友者实际知为剪刀之轮后,彼云:“汝速取去汝之剪刀之轮,取回汝之剪刀之

  轮!”此时彼唯有苦闷号泣,然投轮之他者,早已不见。

  尔时菩萨与大众俱,游行游增小地狱到著其处,知友者见彼问曰:“诸神之王!

  我主因陀罗!此轮恰如以杵捣溃胡麻,压制于我,究竟我为何恶业而得此?”于是唱

  次之二偈:

  一  此城具四门        铁扉坚壁垒

  捕捉入内围        究犯何恶罪?

  二  所有门闭塞          我被捕如鸟

  夜叉神!如何之缘故  车轮捣溃我?

  尔时,诸神之王向彼说明一切理由,唱次之六偈:

  三  汝储百千币        更增二十倍

  亲族言愍深        贵君叛其言

  四  汝去越海洋        海岛望得幸

  由四著向八        由八向十六

  五  十六三十二 5      触轮为利欲

  杀彼人之欲        车轮回首上

  六  广大而难遂        为利欲所执

  惟有贪欲者        车轮常担负

  七  多财不放弃        不守应行路

  不思应为者        车轮常担负

  5           八  见己大量富 6      考虑己所业

  何益亦不生        不随顺利欲

  遵从善言语        愍深诸人言

  车轮向此人        未必可转动

  6     闻是语时,知友者自思:“此天子对予所业,的确尽知,则将知予之苦恼程度,

  予将问彼。”于是唱第九之偈:

  第十篇                                                 一三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三六

  九  予罪如何长        车轮住予首

  几千岁后止        夜叉!应说予之问

  尔时,菩萨为向彼说明唱第十之偈颂:

  一○  恶趣恼无极 7      知友者!汝向我问闻

  轮旋汝之首        命限不得脱

  如斯语毕,天子赴回自己之住居,然彼则落入苦闷。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知友者是恶口比丘,诸神

  之王即是我。”

  注 1  原文 Kassapadasabala,译迦叶十力,即迦叶佛之事,为过去古佛中七佛中之第六佛。

  2  “随意能为”原文aham yathakammam gamissami,逐字译为“随我所行而行”,今意

  译为“随意能为”。

  3  黑羽根之矢原文 kala-kanni-salaka,译为黑耳之矢,即黑羽根之矢,意味有不幸凶事

  前兆。

  4  “铠”原文 ura-cchada-pasadhana 译为防胸之饰,即指铠而言。

  5  “三十二”原文 dvattimsa,因音律之关系改为 battimsa。

  6  “如法大量富”原文 Vipulan ca bhogam,注释为 dhammaladdham dhanarasim,从

  注释译为“大量如法之富”。

  7  “恶趣恼无极”从注释为添加之译。

  四四○  黑贤者本生谭

  [菩萨═贤者]

  7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迦毗罗城附近尼拘律树园时,对微笑所作之谈话。即彼

  之当时,佛于黄昏于尼拘律园为比丘众围绕散步时,佛于某处面露微笑,长老阿难

  自思:“世尊之微笑,有何缘因?如无缘因,如来决不微笑,予将讯问。”于是合掌

  伸手,问微笑之所以 1。尔时,佛向彼言:“阿难!昔有堪哈仙人,彼住此之地上场

  所,乐禅定而入定,彼依戒力震动帝释之国土。”佛言此微笑之所以时,长老对其事

  第十篇                                                 一三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三八

  尚未能了解,佛应长老之愿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在波罗奈住有八亿财产而无子之婆罗

  门,受持戒律,祈愿授与彼一子息时,菩萨乃于彼梵妻之胎出生,然因其色黑,于

  命名式之当日,名之曰黑童子。彼十六岁时,如摩尼宝相之美,为作学问被父遣往

  得叉尸罗修得学艺归来,而后父为彼娶得相应之女,其后,彼继承父母所有之主权。

  其后某日彼视察宝库后,坐于华丽之床座,持黄金之器皿而来时,见昔日之亲

  族,于黄金器皿上雕刻之言语──“如是诸财宝,种种之人得,他人亦如是,能得诸

  财宝。”──彼思:“得此财宝者尚不了解,此财宝只一表现,何人亦难持去;实际

  将财宝束包,亦不能运往他界。为五罪所伴随 2,实无价值,但若行布施,则有价

  值。身为诸病所伴随,则为无价值,然向持戒者捧献敬礼等之所行,则有价值。生

  命为无常所克服,则无价值,然为无常等正观(毗婆舍那),则有价值。故应以无价

  值之财宝,把握为价值而行布施。”彼立即由座立起,往王之近前,乞王之许可行大

  布施。

  8     经过七日,见财产犹未施尽,彼思︰“虽有财产,对予竟又何益?于老龄未届之

  前出家,得达神通与成就法,升到梵天境界。”于是开舍宅所有之门,告曰:“尽能

  与之物,任彼等(人民)取之。”彼拒斥不净之物,舍弃俗事之快乐,于民众号泣悲

  鸣之中,出城进入雪山地方,然后就仙人出家,搜索可住之快乐地上,到达某一场

  所,彼云:“予将住于此处。”彼选一古鲁圣笃树 3为给食所,留住于树之根源之处。

  彼舍弃村镇之住所,为阿兰若住者;不构草葺之家,为露天住者、树下住者、常坐

  不卧者,若欲横卧,则横卧地面。以齿为杵,咀嚼不用火煮炊之物,包有谷壳之物,

  皆不食之;一日只食一食,成为一食行者。彼如此忍耐地水火风 4,多修此等苦行

  5之美德,菩萨实于此本生谭中颇为少欲。彼不久得达神通与成就法,欢喜禅定之

  快乐,住于其处。为采果蓏决不赴他场所,树实熟时食实,花开放时食花,叶发出

  时食叶,叶不出时食芽,如此,彼以非常满足常住于此场所。彼于每日午前采其树

  之熟实,早已不为生起欲行前往他所采取,坐于原地于伸手所届之处,采取食物,

  于其中美味与否,不加试食,尽手之所达者采而食之。依彼戒德之光,使彼帝释以

  9 黄布所覆之座石发热。实则此座石于帝释之寿命将尽,或为其美德将尽,或有大威

  德者于其场所为祈愿之时,或依善良而有大威神力沙门及婆罗门戒德之光,方始发

  第十篇                                                 一三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四○

  热。

  帝释自思:“究竟何人欲将予逐出耶?”彼见此森林中住有黑仙人采集树实,彼

  思:“此仙人为一抑制诸根之可怕苦行者,予使此行者以法语为狮子吼,闻幸福之

  因,予以福利使之满足,而为此行者之故,使此树不断结树实后再行归来。”彼依大

  威德速行降落于彼树之根元,而立于彼仙人之背后。彼试以语仙人自己之丑恶,观

  其怒否而唱第一之偈:

  一  此人实甚黑          彼食黑之果

  住居黑土地          彼不如我意

  黑贤者闻言,思:“何人语我?”彼以天眼观察,知为帝释,并不回顾即唱第二

  之偈:

  二  内德婆罗门          不依黑皮肤

  谁为恶之业          彼斯则为黑帝释!

  如斯语后,彼将此等众生之黑性 7恶业,一一分类说明,且对彼等之一切加以

  10 非难,复次称扬戒德,如月之升天,为帝释说示教法。帝释闻彼教法,欢喜满足,

  以福利招致菩萨而说第三之偈︰

  三  依汝如斯善          复为说相应

  予心所悬望          婆罗门!我与汝福利

  菩萨闻彼自思:“彼为试予,谓予自己之丑恶,观予是否动怒,非难予皮肤之色

  与食物及住所,今知予不怒,满足而与予以福利。彼沉思默考,以为予为得‘帝释

  之权势及梵天之权势’而修梵行,为此,予为除彼之疑惑,必须对彼说把握四福利,

  即:‘对他人予不起忿怒与嗔恚,或渴望有关他人之幸福,或向他人不生恋爱,乃

  至愿成无记。’”菩萨为除帝释之疑惑,把握四福利唱第四之偈:

  四  若与我福利          帝释众生主

  善能无怒恨          无恋慕渴望

  我愿行我行          为我四福利

  11     于是帝释自思:“黑贤者所取福利为最无咎之福利,予将问此等[四]福利之功

  德及罪恶。”彼问黑贤者唱第五之偈:

  五  忿怒与嗔恚            渴望又恋慕

  第十篇                                                 一四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四二

  婆罗门!君见何危险  我问请告我

  尔时,菩萨向彼云:“如是谛听。”为说次之四偈:

  六  由小渐成大        任意盲行者

  执著忧苦多        不喜此忿怒

  七  恶人先有言        其次触及手

  更行握拳棒        最后挥舞剑

  嗔恚由怒生        不喜此嗔恚

  八  暴乱狼藉与掠夺        诈欺强占与瞒骗

  再再表现贪欲性        因此不喜此贪著

  12           九  爱之系缚生绊绁        意所成处葛蔓生

  为此苦闷心痛楚        故此不喜此恋爱

  13     帝释闻对自己之问所答,彼云:“黑贤者!汝以佛之练达答此等之问,予对汝意

  外满足,故欲汝取另外之福利。”于是为唱第十之偈:

  一○  依汝为斯善          且语相应言

  婆罗门!与汝以福利  汝心所望者

  菩萨于其处唱次之偈:

  一一  与我以福利          帝释众生主

  我住森林中          常为孤独者

  苦行之障害 8        疾病早不起

  帝释闻彼自思:“黑贤者已获福利,有关五欲任何物亦不取,只享基于苦行之

  物。”彼非常满足,更应与其他之福利而唱次偈:

  一二  依汝为斯善            且语相应言

  婆罗门!与汝以福利    汝心所望者

  菩萨又以享福利之言,说法唱最后之偈:

  14         一三  帝释众生主          与我以福利 9

  我心并我躯          帝释!一切皆为我

  谁彼皆无害          帝释!我望此福利

  如是菩萨于六次之机会可得福利,只取基于遁世之物;而彼其身为任持疾病

  第十篇                                                 一四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四四

  者,若依帝释,则不能任持无病;又知众生于身口意三门之净化亦不属于帝释;虽

  然如此,彼为说法语,享受此等之福利。他方帝释使其树之果实不断稔熟后,合掌

  当头向菩萨敬礼,并云:“疾病离脱10,此住此处。”语毕回归帝释之住所。菩萨亦

  入不灭之禅定,得达于梵天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阿难!此为我前生所住之场所。”于是佛为作本

  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帝释是阿那律,黑贤者即是我。”

  注 1  微笑之所以,底本为 Sita-karana(微笑之事),而其次又有 Sita-karana 可为参照,

  今采用后者。

  2  五罪所伴随原文有 Panca-sadharana-bhava,脚注为 pancannam sadharan-

  a-bhava,译为随伴五罪之事。而五罪即是破五戒。

  3  古鲁圣笃树,原文 indavarunika-rukkha 葫芦科植物之一种。

  4  地水火风,原文有 Pathaviapa tejavayusamo hutva,译为成如地水火风,如地水火

  5  苦行原文为 dhutaguna dhutanga,即修行法(头陀支)之意。

  6  斯将巴提(Sujampati)帝释之名。

  7  黑性(kanha-bhava)意味罪恶所行之果报。

  8  障害原文为 antarayakara,为 abadha 之有财释,故译为“障害”之物。而依注释为苦

  行有障害之意,以故添加为“对苦行”之字义。

  9  此偈亦出于 Milinda-panha P.384。

  10  疾病原文为 aroga,而译注读为 aroga 或改为 arogya 较好。

  四四一  四布萨誓愿本生谭

  此本生谭于比丘梨贤者本生谭 1中出现。

  注1  Punnaka-jataka“奔那伽树本生谭”于本生谭集中未有出现,彼为第五四五本生谭之一部

  第十篇                                                 一四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四六

  分。

  15             四四二  桑伽婆罗门本生谭

  [菩萨═婆罗门]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以所有资具布施所作之谈话。舍卫城中

  有一优婆塞闻如来之法语,起欢喜心,向佛申告明日之招待,于自己之门前,作帏

  幄而严饰,翌日通知设斋。佛由五百比丘围绕,赴其所坐于指定之华丽座席,优婆

  塞以佛为上道,与五百比丘众以大施物,并云:“明日复施。”如是七日间招待,行

  大布施,于第七日布施所有资具(必要品)。而当布施中,制作履物甚多,与佛之一

  双履物,价值千金;与二胜声闻者,价值五百金;其余与五百比丘者价值百金。如

  斯为所有资具之布施后,彼与自己之从者共同坐于世尊之前。尔时,佛对此以妙音

  表感谢,佛言:“优婆塞!汝之所有资具之布施,实甚广大,故汝喜悦。当佛未出现

  于世之古昔,人人皆与辟支佛一双之履物,而于海上遭遇海难无依之时,依履物布

  施之果报,得以获救。然汝以佛为上道,对教团为所有资具之布施,对汝之履物布

  施,又如何无所救护耶?”佛应彼之请愿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此波罗奈之名为摩里尼。在摩里尼城梵与王治国时,有一桑伽婆

  罗门,富裕且为大财产家,彼于四城门与街之中央及自己家门作六处布施堂,每日

  喜舍六十万金币,向乞食与旅人行大布施。某日,彼自思:“予家之财产将尽,将不

  得为布施。于财产未尽之间,用船往金地国 1得来财宝。”彼装船满载商品,呼妻子

  16 近前,告云:“予归来前,布施不可中绝。”彼由从者及奴隶围绕,取伞著履,正午

  向港口街路出发。

  此一刹那,于香醉山窟 2有一辟支佛内省,以天眼见有为持财宝来而赴海者,

  彼知:“此大人为得财宝而出发,海上难免为风险所迫。”彼熟思后,知时间紧迫,

  彼思:“是人见予,必施舍日伞及履物,依其履物布施之果报,遭遇海难时,将得救

  护。予应援助于彼。”于是彼通过虚空飞来至桑伽婆罗门近前降落,彼于烈风暑热之

  中,于整片如燃煤炭烧砂之上步行来至彼之面前。

  彼婆罗门见辟支佛时自思:“福田 3为予而来,今日于此所,予须播种布施行之

  第十篇                                                 一四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四八

  种子。”彼心欢喜,急近辟支佛前敬礼后云:“尊师!尊身为授予援助,请少移至路

  侧至此树根元处。”辟支佛来至树根元处时,婆罗门于树之根元敷砂,扩展上衣使辟

  支佛坐后,以滤过高薰之水为之洗足,涂以香油,脱自己之履物,拂去尘土,涂以

  香油,使彼著履,而后云︰“请著此履物,头上张日伞而去。”与彼日伞及履。彼辟

  支佛为授与婆罗门援助,取此等物,为使婆罗门信念倍增,于彼向辟支佛凝视之间,

  辟支佛飞跃往香醉山窟而去。

  菩萨见此,起非常欢喜之心,乘船出港而行。而彼到大海之第七日,船出漏洞,

  汲水不出,诸人受死之恐怖威胁,向自己尊崇之诸神,发出大声求救。菩萨选一使

  17 者,全身涂油,食熟酥与粉末状之砂糖,使者亦一同食毕后,同登樯桅杆顶,指示

  方向云:“此方向为我等之城市。”不顾鱼龟之危难,二人一同潜入海中一勒沙婆 4

  之距离,其他多人均死于海难,然菩萨与使者俱能泳水渡海。然泳渡七日之间,只

  以盐水嗽口,完全断食。

  彼时护国四天王向玛妮美伽拉女神云:“若归依三宝,或守具足戒律,或尊敬父

  母之人等,身遭海难受苦,汝应守护彼等。”吩咐女神,加以守护。女神于自己之权

  势范围,七日间怠于守护。至第七日眺望海中,见戒行具足之桑伽婆罗门,女神自

  思:“此人落海已七日,若彼死去,予将大受责难。”女神非常战怖,于是以一黄金

  器皿内盛充满种种美味天之食物,以如风之速力,亲赴其所,立于虚空彼之面前云:

  “婆罗门!汝七日间未食,请食此天之食物。”婆罗门见女神答曰:“尊神!持来之食

  物请持去,予为断食者。”

  尔时,彼之使者,由后游来,彼不见女神,只闻其声,彼思:“此婆罗门实为情

  深之人,七日间不为食事,有病死之恐怖,正在悲泣,予对彼加以慰勉。”于是唱第

  一之偈:

  一  桑伽!予闻且清净  见习婆罗门

  18               多言汝非时        除我汝答谁?

  彼[婆罗门]闻使者言,自思:“使者不得见女神。”彼云:“予非畏死,然有与

  予对话之人。”于是唱第二之偈:

  二  净颜黄金饰        彼神持金皿

  向我云取食        否决依信心

  第十篇                                                 一四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五○

  尔时,彼使者对婆罗门唱第三之偈:

  三  婆罗门!如是有幸人  见夜叉应问

  合掌立善问          尔为天或人

  19     菩萨[婆罗门]云:“汝善云。”于是问女神唱第四之偈:

  四  多蒙汝现爱        云我应取食

  我问权威女        汝神或女人?

  女神于其处唱次之二偈:

  五  桑伽!此处海当中  女神有权威

  持悲无恶心        为汝来此处

  六  桑伽!饮食有床座  亦有种种草

  此等予奉献        汝有何念愿?

  菩萨闻此语后,自思:“此女神在海上对予云:‘与如是如是之物。’女神果然

  为依予之净业而欲与之耶?抑或女神依其自身之力而与之耶?予即向彼女讯问。”于

  是为质问唱第七之偈︰

  七  所有于我供牺中          汝为英姿之女王

  美腰丽眉丈高体          如何果报我所为?

  20     女神闻此自思:“思此婆罗门,彼思予不知彼所为之净业而向予质问,为此予今

  向彼说明。”为语其事唱第八之偈:

  八  疲劳足痛渴        暑路一比丘

  桑伽!捧履与日伞  喜舍今与乐

  菩萨闻彼事,自思:“何以予于此无依之大海,予之喜舍履物之布施,成为予一

  切之与乐因缘?呜呼!予向辟支佛之布施,实为一恰当之喜舍。”彼心满足唱第九之

  偈:

  九  船应造厚板        适风不漏水

  他乘物无此        使我返回城

  21     女神闻彼之言,心甚满意,为造七宝所成之船,长八勒沙婆 4,宽四勒沙婆,

  深二十雅提(杖);船由青玉所成,樯有三根;有黄金所成之纲具与银所成之帆及黄

  金所成之橹舵。女神使船中满载七宝,抱婆罗门乘其装备之船,然彼女神对使者并

  第十篇                                                 一五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五二

  不留意;婆罗门以自己所行之净业,与使者以利得,于是彼甚欢悦。尔时,女神亦

  抱彼乘船,然后女神引导其船到达摩里尼城,将财宝安置于婆罗门家中后,回归自

  己之住所。

  于是佛现等觉者唱最后之偈:

  一○  满足喜悦乐        彼女现美船

  桑伽与从者        导归快乐城

  因此,婆罗门一生涯中充满无限之财宝住于家中,而行布施,守持戒律,临终

  与从者俱达天都。

  22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竟,优婆塞安住于预流果──佛

  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女神是莲华色尼,从者是阿难,桑伽婆罗门即是我。”

  注 1  金地国(Suvannabhumi)指今之缅甸及泰国地方。

  2  香醉山窟(Gandhamadana)为喜马拉雅山之洞窟。

  3  “福田”(Punnakkhetta)谓教团之圣众。

  4  “勒沙婆”(Usabha)印度里程之名,约二十寻(一寻八尺)。

  四四三  小菩提童子本生谭

  [菩萨═游行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易怒者所作之谈话。即彼比丘于此引

  导解脱之教而出家,但不能制御怒气。彼易怒而不沉著,他人稍有关乎自己所言之

  事,彼即忿怒、责难、攻击、反抗。佛闻其易怒之癖性,呼彼近前,问曰:“尔易怒

  果真实耶?”彼答:“世尊!是为事实。”佛言:“比丘!汝应抑制忿怒,如斯恶行者,

  实为此世彼世皆无可意,汝于无忿怒正觉者之教出家已,何故发怒耶?昔之学者从

  外道 1出家,尚不表现忿怒。”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在迦尸国某街住有一富裕之大资产家,

  乃大富豪而无子之婆罗门。彼之梵妻祈愿授得一子,尔时,菩萨由梵天世界下降,

  出生于梵妻之母胎,而于命名式之当日,命名为菩提童子。彼达成年时,住得叉尸

  第十篇                                                 一五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五四

  罗,修习一切学艺终了归来后,父母违背彼之希望,为其娶同族良家之女,彼女亦

  由梵天世界降来,美丽非常如天仙美女。彼等于互相相反之希望下结婚,然彼等两

  人未曾有不净之行,彼等亦不为情欲而互相凝视,即于梦中亦决不为交接之事,彼

  等之戒行如此清净。

  23     其后父母死时,菩萨于彼等葬仪终了,呼其妻云:“吾妻!汝可取此八亿财产,

  为幸福之生活。”妻反问云:“然则贵君之身?”“财宝于予,实无必要。予入雪山地

  方出家,以其处为自己之安稳场所。”“然贵君之出家生活,只有男人等辈,为适当

  耶?”“不然,汝妇人亦可适当。”“如是,予亦不愿以身受取此‘吐痰之团子 2’,财

  宝于予,亦无必要。予亦欲出家。”“如此甚善。”两人同为大布施之行后,由城市出

  发,于喜乐之地所造隐居之家而出家,取残余之果蓏以为生活,而居于其所,生活

  十年,然彼等犹未达到禅定。彼等于其处为出家幸福之生活,经过十年后,为获得

  盐与酸味之物,游行于田舍,渐次到达波罗奈城,住于王之庭园中。

  其后某日,王见园丁持叶包之施物而来,王云:“我欲于庭园游戏,汝将庭园清

  扫。”于是园丁准备扫庭园,王与多数家臣一同进入,此一刹那发现彼等二人坐于

  园之一隅,为出家之幸福状;王眺望非常爱娇美丽之游行尼,王之胸中骚起烦恼,

  王思:“先问此游行尼与此者二人有何关系。”于是接近菩萨问曰:“出家者!此游行

  尼与汝有如何关系?”菩萨答曰:“大王!并无何等关系,然在俗之时,彼曾为我妻。”

  王闻其事自思:“此女与彼无何等关系,然只在俗时为彼之妻,如此,若予以权

  势携此女而去,彼将如何?予速携此女入宫。”于是近彼唱第一之偈:

  24           一  彼眼实可爱        优笑谈话女

  人以力携去        婆罗门!汝意将如何?

  尔时,菩萨闻此语唱第二之偈:

  二  于我彼生起        命之限彼生

  犹如烈雨尘        更应速拂去

  菩萨为如此之狮子吼,然王虽闻此语,因盲目之愚昧,不能镇静自己之执著心,

  彼命某一大臣:“将此游行尼带往王宫。”彼答:“谨遵王命。”彼女悲叹云:“非法不

  正,世之常情。”于是被大臣带去。菩萨闻悲泣之声,一度见女,即不再见。大臣遂

  将彼女悲泣带入王宫。

  第十篇                                                 一五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五六

  波罗奈王亦不能长久滞留庭园,急赴宫殿,召见游行尼,对彼女以非常尊敬之

  待遇。彼女述说世俗之名誉无益与出家之利益,王无论以如何之方法,亦不得彼女

  之意,王将彼女送入一屋自思:“此游行尼如此不欲名誉,而彼道士携此美妇人前

  来,竟不怒仅一眼回顾相见。出家人等实有甚多魔术,无论施何策略,对予均将无

  25 益。如是予将往见彼坐为何事?”于是王不停留,即往庭园而去。

  菩萨于彼处坐而缝衣,王与仅有少数从者相伴,静无足音,近于其前。菩萨不

  视王而仍缝衣,王思:“此道士怒而不与予谈话。”继而自语曰:“此邪恶之道士,最

  初予不知生怒,若知其生怒,予将抑制此事。”王继自思:“今彼顽固发怒,不与予

  谈话。”于是王唱第三之偈:

  三  先时为豪语        如有大力者

  至今为沉默 3      缝衣而独坐

  菩萨闻此语毕,自思:“此王以予忿怒,不与彼谈话,予将对彼说明,忿怒之力,

  对予不能支配之事实。”于是为说第四之偈:

  四  于我彼生起        命之限彼生

  犹如烈雨尘        我速与拂去

  王闻此语后,自思:“此菩萨究竟述其有关忿怒之事耶?抑或有关其他学艺之事

  耶?予应即刻向彼讯问。”于是唱第五之偈:

  五  何者彼生起        彼生一生 4何

  犹如烈雨尘        汝所拂者何?

  26     菩萨闻此已云:“大王!忿怒与种种之危险招大破灭,因此,若一度于予生起,

  予将已生之忿怒现慈悲心加以镇定。”于是菩萨说明于忿怒之危险而唱次之诸偈:

  六  起而不见自他利 5      善见不起自他利

  于我起而不可生        忿怒无智之饵食

  七  任谁起而皆欢喜        希为恶事成为敌

  于我起而不可生        忿怒无智之饵食

  八  无论任谁复有起        障己善道已生起

  于我起而不可生        忿怒无智之饵食

  九  战胜他人舍幸福        自己大利亦除去

  第十篇                                                 一五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五八

  忿怒暴虐破坏者        大王!忿怒于予不可生

  一○  摩擦干之薪        赤火炎炎起

  火由其所生        燃尽彼之薪

  一一  如斯愚昧人        愚昧不了解

  怒生由喧哗        彼亦持燃怒

  一二  其人扩展怒        火逢枯草木

  如月逢暗夜 6      其人失名誉

  一三  其人能镇怒        如火无燃料

  如月逢月夜        其人升名誉

  27     王闻菩萨之法语,甚为满足,命一大臣携游行尼来后云:“尊师!无忿怒之道

  士!汝等二人以出家为幸福,住此庭园,共度时光,予随法为汝等作庇护与防御。”

  王向彼等乞恕敬礼而去,彼等二人亦共同止住于其处。其后游行尼死,菩萨于彼女

  死后,赴雪山体得神通力与解脱,然后修习梵住,达梵天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竟,忿怒比丘安住于不还果

  ──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游行尼是罗喉罗之母,游行者即是我。”

  注 1  “外道”底本为 bahira-asana,系 bahira-sasana 之误。

  2  “吐痰之团子”Chaddi-takhelapinda 意味出家者财宝为不必要。

  3  “沉默”底本为 tunhi-kkhako,今改从脚注 tunhi-kkato 且为参酌偈领而为斯译。

  4  “一生”在原文因韵律关系用 aorist,文意上译为未来。

  5  “自他利”(attatha-parattha)为从偈颂之注释插入者。

  6  “暗夜”原语 kalapakkha,意为月不出之夜,指无月之十四日间,故暗夜之月乃月不现

  之状。

  四四四  康哈提帕耶那道士本生谭

  [菩萨═道士]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不平比丘所作之谈话。此故事于姑尸

  第十篇                                                 一五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六○

  王本生谭[第五三一]中将再出现。佛就其比丘问曰:“汝为不平比丘真实耶?”答

  28 曰:“是为真实。”佛言:“比丘!于佛未出现此世以前之学人等,从外道出家五十有

  余年,不乐修梵行,对罪业惭愧与畏惧,恐有损伤,自己之不平不向任何人言语。

  尔何故于此导人解脱之教出家,安住于如我可为尊敬之佛面前,而于四众之中云说

  不平耶?何为对自己之罪业不守惭愧与畏怖耶?”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拔沙国之憍赏弥都城有名憍赏弥迦王治国时,彼之当时某街有八亿

  财产互为亲友之二人婆罗门,认知爱欲之弊害,行大布施,二人同舍爱欲,于大众

  悲泣之间离去,于雪山地方筑隐舍而出家。以拾落穗及林间树根与果蓏维系生命,

  止住五十年间,终未能达得禅定。

  彼等经过五十年间后,为求盐与酸味,向地方出发游行,达迦尸国。彼处某街

  有提帕耶那道士之在俗友人名曼达宇耶者居住,彼等二人赴彼之前,彼见彼等时甚

  为满足,为造草庵,施于四依 1。彼等于其处住三四年后,乞假游行出发至波罗奈,

  居住于阿提目多迦树茂密之墓地。提帕耶那随意居留其处,再往彼之友人之前,彼

  处为曼达宇耶道士所居。

  某日,一盗贼于街内施行偷盗,取多数财宝逃出时,为家主警觉,知为盗贼,

  与警官等追逐,而盗贼通过下水沟,快速进入墓地,于道士草葺庵门之侧,放弃诸

  多之物品而逃走。

  29     财宝之持主等发现诸多之物品云:“此恶行者夜为偷盗,昼为道士之姿而游行。”

  于是恐吓,拷问 2后,将彼逮捕,带至王所。王未加讯问,命令带去以木橛刺杀。

  彼等将彼带至墓地,以硬木之树橛突刺,但木橛不能穿通道士身体;于是持来纴婆

  树木橛,仍不能穿通;于是又用铁橛,亦不能穿通。道士自思:“予前生为何业耶?”

  彼加以观察,浮出忆念前生之智慧,依此观察前生之业。然彼前生之业,究竟为何?

  乃为以黑檀之木签刺蝇。彼实际乃前生为木工之子,父往伐树场所,彼捕一蝇以黑

  檀破片作为签状刺杀此时到来时,彼觉察出为此恶业。彼知:“因此恶业,殆不能免。”

  彼向王之家臣等云:“若欲刺杀我时,可持黑檀之木橛来。”彼等依言以黑檀木橛刺

  通后,遗留看守之人而去。

  守卫诸人隐慝,监视近彼之来者。尔时提帕耶那云:“予自会友以来,已久未见。”

  彼来至曼达宇耶之前时,于途中闻彼被木橛刺杀消息,于是彼往其场所立于一隅问

  第十篇                                                 一六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六二

  曰:“爱友!汝究竟何为?”彼云:“予无何为。”又问:“汝能否抑制自己之恶意?”

  曼达宇耶答:“爱友!予对捕予者及王均不持恶意。”“如是言之,如斯具德者之影,

  依予观之为可悦意。”于是提帕耶那近木橛而坐。时曼达宇耶身体所流之血滴落于彼

  之身体上,滴落于黄金色身体上,干后成为黑色,自此以来,彼命名为黑提帕耶那。

  彼终夜坐于其处。

  30     翌日,守卫者往王城向王报告发生之事,王思:“予为不注意之事耶?”急往其

  处向提帕耶那问曰:“出家者!汝何故坐于木橛之侧?”提帕耶那云:“大王!予为

  护此道士而坐。然王是否知悉此人之行状及其所为之事?”王告以就其所行未加讯

  问,提帕耶那对王云:“大王!为王为必须深思注意以处事,享乐爱欲之愚痴在家者

  非善云云。”彼为王说示教法。

  王认知曼达宇耶无罪之事,命为之拔橛,但虽然拔橛而不能拔出。曼达宇耶云:

  “大王!予曾因行业之罪,蒙如此之不名誉,由予之体不能拔橛,若思与予寿命,可

  持锯来,将此橛由近皮肤处锯下。”王如其言,但体内之极则残留不出。当时恰为彼

  以细签突 3蝇之肛门,签残留蝇之体内,为此蝇未死亡,待其寿命尽时而时。今

  彼身亦如是不死。

  王向道士等敬礼乞恕,使两人共住于庭园而交谈。自此以来曼达宇耶,以木钉

  曼达宇耶为名,彼即住于王之近所;然提帕耶那于曼达宇耶之伤愈后,回返自己在

  俗之友曼达宇耶之前。彼进入草庵时,向彼友曼达宇耶报告彼所见者,彼闻之心欢,

  持有多量之香鬘油糖赴彼之草庵与提帕耶那寒喧毕,洗足然后涂以香油,而饮水后,

  坐而闻木钉曼达宇耶所发生事。

  尔时彼之子祭施童子于[僧庵]廊下之端为球之游戏,其处有一蚁巢为蛇所居。

  童子于地面投球,滚入蚁巢之穴,落于蛇之头上。童子不知,以手入穴,蛇怒啮彼

  31 之手,彼因毒之力,身体僵直,倒于其处。彼之父母判为蛇咬,急抱童子来道士前,

  放置于足下云:“尊师!出家者知药与护符 4,请使予等之子恢复健康。”道士答曰:

  “予不知药,无法治疗。”彼等云:“尊师!贵君为出家人,请舍慈悲,诵念真言 5。”

  道士云:“善哉!予为诵真言。”于是手托载祭施童子之头,唱第一之偈:

  一  七日予心净          求德修梵行

  更又予得生          五十有余年

  第十篇                                                 一六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六四

  游行得快乐          有幸持真实

  速速拂毒去          祭施得再生

  彼唱真言,立即由祭施胸部,毒液流出,沈于地面。童子开眼视其父母云:“母

  亲!”然后转向而卧。尔时黑提帕耶那向其父云:“予已尽力之限度,汝亦应示自己

  之力。”父云:“予亦唱真言。”于是以手托载其子之胸,唱第二之偈:

  32           二  予见游行者          求宿到来时

  予尝不喜舍          沙门婆罗门

  布施不快乐          幸后持真实

  速速拂毒去          祭施得再生

  父为唱如斯真言,祭施由腰部毒液流出,沉于地面。童子起立后复坐,然不能

  复立。尔时彼之父向其母曰:“予已尽自己之力,汝今唱真言使我等之子起立行走。”

  彼女答曰:“予亦有真言(真实),然在汝身之前,则不能唱。”彼夫云:“汝如实使

  予子恢复健康。”彼女云:“善哉。”同意为唱真言(真实),唱第三之偈:

  三  吾子!强力之毒蛇    此出蚁巢穴

  此物咬我子          我心实不快

  与父无差异          幸持此真实

  速速拂毒去          祭施得再生

  33     彼女唱真言,所有之毒立即流出,沉于地面,祭施离脱蛇毒,起床开始游玩

  此子起立之时,曼达宇耶问提帕耶那之意向唱第四之偈:

  四  出家清净自制者              除汝无有不快姿

  提帕耶那!何为汝嫌厌苦行    不乐于修习梵行

  提帕耶那向彼说明理由唱第五之偈:

  五  信而出家又复归        彼如聋哑与畜类

  对此言辞生嫌恶        予修梵行不快乐

  圣人赞赏住居善        然予亦成善行者

  34     如斯彼告自己意向后,再问曼达宇耶唱第六之偈:

  六  游行沙门婆罗门        汝以饮食为供养

  汝此家如如意堂 6      汝以饮食为具备

  第十篇                                                 一六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六六

  如何汝言多嫌恶        为此布施不快乐

  于是曼达宇耶说明自己之意向唱第七之偈:

  七  我父祖父皆正信        为施主又有慈悲

  予守家庭之义务        若使我家中道衰

  对此言辞生嫌恶        予为布施不快乐

  然彼如斯云后,曼达宇耶问自己之妻唱第八之偈:

  35           八  智能未熟少女时        美女!我由亲族携汝来

  对予无爱不示告        近侍多年无凭慕

  吾妻!予不知汝为何事  如此共存与予俱

  彼女为答彼唱第九之偈:

  九  常久以来实难言        此家不得见二夫

  妾须守家庭义务        勿使予家成屑碎 7

  于此言辞生嫌恶        与君生活不快乐

  36    然如斯云后,彼女自思︰“予于夫前语未曾说述之秘密终了,彼对予将发怒。予

  于予等家庭之友道士面前,乞彼宽恕。”彼女为得宽恕唱第十之偈颂:

  一○  曼达宇耶!妾述不可语  为子请恕予

  无胜爱子者            吾子祭施生

  曼达宇耶向彼女云:“吾妻!汝起立,予恕汝。然此后勿起悭邪之心,予非不爱

  汝。”菩萨亦向曼达宇耶云:“吾友!汝集难得之财宝,更又不信善业与果报,行不

  当之布施,此后应信行布施。”彼云:“予遵君命。”彼同意后,向菩萨云:“尊师!

  君身受我供物之际,行不当而又不快乐梵行,自此以后,应业如有大果,持镇静清

  净之心,依禅定充满欢喜以修梵行。”于是彼等向菩萨敬礼而去。自此以来,妻爱其

  夫,而清净心之曼达宇耶信因果而行布施。菩萨拭去不快,依禅定现神通力得赴梵

  天境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竟,不平者达预流果──于是

  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曼达宇耶是阿难,妻是毗舍佉,子是罗喉罗,木钉

  曼达宇耶是舍利弗,黑提帕耶那即是我。”

  第十篇                                                 一六七

  --------------------------------------------------------------------------

  小部经典十                                             一六八

  注 1  四依,为比丘生活四种必要之物,即衣服、饮食、卧具、汤药。

  2  拷问,底本为 Potheti,但应改读为 sodheti,如 PTS 巴英字典所云。

  3  sakalika-hira 译为“刺”。

  4  护符译为 Paritta 真言,或译咒法为宜。

  5  saccakiriya 译为真言,真译为“真实动作”之意,有关于咒法,译为“真言”较佳。

  6  如意堂 opana-bhuta,从注释为如十字路公共莲池之物,文意上用为施食堂之意,故译

  为如意堂。

  7  “家之碎屑”为“kule antimagandhino”之意译,直译为于家之最后之物。换言之,指

  堕落者。

  四四五  尼拘律童子本生谭

  [菩萨═童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提婆达多所作之谈话。即某日之事,比

  丘等对彼云:“法友提婆达多!佛为汝之庇护者,汝于佛之荫得以出家,受具足戒,

  了解三藏之佛语,得达禅定,汝之名闻利养尚又辜负十力[佛]。”彼弃一草叶答曰:

  “予所为之德,并未多依沙门瞿昙而受。”彼等于法堂就此事开始谈论。佛适出于其

  所,问曰:“汝等比丘!今为何语集于此处?”彼等答曰:“如是云云。”佛言:“汝等

  比丘!提婆达多忘恩,对友邪恶,非自今始,前生亦即如是。”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王舍城摩揭陀大王治国。当时王舍城之一豪商,为自己之子娶来

  田舍豪商之女为妻,彼女无子,于是其后对彼女不与尊敬。“我等之子家中住一石女

  1,家门如何繁荣?”豪商故使彼得闻,向诸人闲话。彼女闻后自思:“予将伪装妊

  娠之状,瞒过此等诸人。”于是向忠实自己之乳母问妊娠 2之心得,“予之爱母!妊

  娠究应如何为之?”彼女闻乳母教示,隐瞒月经之时,显示嗜好酸物,更于手足肿涨

  时期,将手足之手打肿;以布带 3使每日腹部增大,乳头变黑。凡此种种,彼女于

  造作之时,除乳母外,不于任何人前为之。其夫亦向彼女与胎儿之注意。

  38     如此情况经过九个月,彼女思住父家生产,向翁姑乞假,乘车伴多数从者,由

  王舍城出发,走向归家之途。然在彼等之前方,时有商队行路,商队过一夜后,晨

  第十篇                                                 一六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七○

  起出发时,彼女于朝饭之顷到达商队离去之场所。

  某日之事,其商队中有可怜一人独行之女人,于夜间在某尼拘律之根元处生子;

  当日晨起出发时,彼女自思:“予如不与商队一同则不能成行,如有寿命,可复得子。”

  于是将胎盘及胎内不净物掩埋,舍儿于其处而去。幼儿为树神守护,彼为谁人?彼

  非凡人,实为菩萨当时如此再生。

  彼女洽于次日朝饭之顷,到达其处。彼女自思:“予须排泄方便。”于是与乳母

  赴尼拘律树之根元。彼女(豪商之妻)于彼处发现一金色之幼儿,彼女喜曰:“爱母!

  予等终于达成任务。”彼女解开缠附之布,于膝部涂以胎血及胎内不净之物,告诸人

  以自己生产之事。如是不久,从者为彼女四周张开天幕,充满喜气向王舍城送出信

  息。而彼女之翁姑以为:“儿媳生子,如何再赴母家,今应速返。”于是遣使告知。

  彼女折返归路,入王舍城。其家人等往迎彼女,为幼儿命名,因当于尼拘律树根元

  所生,命名为尼拘律童子。

  洽于其日豪商之妹亦于归母家途中,在某树之枝下生子,于是其子命名为树枝

  意子。是日复有住于毫商之侧有一裁缝之妻于布带之内产子,其子命名为普提迦(贫

  乏人) 4。豪商以彼等二人之幼儿与尼拘律童子之诞生日相同,亦接领与尼拘律童

  子一同养育。

  39     三人一同成长,达成年后,彼等往得叉尸罗,勤勉学艺,豪商之子等二人向师

  尊支付束修二千金币,而尼拘律童子使普提迦童子于自己之侧学习。学艺完全终了,

  彼等向师尊乞假云:“我等将学习田舍之习惯。”于是一同出发,经过时日之内,到

  著波罗奈,宿泊于某一轩之寺中。

  尔时波罗奈之王亡七日,诸人云:“明日我等将准备祭车。”于是告示之大鼓,

  遍打于市内。彼等三人横卧于树之根元而眠,普提迦童子于天明即起,接近尼拘律

  童子而坐。而栖于大树上之雄鸟中,居于上方之雄鸟,落粪于下方雄鸟之体上,下

  之雄鸟向上之雄鸟云:“谁落此粪?”“亲爱之友!予不知而落粪,请恕我。”“汝以我

  身体为汝之便所,我之品位,汝尚不知。”尔时,上之雄鸟向彼云:“予实不知触汝

  之怒,汝究有何品位?”彼曰:“杀予而食肉者,晨起可获得千金,若然,何故予不

  得夸耀耶?亡尔时,他鸟向彼云:“汝有是位之事,即行夸耀,然若杀予食脂肉者晨

  起成为王者,食中肉者为将军,食附骨肉者为出纳官。”

  第十篇                                                 一七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七二

  普提迦童子闻其语后自思:“于我等[获得]千金又有何益?取王国者,方可满

  足。”于是彼徐徐登树,捕获上方睡眠之雄鸟杀之,以炭火烧之,脂肉与尼拘律童子,

  中肉以树枝童子,附骨之肉则自己食之。食事终了时,彼云:“亲爱吾友尼拘律童子!

  汝身今日将为王者;亲爱吾友树枝童子!汝身将为将军;然予将为出纳官。”问曰:

  40 “尔何故知之?”于是告以先前听闻之语。彼等于朝饭时进入波罗奈,于某婆罗门家

  食熟酥混砂糖之米粥,然后出市外进入公园。尼拘律童子横卧于石板 5之上,其他

  二人则横卧于其外侧。

  此时人人乘载王者五象征 6于祭车之内出发,有关此一详细谭见摩诃伽那迦本

  生谭[第五三九]之说明。祭车往公园转方向后,停留作登山之准备,司祭官自思:

  “公园必有有德者居住。”彼进入公园,发现童子,将衣服自足退下,见其足底,认

  有王者之相,车轮之印,于是云:“童子适宜为全阎浮提之王,今将波罗奈国与彼治

  理亦无妨碍。”于是击打铜锣及其他鸣物。

  尼拘律童子醒来,将布片由头面扯下,彼观见大众后,复转向而寝。经少时之

  后,于石板上结跏趺坐。尔时司祭官跪向彼曰︰“天!王国临于御身。”而被答︰“善

  哉!”尔时司祭官使彼于其处财宝积聚之上,立彼而灌顶。

  彼即王位后,与树枝童子以将军之位置,得大尊敬而入街。普提迦 7童子常时

  与彼等一同出行,自此以来,菩萨(尼拘律童子)于波罗奈如法治理王国。某日,

  彼思念父母,向树枝童子云:“亲爱之吾友!予无父母不能生活,汝与多数从者前

  往,陪伴父母来我等之前。”树枝童子加以拒绝云:“此非予之工作。”于是彼命普提

  迦童子前往,童子云:“谨遵王命。”往彼父母之所向尼拘律父母曰:“贵身之子继承

  王位,请即前往。”然彼两亲云:“予等为富豪,已为充分,不思前往彼所。”加以拒

  绝;树枝童子之父母亦云彼等不欲前往,彼向自己之父母亦云,然彼等曰:“予等为

  裁缝工作之生活,此亦充分。”亦与拒绝。

  彼不得两亲之同意,归来波罗奈,彼思:“予于将军之家愈休旅途之疲劳后,再

  41 往会尼拘律童子。”于是彼行至将军住居之门前,向守卫者云:“将军之友普提迦童

  子求见,请转告将军。”门班依言通知。

  然树枝童子自思:“彼不与我王国而与彼友尼拘律童子。”彼起恨意,而今闻普

  提迦童子前来,心中大怒云:“彼之友为谁,彼乃乱心奴隶之子,为予掴之。”于是

  第十篇                                                 一七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七四

  门班扑打 8彼之手足膝臂,捉捕颈而将彼掷出。

  于是彼思:“树枝童子因予而得将军之地位,彼不感谢,而反戈相向,将予痛打

  掷出。然尼拘律童子为贤明者,为一感谢甚深之善人,予往其人之前。”彼往王之门

  前,使门班通知:“贵君之友普提迦童子求见。”王呼延见,见彼之来,出座相迎,

  表示欢迎,然后使之整理须发,著种种装饰物品,款待种种优美美味食物,然后与

  彼共坐快谈,而问及父母之近况,闻悉不来此方。

  树枝童子更又自思:“此普提迦必在王之面前,诽谤于予,然予往其处,使彼不

  能有何所言。”于是前往王所。普提迦童子于彼之前向王云:“大王!予因旅途劳顿,

  予思:‘往树枝童子之家休息后,再来此处。’因此予往其处,然树枝童子云:‘予

  不识彼。’并痛击于我,引颈掷出,此事王能置信耶?”于是唱次之三偈:

  一  此事实是予不知        谁为此事谁之子

  树枝童子如是云        尼拘律!大王如何作思惟?

  二  彼更掴我喉        诸人掷出我

  颜面加一击        谓从树枝言

  三  忘恩愚昧反戈者        此为汝友劣树枝

  彼为如斯下劣业        君王!此为彼之恶人行

  42     尼拘律童子闻此,唱次之四偈:

  四  此事实是予不知        何人对予亦未言

  友!树枝所为之恶业    汝今语我我始知

  五  树枝我两友        汝为助糊口

  人中大威者        主权与我等

  依汝得威德        是无可疑惑

  六  种子在火内        燃烧不能生

  邪恶人行为        破灭不发芽

  七  人若感谢恩        行为有高德

  美田莳种子        行为不破灭

  尼拘律童子如是总唱此等时,树枝童子犹立于其处。王向彼曰:“树枝童子!尔

  不识此普提迦耶?”彼默然无语,王向彼课以王罚 9,唱第八之偈颂:

  第十篇                                                 一七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七六

  八  心怀邪恶想        可哀诈欺汉

  以剑杀树枝        我不欲彼命

  普提迦童子闻此后自思:“予不欲此愚痴者为予舍命。”于是唱第九之偈:

  43           九  大王且赦彼        命亡难返回

  天尚恕恶人        我不欲杀生

  王闻彼之言,赦免树枝童子而欲以将军之职与普提迦童子,然彼不希望,于是

  与彼适于计划协定之出纳官之职。以前无此特殊职务之官职,此为此后之新设。其

  后,普提迦出纳官受子女之祝福而对子女教诫唱最后之偈:

  一○  近侍尼拘律        不与树枝共

  殉死10尼拘律      勿生树枝侧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云:“汝等比丘!提婆达多前生即如此之忘恩。”于是

  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树枝童子是提婆达多,普提迦是阿难,尼拘律童子即

  是我。”

  注 1  石女Vanjh’itthi(无子之女),从佛教用语而译。

  2  妊娠原语gabbhiniparihara,意味妊娠中之起居动作乃至就胎儿之注意。

  3  布带原语piloka-vethana。

  4  普提迦(pottika 贫乏人),从注为potthika,与ponti 同义,“褴褛”之意且有“贫乏人”

  之意。

  5  石板(sila-patta)为石造之休息台,公园内王之休息用石板,即指玉座而言。

  6  王者之五象征(panca raja-kakudhabhandani)为剑、天盖、王冠、上靴及扇五种。

  7  pottiya 普提迦俗称pottika 贫乏人,常被如此使用。

  8  “扑打”底本为(kotthapeti),今从注kottapeti 为正。

  9  “王罚”底本只有王字,依注为raja-danda(王罚、依王命刑罚之意),今从此译。

  10  “殉死”matam seyyo 按文意之意译。

  第十篇                                                 一七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七八

  四四六  球茎本生谭

  [菩萨═智贤童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扶养父亲之一优婆塞所作之谈话。彼对

  贫乏之家庭与以再生。彼母亡故后,彼晨间早起,用杨枝刷牙净面洗手后,即耕作

  佣工,得金储蓄,准备粥饭,扶养父亲。父向彼云:“爱子!尔单独为内外工作,为

  44 汝娶一良家之女,如是彼女为汝作家庭工作。”其子答曰:“吾父!女入家庭于父于

  予决不快乐,父勿为是想,予尽一生扶养尊身,尊身死后,再作考虑。”

  彼父不顾子之不喜欢,终于携来一女为子之妻。彼女善于言辞,行为下贱,其

  夫以其对父能言善语,心中欢喜,而彼所得欢喜之物,皆与彼女,然彼女即交与翁。

  其后彼女自思:“予夫所得总不与父,仅只与予,彼确已对父失爱。予以方便,违逆

  我夫,将老人由家赶出。”自此以来,彼女以过热或过冷之水,过于咸辣或全无盐气

  之食物,乃至非常浓或非常稀薄之粥与翁,如是渐次为敢行虐待之原因。而当彼怒

  时,彼女亦使用粗暴之言辞,互相喧闹︰“何人能与此老人交谈?”彼女到处吐痰,

  使夫恼怒,而云:“汝观父之所行,‘彼亦不可,此亦不可。’”彼女所云,使彼发怒。

  彼女又谓:“此家汝父所居,否则则予所居。”尔时,彼对彼女云:“予妻!汝尚年少,

  何处汝皆能生活,然予父年老,若汝不支持予父,汝可由此家出往他处。”彼女惊惧

  云:“今后决不如此。”于是向翁之足前平伏谢罪,而如日常行法,看顾于翁。

  先日以来,彼恼于彼女之所行,彼优婆塞未来佛前听闻说法,直至彼女恢复本

  来性情,彼来至佛所。尔时佛问曰:“优婆塞!汝何故七八日间未来听闻说法耶?”

  彼说明其理由,佛言:“汝不从女之言,逐出汝父。然前生汝受其言,伴父至墓场,

  欲埋之而死时,予年七岁顷,向汝语父母之美德,制止汝杀亲之所行 1。当时汝闻

  我之法语,终生看顾汝父,得赴天界。依我与汝此一教诫,汝于后生亦不舍离,依

  此理由,汝不受 2彼女之言,逐父他去。”佛依彼之乞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都梵与王治国时,迦尸国某村之一家庭,有一名瓦西塔伽

  45 之青年独子,彼看顾其父母,其后,母亲亡故,扶养父亲。此谭完全如现在之事实

  [序分之语],然其相异之处,则如下所述。彼女云:“请观汝父之所行,‘此亦不可,

  彼亦不可。’”彼闻之而怒。复云:“汝父性情粗暴,常事喧哗,老衰为魔所恼,不久

  第十篇                                                 一七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八○

  将死,予与此等之人不能住于一家。然此人自身,二三日中死逝,汝伴彼前往墓场,

  于其所掘穴埋彼,然后以锄打碎其头绝命,上覆以土再归。”

  彼女再三云时,彼云:“杀人乃重大之事,予如何能杀其人?”“予向汝说明方

  法。”“如是请讲。”彼女云:“汝于天明之时,往汝父之寝处,大声呼唤,使众闻之:

  ‘父亲!汝于某村索债之债务者,予往而不归还,若汝亡故,彼不归还[债务]矣,

  因此,汝与予明日乘车,晨起出发。’汝如此宣告,于其时刻起床,准备车辆,使

  其乘向其处,伴往墓场,埋于穴中之后,大声呼唤强盗夺财,于杀彼终了塞穴之后,

  洗头归来。”瓦西塔伽云:“诚为善法。”彼同意彼女之言,准备车辆出发。

  然彼有一七岁贤而聪明之子,此子闻母之言语自思:“予母邪见,杀家之祖父,

  为杀亲之事,予不赞成。”彼静往祖父之侧就寝。瓦西塔伽为妻所告时准备车辆:“父

  46 亲!请乘车,予等前往清算债务。”彼使父乘车,然童子最先坐于车内,瓦西塔伽不

  能制止,于是一同往墓场而行。彼父与彼子乘车于其处等待,彼则独自下车,持锄

  与笼至某一秘密处所,开始掘四角之穴。童子下车,前往其侧,如作不知之状,唱

  第一之偈︰

  一  无有球根与球茎        比拉莉与卡兰巴 3

  独自冢间森林中        予父!不知汝掘何等穴?

  彼父于其时唱第二之偈:

  二  尔之祖父身太弱        为诸病苦所烦恼

  予今将彼埋入穴        彼之生存予不喜

  童子闻此唱次半偈:

  三(A) 父怀思惟为邪恶    汝为非业得惨果

  然后如斯语后,由父手取锄,于近处开掘一他穴。

  47     尔时父往彼处问曰:“爱儿!何故汝欲掘穴?”彼向父说明,唱第三之偈:

  三(B) 父!年老斯行为    尊身应受者

  予行家义务        掘穴为埋汝

  于是其父唱第四之偈:

  四  相逼以恶口            童子!汝语予之侧

  尔为予实子            奈何无慈悲

  第十篇                                                 一八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八二

  智贤童子对斯语作答辩一偈与感兴二偈,唱次之三偈:

  五  父亲!予非无慈悲    勿宁慈悲深

  尊身犯非业 4        予实为防彼

  六  父亲!父母为何者    无罪非法杀

  身坏命终时          无疑堕地狱

  七  父亲!父母为何者    扶助以饮食

  48               身坏命终时          无疑生天界

  父闻其子之法语已,唱第八偈:

  八  爱儿!汝非无慈悲    对我慈悲深

  予受汝母言          为此悲惨事

  童子闻此云:“父亲!女人者,犯罪不受非难,则再三为恶,然为使不复为如此

  之事,则必须屈服吾母。”于是唱第九偈:

  九  尊身之妻为下贱          然彼为我亲生母

  将彼由我家逐出          为父招来他苦故

  瓦西塔伽闻其贤子之语,心甚满足,彼云:“爱儿!予等回返。”于是祖、父、

  子三人乘车而去。然此破廉耻之彼女自思:“此不吉 5者离我家去。”彼女心中欢跃,

  以有湿气之牛粪扫除其家后,煮米粥而往眺望彼等归来之路时,见彼等前来,而离

  去之不吉者又复携归。彼女怒鸣曰:“呜呼!汝不运之人,奈何又将此不吉者携归。”

  瓦西塔伽一言不发,由车上解轭,向彼女云:“汝破廉耻之辈,汝竟何言!”使彼女

  49 吃强大打击,将彼女之足捕捉掷出,并云:“今后不得再入此家。”然后使父与子入

  浴后,自己亦入浴,三人食其米粥。然此恶性之彼女,数日间于他家逗留。

  尔时子向父云:“予母尚未充分会得明白,尊身为使予母生起烦恼,声言:‘如

  是如是之村,有叔父之女,彼女将前来扶养予父与子及予,予将携彼女前来。’并

  持华环,香水备车出发,而于某地方徘徊,至黄昏再行归来。”彼依其子之言而行。

  近所之女等语彼女曰:“贵女之夫,为携其他之妻前来,往如是如是之村出发。”

  彼女闻此,恐惧战栗而言曰:“予今零落,无复再归之机会。”而思:“惟有乞愿于己

  子。”于是急往其子之处,平伏彼足之前言曰:“除汝之外,予无避难之所,今后予

  对汝父与祖父,看顾如庄严之庙堂,因此,希能再入此家。”子云;“善哉!若母二

  第十篇                                                 一八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八四

  度勿为此事,予可达成此一约束,母须正心著意。”彼于其父归来时唱第十之偈:

  一○  尊身之妻为下贱        然为我之亲生母

  今被调御如驯象        恶性之女可归来

  如此彼向彼父语后,出往伴母归来。彼女向夫与翁谢罪,而自此以后心被调御,

  具足正法,看顾夫、翁及子。两人均从子之教诫,为布施等之净业,得赴天界。

  50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竟,扶养父者达预流果──佛

  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父、子及妻是如今之三者,智贤童子即是我。”

  注 1  杀亲之所行(Pitughataka-kamma)底本为PitughataKamma,今从脚注而译。

  2  “不受”,底本gahetva,今从脚注改为agahetva。

  3  比拉莉(Bilali)及卡兰巴(Kalamba),俱为食用草根之名。

  4  非业(ludda-kamma) 谓“残忍之行”。底本有kamma karosi luddam,kammam K.

  为脚注之误植。

  5  不吉之原语为kala-kannin,黑耳之意,黑耳为不吉之兆。

  四四七  大护法本生谭

  [菩萨═护法童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向迦毗罗城作最初出发之旅行,在其父之尼拘律树园时,

  对王之不信心所作之谈话。实则于当时,净饭大王于自己之住所向二千比丘众围绕

  之世尊奉粥饭,而于食事途中交相欢谈,王语曰:“世尊!尊身于修业中,诸神来住

  虚空,而向予告曰:‘汝子悉达多太子为苦行中不取食事而死去。’”其时,佛反问

  曰:“大王!卿信之耶?”王答曰:“世尊!予不与置信,神住虚空,虽如是告,‘菩

  提树下我子不达成佛,不入般涅槃。’予如是反驳。”佛言:“大王!卿于前生为大

  护法时,有名之师尊虽然示语:‘尔子已死,此为其骨。’然卿自思:‘我等之家

  庭,无幼时死者之事。’不与置信。然卿今又何以能信乎?”彼应王之请求,为说过

  第十篇                                                 一八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八六

  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在迦尸国有名护法之村,其村因为护

  法家之住所,故得此名。其处有为遵守十善业道护法而知名之一婆罗门住居,在其

  家上下,由奴隶乃至小使,均行布施守戒,修布萨行。当时菩萨再生于彼之家庭,

  名护法童子,其后彼达成年,其父与彼一千两(金币),为修得学艺往得叉尸罗。彼

  往其所于有名师尊前修得学艺,成为五百青年婆罗门中之高足弟子。

  51     当时师尊之长男死去,师尊受青年婆罗门等围绕,与亲族一同泣往墓场,举行

  葬式。师尊、亲族人等及彼之弟子等于其处一同悲泣,惟独护法不悲不泣。其后,

  彼等五百之婆罗门由墓地返来,坐于师尊近前:“呜呼!如斯有德之青年婆罗门,犹

  于少时,即死别父母。”彼等相互为语时,护法答曰:“亲爱诸友!汝等云‘年少之

  时’,何以彼尚年少而死,年少之时而死为不合理之事。”时彼等向彼云:“亲爱之吾

  友!汝对此等有情之死,何以无知?”彼云:“予实知之,然青年之时不死,年老之

  时方死。”“诸行无常,非变易者耶?”“无常乃为理,然诸有情,青年之时不死,年

  老之后方死。”彼等问曰︰“亲爱之友护法!尔之家如何谁亦不死耶?而汝谓青年之

  时不死,年老之后方死,此究为汝家之习惯耶?”彼答:“唯然,此为我家之习惯。”

  青年婆罗门等以此语告知师尊,于是彼呼护法近前,问曰:“可爱之护法!闻汝

  家青少时不死,是真实耶?”答曰:“是为真实,师尊!”师闻其言自思:“此汉所云

  非常不可思议,予往其父之前讯问,若真属实,则予将实践其法德。”

  彼对其子应为之义务处理完毕后,经过七八日,呼护法近前云:“亲爱之弟子!

  52 予将旅行,汝可待予归来间,教授此等青年婆罗门学艺。”彼言毕执一只小羊之骨,

  酒以清净香水,纳入袋中,带领一暂用之小童,由得叉尸罗出发,渐次抵达彼村。

  彼于此处问:“大护法家为何处耶?”向彼方而行,立于其处之门前。

  婆罗门之诸使役中,第一班见师尊者,由师手取过日伞,脱靴,由小童之手接

  受其袋,小童向彼等曰:“请转告护法童子之父:‘卿之子护法童子之师,前来拜望,

  立于门前。’”门班云:“谨遵台命。”于是向童子之父报告。彼父急往门前:“敬请入

  内。”引师至家中,坐于坐席之上,然后为之净足,一总应为之事。

  师尊食后于对坐欢谈之时,师云:“婆罗门尊者!卿之子护法童子,聪明智慧,

  成就三吠陀及十八学艺,然于某不幸事件丧命,诸行无常,无可悲者。”婆罗门拍手

  第十篇                                                 一八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一八八

  大笑,师云:“卿何故笑?”彼答:“予子不死,此或为他之某人死去。”师云:“婆罗

  门尊者!汝子已死,可见骨为信。”于是将骨取出云:“此卿子之骨。”婆罗门云:“此

  为小羊或犬之骨,而予子不死。予家七代之间,无青年之时夭死之事,尊师乃为虚

  言。”于此大众皆拍手大笑。

  师尊见此不可思议之事,心甚欢喜,师问:“婆罗门尊者!卿之家风,青年之人

  不死,不得毫无理由,依如何理由,青年之人不死耶?”师唱第一之偈:

  一  如何梵行汝遵誓              如何善行此果报

  婆罗门尊者!请君为我语其义  汝之青年何不死?

  53     婆罗门闻此后,说明此家依如何之德,青年之人得以不死,唱如下诸偈:

  二  不吐虚妄行正法        避免邪恶之行为

  厌离 1一切不净法      我等 2青年得不死

  三  善恶之法虽得闻        不善之法皆不染

  不舍善友离恶友        我等青年得不死

  四  布施为先心满足        得行布施心喜悦

  励行布施心不悔        我等青年得不死

  五  沙门婆罗门旅人        行者乞食与贫民

  予等供养以饮食        我等青年得不死

  六  我等决不轻视妻        妻对我等不轻视

  何处俱皆修梵行        我等青年得不死

  七  此等美德妇人生        子等聪明智慧深

  通晓吠陀 3且多闻      我等青年得不死

  八  父母兄弟并姊妹        乃至妻子总我等

  皆为来世修正法        我等青年得不死

  九  随顺使女并仆役        家臣从者悉随顺

  54               皆为来世修正法        我等青年得不死

  最后彼以次之二偈语正法实修者之美德:

  一○  护持正法实修者 4      善行正法赍幸福

  善行正法成功德        实修正法离恶趣。

  第十篇                                                 一八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九○

  一一  护持正法实修者        洽如雨季大天盖

  护法童子护正法        童子幸福骨为他

  55     先生闻此云:“予此次之旅行为一竞技之旅行,有效果而非无效果。”而彼充满

  喜悦向护法童子之父谢罪云:“予为试卿持此小羊之骨而来,卿之子无病息灾 5,请

  与我卿之护法。”于是书记于叶 6之上。逗留其处数日之后,返往得叉尸罗。而彼为

  修得所有护法之学艺,付送多数之从者以为回报。

  结分  佛向净饭大王说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竟,王达不还果

  ──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父母是大王之家族,师尊是舍利弗,从者

  是佛陀之随身者,护法童子即是我。”

  注 1  “厌离”底本为Parivajjeemu,应为Parivajjema。

  2  “我等”底本为amham,此为单数不合故,从注释译为amhakam。盖amham为由音

  律关系而来者

  3  “通晓吠陀”为Vedaguno,从脚注读为Vedaguna。

  4  此一偈见于Dhp.P.126,Jat.I.p.31,Theragatha P.35。

  5  “无病息灾”,原文为arogo 系arogo 之误。

  6  “叶”Panna 单译为叶,按印度之习惯为多罗(tala)叶,即指贝叶。

  四四八  雄鸡本生谭

  [菩萨═雄鸡]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企图杀生所作之谈话。比丘等于法堂云:

  “诸位法友!提婆达多以使用射手等为杀十力[佛]之方便。”就有关提婆达多不德

  56 开始谈论。适佛出于其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集于此处为如何之语?”答云:

  “为如斯如是之语。”佛言:“汝等比丘!此者企图杀我,非自今始,前生即亦如是。”

  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第十篇                                                 一九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九二

  主分  昔日憍赏弥国名憍赏弥迦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竹林精舍某牝鸡之母

  胎,而其后有几百只鸡为从者栖于森林之中。其近处住有一鹰,彼为方便,日日执

  一鸡而食以为生,彼除菩萨外,食尽所有残余之鸡,只余菩萨一只。然彼菩萨不放

  逸,于适当时刻求饵,进住于竹薮之中,使鹰不能捉彼。鹰思:“予以方便说服彼而

  捕捉之。”于是停留于近彼之枝上云:“我可爱之鸡王!汝何故对予怀有恐怖耶?予

  欲与汝亲密,此处彼处充满食饵、双方俱于其处觅饵,相互友善生活。”尔时,菩萨

  对彼云:“君对予而言,不能与汝亲密,汝去。”“君以予曾为恶事之行动,使汝不能

  信用,今后予将不为如此之事。”“对予而言,予无交如此友之必要,汝去。”如此三

  度拒绝。“与具有如此性质者,不能亲密。”彼菩萨之音声响彻于密林,于诸神赞同

  时为法语,唱此等之偈:

  一  妄语之人我不信          恶行之人我不信

  利己之人我不信          伪善之人我不信

  二  彼常有诸人          喉之渴如牛

  予思交 1友谊        空言事不行

  三  伸手空合掌          隐慝言辞影

  不怀感谢念          不实人勿来

  57           四  浮薄我不信          为女或为男

  结约又破约 2        斯人不得信

  五  下行不净业          杀害总不定

  秘行锐如剑          斯人不得信

  六  伪装友之姿          无情以甘言

  弄种种方便          斯人不得信

  七  食物与财宝          发现有场所 3

  愚人叛其友          杀之往其处

  58     次现等觉者四偈,乃由法王所唱:

  八  多数持友态          敌隐为近侍

  善拾此恶人          如雄鸡于鹰

  九  突发之物事          不立起回忆

  第十篇                                                 一九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九四

  屈从敌之力          终必至后悔

  一○  突发之物事          立即注其意

  免敌之迫压          如雄鸡于鹰

  一一  彼之陷阱置森林          常为破坏行非法

  此等敌人速远离          竹薮雄鸡之于鹰

  然彼唱此偈终了后,呼唤鹰曰:“尔若居此场所,予知汝所为之事。”对鹰加以

  威吓,鹰由此处飞向他处而去。

  59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提婆达多前生如是企图杀我。”于是

  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鹰是提婆达多,雄鸡即是我。”

  注 1  “交”ghamsati译为磨或养,依文意上意译为“交”。

  2  “结约破约”,nana va katva samsaggam,按文字为“结种种协约”之意,从注释意译

  为“结约又破约”。

  3  “有场所”yattha,从注为“sahayassa geho”指有所指食财之友家。

  四四九  辉煌耳环本生谭

  [菩萨═天神之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丧子长者所作之谈话。某时于舍卫城一

  事佛长者丧失其爱子,因过于悲伤,忘却入浴与食事,不顾自己之工作,事佛亦呈

  怠惰,唯只悲泣云:“予可爱之子舍予而死,先予而行。”

  晨起,佛眺望世界时,观知彼男可入预流之初地。翌日,佛由比丘等围绕往舍

  卫城乞食,食事终了,使比丘等还,佛由长老阿难相从,移步至彼男之家。诸人告

  长者佛来之事,家中人等设座请佛,呼长者来近佛。长者会见佛毕,著座于一面,

  佛以温暖同情之言辞与语,佛问曰:“优婆塞!汝失一子而悲痛耶?”彼应佛之问,

  答云:“唯然。”佛续言曰:“优婆塞!古之贤者失子,沉于悲伤,闻贤人之语:‘去

  者不能再得。’知此真理,遂无少悲。”佛应长者之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一有力之婆罗门子,年仅十五六岁为

  第十篇                                                 一九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九六

  痰病缠绵而死,生天上界。其父婆罗门因失子往墓地,绕于一堆灰之周围悲痛,完

  全停止工作,终日只沉于愁思。其天神之子见此情状自思:“思惟如何之方法,取去

  60 其愁苦。”于是前往墓地,值父前来悲痛之时,其子现身,著华丽之饰物,出现于一

  方,双手抱头,大声哭泣,婆罗门闻声,见为其子,对子心感爱情,行近其子而问

  曰:“爱子!汝于此墓地之中,何所悲耶?”于是唱最初之偈;

  一  凝装辉煌之耳环        花环饰身薰黄檀

  寂寞墓问举腕泣        吾子究有如何悲?

  青年答以第二之偈:

  二  我御黄金车        车体甚辉煌

  如何无两轮        知死故伤悲

  婆罗门同情其子唱第三之偈:

  三  黄金与白金        金属或宝珠

  调御汝所望        我与汝双轮

  对闻此青年述偈︰

  四(A)此青年和之

  61     现等正觉者之佛,为述初句:

  (B)彼处日月辉    我有黄金车

  青年无两轮(日月)

  其余之句为青年所述,婆罗门立即续云:

  五  愚哉汝青年        所望不可得

  尔死予无奈        日月不可获

  青年更说:

  六  日月之行程        见其来往姿

  死者不可见        悲恋何太愚

  婆罗门闻此青年语,悟曰:

  七  青年!汝语实真实  我悲实太愚

  幼童泣获月        如我恋死者

  如是婆罗门闻青年之语,由悲中解脱,感谢青年唱次之诸偈:

  第十篇                                                 一九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一九八

  八  如火注入油        热中予为热

  如以水注火        汝我皆拔苦

  62           九  我心食入箭        汝为我拔去

  我心沉悲苦        子为我拂除

  一○  我箭已拔除        我无悲无忧

  青年!我今闻汝语  我无悲无忧

  于是青年曰:“婆罗门!予即是汝悲念之子,予已生天界,今后决勿再事叹息,

  只应行布施,守戒律,勿怠于布萨。”如是述说自己之地位,还天国而去。于是婆罗

  门亦守其语,为行布施等德行,死后亦生于天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竟,长者得预流果──佛于是

  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说法之子天神即是我。”

  四五○ 布施比丘本生谭

  [菩萨═帝释]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行布施之比丘所作之谈话。某时,比

  丘闻佛之教,与其教共鸣,出家以来,多行布施,以行布施为乐。由食器所受之食

  物,如不分配与他人,则自己不食;所受饮物,如不分配与他人,则自己不入于口;

  彼如是喜行布施。尔时诸人集于法堂,语其德性。佛来其处问比丘等共为何语,比

  丘等语布施比丘之事。佛呼彼比丘:“汝行布施,乐为布施之语,为真实耶?”比丘

  告以实不相违,佛于此曰:“汝等比丘!此比丘前生为不信心者,因无信仰心故,甚

  至著于草端之油滴,亦不知布施。我制彼比丘自省,教以布施之果,使深染布施之

  心,虽他生受生,亦不拔去。”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菩萨为于富裕家之青年,管理家财,及

  63 父殁继承财产。某日之事,彼见自己之财产自思:“此处有财产,然未考虑利用之法,

  因此,予将投出财产,自己为布施之事。”于是建施物堂,终生行大布施。“纵然命

  尽,亦行此布施,代代不断。”以此教训其子,彼于忉利天再生为帝释。

  子亦如父行布施,而对其子遗相同之教训,命终再生成为月天子,其次其子成

  为日天子,其次之子成为天之御者,其子再生为干阇婆之子五顶。然第六代之主人

  第十篇                                                 一九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二○○

  为不信心者,顽固而无情爱,吝啬而不布施,烧毁布施会堂,逐打乞食者而追散之,

  著于草尖一滴之油亦不与。

  天主帝释观察前此之行为:“彼等果然继承布施之遗业与否?”观察所见─自己

  之子行布施,再生成为月天子;其子成为日天子;又其子成为天之御者;又其子再

  生为五顶;至第六代则此遗业中断。于是帝释自思:“制此恶法,必须使知布施之

  果。”如是彼集合月天子、日天子、天之御者及五顶谓曰:“我等之家系,第六代主

  人,烧毁布施会堂,追散乞食者,何物亦不布施,因此,我等对彼思与教化。”于是

  一同前往波罗奈城。

  此时富裕主人之统治事务终了,移足出至第七门仓库眺望街中。帝释向四人云:

  “君等可随我之后。”言毕接近富裕主人之前而立曰:“若长者能与我以食物!”“婆罗

  64 门!今此处未有食事,请往他处。”“大长者!婆罗门乞食之时,无拒绝者。”“婆罗

  门!予家既未调理食事,亦未有食事之材料,请往他处。”“大长者!我为汝唱诗一

  首,汝请闻之。”“我等无闻汝诗之必要,汝请他往,勿立于此处。”

  帝释若不闻其语之状,唱次之二偈︰

  一  贤者虽不备        调食为乞者

  汝为有备者        立于不与处

  二  吝物自恣者        布施不能与

  望福行布施        此为贤者业

  主人闻此云:“如是请入家中少坐,予行少量供养。”帝释唱此等偈颂,入内而

  坐。

  其次月天子进出乞食,“予无与汝之食物,汝请他往。”彼闻主人之言云:“大长

  者!汝屋内有一婆罗门,若有婆罗门之供养,予亦可入内。”主人云:“除婆罗门之

  供养外,决无其他,汝请他往。”彼若未闻,云:“大长者!先请闻偈。”于是唱次之

  二偈:

  三  不行布施人        堂事起吝怖

  因不布施故        于是有吝怖

  吝惜财物者        恐饥且怖渴

  此世彼世怖        愚人徒受苦

  第十篇                                                 二○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二

  四  善与制诸欲        若然无吝怖

  来世多福德        必待其人受

  65     长者闻此语云:“如是请入内,少为供养。”月天子入内坐于帝释近傍。

  由此稍后,日天子来求食事,唱次之二偈:

  五  难施为布施        难为布施者

  效法不善者        难从善人法

  六  善人与恶人        归趣故有别

  不善趣地狱        善者行天界

  长者只闻其言,而不向彼观望云:“如是请入坐婆罗门之侧,少受供养。”

  继之则为天之御者前来乞食,彼云:“无有食事。”御者唱第七之偈:

  七  贫者有布施        富者不欲与

  贫者与奉施        可当其千倍

  66     长者云:“如是请入就坐。”

  其次不久五顶前来乞食,长者云︰“此处无有,请至他处。”“前此予往任何处,

  均有婆罗门受供养之例,因此予思此家亦有婆罗门之供养。”于是说法唱第八之偈:

  八  生活虽贫行正道        零细养育与子孙

  若人千百为供牺        比此少分无价值

  长者闻五顶之语自思:“予将闻此为何无价值。”于是唱第九之偈:

  九  何故广大多供费        比正布施无价值

  何故数千为供牺        无此少分布施价?

  67     五顶答此唱最后之偈:

  一○  若人住于不正思        布施使彼苦杀悲

  屠杀滴泪行奉施        何可相等正布施

  如是几千运供牺        一分不值此布施

  长者闻五顶之教云:“如是请入家就坐,少行供养。”于是五顶往婆罗门之侧著

  座。

  尔时长者呼其使者命之曰:“向此婆罗门等供养少许籽米。”女人取籽米谓曰:

  “可于何处煮食?”“予等不触籽米。”使者云:“主人!婆罗门不触籽米。”“如是施与

  第十篇                                                 二○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四

  白米。”使者持白米云:“请取白米。”“予等不取未煮者。”使者云:“主人!彼等不

  取未煮者。”“如是以锅备以牛之食物与之。”使者为婆罗门以锅准备牛之食物持来与

  之。

  此五人婆罗门吞食,皆满口张颊,结于喉中,转眼吐出,翻倒如同死人。使者

  68 见此,思为已死,惊向长者报告:“婆罗门等不能吞下牛食而死。”长者自思:“人等

  非难:‘汝此暴汉,对善良之婆罗门与以牛食,使婆罗门不能吞下而死。’”于是命

  使者:“速行取去婆罗门等锅中之食物,而准备上等之甘食。”长者步出道路,呼集

  诸人等辩解曰:“予经常以予食之食物供养此等婆罗门,然婆罗门等欲深,大肆罗致

  食之,遂致结喉而死,诸位应知此非予之过失。”

  此时于群集诸人之前,婆罗门起立,环视诸人云:“些昌人谎言,彼云供养自己

  所食之食物,但首先与我等以牛之食物,而于予等如死人状倒卧期间,准备此等食

  物。”言毕由口中吐出所食之食物于地上使人得见。于是群众非难长者云:“汝盲目

  之愚人,破坏自己之家规,烧布施之会堂,掴乞食者之首予以追散,皆汝之所为。

  对此善良之婆罗门等与以牛之食物,汝往彼世之时,可将汝之家财结带于首上而去

  耶?”

  此时帝释问群众曰:“君等知此家财为谁之物?”“予等不知。”“君等以前未闻昔

  日于此街上有波罗奈大豪商,建立布施堂,实行大布施之人耶?”“唯然,予等曾闻。”

  “彼长者即予是,因行布施,再生为帝释天神之王;予之子不破遗业,再生为月天子,

  其子为日天子,其子为天之御者,其子再生为干阇婆之子五顶。于此诸人之内,居

  69 于此处者为月天子,此为日天子,此为天之御者,此即恶人之父干阇婆之子五顶。

  如此皆为布施福德多者,贤者应善为善事。”为释群众之疑,帝释升至空中,依大威

  力具多数之从者立放光辉,全市街如现光明照耀。帝释呼群众曰:“我等自天上舍光

  荣而降,来我家系最后所现之家系秽恶之富人长者处。此恶人灭我等家系之遗训,

  烧毁布施之会堂,捕捉乞食者之首而追出,舍弃我等之家训,否定布施之教,将来

  必堕地狱,因此以哀愍降来此处。”帝释示布施之德,为群众说法。

  长者于是合掌立誓曰:“天神!予自今以后,不舍传来之家训,多行布施。自今

  日起,假令一滴之水,由清净牙齿之清凉剂开始,苟为自得食物不与他者,决不入

  口。”

  第十篇                                                 二○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六

  帝释训彼应须自制,授与五戒,与四人天神之子共同归还自己之住所。长者亦

  于如是有命之期间多行布施,再生于忉利天上。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此一比丘前生为不信心,不行任何布

  施,而予训示比丘,使知布施之果。今虽转生,仍不舍其心。”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

  之结语:“尔时长者是今之布施比丘,月天子是舍利弗,日天子是目犍连,天之御者

  是迦叶,五顶是阿难,帝释即是我。”

  70             四五一  鸳鸯本生谭

  [菩萨═鸳鸯]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贪食之比丘所作之谈话。此比丘对所

  与之衣食不能满足,彼云:“何处有施食者耶?”各处行走搜索,闻有美食之语,则

  大欢喜。尔时对此比丘持有好意之比丘等,怜悯此比丘而向佛申述。佛唤此比丘问

  其是否如人人所说之贪食,彼申说果如所言。佛言:“比丘!汝依我出离之教而出

  家,何故贪食耶?贪食乃为罪恶,尔于前生即因贪食,于波罗奈不满足象之死体等

  而入于大森林中。”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在波罗奈有一只贪食之乌,彼对象之死

  体等不满足,彼思:“森林为如何之物?”于是彼往森林,对木实亦不满足。彼往恒

  河之岸巡回行走之间,见一对鸳鸯之鸟,非常美丽,彼云:“此必在恒河岸边,多有

  肉食。予将问此鸟,往其搜索食物之场所,食同等之物,成为美丽之毛色。”于是接

  近鸳鸯而坐,唱询问之二偈:

  一  丽色美形姿        羽色带赤辉

  鸳鸯!尔形真美丽  诸根亦清净

  二  帕提那与帕乌萨        瓦拉迦与穆恩迦

  罗稀他与诸鱼类        恒河岸边尔为食

  鸳鸯驳斥其言唱第三之偈:

  71           三  林中不求食        亦不搜水中

  苔草帕那迦        吾友!此为吾之食

  乌于是唱二偈:

  第十篇                                                 二○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八

  四  鸳鸯汝吾友        汝食我不信

  我于人里中        盐油调味食

  五  人调之米饭        甘味加肉汁

  然我此羽色        鸳鸯!何以不如汝?

  于是鸳鸯告以乌之羽色丑陋之原因,训乌说法,唱次之诸偈:

  六  害人与恶意        时于己心持

  食时自战怖        故汝如斯羽

  七  乌友!世间汝落伍  依有恶业故

  不乐得团食        故汝如斯羽

  八  吾友!我虽食水草  不伤诸生类

  少欲无疑惧        无忧亦无怖

  九  如斯保威仪        恶行应舍离

  于世不为害        如我为人爱

  一○  不使人杀不自杀        不使人征不自征

  有慈悲分对诸有        对任何人无憎恶

  72     鸳鸯为乌说法:“若汝为世间所爱,则须完全离去恶意。”乌云:“对予说汝等饮

  食之道,又有何益?”于是呀呀而鸣,飞往波罗奈秽物之地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竟,贪食之比丘得不还果──佛

  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乌是贪食之比丘,雌鸳鸯是罗喉罗之母,雄鸳鸯即是

  我。”

  四五二  布利般哈本生谭

  此见于隧道本生谭中(隧道本生谭═大坠道本生谭《五四六》)

  四五三  大吉兆本生谭

  [菩萨═师尊]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有关吉兆之经典所作之谈话。于王舍城

  为起某种事业,有多人集合之中,一人云:“今日为予当吉兆之日。”彼起立出发而

  第十篇                                                 二○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一○

  去。其他一人闻之曰:“彼男云吉兆等语而去,究竟何为吉兆?”

  又其他一男云:“吉兆为见吉祥之相,若人早起外出,见纯白之牡牛、见怀妊之

  女、或见赤色之鱼、满装之苏油、新榨之牛酪、或见未洗之衣类,或见粥食之事,

  此外别无吉兆。”其他一男云:“确系如此。”加以赞成。

  73     于是又他一男云:“彼非吉兆,吉兆为所闻之事,如闻某人云:‘满足’,又如

  闻:‘生长’、‘正生长’,或闻:‘食’、‘啮’等语,除此之外,别无吉兆。”某人

  闻此语同意赞成曰:“如是如是。”

  其次他之一男云:“彼非吉兆,吉兆乃感觉之事,即早起外出,对地有感、或感

  绿草、湿牛粪、清净上衣、赤色之鱼、金银,或感食物,除此之外,无有吉兆。”又

  某人闻此语加以赞成:“实为如是。”

  如此,用眼见吉兆,用耳闻吉兆,除此以外用感觉所感吉兆,三种主张者互相

  不能说服对方,于是由地神至梵天界诸神,不能真实得知“此即为吉兆”。因此,帝

  释自思:“此吉兆之问题,于人天之内,除世尊之外,无能说此者。予往世尊之处询

  问。”帝释于夜分往佛之处,敬礼合掌发问:“多数之天及人:· ……。”佛为此以十二偈

  说示三十八种吉兆,反复反复颂出吉兆经典,千俱胝之诸神得阿罗汉位,得预流等

  三位者不计其数,帝释闻此吉兆后,返还自身之住所。由佛闻吉兆之人天均喜悦云:

  “善哉所说!”

  时在法堂称赞如来之德,诸人曰:“诸子!如来合入人天之心,说此他人完全难

  近之吉兆问题,使人疑惑澄清,有如升虚空之月。如来完全为大知者。”如来适近其

  处问曰:“汝等比丘!于此处为何语耶?”比丘申述:“如是如是之事。”佛言:“汝等

  比丘!如是达正觉之我,说示有关吉兆之语,非自今始,我行菩萨之行时,亦为人

  天解疑,说吉兆之问题。”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74     主分  昔日,菩萨生于某街市有势力婆罗门之家,命名为拉其达童子。达青年

  时,在得叉尸罗修习学问,娶妻,其父母死而调查财宝时,决意为大布施,遂舍欲

  于雪山地方出家。如是依禅定得神通,食森林之草根、果实,在某地为住居,经时

  而弟子大增,有五百之追随者。某日之事,弟子等苦行者近菩萨前曰:“师尊!雨季

  之间,由雪山降下,为准备盐与酸物,思欲往地方行,如此,则予等身体强健,且

  能各处巡礼。”弟子等乞求许可。菩萨曰:“如是汝等前往甚善,只予一人留住此处。”

  第十篇                                                 二一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一二

  弟子等闻师之语,为告别之言,下雪山行,到著波罗奈市,住居于王园之内,于其

  处受大欢迎与尊敬。

  某日之事,波罗奈王城诸人集合之时,掀起有关吉兆问题之消息,此于序文中

  已有说明。惟于此时,为解诸人之疑问,未能发现有关吉兆问题之有力说明者,于

  是诸人往王园询问行者等吉兆之问题。行者等答王云:“大王!予等不能解说此问

  题,予等师尊拉其达仙人具有大智,今住于雪山,彼知对此吉兆问题之解说,使合

  于天界乃至与人界者共同之心。”王曰:“诸位尊者!雪山处于远方,尊师到底不能

  前来,虽云如此,我等亦难前往,将如之何?汝等前往询问汝等师尊,学得再归,

  语与我等。”行者应王之请云:“善哉!”同意其请,归至师尊之处申诉问语。师问王

  之安否及人民之状况时,行者等就眼所见有关吉兆等问题之始末,向师尊谈及自己

  75 等为求此问题之解答,特别前来向师说明愿望:“师尊!请为我等解说吉兆之问题。”

  此时弟子之长老向师问以第一之偈:

  一  人望吉祥时        应唱如何语

  读诵何圣典        或诵何天启?

  此人于此世        或者于彼世

  以如何行作        得祥福之惠

  如是弟子之长者问吉兆之问题时,大士菩萨为除人天之疑,为觉者之善导:“如

  是如是”说明吉兆。

  二  如何诸神一切父        乃至爬虫诸有类

  互以慈悲相敬爱        此为有类中吉祥

  76     如是大士说第一吉祥毕,其次说第二之吉祥:

  三  人为世间持善心        男女子弟行谦让

  遇骂忍辱不反驳        人人呼此为吉祥

  四  有学家系善        生为富贵者

  同僚不相轻        友谊有吉祥

  五  善友与善人        不欺得信用

  均富不害友        友间有吉祥

  六  同年妻女爱        从顺有子孙

  第十篇                                                 二一三

  --------------------------------------------------------------------------

  小部经典+一                                           二一四

  教养德行高        妻女中吉祥

  七  王有名声有类主        清净生活持势力

  民我不二为我友        此为王中之吉祥

  八  食与饮物施信者        香与香水与花环

  胸满欢喜心寂定        此为天上之吉祥

  九  诸贤尊彼清圣法        成满善人住寂静

  77               多闻持戒诸仙敬        此为阿罗汉吉祥

  78     大士唱此等之偈。大士依此之偈,使彼教说达阿罗汉教之最高顶,以上八偈说

  示吉祥,依此等吉祥使彼等满足,说最后之偈:

  一○  此等实为世吉祥        智者称赞心快适

  有智者应从此教        吉兆之内无真理

  行者等闻此等之吉兆,停留于七八日间,辞师下山出行。王迎行者等询问,行

  者等依师所教语王吉兆之问题后,遂还雪山。由此之后,吉兆之事,为世所明。有

  关吉兆有此规范,人人死后得生天道,菩萨亦于游化完毕与诸仙行者生于天界。

  79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我非只今日,于前生即说吉兆之问

  题。”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诸仙人是佛弟子等,问吉兆问题之弟子是

  长老舍利弗,师尊即是我。”

  四五四  迦达贤者本生谭

  [菩萨═贤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儿童之死所作之谈话,事情完全与辉煌

  耳环本生谭相同。佛向优婆塞发问:“优婆塞!汝愁烦耶?”答曰:“唯然。”佛对此

  云:“优婆塞!古之贤者闻贤人之语,对儿童之死而无悲。”佛应其求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玛伽堪萨王于郁多拉巴达地方之堪萨国阿西丹伽那城治国时,王

  有二位王子,堪萨与宇婆堪萨,及王女一人,德瓦格芭。王女出生之日,婆罗门预

  言者来预言曰:“此女之腹所宿之子,将灭堪萨国之堪萨王系。”王为爱情不忍扼杀

  王女,王思:“彼兄弟二王将可善为图谋。”王年老而薨。因王之死,堪萨继承王位,

  宇婆堪萨为副王。

  第十篇                                                 二一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一六

  二人思考:“若予等使吾妹亡故,则必受非难,如是使彼女独身,不与任何人结

  婚,使人看守。”于是建造一柱为中心之塔,使王女居住,而以王女之侍女难陀句芭

  及其夫安达卡温夫使者为看守之人。

  时在宇达拉玛都拉地方,有摩诃萨拉王君临治国,彼有二位王子萨伽拉与宇婆

  萨伽拉,其父王死后,萨伽拉承受王位,宇婆萨伽拉为副王。宇婆萨伽拉与宇婆堪

  萨于同一师尊处共同修学。宇婆萨伽拉侵入兄王之妇人室内被捕,逃往堪萨国宇婆

  80 堪萨之处,宇婆堪萨介绍彼与堪萨王,王对宇婆萨伽拉以优厚之待遇。

  宇婆萨伽拉事王之时,见德瓦格芭所居一柱为中心之塔,彼问:“此为何人居

  住?”彼闻其理由,对德瓦格芭寄与同情。某日之事,德瓦格芭见与其兄宇婆堪萨一

  同仕王之王子,彼女问:“此为何人?”侍女难陀句芭答:“此摩诃萨伽拉国之王子。”

  于是彼女私恋王子。而宇婆萨伽拉对使者难陀句芭加以用心,彼云:“汝能否使予与

  王女会面?”彼女云:“王子!此事甚易。”于是彼女转告王女,王女本即倾心于王

  子,彼女闻使者之言云:“其善。”与以同意。难陀句芭向王子预为转达其意,夜导

  王子至王女之住居,王子遂得与王女共同居住。

  如是二人时时相会之中,王女怀孕,其后王女有孕之事告知兄王。兄之二王子

  问难陀句芭,使乞求恕罪,言述事之始末,王兄弟闻此思考:“妹不能亡故,生女亦

  无亡故之必要,若生王子则必须不许存活。”于是将王女配与王子。

  王女月满生一女子,兄等闻之,大为喜悦,命名为安佳纳德威。王与彼等名哥

  瓦达玛那之富村,于是宇婆萨伽拉与王女共住于哥瓦达玛那村。王女又再怀孕,而

  使者亦同日怀孕。二人月满,同日王女生一男子,使者生一女子,王女恐杀其子,

  81 秘密将其子送往使者之所,而将使者之女取为己女,于是二人生子女之事向王兄弟

  告知。王兄弟问:“为男抑或为女?”闻知又生一女,王云:“如此继续养育。”如此

  以同一方法,王女先后生十人之男子,而使者生十人之女子。十人之男子皆育于使

  者之处,十人之女子则在王女之所,此事无任何一人得知。

  王女德瓦格芭之长子名世天,第二子力天,第三子月天,第四子日天,第五子

  火天,第六子水天,第七子阿周那,第八子拔周那,第九子伽达贤者,第十子安库

  拉。彼等作达卡温夫之子,为十人被使役之兄弟。

  时间经过,兄弟成长,强而有力,具有残忍粗暴之性质,步入掠夺之行径。终

  第十篇                                                 二一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一八

  于劫掠向王奉献之贡物,诸人集聚云:“使者安达卡温夫之子十人兄弟行将掠夺王

  国。”对宫廷之优柔加以非难。王呼安达卡温夫结问曰︰“何故汝子等为掠夺事?”王

  多次遣人,威胁使者,对之责难。使者大为恐怖战栗,求王宽恕,向王告白曰:“大

  王!彼等非我子,实为宇婆萨伽拉之子。”王集合宫臣协议:“以如何方法捕缚此十

  人兄弟?”宫臣等云:“大王!彼等为拳斗士,可于城中召开拳斗大会,呼唤彼等至

  拳斗场再捕杀之。”并于城中鸣击大鼓传布命令云:“自今七日,举行拳斗竞技。”于

  王宫门前准备拳斗场,周围作栅栏,装饰场内,以胜利之幢竖著于栏杆之上。全城

  之内涌起热潮,车轮相接,为得座席拥集而来。

  彼等命洽努拉与穆提伽往拳斗场,咆哮跳跃,阔步弹指,耀武扬威;而十人之

  兄弟亦前往欲为公众之掠夺,身著美丽上衣,于香市掠夺香料,于花市掠夺花鬘,

  82 四肢涂香油,身著花鬘,耳饰耳环,跳跃咆哮,弹指阔步,神彩飞扬出现于拳斗场

  上。

  尔时洽努拉不断弹指拉近,力天见此曰:“予不用手触。”由象小屋中取系象之

  大绳,大叫一声跳起投绳,围绕洽努拉之腹,绳之两端,卷合为一,旋转于头上,

  击打倒于地上,然后将之扔掷于栅栏之外。

  洽努拉当场摔毙。王呼穆提伽,彼起立跳上,咆哮弹指,力天击彼骨碎,彼叫

  曰:“予非拳斗士。”力天曰:“予不知汝为拳斗士与否?”捉其双手,扑打倒于地上

  气绝,然后扔出栅栏之外。穆提伽临死时立誓云:“予将为药叉,吞食此男。”彼于

  伽拉玛提亚森林中再生为药叉。王起立云:“召捕十人兄弟。”

  恰于是时,世天以铁轮为武器,投落于王之兄弟二人颈上。民众战怖,平伏于

  十人兄弟之足下云:“请饶恕我等。”十王子杀其二人叔父,据阿西丹伽那城,治其

  国家,迎父母于其地。十王子更考虑:“以全印度之王国为我等之物。”进而往伽拉

  塞那王所居之阿约迦城,将城包围,平杂木林,破周围之城壁,捕虏其王,王国入

  于其手。

  其次向都瓦拉瓦提地方前进,其市面临海,一方高山耸立,内住有妖怪,有药

  83 叉护持其市,见敌至辄现驴马之姿,扬起鸣声。此时依药叉之威力,举全城于海中

  置于一孤岛之上,敌去再行复置于原地。如是之驴马知十王子来,扬起鸣声,使城

  上升,立于孤岛,城之姿态忽然消失,王子离去其所,城再来立于原地。十王子来,

  第十篇                                                 二一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二○

  而驴马又如前状。

  十王子对都瓦提城之王国不能入手,于是往黑底帕雅那道士之前,表示敬意:

  “尊师!我等不能得都瓦拉瓦提王国,请告我等以何方法?”道士告曰:“于如是如是

  之沟所,有一驴马居住,彼见敌而长鸣,尔时城即上升。汝等捕捉其足,彼可告汝

  等之方法。”王子等作礼而去,往驴马之足下,向驴马请求:“吾友,除汝之外,别

  无可助予等者,予等攻城之时,请勿长鸣。”驴马告曰:“使予不鸣,势不可得,然

  汝等中四人先行,取大铁锄,于四方之城门向地中入大铁棒,于城上升时,手持铁

  锄附著之铁锁与铁棒相结合,于是城即不能举起。”十王子云:“甚善。”彼等于驴马

  未鸣之间,取锄来向四门打入铁棒。时驴马长鸣,城开始上升,但四门立四持锄者,

  以附著铁锄之铁锁结住铁棒,城遂不能举起,十王子于是入城杀王,使王国成为彼

  物。

  84     如是彼等十人之兄弟,以铁轮杀及全印度六万三千之王,如是十王子住于都瓦

  拉瓦提,配分王国为十分,尔时忘却其姊安佳纳德威。于是十兄弟云:“如是可分为

  十一分。”然最少之安库拉云︰“予之一分,请与予姊,予为商贾,以维生活,但诸

  兄长等使各自之人民对予献与年税。”兄等赞成,将其配分赠与其姊,于是其姊与九

  人之王子住于都瓦拉瓦提,安库拉则为一商人。尔时人寿为二万岁。

  时长兄世天王失去其一爱子,王甚愁恼,舍弃一切工作,终日著于寝床之一部

  而哭泣不止,伽达贤者自思:“除我之外,无能去兄之忧者,我须以方法除兄之忧。”

  于是彼扮成狂人巡回于城内,自向空中胡言:“与我以兔,与我以兔。”城中起大骚

  动,传云:“伽达贤者发狂。”此时大臣罗希内雅向世天王近前告白事由,唱第一之

  偈:

  一  堪哈族之君!君起何横卧  贪眠有何益

  君弟望虚空              身内跃狂气

  开萨瓦!伽达贤者王      口中说虚语

  85     闻大臣如是之语,佛知王心动,现等觉者唱第二之偈:

  二  开萨瓦!汝闻大臣语      为恐怖所袭

  因有亲弟忧              打破汝沉寂

  王起立,速由王宫而下,往伽达贤者之处,双手紧握其弟,语述第三之偈:

  第十篇                                                 二二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二二

  三  如何汝狂气        彷徨于都城

  口中呼兔走        谁取去汝兔

  伽达闻王之语,仍不关心,仍反覆同一之言不变。王又唱次之二偈;

  四  黄金与宝珠        白银他金属

  宝石珊瑚贝        望兔为汝作

  五  且于他森林        为作兔饵场

  为汝赍彼等        汝望如何兔?

  贤者闻王之言述第六之偈:

  六  地上所住兔        一切非我求

  我愿住月兔        开萨瓦!汝可交付我

  王闻此语:“无疑地予弟确已发狂。”于是悲伤述第七偈:

  86           七  亲弟!汝必舍生命  生命实可贵

  月中求取兔        勿望不可望

  伽达贤者闻王之语,身不动而立,向王云:“兄长!汝知失生命求兔亦不可得,

  何故死子而如是悲痛耶?”于是唱第八之偈:

  八  堪哈王!陛下若知此  堪为他者训

  奈何昔逝子          今更添愁烦?

  伽达语毕立于道之中央云:“兄长!予只望可知(可见)者,然汝悲痛不可知(不

  可见)者。”贤者为王说法唱次之二偈:

  九  依神或依人          不得留永久

  我子生不死          何能以求得?

  一○  咒文树根皮          药草与财宝

  堪哈!死子汝悲痛    无力使子苏

  王闻此语云:“可爱者!善哉!汝之意图,为除予忧而试为此。”王称赞伽达贤

  者说次之四偈:

  87         一一  依此大臣与贤者          虽已对予有忠言

  无如今日得正觉          伽达为我人间师

  一二  如火注入油(与第四四九第八偈同)

  第十篇                                                 二二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二四

  一三  我心食入箭(同第四四九第九偈)

  一四  我箭已拔除(同第四四九第十偈)

  最后现等觉者说偈:

  一五  有同情者        有斯智慧

  由忧免除        伽达慰兄

  其次,世天王以伽达童子之力免去忧愁,支配王国甚久。时十王子之童子等思

  考:“黑底帕雅那道士具有天眼,予等对彼一试。”使一青年童子美装,扮为怀孕之

  人,于腹部附以如和尚枕状之物,往彼之处问曰:“此妇人何时生子?”行者见此,

  知此兄弟十人灭亡之时到来,又知今日为自己之死期,彼答王子曰:“汝诸童子!汝

  等与此男子有何关连?”王子等云:“回答予等问题。”彼等向道人进迫,行者答云:

  “此男自今至第七日将产竭地罗树(坚木)木片,因此而世天之一族灭亡。总之,汝

  等取竭地罗树之木片烧灰,投诸流水。”彼等云:“此男一派胡言,男人如何生子?”

  于是作丝绳绞杀行者。

  88     王呼王子等问曰︰“何故杀行者耶?”王闻语之始末,心怀死惧,命人看守此男,

  至第七日由腹部生出竭地罗树木片,烧之成灰,投舍于河中。其后生长为爱拉伽树。

  其后某日之事,王子等欲往游水,往城门入口处所设之临时假屋,大为装饰,

  于中饮食游乐之间,手足互相抵触,遂分成两围,互相乱斗。

  时有一人未带棍棒,彼往爱拉伽树摘取爱拉伽树叶,在其摘取完了之时,竟成

  为爱拉伽树之棍棒,此男依此而席卷一切。其他诸童子亦皆往取成为棍棒,彼等互

  殴,终至全部灭亡。其中只余世天、力天、姊安佳纳德威及司祭官四人生还乘马车

  逃逸,彼等四人逃至伽拉玛提亚森林中,此森林为前拳斗士穆提伽依愿生为药叉之

  所,彼见力天接近,于是化现一城,自为拳斗士之姿,跳跃而大声叫曰:“谁与我战

  斗?”力天见此云:“兄长!予与此男战斗。”世天阻止不听,彼由车飞降,行近彼前

  弹指,药叉伸手捕彼,将彼如食球根之野菜而吞入腹中。

  世天知其弟被杀,与其姊及司祭官连夜攒行,日出之时行近村落,彼向二人云:

  “请料理食事前来。”其姊与司祭官入村,彼则隐于灌木之间。时有一猎师名伽拉者,

  见彼往灌木之间而去,思为野豚,以枪向世天足下投刺,“何人向予投刺?”彼闻人

  89 声,知被刺者为人,惊而逃去。王惊魂甫定起立云:“汝勿恐惧,可近前来。”彼向

  第十篇                                                 二二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二六

  前来之男问曰:“汝名为何?”“予名伽拉(老年)。”王曰:“人为老年所刺必死,古

  人有如是之说,予今必死无疑。”王呼伽拉:“汝其勿恐,前来为予缚伤。”伽拉为世

  天缚扎伤口后离去。

  王非常痛苦,对二人持来之食物亦不能食,王向二人云:“予今将死,君等纤弱,

  不可能为其他工作而生活,可学此咒文。”于是口教咒文,向彼等告别,当场命终。

  如是除佳纳德威之外,王之一族全部灭亡。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优婆塞!闻此古贤之语,人可免自己失子之愁而

  勿悲。”于是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竟,优婆塞证预流果──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

  语:“尔时罗希内雅是阿难,世天是舍利弗,其他者是佛之僧团诸人,伽达贤者即是

  我。”

  90             第十一篇

  四五五  养母象本生谭

  [菩萨═象]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养母之长老所作之谈话。现在此一本

  生谭之事件与睒摩贤者本生谭[第五四○]之事件相类似。

  佛向比丘等言:“汝等比丘!诸子不可怒此人。昔之贤人等,虽生于畜生之胎,

  离母七日不食憔悴,虽得受国王适当之待当,彼云:‘无母予则不食。’彼与母相

  会,始为食事。”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菩萨于雪山地方生为象胎,全身美丽纯

  白,有八万之象相从。然而彼之母盲目,彼以种种美味之果物与诸象,命彼等送与

  母食,然诸象不与彼女,而迳自食,彼调查得知其事,彼思:“予弃象群,自养吾母。”

  第十一篇                                               二二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二八

  夜间不使他得知,伴母往羌都拉那山麓,立于某池之侧之山窟安置其母,以便扶养。

  91     时有住波罗奈都之某林务官迷失方向不能确定,而大声哭泣,菩萨闻彼之声自

  思:“彼人迷路,然有予立于此处,决不使其人至于破灭。”彼行近其前,林务官恐

  怖欲逃,彼见之而问曰:“友!汝丝毫不必恐怖,亦勿逃走,汝何故哭泣而行?”“予

  失道路,今日已第七日。”象云:“吾友勿怖,予将伴汝往人行之路。”彼象使彼坐于

  自己背上,由森林载出归去。

  彼男乃一恶人,彼思:“回至都中,予将向王报告。”彼用目测度树与山峦,由

  森林出往波罗奈都。恰于此时,王所乘用之象死去,于是王命击打大鼓巡回布令云:

  “若谁发现适于王所乘用之象者,其人向王提出申告。”彼男往王之前云:“大王!予

  见一适于陛下乘用,全身纯白具备戒德之象王,予可为引路向导,请王派遣象师等

  与予一同前往捕捉。”王曰:“甚善。”与以同意,于是派遣象师与林务官多人共同相

  从前往。

  象师与彼男共同前往,见菩萨入池摄取食物,菩萨亦见象师,菩萨自思:“此危

  险非由他人所起,乃由彼一男人所为,然予有大力,纵有千头之象,亦能击杀,若

  予发怒,则能供王国兵士所乘之各种兽类溃灭。然若予发怒,则有损予德,是故今

  日虽以剑斩杀,予决不动怒。”于是决心垂头不动而立。

  象师进入莲华池内而立,见彼具足相好,象师云:“汝来,予子!”以类银之绳

  捉象之鼻,其后至第七日到达波罗奈都。

  菩萨之母因其子不归自思:“彼因王之伟大之役人等伴去,然今彼不在,此森林

  92 之树林将继续成长 1。”象母悲叹唱次二偈:

  一  因我子象之不在        诸树成长安金花

  萨拉奇与库达加        库鲁温达与比萨

  卡拉继拉与萨玛        卡尼卡拉七树花

  二  人人身具黄金装        伴象王去与团食

  王或王子乘无惧        象王可破敌武具

  象师于途中向王发送书信,王将都城严加装饰,象师向菩萨遍撒美香,伴往准

  备装饰之象舍,以种种色幕围绕,向王告其原由。王携种种极美味之食物,往与菩

  萨。彼云:“无予母,予不摄食。”彼不食团食,而王请彼食事,唱第三之偈:

  第十一篇                                               二二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三○

  93           三  汝象请摄食        汝象勿自瘦

  汝象应为者        王之用务多

  菩萨闻此唱第四之偈:

  四  予实怜彼母        盲目无养导

  悲叹于山麓        以足击树株

  时王问彼曰:

  五  大象!彼女汝之谁  盲目无养导

  悲叹于山麓        以足击树株

  菩萨唱第五之偈:

  六  大王!彼即为我母  盲目无养导

  悲叹于山麓        以足击树株

  依第六之偈,王闻知其事,放象使归唱第七之偈︰

  七  使彼养盲母        我今放象归

  此象与母会        一切亲类会

  以下第八第九为现等觉者之偈:

  八  由缚得解脱        象由绳被放

  须臾复元气        回到彼山窟

  94           九  彼往清凉池        由此象使用

  用鼻汲吸水        浇灌母之身

  菩萨之母自思:“天降雨耶?”母对雨泄露不平,唱第十之偈:

  一○  非时天降雨        凡愚天神谁

  我之生子去        谁为我从侍

  于是菩萨为恢复彼[母]之元气、唱第十一偈:

  一一  我母汝速起        缘何仍倒卧

  汝之自生子        今又得归来

  誉高迦尸王        毗提诃放我

  彼母对王感谢唱最终之偈:

  一二  今放我子归        孝养常不怠

  第十一篇                                               二三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三二

  富国迦尸王        得保寿永久

  王欣菩萨之德,由距池不远之处,设定村落,与菩萨与母永久之看顾。

  95     其后菩萨之母亡故,彼为之营行葬式,而后向伽蓝达伽隐居地方行去,于其场

  所有五仙人由雪山下来住居,于是菩萨与彼等以看顾。

  王为菩萨作石之肖像,施以非常之尊敬,全阎浮提之住民每年集会施行象祭。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四谛之理──说明四谛竟,养母比丘得预流果──佛

  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女象是王妃摩诃摩耶,养母之象即是我。”

  注 1  象居之处,食树芽而荒,树不能成长,今因彼不在,而不食,树木得以繁荣生长之意。

  四五六  月光王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祈园精舍时,对长老阿难得优惠所作之谈话。世尊由最

  初成道二十五年间,并无一定之侍者,某时为长老那伽波罗 1,某时为那耆多、优

  波摩那、须那呵多、周那、娑竭陀,某时为弥企哥随侍世尊。

  某日,世尊向比丘等言曰:“汝等比丘!我今年龄已老,我对某比丘等言:‘我

  等由此路而行。’但彼等由他路而往,又某比丘等将我之钵与衣投诸地上;故诸子

  要我指定一人比丘为不变之侍者。”于是由舍利弗为首,诸长老均合掌低头而立云:

  “世尊!予愿随侍,予愿随侍!”佛言:“诸子之愿望,予甚谅察,然有此意愿已足。”

  佛与拒绝。因此比丘等向长老阿难云:“君无求于侍者之地位耶?”长老云:“若世尊

  不以自己之所得衣与我,不以钵之食物与我,不许与佛同住芳香之住居,不携予往

  96 受招待;又若世尊能往予所受招待之处,若有由外国及远方来会世尊之予之同伴,

  得即刻引见世尊,若予有疑惑时,得即时许近世尊问明,又若世尊于予不在中所说

  之法,于予归来时能为予说,如此予方随侍世尊。”长老提出此四拒斥及四愿望之八

  条优惠,世尊当即许可彼之愿望,于是彼由尔时以来二十五年间成为一贯之常随侍

  者。

  彼于五点 2达此最高之地位,彼具备七种幸福:即遭逢圣教之幸福,理解圣教

  第十一篇                                               二三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三四

  之幸福,知宿因之幸福,为自利询问之幸福,位圣处之幸福,如理作意之幸福,与

  佛决定事务之幸福。彼于佛前得八优惠之许可,于佛之教为有名,光辉如悬于中天

  之月。

  于是某日诸人于法堂开始谈论:“诸君!如来与长老阿难以优惠使之满足。”佛

  适出堂问曰:“汝等比丘!诸君今于此处为何语而坐?”彼等答:“如是如是。”佛

  言:“汝等比丘!此非只今生,前生我亦与阿难以优惠使之满足,前生我亦与彼种种

  希望之物。”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彼之王子月光童子,于得叉尸罗接受

  学业。某夜,彼因向教师有所询问,于黑暗之中,由教师之家归往自己之住居,尔

  时有某婆罗门巡回行乞,童子因归自己住居而未见彼,以腕冲突,坏彼入食物之钵,

  婆罗门倒地哭泣。童子哀悯,返来执手扶起,婆罗门曰:“贵君坏我行乞之道具,请

  偿予食物之代金。”童子告曰:“婆罗门!今予不能与汝食物代金,然予为迦尸国王

  之王子月光童子,故于予即王位时,请汝向予要求财产。”童子于学业终了拜辞教师,

  归返波罗奈之都,向父王展示学问,父王曰︰“予望我生能见子为王。”于是使童子

  继承王位。

  97     彼名月光王以正义治国,彼婆罗门闻此消息:“予今将往取食物代金。”彼往波

  罗奈之都而行。彼见王向庄严之都城右旋为礼时,立于某高处场所,伸手高呼万岁,

  然王未见而通过。婆罗门知王未能得见,开始议论唱第一之偈:

  一  民之主请闻我言              月光王!我有目的来此处

  二足之长!行路婆罗门站立    不应行过若无视

  王闻彼言,以金钢之棒制止象行,唱第二之偈:

  二  闻梵志语我且止        因何目的来此处

  梵志!汝欲向我求何物  汝来此处语为何?

  尔后婆罗门与王之间更依问答之言辞,说其他诸偈:

  三  大王与我五胜村        百人婢女七百牛

  又与黄金一千两        与我同族妻二人

  98           四  梵志!汝有难行与苦行  梵志!汝有种种诸咒文

  或有忠实夜叉鬼        汝或知我利益事?

  第十一篇                                               二三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三六

  五  我无苦行无咒文        亦无夜叉诸鬼神

  我亦不知汝利益        然只曾有相会事

  六  我觉会见为最初        由今以前不知汝

  我今问汝语此义        何时何处曾会见?

  七  王陛下!健陀罗王之美都  汝住得叉尸罗时

  暗闇之夜于彼处          我等肩与肩冲突

  八  民之主!我等二人立彼处  彼处亲自相交谈

  我等会见止于此          由彼前后决再无

  九  梵志!人人无论于何时    贤者会见与善人

  一时会见交友久        曾为恩义不泯灭

  一○  然则愚人不认交        曾为恩义已泯灭

  愚者多归无恩义        愚人乃为忘恩者

  一一  反之贤者不忘友        曾为恩义不泯灭

  99               仅少恩义不归无        贤人乃为知恩者

  一二  我今与汝五胜村        百人婢女七百牛

  更与黄金一千两        与汝同族妻二人

  一三  国王陛下!善人会见乃如斯    星王之月满光辉

  迦尸之王!依汝今日得会见    我今富有得如彼

  100     菩萨并与彼以非常之名誉。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不只为今生,前生我亦依优惠使阿难

  满足。”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婆罗门是阿难,王即是我。”

  注 1  巴利语Nagasamala汉译那伽波罗又译象护,原语为Nagapala。

  2  五点(Pancasu thanesu)按英译之注,五点为五之abhabbatthana (不可能处),意

  义为何不明。

  第十一篇                                               二三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三八

  四五七  法天子本生谭

  [菩萨═天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提婆达多没入地中事所作之谈话。诸人

  于法堂中开始谈论:“提婆达多对如来持敌意而没入地中。”尔时,佛适出堂问曰:

  “汝等比丘!诸子今为何语,坐于此处?”答曰:“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彼

  于今世加害我胜者之法轮,没入地中,彼于前生,亦加害法轮没入地中,死后生无

  间地狱。”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菩萨生为欲界之法天子,而提婆达多

  则为非法天子。彼等之中,法天子庄严天界,驾乘庄饰优美之天车,由天女围绕,

  于满月之布萨日(斋戒日),月之黄昏时,于村市都中,诸人为食事后,坐于各自之

  101 门前为乐谈说时,天子立于空中说法曰:“远离杀生等之十不善业道,成就母之孝养

  法,父之孝养法及三种(身口意)之善行法,如是为之,死后生天,享大名誉。”劝

  起人人行十善业道,使阎浮提右旋;然非法天子则劝起人人行依杀生物等方法为十

  不善业道,使阎浮提左旋。

  时彼等乘车于空中相会,彼等之徒众相互问曰:“君等为谁之徒?”“君等为谁之

  徒?”相互答曰:“予等法天子之徒。”“予等非法天子之徒。”于是由道分离为二分。

  法天子告非法天子曰:“我友!君为非法,我为法,故道适于我。君应下车,让道与

  我。”于是唱第一之偈:

  一  我与名誉福善者        常赞沙门婆罗门

  天人恭敬法天子            道适于我与我道

  于是以下更为偈问答:

  二  我乘坚居非法驾          无怖畏者我有力

  法天子!此为未曾与之道  今日如何可与汝?

  三  往昔正法实现前        最长最胜最恒久

  非法生起后世间        离最长者幼者道

  四  如何恳愿求适当        如何相应亦不让

  102               今日两者须战争        道于战争属胜者

  第十一篇                                               二三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四○

  五  予之德望漫诸方        大力无量无比者

  具一切德法天子        汝非法者何可胜?

  六  依铁可以损黄金        黄金对铁无损伤

  今日非法若害法        铁亦美丽如黄金

  七  若汝非法得战胜        纵汝非善无智慧

  我无爱憎让汝道        汝出恶言我忍辱

  此等六偈乃由彼等之问答对话所生。

  103     由菩萨说此偈之刹那,非法天子不能立于车上,头下颠倒落于地上,地即开裂,

  尔时,彼生于无间地狱之中。

  世尊知此事,以现等觉者之智,述残余之偈:

  八  非法天子闻此语        头下足上落地狱

  我今欲战无须战        行程皆无何能害

  九  忍辱之力胜战力        非法自害灭入地

  真理精进法天子        满足去道乘军车

  一○  父母沙门婆罗门        在己家中不尊敬

  此世已尽弃身体        肉体坏时至地狱

  恰如非法之天子        头下脚上堕恶趣

  一一  父母沙门婆罗门        在己家中为尊敬

  此世已尽弃身体        肉体坏时至善趣

  恰如善法之天子        彼乘军车升天去

  104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提婆达多非只今生,前生即已对予为

  持敌意而没入地中。”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非法天子是提婆达多,

  徒众即是彼之徒众;法天子即是我,徒众即是佛之徒众。”

  四五八  优陀耶王子本生谭

  [菩萨═帝释]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乖离之比丘所作之谈话。此事件将在姑

  尸王本生谭(第五三一)中载出。佛向彼比丘问曰:“比丘!汝真违背教团耶?”彼

  第十一篇                                               二四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四二

  答曰:“世尊!是为真实。”佛言:“比丘!汝何故因烦恼而乖违此出离之教耶?昔之

  贤人于广泛十二由旬之繁荣都城苏伦达那治国,与美如天女之妇人,虽同居一室达

  七百年,决不放纵五官,以贪欲心观看彼女。”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迦尸王于迦尸国苏伦达那之都城治国时,王无王子与王女,彼向

  自己之后等云:“欲得王子。”尔时菩萨由梵天世界殁,彼宿于第一后之胎,尔时彼

  使多数之人心中增大欢喜而出生,命名为优陀耶跋陀。此童子于将学步时,又有其

  他之有情由梵天界殁,彼生于王之他后之胎而为王女,彼女亦命名为优陀耶跋陀。

  105     童子成年后,极一切学术之蕴奥,而彼生来为一禁欲者,梦寐中亦不知淫欲之

  法,彼之心不染著于诸烦恼。王使王子即位,并告彼:“使生起种种娱乐。”菩萨云:

  “予不望王位,予之心亦不染著于诸烦恼。”彼与拒绝,王屡劝慰,彼用赤阎浮檀金

  作一女人之像,告父母云:“如得此像之女人,则予接受王位。”彼等持此黄金之像,

  巡回至一切阎浮提亦不得此容色之妇人。于将王女优陀耶跋陀装饰使立于像侧时,

  彼女较黄金之像尤为优美,于是二人虽皆不欲,诸人将此异母妹之优陀耶跋陀童女

  为第一之后,使菩萨即就王位,然彼等二人均为禁欲之生活。

  其后及父母去世,菩萨执掌政治,两人虽同住于一室,但决无依贪欲放纵五官

  相见之事,虽然如此,彼等互相约束云:“予等之中最初死者,生于次所而来,必须

  告以:‘我已生于如是之场所。’”

  时菩萨即位后七百年而去世,然并无他王,由优陀耶跋陀后发布政令,大臣等

  推行政治。菩萨于三十三天为帝释天,为受非常之名誉,七日间未能回想过去之事,

  而彼依人间世界计数,发觉已逾七百年 1,彼思:“予以财宝一试王女,为狮子吼而

  说法,完成约束归来。”

  彼一时代人间寿命为一万岁 2。王女是日夜间,紧闭门户,使卫兵站立,彼女

  106 于七层装饰美丽之宫殿御室中,唯只一人思自己之贞洁而坐。时帝释持一满盛黄金

  货币 3之金钵,出现于寝室,立于一方,与彼女交谈唱第一之偈:

  一  丽装持美肢        身体美无缺

  独坐升高殿        紧那罗美眼

  我今请求汝        共渡一夜欢

  于是王女唱次之二偈:

  第十一篇                                               二四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四四

  二  巡回掘内壕        坚固望楼门

  刀剑人守护        此城人难入

  三  虽有青年人        不能来此处

  然汝因何故        前来欲会吾?

  时帝释唱第四之偈:

  107           四  美者!我为一夜叉  前来汝之前

  汝使我欢喜        与汝盛金钵

  王女闻此唱第五之偈:

  五  优陀耶殁后              天、人、夜叉,一切不望他

  大威神力者!夜叉汝速去  莫更入此地

  彼闻彼女之狮子吼,不能立足,为离去之状而隐身消失。次日彼于同一时刻携

  银钵盛金币,与彼女交谈,唱第六之偈:

  六  享受爱欲最上乐              有情为此行过恶

  美丽微笑者!如此快乐汝莫舍  我今与汝银之钵

  王女自思:“彼得与我谈话,将屡次前来,故今予不与彼谈话。”于是彼女不作

  108 任可言语,帝释知彼女不语之事,即由彼处消失。而次日彼携铜币 4盛以铁钵而来

  曰:“夫人!请使予依爱欲之乐得到满足,如此,予以盛铜币之铁钵向汝奉上。”王

  女见彼唱第七之偈:

  七  男子用财货        向女求好意

  欲求女承诺        增加高财额

  然汝违天法        次第为递减

  菩萨摩诃萨闻此语云:“王女陛下!予为一细算之商人,予不达目的决不失去财

  产。若贵女愈益年青,增加容色,予则向汝增加持来之赠物,然汝日日减少青年之

  容色,因此予亦灭少财宝。”于是唱次之三偈:

  八  于此人间世        有美身体者

  年青与容色        人人日减退

  从汝容色故        财宝亦减少

  今日比前日        汝渐衰老故

  第十一篇                                               二四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四六

  九  有名誉之女        依此我观察

  时随日夜过        容色渐减损

  一○  善慧之王女        汝当少年时

  应速修梵行        汝益有容色

  109     于是王女唱一偈:

  一一  诸天不如人间老        彼等四肢无皱襞

  威神夜叉我问汝        诸天不老因何故?

  时帝释语彼女唱一偈:

  一二  诸天不如人间老        彼等四肢无皱襞

  天之容色日益增        广大享受天之乐

  110     彼女闻天界之美,问往彼处之道,更唱一偈:

  一三  于此世界中        多有老恐怖

  而有诸多人        说往天行道

  威神力夜叉        我今重问汝

  往彼世界行        何道至无怖?

  时帝释语彼女,更唱一偈:

  一四  正置语与意        由身不为恶

  住家多施食        有信心柔软

  同情且亲切        叮咛有爱语

  如在斯道者        他界无恐怖

  111     王女闻彼之言,赞赏而更唱一偈:

  一五  夜叉!恰如父与母      汝对我教诲

  胜容色者!我今重问汝  伟大之人!汝究竟为谁?

  于是菩萨更唱一偈:

  一六  美夫人!我为优陀耶    约束来此处

  告汝我所往            与汝完约束

  王女闻言喘息流泪:“夫君!汝优陀耶跋陀王耶?予无汝不能生活,汝使予能得

  住于君侧之方法,教诲于予。”于是更唱一偈:

  第十一篇                                               二四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四八

  一七  若汝实为优陀耶        为约束故来此处

  我等再会求方法        王子!我欲汝常教诲我

  时菩萨教诲彼女唱次之四偈:

  一八  青年速过如刹那        有情死无坚固者

  身体危脆老行去        优陀耶女!力行正法莫放逸

  一九  一切土地满财宝        唯只一王之领土

  未离欲者死时弃 5      优陀耶女!力行正法莫放逸

  112         二○  父母兄弟及姊妹        依据财产买得妻

  彼等相互亦弃舍        优陀耶女!力行正法莫放逸

  二一  此身为他之食物        善趣恶趣皆轮回

  须知皆是暂时住        优陀耶女!力行正法莫放逸

  如是菩萨摩诃萨与彼女教训,彼女亦信乐彼之法语而为赞赏,唱最终之偈:

  113         二二  夜叉善说法        死者生命短

  有限无长乐        苦恼又相伴

  舍弃迦尸都        出家独游行

  菩萨与彼教训回归自己之住所。彼女于翌日将政治交付于大臣等,于自己之都

  中心情愉快之御苑,出家为仙人之道,修行正法,寿命终时,生于三十三天为菩萨

  之侍女(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四谛之理──说明终了,乖离之比丘得预流果──佛

  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女是罗喉罗之母,帝释即是我。”

  注 1  三十三天一日一夜,当人间世界之百年。可与杂阿毗昙心论卷二、俱舍论卷十二、S.Hardy︰

  Manual of Buddhism P.25 参照。

  2  人间之寿命依时代为由八万岁至十万岁。

  3  货币Masaka指一般以铜、木等制造之小货币而言。汉译为一钱。

  4  Kahapana为四角之铜币,重1 Penny 之六分之五,约当三四钱重。

  5  原典为Tan capi jahati avitarago,原典之注为Tanhavasiko puggalo ettakena pi

  第十一篇                                               二四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五○

  yasena atitto maranakale avitarago va tam vijahati……,英译德译皆误,应译为

  “未离欲者,虽有如何之财产国土、父母妻子、眷属、从仆等,死时不能将之持去,一切

  舍弃,一人堕于恶趣”。

  四五九  水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对制伏烦恼之事所作之谈话。某时,舍卫城

  之住民,有在家五百人之同伴,听闻佛之说法,出家受戒,住于张黄金之床某家,

  夜半之时,思起爱欲──一切详情如前所述 1──尊者阿难,以世尊之命令,于集

  合比丘众时,为佛设座著席。佛不问:“诸子起爱欲之思耶?”而对全部一切诸人言

  曰:“汝等比丘!烦恼非为小事,时时所起之诸烦恼,为比丘所应制伏。昔日之贤人

  等,于佛未出世时,制伏烦恼得辟支佛之智。”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114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迦尸国某村有二友人携水瓶往田中,置

  于田之一隅,二人整理田地,若喉渴时,前往饮水。彼等之中一人为饮水而往田端,

  彼吝惜自己之水,由他人瓶中取饮;黄昏时彼由田出,于洗身时反省:“今日依身门

  2有无为恶之事?”彼思出盗饮他人之水,心怀恐惧战栗,彼思:“此贪欲如增大,

  则予将投入恶趣。予须制伏此一烦恼。”于是将盗水而饮之事置于念头,愈益为观念

  之修行,终至得辟支佛之智,而对获得之智经过不断思考而去。

  时其他之一人,洗身起立,向彼云:“吾友!予等归家。”彼答:“君且归去,予

  于家已无用,予已成为辟支佛矣。”“辟支佛如君之状耶?然则辟支佛为如何之人

  物?”“辟支佛有二指长之发,著袈裟衣,住于北面雪山之香醉山 3洞窟之中。”于是

  彼摩头,于刹那之间消失在家之相,著纯红之重衣,缠似电光之腰带,偏袒赤色之

  上衣,以云色之粪扫衣置于两肩,蜂色(黑)粘土制之钵吊于左肩之下,彼立于空

  中说法,然后升至高空,降于香醉山之洞窟。

  又迦尸国之村有某地主于店中坐定,见某人携妻前来,彼放纵五官眺望彼容色

  优美之妇人,彼自思︰“若予贪欲炽盛,予将堕入恶趣。”于是彼恐惧战栗,愈并积

  第十一篇                                               二五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五二

  115 累修行观念,生辟支佛之智,立于空中说法,而后往香醉山洞窟而去。

  又迦尸国村落之住民,父子二人一同行路,盗贼于森林入口处埋伏等待,捕获

  彼等父子,捉其子云︰“持财宝来,领取汝子。”将父亲放回。又捕获兄弟二人,捉

  其弟而放其兄。又捕获师父与弟子,捉其师而放弟子,因弟子爱惜学问,往持财宝

  前来,领取其师。

  时有父子已知盗贼埋伏等待,父云:“汝行予待其捕。”子云:“父莫作是言,父

  行,予待其捕。”父云:“汝莫作是言。”父子相互争辩之中,为盗贼所捕,盗贼问曰:

  “汝等相互有何关系?”“予等无任何关系。”彼等故意以为妄言。彼等由森林出,黄

  昏洗身体之时,其子默检自己之戒德,见自为妄言:“予此恶行增大,将堕恶趣。予

  须制服此烦恼。”于是彼愈益积观念之修行,生辟支佛之智,而后立于空中为父说法,

  向香醉山之洞窟而去。

  又迦尸国之村落某地主禁止杀生,然于献牺牲祭礼之时,多人集合向彼曰:“地

  主!今为牺牲祭之时,予等思欲杀鹿及豚向夜叉神为牺牲之供献。”地主曰:“汝等

  可从前此之习惯。”于是诸人多为杀生。彼见诸多之鱼肉:“此诸人如此滥杀生物,

  因予之一言,使彼等杀生。”彼深致后悔,于是托窗而立,愈益积观念之修行,得辟

  支佛之智,立于空中说法,然后往香醉山洞窟而去。

  116     又迦尸国之村落有某地主禁止卖酒,多人云:“以前在此时期,有酒祭之祭日,

  予等应如何为之?”彼云:“汝等依先祖之例为之。”于是诸人为祭,饮酒喧哗,或挫

  手足,或割颈截耳,彼等被捕缚,多受刑罚。地主见彼等心中自思:“若予不与承诺,

  彼等将不尝受此等苦痛。”彼因此事,深致后悔,于是愈益修行观念,生辟支佛之智,

  立于空中说法:“汝等不可怠惰。”然后往香醉山洞窟。

  其后五人之辟支佛为行乞而至波罗奈之都,下降立于自家之门下,善整服装,

  善缠身躯,以庄严之步法托钵达到王宫之门前。王见彼等起净信之心,招入王之宫

  殿,洗彼等之足,涂以香油,招待以软硬美味之食物。于是王坐于一方问曰:“诸位

  大德!尚在青年而出家,乃殊胜之事,于此青年时代诸位出家,视诸爱欲,以为祸

  患。然诸位修行观念之对象,出家之动机为何?”彼等向王语云:

  一  我饮友不与之水        故后嫌恶此恶事

  今决再不为此恶        知此之故我出家

  第十一篇                                               二五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五四

  二  见他人妻起欲心        故后嫌恶此恶事

  我今再不为此恶        知此之故我出家

  三  大王!森林诸盗贼  捕获我之父

  我为彼等问        知而答虚语

  故后我为此        嫌恶此恶事

  决不再为恶        是故我出家

  四  营牺牲之祭        人人为杀生

  彼等要求我        我与彼承诺

  故后我为此        嫌恶此恶事

  决不再为恶        是故我出家

  五  谷酒果酒[调和酒]4   最初饮者诸人人 5

  117               彼等无益今多饮        我与饮酒之承诺

  故后嫌恶此恶事        不再为恶故出家

  彼等顺序说述五偈。

  王闻每人之回答,述赞赏之辞曰:“诸位大德!出家于诸君最为适当。”

  王听闻彼等之法,起净信之心,与衣服医药,送出辟支佛等。彼等亦向王作礼,

  离其处而去。

  尔时以来,王于物质之欲望,离欲而不关心,虽然摄取上味之食物,然对妇人

  不语不见,以离欲心起立行止。入王室静坐,观白壁为准备定,不久即起禅定,彼

  达禅定,呵斥爱欲而唱次之偈:

  六  爱欲实可忌        恶香甚多棘

  耽溺于欲者        不得此安乐

  118     时彼之第一之后自思:“此大王闻辟支佛之说法,为不满足之状,不与我等谈

  话,自入王室,是故予须把握此王。”后往王室之门口,立于门前,闻王呵斥爱欲感

  慨甚深之偈,后云:“大王!贵君呵斥爱欲,但世间无有爱欲之快乐者。”后赞美爱

  欲唱他之一偈:

  七  爱欲快乐大美味          无有快乐胜爱欲

  生前耽于爱欲者          死后彼等可生天

  第十一篇                                               二五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五六

  菩萨闻此,叱彼女曰:“此死恶婆,汝为何言,爱欲有何快乐,爱欲实为转成苦

  痛之物。”于是唱残余之诸偈:

  八  爱欲恶味为苦患          无有苦痛甚爱欲

  生前耽溺爱欲者          死后彼等生地狱

  九  坚锐利如刀          无慈悲之剑

  如短刀刺胸          爱欲更苦痛

  一○  身如丈之深          炭火燃其身

  太阳热犁头          爱欲更苦痛

  一一  剧烈如毒药          或如煮沸油

  或如铜绿青          爱欲更苦痛

  119     菩萨摩诃萨向后如是说法,于是集合大臣等:“汝等大臣!汝等统治国家,予将

  出家。”多数人民悲泣,菩萨升起立于空中,与诸人教训,然后由空中飞向北方至雪

  山,于心情愉快场所结庵,出家为仙人之道,命终之后,彼继生于梵天世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烦恼非是小事,纵然微小烦恼,贤人

  亦应调伏。”于是佛说明四谛之理──四谛说明竟,五百人之比丘等,达阿罗汉位

  ──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辟支佛等已般涅槃,后是罗喉罗之母,王

  即是我。”

  注 1  英译于第四一二,德译于第三○五及第四○八中举出。

  2  指身口意三者。

  3  香醉山Nandamulaka 为辟支佛所住之洞窟。

  4  Sara谷物所造之酒(谷酒)。meraya植物之汁所造之酒(调和酒)。

  5  原文Ye Jana patham’asu no,注Ye no game jana pathamam evarupa asum ahesum

  (于我村最初如此之人人)。

  第十一篇                                               二五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五八

  四六○  优万伽王子本生谭

  [菩萨═王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逾城出家所作之谈话。某日比丘等集于

  法堂,为佛德之语:“诸位!若十力之世尊为在家者,彼于一切世界之中央为转轮

  王,具备七宝,成就四神足,将有千人以上之子相从;然世尊舍弃此殊胜之威神力,

  见爱欲之过患,夜半由[从者]车匿相伴,乘[爱马]犍陟,逾城于阿拏摩河岸出

  家,为六年之苦行,成等正觉。”尔时世尊出堂问曰:“汝等比丘!诸子今为何语坐

  于此处?”彼等云:“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如来非只今生大逾城出家,前

  生佛亦于有广泛十二由旬波罗奈之都,舍王位而出家。”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蓝玛之都有名一切施王。今日波罗奈之都,于优陀耶王子本生谭

  [第四五八]谓之苏伦达那都,于小斯塔索玛王本生谭[第五二五]谓之斯达萨那

  都,于数那难陀仙本生谭[第五三二]谓之布拉夫玛瓦达那都,于堪达哈拉司祭官

  120 本生谭[第五四二]谓之普帕瓦提都,而于此优万伽王子本生谭则谓之蓝玛都。如

  此都名时时变更。

  于此之都,一切施王有千人之王子,王与长子优万伽以副王之位。彼于某日,

  晨起驾华丽之车,以非常之威严,游行御苑;彼见树梢及草叶尖端,枝端及蜘蛛巢

  穴等处,如悬真珠之网 1之露滴,问曰:“驭者!此为何物?”“副王!此为寒期所下

  之露滴。”彼闻驭者之答,日中游于御苑,黄昏归时,不见露滴,彼问驭者:“我今

  不见露珠,露珠今往何处?”驭者答:“副王!露珠于太阳升起时,即碎入地中。”彼

  闻而恐惧战栗︰“此等有情之寿命行作(状态)亦如露滴,予于病、老、死尚未逼迫

  之中,乞愿父母,出家为宜。”彼以露滴为观念之对象,见三界如火宅,于是不往自

  己之住居,向坐于庄严具备之法庭中父王前礼拜,坐于一方,乞愿出家,唱第一之

  偈:

  一  朋友大臣相围绕        车乘之王我为礼

  大王!我今乞愿请出家  主君许我此心愿

  时王对彼制止,述第二之偈:

  二  若汝爱欲有不足        我可为汝使满足

  第十一篇                                               二五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六○

  有害汝者我护汝        优万伽!莫作出家之乞愿

  121     童子闻此唱第三之偈:

  三  爱欲对我无不足        亦无任何害我者

  到老终无破坏事        我欲制造此洲渚(国土)

  佛唱半偈说明以上之次序:

  四(A)子向父乞愿        父又乞己子

  余半偈为王所唱:

  四(B)我子!市民皆乞愿  优万伽!莫作出家言

  童子后又唱第五之偈:

  五  军车之主王            勿止我出家

  不耽诸爱欲            不属老支配

  童子唱此偈,王无回答之语,彼向童子之母曰:“王后!汝子向父望得承诺出

  家。”后闻此语:“贵君此为何言耶?”后急切息不得喘,坐黄金之舆,急往法庭哀愿,

  唱第六之偈:

  六  我之爱子!我愿汝之身  我禁汝出家

  永久我见汝            优万伽!莫为出家言

  122     童子闻此唱第七之偈:

  七  草叶端白露            太阳升碎落

  如人寿无常            爱母!汝切莫止我

  虽云如此,彼女哀愿,再三再四,于是菩萨摩诃萨向父唱第八之偈:

  八  车乘之主!请王为驾夫  使母乘此舆

  我将度苦海            使母莫妨碍

  王闻王子之言,谓后曰:“我后!汝且乘舆归去,请登(喜增)宫。”彼女闻王

  之言,不能居于彼处,由妇人等围绕而去,登上宫殿:“我子之事究竟如何?”彼女

  站立远望法廷之门。

  菩萨于母去时,更向父乞愿,王不能拒绝彼之愿望,王云:“我子!如是可依汝

  之所思,允汝出家。”王与承诺,彼得许可时,菩萨之末弟财胜童子礼拜父王:“父

  王!“请许予亦出家。”王一并承诺。兄弟二人拜王,舍弃爱欲,多人围绕,由法廷出,

  第十一篇                                               二六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六二

  后眺望菩萨摩诃萨:“予子出家,蓝玛都城将空虚矣。”后悲叹而唱次之二偈:

  九  汝急去!告彼为贤者 2  蓝玛都空虚

  优万伽出家            一切施王许

  123         一○  千子之长兄            青年譬黄金

  强力之童子            出家披袈裟

  然菩萨亦未立即出家,彼与末弟财胜童子一同拜辞父母,出都而去,而使多人

  归回,两人进入雪山,于适心之场所结庵出家为仙人。而后起得禅定神通,以树根

  果物渡一生涯,死后生至梵天世界。

  最后为佛偈说明其义:

  一一  优万伽胜财       二童子出家

  舍弃父与母       断灭死缚著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非只现在,如来前生亦弃舍王位而出

  家。”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父母是今之大王族,财胜童子是阿难,

  优万伽即是我。”

  注 1  “真珠之网”,底本为(muttajalakare nalagge) 应读为muttajalakarena 方为

  正确。

  2  “汝急去”云,为后命令侍女之言,“为贤者”为向王子之传言。

  四六一  十车王本生谭

  [菩萨═贤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父亡之地主所作之谈话。彼于父亡之

  时,为愁叹所打击,放弃一切工作,只为悲泣。佛于晨起眺望世间,观彼已达预流

  124 果之状态,于是翌日,佛往舍卫城步行托钵,食已,遣去诸比丘等,只一年少沙门

  随行,前往彼家。交谈而坐,佛以爱语问曰:“优婆塞!汝悲痛耶?”“唯然,世尊!

  父亡之悲,使予逼恼。”佛言:“优婆塞!昔之贤人如实知八世间法 1时,而无丝毫

  之悲痛。”佛应彼之乞求,说过去之事。

  第十一篇                                               二六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六四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有十车大王其人,舍恶行以正义治国,彼之一万六

  千夫人之最年长第一之后,产有二王子及一王女。长子名罗摩贤者,次子名相童子,

  王女名清凉。

  其后第一之后殁,王为彼女之死而悲叹,由大臣注意营办彼女之葬式,王又以

  其他夫人置于第一后之地位。彼女甚合王意,至受宠爱。彼女其后妊娠,注意胎儿,

  产一王子,名芭拉陀童子,王爱此一王子,谓后曰:“予与汝任何选择之物。”彼女

  接受其言亦暂置之。然童子七岁之时,彼女至王前云:“大王!汝前许予子可选择任

  何之物,今请与彼。”“王后!汝可选择所欲之物。”“大王!请让予子继承王位。”王

  弹指 2曰:“汝死恶婆!予之二王子如日之光辉,汝杀彼等,则汝子之王位有望。”

  彼女为王叱责,心甚恐惧,回返自己后室,然其后数日,屡屡向王乞求王位。

  然王不与彼女所选之物,王自思:“妇人者乃不知恩之反逆者,彼女或伪为制造

  予之书信,或伪行贿赂使杀王子。”于是彼呼王子近前,谈此事情:“吾子等!汝等

  住于此处实甚危险,汝等往邻国或往森林,于予死荼毗时返来继承属我家族之王位。”

  125 又呼占相师前来询问自己寿命之期限,彼等云︰“有十二年之寿命。”王闻之云︰“吾

  子等!今后十二年来揭王之天盖 3。”彼等云:“谨遵王命。”向父涕泣拜辞,出王宫

  而去。王女清凉亦云:“予亦愿随兄等一同前往。”向父乞假,悲泣而去。

  彼等三人由多人围绕出离王城,多人归去,三人次第入于雪山,向有水而又易

  得种种树实之处结庵,依果实彼等三人维系生命而活。

  相贤者与清凉女对罗摩贤者请求云:“兄长如我等父执地位,请住此庵,予等持

  树实前来养育兄长。”得兄之同意。自此以来,罗摩贤者,残留其处,余者持种种果

  实养彼。

  如是彼等以种种果实生活居住之时,十车大王过于心悬王子等,第九年而殁。

  后于王之葬仪毕,为自己之子揭示天盖,大臣等云:“天盖之主现住森林之中。”不

  与王位。芭拉陀童子云:“予将往森林伴出予兄罗摩贤者揭示王之天盖。”彼执王之

  五种标章 4,整饰四种军队 5,到达彼之住所,于不远之处安置阵营,于相贤者与

  清凉女往森林时,彼入于庵之境内,罗摩贤者于门如善据黄金之像毫无怖畏安乐

  而坐。彼行近其前,礼拜而坐于一方,告以王所发生之事,与大臣等一同稽颡涕泣。

  罗摩贤者决无悲伤亦无涕泣,彼之五官一无变化。

  第十一篇                                               二六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六六

  芭拉陀于黄昏泣而坐时,他之二人持种种之树实归来,罗摩贤者自思:“彼等尚

  126 在年幼,彼等尚无如予之了解事物之智慧,因此忽然告以‘予等之父已殁’,彼等将

  不堪悲痛,心脏破裂,予以方便使彼等下入池中而立,使之闻此突然发生之事。”于

  是向彼等指示前方一池云:“汝等时常不归,此为汝等之惩罚,下入此水中而立。”

  唱前半之偈云:

  一(A)如何?相弟与清凉  汝等下水立

  彼等依兄之言,即下往水中而立。时彼向彼等告以发生之事,唱残余之半偈:

  一(B)十车王崩去芭拉陀所云

  彼等闻父死之报告而气绝,彼再语彼等,彼等再度气绝,如是三度气绝,大臣

  由池中将倒卧之彼等运出,使坐于地上。彼等苏息之时,一切诸人相互涕泣悲汉而

  坐。

  尔时芭拉陀童子自思:“予之兄姊相童子与请凉女闻父之死,悲痛不堪,然罗摩

  贤者竟无悲泣,彼不悲之原因究竟为何?予将向彼闻见。”于是彼询问而唱第二之

  偈:

  二  罗摩依据何威力        应悲痛时汝不悲

  汝闻父死不悲痛        苦恼何不征服汝?

  时罗摩贤者以自己不悲之理由向彼说明:

  三  任人如何多悲叹        难为之事无奈何

  如何有智有慧者        空自悲痛使自苦

  127           四  青年与老人        愚人与贤者

  富者与贫者        任人皆死去

  五  譬如熟果实        恐怖其常落

  生死诸人人        常有死畏怖

  六  晨会诸人人        夕有不见者

  夕会多人人        晨有不见者

  七  愚人害自己        空自徒悲叹

  多赍诸利益        贤者应为此

  八  身瘦颜色褪        一切自己害

  第十一篇                                               二六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六八

  死者不复苏        悲叹竟无益

  九  譬如家燃烧        依水可灭消

  有智有闻慧        贤人亦如是

  急起止悲哀        如风散飞绵

  一○  一人之死一族生        一切生类实如是

  若人能依第一义        皆有关连共互住

  一一  是故贤者多闻者        洞察此世与他世

  人死悲痛虽大事        知法心意自无苦

  一二  此我亲族不施舍        养育彼等使受乐

  我善护持其余者        此为智者之所行

  依此等偈,彼说明世之无常。

  129     集会之诸人听闻罗摩贤者说明世无常之说法,均止住悲痛。

  而后芭拉陀童子礼拜罗摩贤者云:“请兄受承波罗奈都之王位。”“吾弟!汝可与

  相童子及清凉女伴往执行政治。”“吾兄!汝如何?”“吾弟!父王告予‘逾十二年返

  来为政’,予若今往,违背父言,今后三年将往。”“其间谁掌政治?”“汝可为之。”

  “否,予等不能为。”罗摩贤者云:“如是,于予归前,以此履物治之。”于是脱下自

  己之草鞋与之。彼等三人取履物礼拜贤者,由多人围绕,往波罗奈之都。

  130     彼之履物于三年问执掌政治,大臣等置草鞋于凤辇乘,决定诉讼。若决定恶时,

  则履物相互击打,见履物之指示,再改正决定;若决定正当,则履物无音而静止。

  贤者经过三年,出森林达波罗奈之都,入于御苑。童子等知彼返来之事,彼等

  由大臣等围绕前往御苑,以清凉女为第一之后,行二人之灌顶式。菩萨摩诃萨于是

  即位,乘严饰之车,为多人围绕而入都,右旋为礼,升至善月王宫之大广间,自此

  以来,彼于一万六千年间,以正义而为政治,升往天界。

  一三  罗摩为政治        一万六千年

  有首如螺贝 6      政治大臂者

  此为现等觉者之偈,说明其讯息。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明四谛竟,此地主达预流果──佛

  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十车大王是净饭大王,母是摩诃摩耶夫人,清凉女是罗

  第十一篇                                               二六九

  --------------------------------------------------------------------------

  小部经典十                                             二七○

  喉罗之母,芭拉陀是阿难,相童子是舍利弗,徒众是佛之徒众,罗摩贤者即是我。”

  注 1  八世间法attha lokadhamma :一、得(labha)二、不得(alabha)三、称(yaso)

  四、讥(ayaso)五、毁(ninda) 六、誉(pasamsa)七、乐(sukham)八、苦(dukkham)。

  2  弹指,嘲弄人时或叱责人时所作之表示。

  3  揭天盖乃即王位之意。

  4  王之五标章panca rajakakudhabhandani 一、扇(valav1jani),二、冠(unhisa),

  三、剑(khagga),四、天盖(chatta),五、履物(paduka)。

  5  四种之军队Caturangin1:一、象兵(hattharuha),二、马兵(assaruha,anika-t

  tha),三、车兵(rathika),四、步兵(pattikarika)。

  6  “螺贝之首”(kambu-g1vo)注为“似黄金之相首”(suvannalingasadisag1vo),此在

  Stede 辞典中释为having a neck shaped like a shell,i.e. in spirals,having lines

  or folds,considered as lucky。英德两译亦有类似之说明。

  四六二  防护童子本生谭

  [菩萨═大臣]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放弃精进努力之一比丘所作之谈话。彼

  为舍卫城之住民,上好门第之子,闻佛说法而出家,彼完成由阿阇梨(轨范师)及

  和尚(亲教师)所命之义务,通晓两波罗提木叉,满过五年,彼思:“予欲得业处 1,

  将住森林。”彼向阿阇梨及和尚乞假,往拘萨罗国某边疆之村。于彼处,信乐彼之威

  131 仪作法,诸人为彼造柴庵,互通闻问。雨期近至,彼努力用功统一心意,依非常之

  精进,三个月间,修习业处,然彼尚不能认识曙光,彼思:“予确如佛说四种人 2中

  之最平淡无奇者 3,予住于森林将有何益?”“予往祇园精舍,得拜见如来殊胜之颜

  色,听闻甜蜜之说法。”彼放弃精进,由森林出,渐次往祇园精舍而来。

  于是由阿阇梨、和尚、友人及知己等问其返来之理由,彼言其事情。彼等对彼

  责难:“何故为如此事?”伴彼往佛前,佛言:“汝等比丘!何故伴来汝等不欲之比

  丘?”告曰:“世尊!此比丘放弃精进而归来。”佛问比丘曰:“是真实耶?”答曰:

  第十一篇                                               二七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七二

  “世尊!是为真实耶。”佛言:“比丘!汝为何放弃精进耶?于此教法不精进怠慢之

  人,不能得最上之阿罗汉果,而精进之人则能成就此法。汝于前生为有努力堪忍教

  训者,依此理由,汝为波罗奈都之国王百子中之末子,能守贤者之教训,而能得王

  之白天盖。”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有防护童子为王之百子中之末子。王云:

  “每子一人应各学适当之学。”与每子以一大臣为师。时菩萨为童子之师,为一贤人

  学者,立于王子父执之地位。大臣等使学习学业终了之王子见王,王与彼等以地位

  而后送出;防护童子已极一切学术之蕴奥,彼问菩萨:“师尊!若予父派遣予至其他

  地方,予将如何为之?”菩萨曰:“王子!若汝被提供地方时,汝不接受,汝向王云:

  ‘大王!予为末子,予如亦出往他处,陛下膝下空虚,予愿侍王左右。’”于是某日

  防护童子向王礼拜立于一方,王向彼问曰:“我子!汝之学业终了耶?”“唯然,大

  132 王!”“汝可选择汝所好之地方。”“大王!汝之膝下空虚,予愿侍王左右。”王甚满足:

  “甚善。”王与同意。

  其后彼居王之膝下问菩萨曰:“师尊!今将如何?”菩萨云:“请向王索取一处

  古之御苑。”彼云:“谨如君命。”彼由王得受御苑后,以彼处所生之花与果实,结交

  亲近都中之有力者。彼复问菩萨:“现将如何?”菩萨云:“王子乞愿于王,向市内诸

  人施与食物及著物。”彼如其言,对市内之人,一人不遗施与食物与著物。彼更问菩

  萨求王许可,对宫中使者、马匹、军队,悉皆无有遗漏,与以施物。此外对由外国

  前来使者住居之照顾,对诸商人税金之平均分担,即一切应为之事,彼皆自行之。

  如是彼从菩萨摩诃萨之忠告,对一切宫城内外人人、市民、国民及外来人等,恰如

  铁练之状,依各各四摄事 4而结缚亲近。于是彼受人人之喜爱。

  其后,王于临终,大臣等集于床前问曰︰“大王!陛下归隐之后,与谁王之白天

  盖?”王答曰:“予之诸子对王之白天盖有同等之权利,然可与汝等中意之人。”彼等

  于王崩后,葬式终了,于第七日集会说明:“大王遗言:‘汝等中意者揭王之白天盖。’

  予等中意于防护童子。”于是由王之一族围绕,以黄金饰房之白天盖为彼所揭。防护

  大王依菩萨之忠告,以正义治国。

  133     他之九十九人童子云:“予等父王驾崩,诸人使防护揭得天盖,彼为末弟,天盖

  不可加诸于彼,天盖应为我等长兄所揭。”彼等一同以书信送交防护大王:“天盖应

  第十一篇                                               二七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七四

  与我等,否则诉之战争。”于是包围都城。王向菩萨告知此事,问曰;“我等今将如

  何?”彼答曰:“大王!不可与陛下之兄等战争,即将陛下之君父所有之财产分作百

  分,向九十九位兄长发送通知谓曰:‘诸位此皆父王之所有物,请与分取,予与诸

  兄不起战争。’”彼依照施行。此时彼之长兄布萨童子告其他诸弟曰:“诸君!无人能

  有胜王者,我等之末弟虽为敌人而决不敌对,反将父王之所有物送与我等,且云‘予

  决不与诸兄战争。’然我等不能一时皆揭天盖,我等唯有使一人揭起天盖,应使彼

  为王,并谒彼向彼受取王领而后归回我等之地方。”于是彼等一切童子解散都之包

  围,停止敌对行为而入都,王亦使大臣等对彼等表示敬意而出迎。童子等率诸多从

  者步来登上王宫,对防护大王表示恭顺,坐于低之座席;防护大王坐白天盖下狮子

  座上,名声吓吓,威风堂堂,而王下眺所至场所,悉皆震骇。

  布萨童子眺望防护大王之威容自思:“予等之父王,恐已知自己殁后防护童子为

  王之事,故与我等地方而不与彼。”于是彼与王会谈唱次之三偈:

  134           一  大王!思起民之主(父王)    知汝之戒德

  敬他诸童子                不与汝何物

  二  大王尚在时            或往天上时

  予之一族!见己之利益  承诺汝王位

  三  防护!汝依何戒行  立于同族上

  何故一族众        无能超越汝?

  防护大王闻此说自己之德,唱次之六偈:

  四  王子!沙门及大仙  我均不嫉视

  我尊敬彼等        跪拜其足下

  五  沙门仙人喜德行        彼等德法俱相应

  我欲听闻彼说法        教训于我无嫉念

  六  沙门及大仙        我闻彼等言

  毫不起轻视        我心喜法缘

  七  象兵与卫兵(马兵)  车兵步兵等

  我常于彼等        与衣食不怠

  八  大臣顾问官        辅我从者等

  第十一篇                                               二七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七六

  135               波罗奈之都        供与肉酒水

  九  又有富商贾        彼等诸国来

  我计彼等便        布萨!如此知守护

  时彼布萨童子闻彼之德,唱次之二偈:

  一○  防护!汝实依法者  汝胜予一族

  汝今可治国        贤慧利益者

  一一  汝由一族所围绕        积集种种之宝德

  诸敌无能征服事        修罗无能征帝释

  136     防护大王与一切兄等非常之荣誉,彼等于彼之前滞留月半,彼等云:“大王!诸

  地方盗贼起时,予等以为监督,陛下可安享国政之乐。”于是各各归返自己之地方。

  王从菩萨之忠言而行,寿命终后,往生天国。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比丘!如此汝于前生堪从忠告,然今生汝何故不

  精进耶?”佛为说四谛之理──说明四谛竟,彼比丘达预流果──于是为作本生今昔

  之结语:“尔时之防护大王是此比丘,布萨童子是舍利弗,其余弟兄是大小长者,徒

  众是佛之徒众,与忠言之大臣即是我。”

  注 1  业处Kammatthana,巴利佛教有四十业处之数,即十遍处、十不净观、十念、四无量、

  四无色、界差别、食厌观。

  2  在德译之注,举预流、一来、不还、罗汉四种。然四种人依汉译亦有几种,例如:一、从

  闇趣闇,二、从闇趣明,三、从明趣阇,四、从明趣明;又一、顺流行者,二、逆流行者,

  三、自住者,四、到彼岸者等是。

  3  “最平淡无奇者”(padaparama),英德两译为The most devoted to worldly condi-

  tions;der weltlichkeit am nachsten,两者为同样之注释。于Stede 之辞书中说明为

  one whose highest attainment is the word(of the text,and not the sense of it

  )。

  4  “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第十一篇                                               二七七

  --------------------------------------------------------------------------

  小部经典十一                                           二七八

  四六三  苏婆罗迦贤者本生谭

  [菩萨═贤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般若波罗蜜 1(最上智慧)所作之谈话。

  某日黄昏之时,等待如来出堂说法之比丘等,集于法堂:“诸君!佛实为大智、广智、

  明智、速智、利智、锐智者,具备临机应变之方便智,其智广大如大地,甚深如大

  海,广阔如虚空,于一切阎浮提(全世界)所起之智,无得凌驾十力之世尊者─譬

  137 如于大海所起之波,不能超越其岸,又如达岸时,波即破碎。如依其智,无任何人

  能超越十力之世尊者,若达佛之足前,其人必被破碎。”如是比丘等说明十力世尊之

  大般若波罗蜜(最上之大智慧)。佛适出堂问曰:“汝等比丘!诸子今为何语,坐于

  此处?”答云:“如是如是。”佛言:“汝等比丘!世尊非只今生为具智慧者,彼于前

  生智慧尚未成熟时,即为一具智慧者,彼虽盲目,于海洋中依海洋之标帜而知‘此

  海中有如是如是之宝。’”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在巴鲁王治国时,巴鲁之海滨有一港村,尔时菩萨生为巴鲁

  海滨船户头之子,身为可爱之黄金色,彼名苏婆罗迦童子。彼于多人服侍下成长,

  十六岁时,极乘船学术之蕴奥,其后父殁,彼即为船户之头,操乘船之业。彼为贤

  者,具备智慧,彼所乘坐之船,决无灾害发生。

  其后彼之两眼为盐水所害而失明,彼自其时以来,虽为船户之头,但不作操船

  之业,彼思:“予将赖王以生活。”彼往王之前。时王任命彼为评价鉴定之工作,自

  此来,王之象宝、马宝、真珠宝、摩尼宝(宝石)等等之鉴定,使彼为之。

  尔时,某日之事,有率黑岩顶色象而来之人等曰:“此可为王所乘用之象。”王

  见其象云:“可使贤者见之。”于是诸人率象往彼之前。彼以手抚摸象之身体,告曰:

  “此不适为王者之象,彼之后足伤残。何以故?母象产时,未能以肩承受,于是落于

  地上,后足伤残。”诸人问牵象而来人等,彼等云:“贤者之言,是为事实。”王闻此

  138 事,甚感满足,与彼铜币八枚。

  复于某日,有牵一匹马来之人等云:“此可为王之马乘。”王又使将此马送贤者

  之前。彼以手抚摸后云:“此马不适为王者之马乘,何以故?此马生而母死,故此马

  未得母乳,未能十分发育。”彼之所云又为真实,王又闻此,甚感满足,与以铜币八

  第十一篇                                               二七九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八○

  枚。

  尔时某日,又持车来人等云:“此可为王之车乘。”王亦使送彼所。彼以手抚摸

  车后云:“此车为空洞之木所作,故不适王乘用。”彼所云又为事实,王又闻之与铜

  币八枚。

  时有向王持来价值甚高之毛毡之人等,王又命送彼之前,彼以手抚摸后云:“此

  毡有被鼠啮破之一洞。”诸人检视,发现其处告王,王甚满足,与铜币八枚。

  彼自思:“此王对鉴定如是希有之事,只与以铜币八枚,此赠物只可为理发师之

  礼物,此王概为理发师之子,奉仕此王实无利益,予将归自己之住所。”于是回归巴

  鲁海滨之港。

  彼住于其处时,商人等准备乘船出海,彼等考虑:“我等将使谁同乘?”“苏婆罗

  迦贤者所乘之船,决不蒙害,彼为贤者,善巧方便。彼虽盲目,但苏婆罗迦贤者为

  一殊胜之盲目者。”于是往彼之前乞愿曰:“请为我等之船头。”彼云:“诸君!予为

  盲目之人,如何能为操船之工作。”“头主!汝虽盲目,但对予等而言,实为第一人。”

  139     于是一再恳求,彼与承诺:“甚善,诸君!予依诸君之言 2,乘船前往。”于是乘入

  彼等之船。

  彼等依船向大洋驶出,船七日间,无事进行,尔后不时风起,四个月之间,漂

  流于大海上,到达库罗玛拉海域。彼处有身体似人,口如剃刀之鱼类,出没于水中

  商人见此鱼类,向菩萨问其海之名,唱第一之偈:

  一  出没如人鱼            剃刀之鼻嘴

  苏婆罗迦!我等向汝问  此为如何海?

  摩诃萨因彼等问,依自己乘船之经验较量,唱第二之偈:

  二  出帆巴鲁滨        诸商求财宝

  迷船来此处        库罗玛拉海

  而此海产金刚石,摩诃萨自思:“若予语彼等‘此为金刚石海’,则彼等为贪欲

  而采多量之金刚石,船将沉没。”彼不语彼等,使船系留,而以方便握一网绳如取鱼

  状,投纲捞取金刚石之宝,投入船中,而将其价值少之物品弃于海中。

  船过其海,往火鬘海之处而行,其海燃烧如火聚,如悬于中天之太阳放大光明。

  诸商人以偈问彼:

  第十一篇                                               二八一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八二

  三  我等见此海            如火如太阳

  苏婆罗迦!我等向汝问  此为如何海?

  摩诃萨复向彼等继续说偈:

  140           四  出帆巴鲁滨        诸商求财宝

  迷船来此处        其名火鬘海

  而此海多产黄金,摩诃萨依如前状,由其处采黄金投入船内。船更过海,达辉

  耀光如乳酪之酪鬘海,商人以偈问其名:

  五  我等见此海        如酪又如孔

  我等向汝问        此为如何海?

  摩诃萨继续以偈语之:

  六  出帆巴鲁滨        诸商求财宝

  迷船来此处        呼为酪鬘海

  而此海多产白银,彼仍以如前之方便采之,投入船中。船更过海,到达海面辉

  耀如青色草禾又如谷物之佃,名青色草鬘海。商人以偈问海之名:

  七  我等见此海            如草又如谷

  苏婆罗迦!我等向汝问  此为如何海?

  彼继续以偈说明:

  八  出帆巴鲁滨            诸商求财宝

  迷船来此处            青色草鬘海

  而此海多产青摩尼(绿柱玉)之宝,彼仍以如前之方便采宝玉,投入船中。船

  过其海,到达如苇林之状,又如竹林之状之苇鬘海。商人以偈又问其名:

  141           九  我等见此海              如苇又如竹

  苏婆罗迦!我等向汝问   此为如何海?

  摩诃萨继续以偈说明:

  一○  出帆巴鲁滨         诸商求财宝

  迷船来此处         呼为苇鬘海

  而此海多产竹色之琉璃,彼又使采投入船中。商人等过苇鬘海见瓦拉巴姆迦海,

  彼处海水由四面八方卷起拥近船边,四方有如同绝壁之大洞卷起之水波,生出恐怖

  第十一篇                                               二八三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八四

  劈耳之音声,如使心脏破裂。商人等见此,恐怖战栗以偈问其名曰:

  一一  不思此海此世物            闻此音声大畏怖

  譬如大洞与绝壁            此海我等从未睹

  苏婆罗迦!我等向汝问究竟  此处名为如何海?

  菩萨继续告其名曰:

  一二  出帆巴鲁滨        诸商求财宝

  迷船来此处        瓦拉巴姆迦

  142     菩萨摩诃萨云:“诸君!到达此瓦拉巴姆迦海,决无能有归还之船,船到此海,

  必至沉没破灭。”然此船中有七百人乘坐,彼等为死之怖畏,如在无间(阿鼻)地狱

  被煎煮之众生,异口同音放出悲哀之声。摩诃萨自思:“除予之外,无任何人能救此

  等诸人之安全。予将立愿,救助彼等。”于是向彼等云:“立即用香水使予沐浴,使

  予著新衣服,预备盛物之钵,置于船之先端。”彼等急忙照办,摩诃萨以两手执盛物

  之钵,立于船头发愿唱最终之偈:

  一三  自有记忆限          达知觉以来

  我对一生物          不知故意害

  依此真实语          使船安全归

  四个月之间行遇异国之船,今归路如有神通,依神通之威力,仅一日之间到著

  巴鲁滨港,而船更又向陆上行近过八宇沙婆 3丈,立于船头家之门前而止。摩诃萨

  143 分与彼等诸商人金、银、摩尼、珊瑚、金刚石等,并与彼等教训云:“此等诸宝,诸

  位已充分获得,今后决再勿为航海之事。”菩萨一生涯为布施之善业,生于天之都城。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汝等比丘!如来前生即为如此之大智者。”于是

  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徒众是佛之徒众,苏婆罗迦贤者即是我。”

  注 1  Pannaparami 为梵语之Prajna-paramita 普通汉译为般若波罗蜜(多),译为度或到

  彼岸。巴利语波罗蜜(parami)为最极最上之义。

  2  原文为tumhehi arocitasannaya  niyyamako bhavissami译为“自己盲目,不能见海

  与空,诸君以观察告予,予依其言之状况判断,驶船操作”之意。

  3  宇沙婆usabha,一宇沙婆等于百四十肘,即二百尺余,故八宇沙婆约一千六百余尺。

  第十一篇                                               二八五

  --------------------------------------------------------------------------

  小部经典十一                                           二八六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