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巴宙译:南传大般涅槃经 第三章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5日
来源:   作者:巴宙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巴宙译:南传大般涅槃经 第三章

 

  01 尔时世尊于清晨著衣持钵往□舍离乞食。行乞归来后,饭食已毕,彼告尊者阿难说:「阿难,携取坐具,我将去洽巴拉神舍休息。」「是,世尊。」尊者阿难回答说,即携坐具随从佛后。

  02 于是薄伽梵走向洽巴拉神舍,坐于敷座上。尊者阿难亦就坐其侧。坐已,薄伽梵告尊者阿难说:「阿难,□舍离是一可喜悦之处。而乌但那神舍、乔达摩卡神舍、七□果神舍、多子神舍、沙然达达神舍、洽巴拉神舍等亦是可喜乐的。

  03 「阿难,若有人修持、留住、扩展四神足的极顶,既精于此,可用之如车乘,以此为基础,若欲,彼可住寿一劫,或其劫之某部份。而佛陀曾充份修持,扩展此四神足(其详见上),彼若有意,可住寿一劫或其劫之某部份。」

  04 尊者阿难对佛陀所给与之明显提示未能了解,他未曾恳请世尊说:「世尊,请住寿一劫,慈尊为众生之利益与快乐,及慈愍此世界,为人天之利益,快乐与幸福,请寿一劫!」因其心为魔所蒙蔽。

  05 如是再三,薄伽梵告尊者阿难说(其详见上)。但尊者阿难数次均为魔所蒙蔽。

  06 于是薄伽梵告尊者阿难说:「去,阿难,可宜知时。」「是,世尊。」尊者阿难回答说。即从座起,向佛作礼,右□而去,坐于一附近树下。

  07 尔时恶魔于尊者阿难去后不久,即来至佛所,立于其侧,白佛言:「世尊,薄伽梵现在应入涅盘。慈尊,现在正是如来入涅盘之时,请速入涅盘,甚至根据前薄伽梵所说:『恶魔,若我之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尚未成为正闻、聪慧、善摄、多闻、熟记圣典、精娴教义、奉持戒律;既精于法,乃能教导、宣演、建立、开启、详释、明辨,能以正法扫荡,降伏异论,及广宣妙法--之弟子时,我将不入涅盘。』

  08 世尊,现在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已成为正闻、聪慧、善摄……(其详见上)之弟子。世尊,薄伽梵现在应入涅盘。慈尊,现在正是如来入涅盘之时,请速入涅盘!甚至依照薄伽梵所说:『恶魔,若我之清净教不成功、兴盛、广布、普遍及遍传于人间时,我将不入涅盘。』世尊,现在你之清净教已成功、兴盛、广布、普遍、及遍传于人间。世尊,薄伽梵现在应入涅盘。慈尊,现在正是如来入涅盘之时,请速入涅盘!」

  09 他既作此语,薄伽梵告恶魔说:「恶魔,你且自喜。佛之圆寂已近。此后三月如来即将入涅盘。」

  10 尔时薄伽梵于洽巴拉神舍谨然住念舍寿。佛既舍寿,有大地震,殊可惊怖及天雷响震。佛见此事已,既说偈曰:生命之源无量或微小。牟尼今舍其寿数。以内心静乐,打破其如甲胄之生命之源。

  11 尔时尊者阿难自念:「此诚奇妙不可思议。此大地震殊可惊怖及天雷响震,此地震出现之远近因缘究何所在?」

  12 于是尊者阿难走向佛前向佛作礼,就座其侧以后,白佛言:「世尊,此诚奇妙不可思议,此大地震殊可惊怖及天雷响震。世尊,此地震出现之远近因缘究何所在?」

  13 「阿难,大地震之出现有八种因缘,何者为八?阿难,此大地止于水上,水止于风,风止于空。阿难,有时空中起大风,起大风则水动,水动则地动。此为大地震出现之第一因缘。

  14 「复次,阿难,有时具大智慧力之沙门或婆罗门作摄心想;或有大威神之神祗--当彼等观水想多,观地想少,地即大震动。此为大地震出现之第二因缘。

  15 「复次,阿难,当菩萨谨然住念离兜率天而入于母胎时,地即大震动。此为大地震出现之第三因缘。

  16 「复次,阿难,当菩萨谨然住念出母胎时,地即大震动,此为大地震出现之第四因缘。

  17 「复次,阿难,当如来证无上正等觉时,地即大震动。此为大地震出现之第五因缘。

  18 「复次,阿难,当如来转无上法轮时,地即大震动。此即大地震出现之第六因缘。

  19 「复次,阿难,当如来谨然住念舍寿时,地即大震动。此为大地震出现之第七因缘。

  20 「复次,阿难,当如来于无余涅盘界证取涅盘时,地即大震动。此为大地震出现之第八因缘。阿难,此为大地震出现之八种因缘。」

  21 「阿难,有八种众。何者为八?即:刹帝利众、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四天王众、忉利天众、魔众及梵天众。

  22 「阿难,我忆念往昔曾参加一约数百人之刹帝利众。于我未就座、或言说、或交谈以前,我使我自己与其颜色相同、与其声音相同,以法要示教利喜之。当我宣说时,彼等不识我,自问说:『宣说者为谁?是神是人?』以法要示教利喜之后,我即隐身不见。彼等亦不知我何时隐去,自问说:『隐去者为谁?是神是人?』

  23 「阿难,我忆念往昔曾参加一约数百人之婆罗门众、居士众、沙门众、四天王众、忉利天众、魔众及梵天众。于我未就座、或言说、或交谈以前,我使我自己与其颜色相同,与其声音相同,以法要示教利喜之。当我宣说时,彼等不识我,自问说:『宣说者为谁?是神是人?』以法要示教利喜之后,我即隐身不见。彼等亦不知我何时隐去,自问说:『隐去者为谁?是神是人?』阿难,此为八种众。」

  24 「阿难,有八胜处。何者为八?

  25 「阿难,若人有主观色想视外间有限或苦或乐之诸相,既专精于此,遂有『我知我见』之念。此为第一胜处。

  26 「若人以主观色想视外间无穷或苦或乐之诸相,既专精于此,遂有『我知我见』之念。此为第二胜处。

  27 「若人无主观色想视外间有限或苦或乐之诸相,既专精于此,遂有『我知我见』之念。此为第三胜处。

  28 「若人以无主观色想视外间无穷或苦或乐之诸相,既专精于此,遂有『我知我见』之念。此为第四胜处。

  29 「若人以无主观色想视外间诸相是青色、青相、青映影。正如乌马花是青色、青相、青映影。又如波罗奈所产细布,表裹精致是青色、青相、青映影。若如此以无主观色想视外间诸相是青色、青相、青映影,既专精于此,遂有『我知我见』之念。此为第五胜处。

  30 「若人以无主观色想视外间诸相是黄色、黄相、黄映影。正如堪尼卡罗花是黄色、黄相、黄映影。又如波罗奈所产细布,表裹精致是黄色、黄相、黄映影,既专精于此,遂有『我知我见』之念。此为第六胜处。

  31 「若人以无主观色想视外间诸相是红色、红相、红映影。正如班都几瓦卡是红色、红相、红映影,又如波罗奈所产细布,表裹精致是红色、红相、红映影,既专精于此,遂有『我知我见』之念。此为第七胜处。

  32 「若人以无主观色想视外间诸相是白色、白相、白映影。正如俄沙底星是白色、白相、白映影。又如波罗奈所产细布,表裹精致是白色、白相、白映影。若人如此以无主观色想视外间诸相是白色、白相、白映影,既专精于此,遂有『我知我见』之念。此为第八胜处。阿难,此为八胜处。」

  33 「阿难,此为八解脱。何者为八?「以相见相,是第一解脱。「不觉其自相见外间诸相,是第二解脱。「存心于善,是第三解脱。「超出诸色想,断除诸愤怒想,不思念诸相,自念:是『空无边』而入于空无边处定,是第四解脱。「超出空无边处,自念:是『识无边处』而入于识无边处定,是第五解脱。「超出识无边处,自念:是『无所有』而入于无所有处定,是第六解脱。「超出无所有处,自念:是『非想非非想』而入于非想非非想处定,是第七解脱。 「超出一切『非想非非想处』而入于灭想定,是第八解脱。阿难,此为八解脱。

  34 「阿难,往昔我于尼连禅河岸边,牧羊人菩提树下初成正觉时,彼时恶魔来至我所,立于我侧向我说:『世尊,薄伽梵现在应入涅盘。慈尊,现在正是如来入涅盘之时,请速入涅盘。』

  35 「阿难,彼作是语已,我告恶魔说:『恶魔,若我之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尚未成为正闻、聪慧、善摄、多闻、熟记圣典、精娴教义、奉持戒律;既精于法乃能教导、宣演、建立、开启、详释、明辨;能以正法扫荡、降伏异论及广宣妙法之弟子时,我将不入涅盘。「『恶魔,若我之清净戒不成功、兴盛、广布、普遍及遍传于人间时,我将不入涅盘。』

  3637 「阿难,我今于洽巴拉神舍,该恶魔复来我所,立于我侧向我说:『世尊,薄伽梵现在应入涅盘。慈尊,现在正是如来入涅盘之时,请速入涅盘!世尊,即使依照前薄伽梵所说:(其详见上)』「阿难,他既作此语,我告恶魔说:『恶魔,你应欢喜!佛陀不久即将圆寂。此后三月,如来即将入涅盘。』「阿难,如来今日于洽巴拉神舍谨然住念舍寿。」

  38 彼说是语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请住寿一劫,慈尊为众生之利益与快乐,及慈愍此世界,为人天之利益、快乐与幸福,请住寿一劫!」「阿难,止止,莫恳请如来。现今劝请如来,已非其时。」

  39 如是第二第三(阿难如是恳请,佛陀如是回答)。「阿难,你对佛陀之智慧是否有信仰?」「是,世尊。」「阿难,你为何烦扰如来至于第三次?」

  40 「世尊,我亲从佛闻及亲从佛受:『若有人修持、留住、扩展及抵达四神足的极顶,既精于此,可用之如车乘。以此为基础,若欲,彼可住寿一劫或劫之剩余部份;而佛陀曾充份修持、扩展及抵达此四神足………(其详见上)他若有意,可住寿一劫或其劫之某部份。』「阿难,你是否有信仰?」「是,世尊。」「阿难,此是你之错误及罪过。前如来给与你之明显提示,你都未能了解,未曾恳请如来说:『世尊,请住寿一劫,慈尊为众生之利益与快乐,及慈愍此世界,为人天之利益,快乐与幸福,请住寿一劫。』阿难,你若如是垦请如来,至于第二次,他或不俯允,但第三次他或将纳受。因此,阿难,此是你之错误及罪过!」

  41 「阿难,往昔我住王舍城灵鹫山峰时亦曾向你说:『阿难,王舍城与灵鹫山峰是甚可喜乐之处。阿难,若有人修持、留住、扩展及抵达四神足的极顶,既精于此,可用之如车乘。以此为基础,若欲,彼可住寿一劫或其劫之剩余部份;而佛陀曾充份修持、扩展及抵达此四神足……(其详见上),他若有意,可住寿一劫或其劫之剩余部份。』而你,阿难,如来给与你之明显提示,你都未能了解,未曾恳请如来说:『世尊,请住寿一劫,慈尊为众生之利益与快乐,及慈愍此世界,为人天之利益、快乐与幸福,请住寿一劫!』阿难,你若如是恳请如来至于第二次,他或不俯允,但第三次他或将纳受。因此,阿难,此是你之错误及罪过!」

  42 「阿难,往昔我住王舍城榕树园,住王舍城贼峰,住王舍城韦跋罗坡之沙打畔尼洞,住王舍城伊思□里坡之黑岩,住王舍城沙巴桑底卡山□斯塔园,住王舍城塔坡达园,住王舍城竹园喂松鼠处,住王舍城耆婆之□果,住王舍城马打苦其之鹿林。

  43 「阿难,在上列各处,我也曾向你说:『阿难,王舍城等等(其详见上)是甚可喜乐之处。』

  44 「『阿难,若有人修持、留住、扩展及抵达四神足的极顶,既精于此,可用之如车乘。经此为基础,若欲,彼可住寿一劫或其劫之剩余部份;而佛陀曾充份修持、扩展及抵达此四神足(其详见上),他若有意,可住寿一劫或其劫之剩余部份。』而你,阿难,如来给与你之明显提示,你都未能了解,未曾恳请如来说:『世尊,请住寿一劫,慈尊为众生之利益与快乐,及慈愍此世界,为人天之利益、快乐与幸福,请住寿一劫!』阿难,你若如是恳请如来至于第二次,他或不俯允,但第三次他或将纳受。因此,阿难,此是你之错误及罪过!」

  45 「阿难,往昔我住□舍离之乌但拉神舍时,亦曾向你说『阿难,□舍离与乌但拉是甚可喜乐之处。若有人修持、留住、扩展及抵达四神足的极顶,既精于此,可用之如车乘,以此为基础,若欲,彼可住寿一劫或其劫之剩余部份;而佛陀曾充份修持、留住及扩展此四神足……(其详见上),他若有意,可住寿一劫或其劫之剩余部份。』而你,阿难,如来给与你之明显提示,你都未能了解,未曾恳请如来说:『世尊,请住寿一劫,慈尊为众生之利益与快乐,及慈愍此世界,为人天之利益、快乐与幸福,请住寿一劫!』阿难,你若如是恳请如来至于第二次,他或不俯允,但第三次他或将纳受。因此,阿难,此是你之错误及罪过!」

  46 「阿难,往昔我住□舍离之乔达摩卡神舍,住□舍利之七□果神舍,住□舍离之多子塔神舍,住□舍离之沙然达达神舍时,亦曾向你说:『阿难,□舍离各地是甚可喜乐之处……。」(其祥见上)

  47 「阿难,现今在洽巴拉神舍,我也曾向你说:『阿难,□舍离是甚为幽静,乌但拉神舍,乔达摩卡神舍,七□果神舍,多子塔神舍,沙然达达神舍等是甚可喜乐之处。若有人修持、留住、扩展及抵达四神足的极顶,既精于此,可用之如车乘,以此为基础,若欲,彼可住寿一或其劫之剩余部份;而佛陀曾充份修持、留住及扩展此四神足。他若有意,可住寿一劫或其劫之剩余部份。』而你,阿难,如来给与你之明显提示,你都未能了解,未曾恳请如来说:『世尊,请住寿一劫,慈尊为众生之利益与快乐,及慈愍此世界,为人天之利益、快乐与幸福,请住寿一劫!』阿难,你若如是恳请如来至于第二次,他或不俯允,但第三次他或将纳受。因此,阿难,此是你之错误及罪过!」

  48 「阿难,是否往昔我曾告诉你说:万物实性如此,其与我们最亲近者将要与我们分别隔离?当一物既生而成形,既具分离必然性,不要其解离,此何可能,且必无此理。阿难,如来已舍弃寿命。且他一言既出:『佛陀之圆寂甚近,此后三月如来即将入涅盘。』如来为生存而食言,应无是处!」「来,阿难,我等去大林的重阁讲堂。」「是,世尊。」尊者阿难回答说。

  49 尔时佛陀与尊者阿难走向大林的重阁讲堂。到已,佛告尊者阿难说:「阿难。你往告住在□舍离附近的诸比丘尽集讲堂。」「是,世尊。」尊者阿难回答说。他即往告住在□舍离附近的诸比丘尽会讲堂。回来时他向佛作礼,退立一面说:「世尊,比丘僧众已齐集讲堂,唯圣知时。」

  50 于是薄伽梵从座起,走向讲堂,就座已,告诸比丘说:「因此,诸比丘,我所知及为汝等所宣说之法,当善学、善修、善思、善布,因而梵教可以长远住世。此是为众生之利益与快乐,及慈愍此世界,为人天之利益、快乐与幸福。诸比丘,云何为我所知及为汝等所宣说之法,当善学、善修、善思、善布,因而梵教可以长远住世。此是为众生之利益与快乐,及慈愍此世界,为人天之利益、快乐与幸福?盖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诸比丘,此是我所知及为汝等所宣说之法,当善学、善修、善思、善布,因而梵教可以长远住世。此是为众生之利益与快乐,及慈愍此世界,为人天之利益、快乐与幸福。」

  51 尔时薄伽梵告诸比丘说:「诸因缘合和法皆归老朽,当精勤取证!如来的圆寂甚近,此后三月,如来即将入涅盘。」薄伽梵说此后,复以偈曰:我之生命已成熟,我之寿命将尽。我将离尔等而去,独依靠我自己。诸比丘当精勤、持净及善思维,应有坚定决心及自观心。谁能勤恳住于法与戒,则超度生命之海,而证得苦尽。

返回目录

---------------------------------------------------------------------------------------------------------------------------

更多巴宙教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