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卡塔仁波切文集:入悲智之门 略谈静坐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3日
来源:   作者:卡塔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卡塔仁波切文集:入悲智之门 略谈静坐

 

  佛教的教法非常直捷了当地指引行者去认知自己以及自己之潜力,我们的本性具足诸善,但如何认知本性,让其宛然显现呢?这种能够认知本然善性之潜力不是专属於某一个人,或具特殊背景或本历之人群,它是平等存在於每个人中,无一例外。

  但是不论我们的才智如何高,对於如何获致稳定及清明心性之事,则非易於实现。强烈的欲望、推测和感应之幻觉三者并不能让我们达到人的至善境界。然而亲近法侣,逐步了解如何开展我们之潜能以及适度收回外驰之心——这些是我们能力所及之事——这些就是长久以来我们失去的条件。

  我们谈及静坐的修习,而且极强调习定的重要性。虽然如此,缺乏对心及诸法实相的一些基础知识,不能真正修习禅定。等到我们获得一些知识后自能亲身去应用之。

  我们的生活型态变得过分复杂,所以需要基本的静定方法来获得安宁,静坐不会立刻有效,然而如果有恒及诚心,经过一年左右,某些变化——对自他均有利的变化——定会产生。

  每天用一段时间於静坐。一到时间就专注於习定上,不要再虑及其他的事情。不要想:“或许我现在不该打坐而应该去做完某些事。”如果可能的话,选择一个不受干扰的地方。平坦舒适,不冷不热,最好(至少对初学者而言)不要太吵。地板上放块垫子(折叠的毛毯或硬实的床垫),上面加一块卷紧的小枕头以安坐。首先以七支坐法安身:

  一、双腿盘坐,能以“金刚”座姿(亦称莲花座姿,各脚放在另一脚在腿上,右小腿在上)而坐最好,不然的话,能用“萨埵”座(亦称“半莲座”左腿著地,右脚放在大腿或小腿上;或两腿著地亦可。)

  二、腹部内缩上提,收缩肛门括约肌肉,保持此姿势几秒,然后放松,此法可以减少精气这损耗。

  三、再调整背部的姿势,确定背部下端非常挺直,在坐的时间内要保持此姿势。保持挺直的背部,非常重要!因为对应於肉身,有一“微妙身”存在,此身有气息流通之脉轮,主要的脉则沿脊柱而行,如果脊柱直的话,中脉亦直,则气能自由流转。在气息能自由流转之时,“心”的功能最佳。

  四、两手置於两膝上方,手肘挺伸以支撑上身。两手大姆指尖触无名指根部(通常戴戒指的地方),轻轻握拳。此为防止精气流失之另一法要。於习惯挺脊久坐,不会紧张后,可将双手安置於脐下腹部,两手相叠左下右上,姆指微触。

  五、双目凝注於面前一肘长之地面,保持注视此方向。

  六、收下颚近喉,如要造成双下巴一样,下巴不可外突。

  七、舌尖抵上牙床,舌部用力,封住上嘴部,此法可以控制唾液,故不必常咽口水。牙齿轻轻咬合,唇部亦轻闭。

  如此坐后,你一定有一种感觉名为“妙和”(Harmonious Surprise)。有此感觉,打坐必容易开始。

  现在说明如何静坐。首先,数息二十一次,一呼一吸为一次。吸气时,观想气由鼻孔进入,逐步充满身体降至于脐部。呼气时,观想气由鼻孔出,以至於地面。数完二十一次后,即可停数,而观息之出入。以正常速度呼吸,出息与入息之时间一致,专注於气息之进出。

  念头起伏不定,让你无法专注气息。(注意到这点,就是静坐所得的第一个好处,此是人一生继续不止之事——心之忙碌不休。)当觉得念头出现,不管其好坏,知其为忘念,而仍专注于气息之出入。

  不要浪费时间於责备自己受杂念之扰而分心。因为随时可以重新开始,故不要担心,继续坐下去。如果不追寻的话,杂念自会消失,注意於出入息,可让心意集不受念头左右。不追寻念头,并非表示你进入恍惚失神的状态,心意要很清晰的集中於呼吸。

  渐渐地,你会学会找到两极端之平衡处,既不太松亦不太紧,宛如手握生鸡蛋一样,太松易落地,太紧易握碎。又如调弦一般,太松无雅音,太紧易崩断。不要对学习打坐之结果有任何特别的期望,或想著自己若以正确方式静坐后,会有何种滋味。只要作静坐的功夫,并看著发生什么。

  每天定时有规律的静坐,即使只有十五分钟,比起有时一坐一个钟头,然后数日停止不坐,来的重要。初学时,设法坐二十分或三十分钟,然后渐次增长到一个小时,来的重要。初学时,设法坐二十分或三十分钟,然后渐次增长到一个小时。稍后,可能的话,一天安排两次静坐的时间,早晨一小时,晚上一小时,但是至少一天一次。

  如果坐时身体觉得痛苦,想法忘掉它;如果超过能忍受的程度,可以设法稍微调整坐姿。经过几次试验后,可以发现最合适的坐姿,慢慢地身体就会习惯,记住,精进恒毅是修习静坐必备的条件。

  摘自“正法眼”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