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萨迦派上师开示录:远离四种执着修心法集解 “远离四种执着”修心法详释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4日
来源:   作者:萨迦派上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萨迦派上师开示录:远离四种执着修心法集解  “远离四种执着”修心法详释

 

  诺千·贡噶·桑波

  敬礼上师和文殊师利

  为了一切众生,必须成佛。欲达此目的,则必须听闻深奥神圣的教法并思维修习之。完全具备了听法的正确态度以后(譬如已经发起高贵的菩提心),您就应该去请法,并认真听闻。

  在这儿要讨论的教法是“远离四种执着”,它是三世一切如来唯一之道,亦是一切经典(诸佛深奥的言教)之精义。为修行此法,先说明此法传承之历史,以启发信心,认识根源。

  一、教法之历史

  当瑜伽士之主伟大的萨迦巴——萨千·贡噶·宁波十二岁时,他依慈悲的巴里·罗札瓦(Bari Lotsawo )为师。一次当听法时,巴里译师说:“你是一位大修行者的独子,一定要好好修行,你需要智慧,可修神圣的文殊师利法。”于是便传授了文殊师利灌顶和口授给他。

  由上师的陪伴,萨千在老寺开始闭关专修,起初有些障碍生起,他以禅修,念诵和Blue Acala 的水护法将之克服。经过六个月的修行,一天,萨千真的清楚地看到了文殊师利菩萨端坐在宝座上,手结说法印,旁边有两位菩萨侍者,此时文殊师利说:

  若执着此生,则非修行者,

  若执着世间,则无出离心,

  执着己目的,不具菩提心,

  当执着生起,正见已丧失!

  他说了这四句偈。

  后来,萨千细思此四句偈的意义,发现佛陀所说经典的所有教法都浓缩于此了。了解了这是个深奥的教法后,他开始依之修行,最后得到了知一切法的智慧。

  后来,萨千将此教法传给他的儿子——苏南·则莫大师(Sonam Tsemo)再经杰森·仁波切·达波嘉晨(Jetsen Rinpoche Dakpa Gyaltshen)、确杰·萨迦·班智达(Choje Sakya Pandita)、卓贡·确嘉·发思巴桑·空确·帕( Drogon Chcgyal Phakpa Zhang Konchok Pal)、塔·布巴(Tak Phukpa)、确杰·苏南·嘉晨·帕·桑波(Choje Sonam Gyaltshen Pal Zangpa)、喇嘛巴登·侧亭(Lama Palden Tshultim)、确杰、耶希·嘉晨·帕·桑波( Choje Yeshe Gyattshen Pal Zangpa)传至贡噶·桑波上师(本文作者),再经不间断之传承传至当今我们的上师萨迦·催金·纳汪·贡噶(His Holiness Sakya Trizin Ngawang Kunga)。

  二、实际教法

  包括前行,根本教法和结论三部分:

  A 前行

  ㈠皈依

  前行包括皈依和发菩提心两部分,皈依在大乘和小乘中有四种不同,第一、皈依的对象:我们皈依崇高的佛陀、觉悟者,他的德行不可思议,没有任何过失,于一切众生中为无比。其次皈依珍贵的教法,是所有存于佛陀和不退转菩萨心中的教法与证悟;其次皈依珍贵的僧团,是不退转的菩萨们依正确的行为和见解而行持的团体。第二、皈依的时间:乃从现在直至觉悟成佛。第三、皈依者:不只是自己,而是由自己带领着父母,与数如虚空般的一切众生一齐皈依。第四、皈依的目的:不只是为自己,而是为一切众生而求究竟觉悟。将上面的意义谨记于心,然后以不散乱的心,念诵下面的皈依文。

  我与如虚空般广大皆曾为我父母的众生们,从今时直至成佛,皈依珍贵的佛宝,他是上师;皈依神圣的法宝,包含所有的教法和证悟;皈依神圣的僧宝 ,他们是无上士之子。尽量多念,结束时再念下文:

  愿珍贵的三宝加持我心向佛法;加持我行于法道;加持我驱散道上的错误;加持我了达一切幻象即本觉智;加持我于刹那间亦不生世俗想;加持我急速成就佛道。

  ㈡发菩提心

  其次是发菩提心,应念下文:

  珍贵佛法僧三宝,直至菩提我皈依,

  经由布施等行持,为利有情愿成佛,

  为利有情故;我必须成佛,

  为达此目标,清净三业精进行!

  B根本教法:

  根本教法包括四项:

  ㈠若执着此生,则非修行者。

  先将身体以金刚坐姿或任何舒适的姿势坐好,念皈依文和发菩提心文。

  此句意为你不应执着此生,盖纵使你执于海市蜃楼,它也不能解决饥渴,执着此生亦然。如果你执于此生,所行的善业及闻、思、修等,只能导致今生的荣华富贵,不是正确实在的法行,因此世亲在他的俱舍论中说:

  “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已得闻思后,行者应全力彻底投入修行。”

  所以在有了清净的道德基础后,应该建立起稳固的闻、思、修三慧,首先听闻佛法,其次思维它的意义,并清除疑惑,再依此教义认真修行。

  为激发向道之心,先要思维,欲正确地修学佛法,必须具备的十八种条件是多么难得,为激发修道的精进心,则要思维死和无常。

  1、必要条件之难得

  首先是十八种必要条件,寂天大师在其入菩提行论中说:

  “这十八种必要条件是极为难得的。既已得到,一定要为众生的利益而努力,如果不能利益众生,未来将难再获此机会矣!”

  如他所说,此一具备所有条件可供修学佛法的人身实不易得。既已得到,一定要彻底地修行,我们应一再思维这个道理。

  详言之,可由四种观点来分析。第一,由因上观其难得。第二,由数目上观其难得。第三,由譬喻观其难得。第四,由性质上观其难得。

  第一,欲得此条件具足的人身,必须修行善业,弃舍不善业,然而三界中的众生,行善者少,造恶者众,应如是从“因”的观点思维其难得。

  第二,由譬喻来看,世间的众生数目:地狱多如大地尘数,恶鬼多如暴风中的雪片,畜生多如啤酒中发酵的谷子,和此相比,得圆满人身者极为稀少,应该如是由数目的观点思维其难得。

  第三,在入菩提行论中说:

  “所以佛说得人身之难,比乌龟要伸颈入于一个在大海中任意漂流之轭木孔中还难得多。”

  一只盲龟居于大海,每百年浮出海面一次。此时在大海上漂荡着一只金色的轭木,其上仅有一孔。正如那只海龟几乎不可能将颈子伸进其孔中一般,一个众生要在无量种生物中生得人身较之尤难。应该如是由比喻的观点思维其难得。

  第四,离远八种无暇之地,如生为愚痴者或野蛮人等。至于十种圆满的获得,亦极稀有,应该这样由性质的观点思维其难得。

  下面将此十八种必要条件分述于后,有八种是需要避免的,谓之八无暇,即生为(1)地狱众生(2)饿鬼(3)畜生(4)长寿之天人(5)野蛮人(6)不正见者(7)无佛之地的众生(8)愚痴之人。另有十种条件是必须具备的,称为十圆满,其中五种须由自己拥有,另五种则来自他人。五种自圆满为:(1)生为人(2)生于中国(有出家或在家修行的男女众之地)(3)六根健全(4)未犯五无间罪(或叫他人犯或随喜他人犯)(5)对

  佛法有真实信心。五种他圆满为(1)有佛出世(2)佛说法(3)佛的教法被保存着(4)有依法修行者(5)有慈心的施主供养。

  2、死与无常

  其次应思维死和无常,苏罗(Sura)大师曾在他的解除痛苦(Removing of SorrOW)一书中说:

  “死亡横于每一个已出生的众生前。”

  这句话的意思是生的结果必定是死,所以你一定要思维因为你必定会死,应迅速修行。

  进一步,可分三方面来说:第一,思维死之必然;第二,思维死期之不可知;第三,思维死时唯有佛法能有益于你。

  第一,因为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其性质皆属无常,最后必将毁灭。方广大庄严经中说:

  “三界无常如秋云,众生生死如观舞,生命如空中闪电,迅速逝去如飞瀑。”苏罗大师说:

  “即使佛陀的金刚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是无常的,何况我们的身

  体有如水泡,必定无常。”

  所以究竟觉悟已达不朽之地的佛陀,仍然示现入般涅盘,而如你我之辈的常人是必死无疑的,你一定要仔细思维。

  苏罗大师又说:

  “虽然一个大贤者具有五通,并能无碍地在天空飞行,他却无法找到一个永生不死的地方。”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三界世间中,不论你到那里,绝对找不到一个不死之处,所以你必须细心思维自己必死一事。若观察世间有许多造成死亡的因缘,却只有很少维生的因缘,亦知你必定会死,龙树大师在他的宝行王正论中说:

  “世间致死的因缘多,而维生的因缘少,且生因亦可能成为死因,所以一定要努力修行。”

  据他所说,生存之因缘,如你喜欢的居所、食物、财富等,也可能变成致死之因缘。所以你必须细心思维死亡之必然性。

  第二,思维死期之不可知,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死期确是不定,有些人死于胎中,有些死于生时,有些死于老时,有些死于中年,有些死于青年时,所以你必须细心思维死期之不定。

  第三,思维死时,惟有佛法能有益于你,不论你是位雄辩家,或是有钱有势有许多仆从的人或是一位勇士等等,都不能改变死亡,且必须死去。死亡时,除佛法外都帮不上忙,因此,只要活一日就应修一日,死时才不会后悔抱憾。届时,你会感到欢喜,因为你有信心必会生于善处,所以你一定要修学神圣的佛法,又因死期不可知,你必须细心思维立刻起修的必要性。

  二、执着于世间,则无出离心。

  这是说如果你执着于包括三界的世间,纵使修学佛法,也不能引你走向觉道。所以一定要不执着于世间。为了解这个道理,在此要解释世间的过患,你会见到一切世间的性质皆是苦的,将愿舍弃世间,并衷心生起寻求解脱之意愿。为了解并生起出离心,下面除说明世间的过患外,还要解释众生为什么在世间轮回的业果律,以了解依据因果律,何事应为,何事不应为。

  ㈠世间之过患:

  经云:

  “欲界充满过患,色界、无色界亦然。唯独涅盘无有过失。”

  意义为不论你生于三界何处,皆充满过患。四念处经云:

  “地狱众生火烧苦;饿鬼饥渴苦;畜生相互食啖苦;人间短命苦;天人无耻

  苦,世上连针尖大小的快乐都没有的。”

  意为不论你生于三界六道何处,皆具苦之性质,因此不论你参与世间什么角色,只是参与苦罢了,你必须细心思维修学佛法的必要,它将引你走向觉道。进一步说,有苦苦、坏苦和行苦。

  1、苦苦:

  苦苦包括地狱苦、饿鬼苦和畜生苦。

  (1)地狱苦:

  地狱有三种:寒地狱、热地狱、近边地狱和短命地狱。寒地狱又有八种,第一是疱地狱(Blister Hell):众生生于雪山间,既无日光亦无屋舍,其间充满冰块,一阵不可置信的冷风吹来,周身起疱,其寿量之长短在阿毗达摩俱舍论中说:

  “疱地狱的寿命是:一个容器装有一千六百公斤的芥子,每百年取出一粒,当芥子取尽时,即地狱寿命尽时。其他寒地狱的寿命是其容器数目的二十倍,以几何级数增加。”

  第二个地狱称为“裂疱地狱”(Bursting Blister Hell),因为比前一个地狱更冷,身上的疱已破裂,水、脓和血等由疱内流出。

  第三个地狱更冷,称为“剥剥地狱”(Brrrr Hell),因为地狱众生冷得发出剥剥的哭声。

  第四狱较第三狱更冷,称为“咴地狱”(Whisss Hell),因为更冷的关系,众生已无法发声,只有吐气“咴咴声”故名。

  第五狱更冷得多,众生已经无力发出任何声音,身体已完全冻僵,故称“牙关咬紧地狱”(Clenched Teeth Hell)。

  第六狱较第五狱更冷,并有一股强烈的冷风吹来,众生的皮肤变成蓝色并裂成八瓣,故名为“裂如乌巴拉花地狱”(Cracked Like an Utpala Flower Hell)。

  第七狱更冷,由于冷风吹袭,皮肤裂成更多瓣,且身体转成红色,故名为“裂如莲花地狱”(Cracked Like a Lotus Hell)。

  第八狱更冷得多,周身内外皆冻硬如石,身体裂成十六块,内脏、大小肠也碎成多片,故名为“裂如大莲花地狱”(Cracked Like a Large Lotus Hell)。你应将这些痛苦谨记于心,并反覆地细心思维。

  热地狱亦有八种。第一种称为“复苏地狱”,由于业力,你生在一处由燃烧着的铁所构成的地方,你的身体很年轻,具有很强的自我执着,不论随手拿起什么东西,皆自然变成武器,所见的任何人,也都视为敌人,于是互相刺杀起来,终于身体被切成多块,且失去知觉。此时天际传来“复苏”之声,并有一阵冷风吹到身上,你的身体又复活了,外表仍和以前相似,一样年轻。

  第二狱称为“黑绳地狱”,在此狱卒以黑绳在你身上划线,或八线或十六线等,然后沿此线,他们用斧或锯将你节节肢解,令你受苦无量。

  第三狱名为“压地狱”,在此你的身体很年轻,处于诸山之间,其山形如山羊或绵羊头,然后诸山挤压于你身,受无量苦。

  第四狱称为“哭号地狱”,在一片燃烧着的铁地上,你被狱卒追逐着,见到一间白色的屋子,于是你冲入其中,以为自己可以逃脱了,此时屋门自动关闭,变成一间火燃的铁屋,你无法逃出,火自动地猛燃着,你因受剧苦而大声号哭 。

  第五狱称为“大号哭地狱”,此狱与上一狱类似,只是屋子有两间。

  第六狱称为“热地狱”,在此狱卒将你抓住,以一支火燃的单尖矛枪从你的肛门刺入直至头顶穿出,受无量剧苦。

  第七狱名为“大热地狱”,狱卒以一三尖矛枪从你肛门刺入直至头顶,另外左右两尖则由你的左右肩穿出受苦无量。

  第八狱称为“无间地狱”(梵文称为阿鼻地狱(Avici Hell)),于此铁火洞燃的狱中,你无法分辨火与被火烧的众生,唯一你能发觉那儿有众生的征象是听到他的号哭声。

  这些地狱的寿量,在阿毗达摩俱舍论中说:

  “人间五十年相当于欲界六天中最低一层天的一日,如此该天人的寿量为五百年,以上诸天层层倍增。据此第一层热地狱(复苏地狱)的一日相当于欲界最低一层天一生的寿量,其次五个地狱的寿量,则如此相对于其次五天的寿量。”

  其意思是人间五十年相当于欲界第一天,即四天王天的一日,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四天王天的天人要活这样的五百年,那么复苏地狱中的一日就相当于此(即四天王天天人之寿量),以此方式计算复苏地狱的众生,要活该狱的五百年。相似地,人间一百年相当于欲界第二天,即三十三天的一日,此天的寿量为他们的一千年,此一千年则相当于黑绳地狱中的一日,如此计算此狱的众生要活该狱的一千年。人间两百年相当于欲界第三天即夜摩天的一日,此天的寿量为他们的两千年,此两千年则相当于压地狱中的一日,如此计算此狱的众生要活该狱的两千年。人间四百年相当于兜率天的一日,此天的寿量为他们的四千年,此四千年即相当于哭号地狱的一日,按此计算哭号地狱的众生寿量为其狱的四千年。人间八百年相当于化乐天的一日,此天的寿量为他们的八千年,而这八千年即相当于大哭号地狱的一日,如此计算,此狱的众生要活该地狱的八千年。人间一千六百年相当于他化自在天的一日,此天的寿量为他们的一万六千年,这一万六千年即相当于热地狱的一日,按此计算,热地狱的众生寿量为其一万六千年。大热地狱众生的寿量为半中劫。无间地狱众生的寿量为一中劫(Intermediate aeon )。

  此外,又有四种近边和短命地狱,第一个名为“火沟地狱”,它位于其他地狱的周边,任何进入此火坑者,肢体皆被烧伤,当你将右足举起时,烧伤自然痊愈,而左足却被烧伤,然后当左足举起时,其烧伤亦自然痊愈,而右足却再被烧伤,所有的内脏、肠胃亦皆烧着,烟从五官冒出(如眼、鼻、口等等)。第二个称为腐尸泥地狱,该地尽是不净之物,你以倒栽葱的姿势掉入其中,于是秽物充满五官(如口、鼻等)。此外,秽泥中有很多铁嘴虫,它们在你的肢体上钻切深入骨中,受苦无量。第三个名为“刀途地狱”,此地狱有许多部分,第一个先要通过腐尸泥地狱,然后来到一处该地充满极锋利的尖刀,行于其上你的骨肉皆被切成碎片,第二个亦先通过腐尸泥狱,然后你来到一箭树林,所有的树枝皆由武器做成(譬如:剑等),为了躲避由自己业力造成的酷热,你进入林中,此时一阵风吹起,所有树上的刀叶皆落到你身上,身体被节节肢解,受苦无量。其次,你来到“多面山”,很想登上山顶,然而沿途尽是八寸和十六寸长的上尖铁桩,你浑身皆被割伤,到达山顶后,又遇到铁嘴的鸢鸟,它们啄你的眼、口,甚至吃你的脑髓,于是你想赶快下山,乃再行于上尖的铁桩上,在山脚又遇到铁狗和豺狼,它们扑上来吃你的肢节,并将你撕成碎片,受苦无量。此外,在有些近边地狱和短命地狱中,你的身体和舌头被拉出,以长钉钉在火烧的铁板上,狱卒以犁于上耕之。

  第四个名为“灰河地狱”,通过了遍地的尖桩后,你进入此热灰河中,通身被烧毁,你想逃离却不可能,因为有狱卒在看守着,如此受苦无量。由思维这些地狱的极苦,并欲设法脱离,你应思维修学神圣佛法的重要,应反覆地一再细心思维。

  (2)饿鬼之苦:

  饿鬼之苦可分为三方面,外在的、内在的和饮食的。

  首先,外在的,由于不善业之力(如贪婪等),你生入饿鬼道中,虽然经常感到饥渴异常,但却连饮食都见不到,有时看到远处有一座饭山或一条大河,乃立刻启程前往,由于路程遥远,旅途艰难,受尽了身心折磨,好不容易到达了,却发现饭山原只是一块白色的岩石或一堆白土;河也只是海市蜃楼或一条蓝色的石板而已,由于饥渴不得满足乃受苦无量。第二种是内在的,除了上述外在的痛苦外;有时纵使真的找到了一些饭食,却因为口小如针孔,吃不进去,努力想塞进去,嘴被撕裂,血亦滴下,非常痛苦;有时即使食物塞进嘴里,却无法咽下,因为咽喉细如马尾毛,而且表面粗糙,于是咽喉被撕裂;有时纵使少许食物真被吃进胃里,但却无法驱除饥渴,因为胃大如山,因而更感痛苦,因为此时较以前更觉饥渴了。第三种是饮食的,当你正徘徊于四方寻找食物时,你却遇到其他监督的饿鬼,他们追捕你打击你,由于恐惧受苦无量,有时得到一点食物,却害怕被别的饿鬼抢去,即使未被抢,自食时也会造成前述的无法下咽等苦,有时即使咽下,由于过去业力之故,在胃里却化成火焰,脏腑和全身都被烧伤,火焰从五官冒出(如口中)受苦无量。虽然痛苦是如此剧烈,却无法避免,必须一再地受这种剧苦,直到业尽为止。

  为避免堕入此道,你必须细心思维,应修学能引导一切众生走向觉道的纯净佛法。

  (3)畜生之苦:

  思维畜生的苦,可将之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生活于海洋中大量的生物,在外海有许多生物,如鱼等成群成丛而生,他们相互挤压,有如啤酒桶中发酵的谷子。被海浪和海流冲徙着,居无定所,他们为不知走向何处、将会遇到那些不友善的生物而焦急,大的吃小的,有时小的成群攻击大的,如海蜗牛成群攻击鱼,此外,有些生物于陆块间的黑暗中,连自己的身体都看不见。彼此堆积在一起挤压着,因此根本无法行动寻找食物,而受饥渴之苦;第二类是散居的畜生,有些是由人畜养的,或拉车或犁田或被挤奶或做许多苦工,还要被铁链捆绑、被钩棒击打,乃至最后被宰杀吃肉。有些则被卖掉,或逐入荒野。另一些则因人类欲取其皮、毛、骨、珍珠等而被围捕,有时被猎犬追得无路可走,由山崖上跳下,纵使身受重伤,仍须继续逃亡,最后终难逃被捕杀的命运。畜生普遍性的苦是愚痴。经思维畜生普遍及其个别的苦恼,细心反省修学纯净佛法的重要。

  2、坏苦:

  由于过去的业力,你可能生为天人,妙衣、美食和其他无量享受(如美丽的天女等),皆能如意。然而当天人临死之五衰相现时,其内心的痛苦甚至超过地狱之苦,死后,一个如帝释天的天王可能转生于某家做仆人。身为日月天之子,其身光可照耀四大部洲,而死后可能必须转生于陆块间的黑暗中,伸手不见五指,苦不堪言。有些则由统治世界的大帝而沦为仆人的奴仆;就在人道中,你也可能由一个强人变成弱者,或由富人变为穷人。有时一整族的人种可能绝灭。你会恐惧遇到可恨的敌人(怨憎会苦)以及和相爱的亲友分离(爱别离苦),不能得到想要获得的,以及达成自己的愿望(求不得苦),为人的痛苦不可思议;阿修罗则终日争吵,以武器打斗,肢体皆被切碎。具嗔恨心性的阿修罗,其心中的痛苦极大不可思议,因嫉妒天人生活之富裕美好而怀恨在心,令他们受苦无量。

  3、行苦(一切事物的条件性质之苦):

  人们努力从事活动和工作真是永无休止啊!而这些活动大都无目标且浪费时间和精神,你毫无意义地将宝贵的生命消耗于种种工作的准备中,想:“我必须参加这个活动,必须做那个工作。”等等,当死亡来临时,由于已毫无目标地将生命浪掷于无意义的工作上,你会因无法完成自己的心愿而受极大痛苦,富人有惧怕财物被偷或被抢夺之苦;穷人则为三餐温饱而疲于奔命。总之,无论生为三界六道中的任何一种众生,皆不能脱离苦性,因此,欲不再受这些苦痛,你必须细心思维修学纯净佛法的重要。

  (二)因果律:

  众生之所以生于此痛苦世间的缘故,乃因放纵于恶行——苦之因。欲去其苦,必先舍其因,简言之,你必须思维抛弃一切成为世间因的恶行,并力事善行,即使小善亦不放过,以下分三方面来细说:恶行、功德行和无记行。

  1、恶行:

  说到恶行,应了解其性质、果报以及如何舍弃它们。

  恶行的性质有十种。第一是杀:经由三毒(贪、嗔、痴)的任何一种而生起杀心,然后有意地杀害任何众生(从蚂蚁、小虫至人或胎儿皆属之),则已犯杀。第二是盗:未经给予,偷取他人的东西,乃至是一粒米谷,则已犯盗。第三是邪淫,若与非婚姻的伴侣,或执佛法之旗者(如僧尼)或当天受八戒者,或受父母保护者,或即使是自己的妻子而于非时行淫(如白日),则已犯邪淫,以上三种属身业。第四是妄语:基于不纯净的动机(如欲望),为达欺骗的目的,你向他人说谎,而且对方能听到并能了解你的话,则已犯妄语。第五是两舌:为达离间他人的目的,用言语挑拨其间的情感,则已犯两舌。第六是恶口:出于不纯净的动机(如嗔恨),以强烈的言语(不论是否为事实),打击他人的心,则已犯恶口。第七是绮语:若闲谈许多懒散无意义的言语,造成身心的不稳定,形成自他修善的障碍,则已犯绮语。此四种属语业。第八是贪:起于贪的动机,想要获得他人的财势发达等等,则已犯贪。第九是嗔:基于嗔恨心,生起希望他人受害或受苦的心,此则犯嗔。第十是不正见:由于痴心,认为无业果律、无四圣谛、无三宝等等,或不相信经典中所教的,如“善业得乐报,恶业得苦报”,此则为不正见,以上三者为意业。

  其次,应思维这些恶业在今生和来世的果报,此十恶于今生会分别造成下面的果报:短命、贫穷、与配偶不和、受人批评与攻击、与朋友发生冲突、听到不悦的消息、言语不被他人采信、无法达成自己的愿望,遭遇极大的恐惧,具邪知见。至于恶业所造成的来世果报,则决定于造业的多少。因此,少量的恶业生畜生道;中量的恶业生饿鬼道;大量的恶业则生地狱道。

  最后应思维如何抛弃这些恶业:因为基于三毒而造业的结果,就是堕入三恶道,难道我们不应该下大决心,宁死亦永不再造身、口、意三种恶业吗?

  2、功德行:

  谈到功德,应了解其性质、果报和如何完成它们。

  首先,已如上述将十恶业抛弃后,你应以远离贪、嗔、痴的心,尽可能完成功德行。

  其次,相对于此十功德行于此生,会得到如下的果报:长寿、富有、与配偶和谐、得到美誉、与朋友关系亲善、六根健全、得他人信任、己愿满足、免于恐惧、具清净正见。十功德行于未来世最后的果报,则决定于所做的量,经由完成少量、中量和大量的功德,则分别能得到声闻、辟支佛和究竟佛的果报。

  最后,应思维如何完成这些功德,经实行此十种功德行,便能获得三乘觉悟的果报,纵使是声闻已解脱了三恶道和轮回的恐惧,那么为何不努力修行功德呢!

  3、无记行:

  无记行是指一些既非由善亦非由恶的动机所引发的行为,譬如:吃饭、做手工艺等。其果报亦属中性。既不能带来快乐也不带来痛苦,只是能令未来有再喜好做此类行为的趋势,如手工艺等。

  应将此类行为转成功德行,经由动机的力量,你可将无记行变成功德行,譬如:吃饭时可以观想是在喂肚里的虫,或想自己是藉食物来强壮身体,以闻、思修学佛法。此外,也可将行坐等转成功德,譬如:行走时,可想自己是走去见上师或去闻法,行走时,亦可观想自己的右侧有佛菩萨像,将自己的右侧(好的一侧)经常向着佛龛,观想自己在绕佛。

  三、执着己目的,不具菩提心。

  这是说:当你见到世间充满了如上所述的种种痛苦后,于是你想脱离它,为达此目的,你力行各种中、下等的功德,以求达到声闻或缘觉之地,这样既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亦不能成就利益大众的广大目标,同时,它可能成为求无上正觉的障碍,因为只求自己解脱是不正确的。所以,你应为一切众生,誓求圆满正觉,若无圆满正确的因缘条件,此正觉的境界是不会生起的。譬如:你在冬天,既不温暖亦无水的时候种稻,则不能生长。或是,欲得米而种麦,米亦不可得。如果你种“因”——米种,并集合其他的“缘”——水、肥料、温暖等,米就能生长收获。相似地,欲得圆满觉亦然。

  在Nam Nang Ngon Chang (一部Carya Tantra)

  “大悲为因,菩提心为根,善巧方便为缘,行者可达究竟觉。”

  实修时,则须修慈心、悲心、菩提心及菩萨行。

  (一)慈心:

  修慈心的对象,包括自己的亲友与自己不相关的人、敌人以及一切众生(修亲友时,最好先从自己的母亲开始),下面将详述对母亲修慈心的方法:

  第一,认识母亲:应想现在的母亲,不但今世为你的母亲,同时过去许多世中,亦曾为你的母亲。龙树菩萨在给Gautamiputra王的信中说:

  “若将整个大地,皆搓成松子大小,

  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母亲,较之尤多。”

  经云:

  “四大海水较一位母亲曾给我们的奶水还少;若将一个人,他曾累世为我们父亲的身体,上下累积起来,要比梵天还高。”

  应以这些经文来认识自己的母亲。

  第二,思念她的慈悲:每次她当你的母亲时,都会给你无量利益。十月怀胎时,她受沉重、疲劳之苦;你出生时,她忍受生命危险之苦;出生后,你有如一只弯曲的虫子,什么也不知,什么也不能做,此时,她以慈心保护你、照顾你,以慈眼视你,亲口以美食喂你,以手指摇摇篮,亲手清洗你身上的污秽,尽可能令你衣食丰足,并免于伤害。长大后,她将所有珍贵的东西送给你,为你不惜冒生命的危险,或教你写字、读书以及种种知识。总之,她给你一切利益,并保护你免于一切灾难,你应如是思维她的慈悲。

  第三,对母亲修慈心,月称大师说:

  “大慈心是成就利益众生之道。”

  慈心的性质是一种与乐之心:“愿一切众生具足乐与乐因”,因此,首先你应发起与生起菩提心有关的慈心:“我一定要令我慈爱的母亲具足乐与乐因。”其次你应发起与意愿相关的慈心:“我希望她具足乐与乐因。”最后,你应发起与祈愿相关的慈心:“愿她具足乐与乐因。”要以不动摇、不散乱的心如是深思并念诵之。

  就像对自己的慈母一样:认识她,如上述地思念她的慈悲,并对她修慈心,应进而扩展至与自己不相关的人、自己的敌人,乃至一切众生。

  (二)悲心:

  如果你照上述的方法将慈心修得很好,经由修行的力量,悲心就会生起,经云:

  “大悲之水流经慈心之渠,悲心由苦中生。”

  修悲心先要了解悲心的性质,月称大师解释说:

  “将受苦的众生彻底地解救出来,是谓大悲。”

  亦即当你看到众生受苦时,心中生起欲众生脱离痛苦之心,修悲心时,亦应对亲友人与自己不相关的人,对敌人乃至对一切众生来修。

  首先对母亲修,其方法和修慈心时一样,先认识母亲并思念她的慈悲,然后以下面的方法修悲心:先观想母亲在自己面前——不论健在或已过逝,然后想:“因为我的慈母具有痛苦且离开了快乐,我一定要对她生起悲心,虽然她希望能离开痛苦和痛苦的因,而以目前的情况而言,她却具有痛苦和痛苦的因,因为她正不断参与更多的痛苦,我必须对她生起悲心,所以,我一定要让她脱离痛苦和痛苦的因。”和修慈心时相同,你应修与菩提心相关的悲心,与意愿相关的悲心和与祈愿相关的悲心。然后再将修悲心的对象扩大至与自己不相关的人、敌人以及一切众生。应如是继续不断地修去,直至自己生起非造作的真实悲心。

  (三)菩提心:

  以这样的方法正确地修习生起悲心后,由悲心的力量,菩提心会生起,经云:

  “菩提心的根是悲心,是一种经常为欲利益众生的心。”

  你必须修学相对菩提,在此你观想将自己和他人交换,观想广大如虚空般的众生为你禅修的对象,念诵下文:

  “愿一切众生的苦痛皆成熟于我,愿以我的功德令他们都得到快乐。”

  或

  “愿一切如虚空般广大众生们的身心痛苦,统统成熟于我,愿我所具有的一

  切功德、快乐、美德等等,一切众生皆能获得。”

  以虔诚心和决心来念诵修习之。

  (四)菩萨行:

  一般说来,菩萨的行为或修学是避免伤害别人,并尽可能助益他人。确切地说,菩萨应修习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以令自心成熟。同时修学四摄法(布施、爱语、依他人的能力鼓励他人修行、自己努力修行以做他人的榜样),以成熟有情众生。在虚空藏菩萨经、大乘集菩萨学论、入菩提行论等经论中有极详细的说明。

  四、执着生起时,正见已丧失。

  这是说,即使你已生起很好的相对菩提心,但此时仍执着境界是真实的,所以落入了断见或常见两种“边”执中,而不能得到解脱,为克服对物质性和性质性的执着,必须修习止和观,有言:

  苦恼可被观慧破除,观中有止,所以应先将止修好,修止必须不执于世间方能完成。

  实修时,应修止、观、止观双运:

  ㈠修止(奢摩他):

  先到一适合禅修的处所,譬如:一个隐蔽而令人喜悦之地,且受到法王的保护,不受来往行人的干扰和伤害,此时,先安住于舒适的坐垫上,就像修一切禅修一样,应先修皈依、发菩提心、双腿以金刚坐姿、手结定印、舌抵上颚、背直、眼半闭,如是以正确的姿势坐好。

  弥勒菩萨说:

  “将身体正确地坐好后,‘止’是将心安住于心上,而不散乱。‘观’则是要透视一切事物的真性。”

  所以你应将心,一心安住于一个修止的对象上——不论是内心的对象或外在的物体(如:黑色珠子)皆可。在月灯三昧经(Samadhiraja Sutra)中,Uttara Bhadra 长者说,应以佛像或观想佛像做修止的对象,虽然不论将心一心安住于一粒黑珠子或佛像并无差别。然而在观想佛像时,能令你忆起佛陀,故更具功德,因此,在此采用这个方法。

  在你面前虚空中观想一宝饰庄严的座椅,其上有一个杂色莲花,花上有月轮,其上坐着释迦牟尼佛,身纯金色,右手触地印,左手以禅定姿势,身着番红色袍子,双腿金刚坐,应如是观想,你可观想他的全身,尤其应将观想集中于其两眉间的白毫上,也可观想阿弥陀佛身红色,双手结定印,其他如宝座等与释迦牟尼佛同。

  所以在修观前必须修止。正如前文中所引述的一样“应先将止修好”,当你将“止”修好之后,可将止转移至任何对象,当你可以将心经年累月地安住于任何对象时,这时你的“止”可谓修好了。然而“止”本身并不能解决痛苦,欲除苦还必须修观,经由分辨的观慧透视一切心物现象的真性,其心了悟了远离一切边见(譬如:有、空、常、无等)是谓“观”。“止”已如前述,下节将讨论“观”。盖经由观慧透视的对象,必先以“止”的功夫令之一心安住于心前。

  ㈡观慧(毗钵舍那)

  观慧的修法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将一切外在现象皆视为心造;第二,视心为幻化;第三,视此幻化不具任何本性。

  第一,将一切外在现象皆视为心造:所有外在的境界或我们所见到的种种,譬如:马、象、男人、女人、墙壁、瓶子、衣服等等,皆非无因而生的,亦非偶

  然而有,更非上帝、四大或原子所造,或佛的化现等等。这些外境生起的原因是,我们无始以来将对种种客体的癖好或印象置于心中的(习惯)力量产生的。你自己的心才是这些境界的创造者,你必须如是思维:除了你的心之外,没有其他的创造者,对此你应修习之。

  第二,视心为幻化:月灯三昧经云:

  “正如同由魔术师所变的各种幻化外境(譬如:马、象、车……等等)是不

  真实的,一切法也应如是地被认识。”

  正如经中所说,所有前已解释的各种外在境界乃如梦如幻,譬如:虽在梦中,你也能经验到种种喜悦或哀伤,但大家都知道,这些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你应知这些外境只是存在于一种相对的外观层面上,如同镜中像一般。你必须不断地反覆修习,直至你对此已有相当认识(或对此有一种信心或体认)。

  第三,视此幻化不具任何本性:虽然这些境界(如幻的各种境界)只是相对地、外观地存在着,但它们的显现仍是不断灭(noncessating)的,然而若从究竟真理的层次来观察它们,则找不到任何存在的东西——连毛端百分之一大小的东西也没有,你必须修习这个观念。

  ㈢止观双运:

  依次地将一切外境皆视为心造,视心为幻化,视此幻化不具任何本性后,你已肯定地达到一切事物皆空的觉悟——一个彻底远离一切心造之“边”(mentallv- created extremes )(譬如: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的境界。将了悟此之心和一切事物之真性无二地溶合在一起,使它们溶合一味,如水投入水中;熔化的奶油溶入熔化的奶油中一般,你应一心地修。经过这样经常的修习,你会逐渐地习惯于真理,经由了悟空性产生的无缘大悲会自然生起,会对尚未能觉悟此空性的众生生起无缘大悲。此外,执着事物为实有的错误消失了,一切幻化的境界皆成为本觉智(primordie wisdom),这样你会达到究竟觉悟的境地,具足圆满三身。

  结论:回向功德

  在每座禅修后,应将禅修中殊胜三摩地的功德,以及自己和他人于一切处(种种因缘)所集的各种功德回向。回向的目标是究竟佛果,回向的对象是如虚空般一切有情,回向时应有这样的认识:功德和回向皆如梦如幻。做上面的思维后,念下面的回向文:

  经由此功德

  愿一切众生皆积福修慧

  皆得由福、慧生起的三身。

  在此你可以念任何经论中的回向文。

  (伟大的金刚持上师和密咒持贡噶·列巴(Kunga Lekpa),他拥有许多珍贵的教法和觉悟,他向法主诺千·贡噶·桑波请得此法。我是将这位神圣喇嘛脚底的尘土顶在头上的比丘贡噶·莱玲(Kunga Lekrin),曾经听此教法两次,我将之记下,并呈予法主(诺千·贡噶·桑波)过目,经认可无误(括弧中的说明是由第一世的亲尊仁波切——蒋扬亲尊·汪波(Jamyang Khyentse Wangpo)所作))。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