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创古仁波切文集:转心四思惟 第一项修行的警醒:珍贵人身 珍贵人身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3日
来源:   作者:创古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创古仁波切文集:转心四思惟 第一项修行的警醒:珍贵人身 珍贵人身

 

  我们所拥有的是“珠宝般(藏文“诺(尔)布(norbu)”)的人身,因为人身如同珠宝一般地非常罕见。具有人身的我们极度地幸运,因为能够修持佛法;倘若我们生为另一种形式,将无法修持佛法,也无法对人身的情形有任何的了解。由于我们具有人身,拥有聪敏的心及强壮的身体,足以支持修行所须的努力。

  这个身体被称为“珠宝”,因为它极为罕见及珍贵,非常美丽,又相当纯净。我们的身体因为两种理由而被称为“珠宝”:我们拥有所谓的八有暇(藏文“贴瓦杰(tel wa gye)及十圆满(藏文“究(尔)瓦秋(jor wa chu”)。八有暇即八种自由(eight freedoms):在藏文里,“自由”的字义是“安逸”或“时间”,或有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的闲暇。所以,如果我们要修持佛法或工作,或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时间这么做。称我们的身体是珠宝的第二个理由,是我们拥有十种难得的圆满修行资产(ten assets or endowments)。通常,“资产”这个字指的是财富或良善的特质;但是,在这儿它表示我们具有修行所需的一切有利条件或福报——即顺缘或善缘。有时候,我们也许有时间去做任何我们想做的事,但可能缺乏所需的有利状况或顺缘。因此,所谓的十圆满就是拥有使八有暇发挥极致用途的一切必要之顺缘。

  当我们谈到珍贵人身时,我们往往也必须对轮回的六道有所认识。所谓的六道包括:天道(梵文“德瓦(deva”)、阿修罗道(梵文“阿素(asura)、人道(梵文“那(nara”)、畜生道(梵文“提瑞亚(克)(tiryak”)、饿鬼道(梵文“(波)锐踏(Preta)”,或“薛荔多”)及地狱道(梵文“那卡(naraka”)(注3)。人道只是六道之一。在开始时,要我们相信无法直接看到的众生的存在——例如,饿鬼、地狱道众生、嫉妒心极强的阿修罗或天神——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尤其是当我们初学佛法时。但是,不相信鬼神并没有什么害处,因为这是可以逐渐再去学习的。

  相信其他道众生的存在,在开始时可能不容易;可是,我们必须记住;不相信的理由只是因为我们无法看见他们。然而,如果我们无法看见某项事物,这并不自动地表示它不存在。譬如,假若某个人在睡觉,他可能梦到许多不同的地方及人物;一位观看这位梦者的人或许会说:“这些地方及人物并不存在。”可是,这位梦者实际上非常生动地经验到这些事件。虽然观察者没有同样的经验,但他不能因此否定这些经验的可能性。所以,即使我们无法看到或直接体验到某件事物,也不能因而否定它存在于某些众生心中的可能性。此外,我们可能有一个非常愉快的梦,梦中的房子非常华丽,座落于一个非常幽美的地方,里面住着非常和善的人;但是,在有些时候,我们却有一个非常不愉快的梦,梦中的情境非常可怕及痛苦,例如陷入一个毒蛇窟中。我们拥有这两种不同的经验,而这些经验的特质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心。我们的梦境是愉快或不愉快的,取决于极其微妙的心识印痕(识痕)或心的潜意识痕迹。

  我们觉醒的经验也是一样。如果我们有杀生、说谎或偷盗的倾向,这些恶行会在我们心中留下非常强烈的痕迹,并在来生(注4)制造非常痛苦、恐惧的经验。所以,由于在过去生所累积的一切恶业,一位“邪恶”的人将会有投生地狱道、饿鬼道或畜生道(即下三道,亦称为三恶道或三恶趣)的经验。

  相反的,如果某个人在某一生中修持布施及持戒等善业,他在未来生将有投生于人道、阿修罗道或天道(即上三道,或三善道、三善趣)的愉悦经验。所以,业力的显现过程很像是一场梦:先前的行为所遣留的痕迹将会影响到梦境的愉悦与否,而我们在清醒时所经验的一切事物都是先前行为的产物。这就是为什么佛陀给予我们关于轮回六道的法教。他给予这些法教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使人们感到恐惧,而是要告诉我们娑婆世界到底是如何运转的。

  我们是人道的众生,这表示我们处于一种非常幸运的状况,因为我们不须要承受下三道众生不幸的境遇。事实上,我们生于最好的一道,只要想像一下畜生道众生所受的痛苦,就能明白这一点。就短期而言,一位畜生道众生必须忍受许多它无法避免的痛苦和困境;就长期而言,它无法为自己设定任何目标,或设法得获较佳的生活或任何形式的解脱。畜生道的众生也没有足够的思考能力,因此无法减轻境遇的痛苦。就这些看来,人道众生幸运太多了,因为我们的身与心都具备了改善境遇、计划及进步的能力。当然,和地狱道或饿鬼道的众生相较之下,我们更能体会自己有多么地幸运!

返回目录

-------------------------------------------------------------------------------------------------------------------

更多创古仁波切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