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本性法师:禅思录 参禅境界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9日
来源:   作者:本性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本性法师:禅思录 参禅境界

 

  文/ 释本性

  由于在禅门打滚,说的也多是禅话,便经常有兴趣者问我有关禅的问题。这不,今天,又有信士问我:什么是禅的境界呢?

  这问题,说实在,好回答,却口难开,笔难写。

  禅的境界,从佛陀开始,便不由声音与文字表达。佛教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思议;不立文字;言语道断;说的就是这意思。佛陀在灵山上拈花示众,众人莫明其妙,唯有首席弟子迦叶破颜微笑,佛陀因此传给他涅槃妙心、微妙法门。这涅槃妙心、微妙法门便是禅的境界。

  可见,禅境不是靠语言笔墨可以叙描出来的,须凭感悟,有赖以心印心。

  话虽如此,但为了薄弱根机者领悟方便,佛陀以及禅家们还是给了我们许多方便法门,包括语言文字。这方便法门就如以船过河,船是方便,过河才是目的;就如以手指月,手是方便,见月才是目的。我们切不可执着于船与手,也就是不可执着于方便的法门——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只为你的入门。

  对禅的境界,青原行思禅师有三层次说: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这是僧人参禅的境界。

  俗者苏东坡也好参禅,他的参禅三层次则是:参禅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参禅时: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参禅后:溪声尽是长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历代僧俗有许多参禅的感悟,境界或高或低,皆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兴趣时看看,对我们了解禅境,进而实践体悟是有帮助的。

返回目录

-----------------------------------------------------------------------------------------------------------------

更多本性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