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刚晓法师: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十一颂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1日
来源:   作者:刚晓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刚晓法师: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十一颂

 

  极微与六合

 

  一应成六分

 

  若与六同处

 

  聚应如极微

 

  这第十一个颂语就是说极微为什么不能够成立的。

 

  世亲说,极微是根本成立不起来的,我来给你们分析论证一下。我先退一 步,来做个假设,假设极微能够成立。我们知道,为了使拳头更有力地打出去, 必须先把拳头退回来。这就类同于数学上的反证法。常说的欲擒故纵:为了抓你,所以放你。这玩儿的是猫弄老鼠的游戏:小猫抓住了一只老鼠,可又不饿,就 逗弄老鼠玩儿,猫看到老鼠在自己爪下左奔右突,它才开心。猫是老鼠的天敌,它有控制老鼠的能力。那么现在世亲也是,他有控制整个辩论局面的能力,他才使用了这么一个方式:极微若成立的话,会怎么样呢?使用这个方式,一般来说,是比较危险的。就如厚黑教主李宗吾写的《办事二妙法》中的补锅法,为了把锅补起来,先把锅更敲破。这个方法危险在哪儿呢?若自己力量不是实(十)足,你就有可能补不起来。世亲若能力不是很强,你退这一步若扳不回来,那就彻底炸锅了。若是我们出去辩论,就尽可能的不用这个法子。当然,数学上的反证法,那它的式子是死家伙,退一步假设也无妨,可世亲的辩论,当时是提着脑袋在玩儿命呀。

 

  假如说极微能够成立,是实在的,而且如外人所言,可以相合,那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来看一下。

 

  实在的东西,就一定有大小,一定要占有空间,一占有空间,那么一定有三维六个方位:前、后、左、右、上、下,这是绝少不了的。比如这个粉笔盒子 ,从左边儿来看,就只能看见这只小白兔,至于右边儿是什么,我不知道。从上边儿来看,我就看不见下边儿到底是什么。假如说我有一辆汽车,要装一车粉笔 。我们把这一盒叫做A,A左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 而不能够与A右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前边面相接触,后边面、上边面、下 边面也是不能够接触的。在A右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 ,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前边面相接触,后边面、上边面、 下边面也是不能够接触的。在A前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前边面相接 触,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后边面、上边面 、下边面也是不能够相接触的。在A后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后边面 相接触。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面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前边面、 上边面、下边面也是不能够接触的。在A上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它只能与A的上 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前边面 、后边面、下边面也都不能够接触。在A下边儿的这一盒粉笔,只能与A的下边 面相接触,而不能够与A的左侧边相接触,也不能与A的右侧边相接触,前边面 、后边面、上边面也不能够接触。这是说这一盒粉笔,那么我们说一个极微呢? 同样的道理,中间有一个极微,它的周围也充满极微。我们称中间这个极微为甲 。在甲极微东侧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东侧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其它边 面相接触。甲极微西侧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西侧边面相接触,而不能与其 他边面相接触。甲极微南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南边面相接触,而不能 与其它边面相接触。甲极微北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北边面相接触,而 不能与其它边面相接触。甲极微上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上边面相接触 ,而不能与其它边面相接触。甲极微下边的这个极微,只能与甲极微的下边面相 接触,而不能与其它边面相接触。这是一一对应的,绝无可混乱的余地。窥基法师的 《述记》中说:“东极微处无理容有余五方处极微。”这样一来呢,一个极微就 可以划为六个组成部分。既然一个极微可以分做六个组成部分,则极微还能叫极 微吗?极微就是小得不能再小、无法再分的单位呀~~既然它可以分为六个组成 部分,那么它一定不是最小的单位,既不是最小的实体单位,那也就不是极微了 ,这就犯自教相违的毛病。你们还有什么话说呢?

 

  外人听到这儿楞了一下,当然,他们还不甘心,人在垂死时还要挣扎一阵 子,何况还不认为垂死呢?他们赶紧补救道:怎么能这么说呢?极微太小了,小 得不占空间,根本没有法子区别方位,你世亲却拿三维六个方位来说,这怎么行 呢?

 

  外人确实是有些心中发慌了,不然怎么可以说出这么浑笨的话呢?这也 怨来与世亲辩论的人太多了,因为当时世亲的名声太大,任何人都想辩倒世亲, 若世亲败在谁手里,那就是这个人无尚的荣光。因之,这些来辩论的人都怕别人 辩倒了世亲,就十分的心急,没有稳扎稳打,他们没有结成统一战线,没等考虑 好就说了,这样就失言了。其实,外人的本意是说,极微太小了,因为太小,所 以它所占的空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他却一急,说成了不占空间。若他说是 忽略不计,那么,这就成了误差,误差是允许的(当然,错误是不行的),世亲 若再穷追猛打,那就显得过分了,太不厚道。外人一失言,世亲就有了说下去的 理由。当然,也正因为他失言,《唯识二十论》才有完成的理由。我们看世亲怎 么说:

 

  如果极微不占有空间,没有方位,那么也就是没有了前、后、左、右、上 、下,那么阿耨色--阿耨色即中间一个极微,其周围有六个极微环绕,这七个 极微叫做一个阿耨色--中间的甲极微就与它周围的极微混在一起没法子分别了 ~~为什么?因为左边儿也就是右边儿、前边儿、后边儿,东边儿也就是西边儿 、南边儿、北边儿,那么一个极微、两个极微、三个极微,甚至十个极微、百个 极微、千个极微……无数个极微合起来--注意,无数个极微一合起来,那就是 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了--这无数个极微合起来也应该没有前、后、左、右、上、 下方位,单个的极微没有方位,单个的极微合起来也应该没有方位才对。零加零 再加零再加零,加上无数个零,答案还是零的~~绝不会大一点儿。严格来说,若 单个的极微没有方位,那么,众多的极微就没有办法叠摞了,也就是说根本就不 能合。单个的极微合起来是变成什么了呢?就成桌椅条凳了,就变成山河大地了 ,变成了你我他,变成了三千大千世界。这样一来呢,这些东西统统都应该不占 有空间、没有方位,没有办法区分。然而实际上呢,甲就不是乙,分得挺清楚的 。我坐在椅子上,粉笔盒的左边儿是板擦,这也是挺明白的呀~~这方位是有的 !单个极微不占有空间,两个极微合起来也不应占有空间,百个、千个、万个… …无数个合起来也不应占有空间,彼此互融互摄,体积也不应加大才对。窥基法师说 :甲极微与周围六个极微合时,“既应互相糅,同一处所”,量也不应加大一点 儿,就如一个幽默笑话:比秃子多一根头毛的仍是秃子。这些都是不现实的。如 果说无数个极微合起来还不占空间,没有方位,三千大千世界就没法成立。这犯 什么毛病?现量相违么~~听到现在了不会还不明白吧?那我可真的要哭了。

 

  问:无数个极微合起来不会量变引起质变吗?

 

  极微不占空间,则极微根本合不起来,把无数个极微合起来根本是妄想。

 

  这就是第十一个颂语,下边儿大家记几句话:

 

  如果极微占有空间的话,那么它就可以分为六个组成部分,一个极微既然 可以分成六个组成部分,则极微就不是最小的单位,犯自教相违的过失(自教相 违即与自己的派别的教义或所立的宗相违背,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自相矛盾)。如 果极微不占有空间的话,那么单个的极微就与周围的极微混沌不分,糅为一体, 则单个的极微与极微缘生的聚色就没有区别,聚色与极微就是一回事儿,极微就 不能够合成三千大千世界,这就犯现量相违的过失。

 

  真是进亦谬(忧),退亦谬(忧),然则何时而对(乐)耶?只有放弃极微 观念。当然,经论上有极微的说法,但它只有假名而没有实体。现在外人认为有 实体,是“有实体”为错,可不是极微错,这还是破见不破法。极微如同物理学 上说的质点一样,质点是没有大小形状的,实际上也不存在,只是抽象假设的。 说质点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我们常说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一个天文单位,就 是1.4959787×1011米,当然,这是平均距离,其最近距离是1.4710×1011米,最 远距离是1.5210×1011米。实际情况呢?太阳与地球之间我们假设给连一根线, 若我们考虑太阳的直径、地球的直径,那就没有办法了,太阳的直径是1392000千 米,地球的半径又各个地方不一样,赤道是6378.140千米,而极半径却是6356.755千米,你看麻不麻烦。于是,干脆将太阳、地球都抽象成质点,因为在宇宙中 比起来,什么太阳、地球,都是只有屁大一点儿,根本不值一提。再比如上帝,假如说有上帝,那么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哪个问题解决不了了,就推给上帝, 我们就说这是归上帝该管的事儿。“把上帝的归于上帝,把恺撒的归于恺撒”,我们就可以不考虑“该上帝去管的事儿”,安心地去做自己的事儿。

 

  在这《二十颂》中,世亲也是把这极微抽象地说成方方正正的。

 

  这个颂语中的“聚”字,就是山河大地等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东西, 叫“聚色”,聚色是阿耨色以上的东西,也就是说最少得七个极微。颂语中字数 有限制,所以用了“聚”。当说到这儿时,我们往下看,看外人怎么说。下面是 北印度迦湿弥罗国的毗婆沙师。

 

  迦湿弥罗国的国王是个佛教徒,国王好象是叫迦腻色迦王,不太准确噢。 当然,一个国家前前后后会有许多国王,我们是说这迦腻色迦王。他的师父就是 著名的胁尊者,胁尊者还是禅宗的第十代祖师,我记得是第十代,不过是否准确 也不敢十分的肯定,大家下去查一下《六祖坛经》。这个国王呢,他总是把出家师父请 到皇宫里来供养,每次供养过后都要请法师开示,这是印度的习惯。我们现在到 居士家去,吃过饭嘴一抹就走,在印度可不能这样,饭不能白吃,你得给人家讲 法的,讲不来还想吃饭~~你得掂量掂量,好吃难消化的。供养次数多了,国王 发现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同一个事儿,不同的法师讲的都不一样。于是国王问师父胁尊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胁尊者说,释迦牟尼入灭以后 ,佛教分了好多部派,十八部、二十部不等,虽然说有这么多派,但每一派都是 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分流出来的,你按照其中的任何一派修学,都是可以成道 的。这就是说,只要真正是从佛教中出来的法流,都可以使你成道。一定得注意 ,有一些儿人自作聪明,把其中的两部、三部或者几部糅和起来,新成立一派, 这样就成了大杂烩,拼起来的东西不行,这是无源之水,凭这样的东西想成道靠 不住。也就是说,只要有传承,不管你修哪宗哪派都行。我们知道,密宗就特别 强调传承。

 

  大乘佛教也如此。大乘八宗,宗宗都是祖师大德们从释迦牟尼的经典中提 炼出来的,你照任何一宗修学都可以解脱,但千万不要把各宗拼起来。比如,有 人把永明延寿禅师的《四料简》中,“有禅有净土”解释作修禅宗同时又修净土 宗,这就是搞成了四不象,假如说你真的既修禅宗又修净土宗,那么你绝对死定 了!其实这里的禅是指修禅明心者;净土是指具足信、愿、行三资粮,矢志西归 者,可都不是泛泛的。

 

  差不多的道理,经典翻译也是这样。一部经可以前前后后有好多次翻译, 翻译多少次都没有关系,因为只要是翻译,它都一定有梵本(或其它本子,如巴 利文、藏文等)为依据,而且也体现了译者对所译经典的理解程度。这一点儿最 重要!也有人说翻译也体现了译者驾御文字的能力,也有一定的道理。然而竟然 有些人在没有梵本依据的情况下,把几种译本会集起来,这会集本纯粹是无源之 水,它只是体现了会集者对本经的理解,当然,我们不能说会集者的理解是错的 ,理由就是我举的圆锥例子,但是,这就不能作为经典了,它的权威性就大打折 扣。别看现在夏莲居会集的《无量寿经》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我坚信它是兔子 尾巴,长不了的。它的多事之秋已经来了。

 

  迦湿弥罗国的国王问道:“那么究竟哪一派最好?”胁尊者说:“我认为 有部最好。”因为胁尊者他自己是学的有部,若按禅宗的说法,胁尊者是禅宗的 第十代祖师,这是另一回事儿。在佛灭后一直到大乘兴起之前这个时期,别看十 八部、二十部的那么多,其实占主流的一直是有部,他是代表,这个地位别派是 无法动摇的。所以,胁尊者学有部,说有部最好是有理由的。国王说,那么我们 是不是可以把有部的东西整理一下,使它不要流失,这样也可以利益后世的众生 。于是在胁尊者的主持下,当时还有一位叫做世友的协助胁尊者,召集五百罗汉 ,就在迦湿弥罗国进行了一次经典结集,史称第四次结集。这是佛灭后四百年左 右发生的事儿。结集出来的三藏现在已经失传了,是经藏与律藏失传了,论藏现 在还有,就是《大毗婆沙论》,两百卷。《大毗婆沙论》是玄奘法师取经取回来的,他当时若 不拿回来,现在也失传了,这是玄奘法师的无量功德。

 

  这件事儿在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第三卷中有记载,大家可以参看一 下,话不十分相同。《大唐西域记》的署名是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大总持寺沙门 辩机撰。玄奘法师译,这个译字用的莫名其妙,其实是玄奘法师口述,辩机记录 整理的。

 

  什么叫毗婆沙呢?毗婆沙是印度话,婆沙是“说”,毗则有三义:一个是 “胜”,意思是这个论很殊胜,超过一切;第二是“广”,说其论的含义很广, 第三义我已经忘了(第三义是种种,现在添上)。毗婆沙师是这么说的:

 

  极微是不能够相合的,因为它是没有方位性的,它是无方分,怎么能相合 呢?我们只能说阿耨色以上的聚色是可以相合的,因为聚色有方位性,可以占有空间。这样,桌椅条凳、三千大千世界的成立就没有问题。本来是别人在说话, 被世亲给打卷回去了,这毗婆沙师赶紧接过来抵挡一阵儿。往下看会发现,谁出 头谁倒霉,这就是俗话说的,出头的椽子先烂。

 

  这儿出来了一个词儿,无方分,与它对应的还有一个词儿叫做有方分。什 么叫做无方分,又什么叫做有方分呢?所谓无方分,就是没有前后左右、东南西 北这些儿方位,没有办法分别这些儿方位。方,可以做方位讲,也可以做方法、办法讲。分是分辨、划分的意思。有方分呢,就是可以分得出、有办法分得清东 西南北、前后左右这些方位。

 

  毗婆沙师说完,就该世亲说了,咱们往下看。

 

返回目录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