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余池明:印祖故事 28、狄氏流通辨异录,大师撰写决疑论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2日
来源:   作者:余池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余池明:印祖故事 28、狄氏流通辨异录,大师撰写决疑论

 

  民国三年,上海著名报人狄楚青居士来普陀山与印光大师见面。印光大师跟他说:“公好流通古迹,何不取弘教藏中《拣魔辨异录》,刊板印行。此世宗以灵山(佛教)泗水(儒教)之心法,为儒释两教,作开金刚正眼之大光明藏也。若得流通,不但参禅者直下知归,即宗孔孟而探诚明之极赜者,亦如乘轮遇顺风,速得到彼岸也。光绪三十年,我和谛公到北京请藏经,在琉璃厂请到两本,一本送给谛公,一本托杨仁山居士寄到东洋入藏。你如果能够印的话,就到谛公那儿请来。”

  狄居士说:“师父,这本书我有。”大师问:“噢,你是从哪里得到的?”狄居士回答说:“是在北京烂货摊买的。”大师和狄居士相对一笑,原来大家都是从北京旧书摊买到的。狄居士答应回去石印一千本,并请大师作序。大师于是化名,以“代企觉居士赵希伊作”的名义撰写了《拣魔辨异录石印序》,序言说:

  “自佛法入中国,历代皇帝,无不崇奉。其唯结缘种,与有所悟证者,种种不一。求其深入经藏,直达禅源,证涅槃之妙心,具金刚之正眼,于修齐治平之暇,阐拈华直指之宗者,其唯清世宗皇帝为第一也。若非法身大士,乘愿再来,握权实不二之道柄,度轮回无依之众生者,其能如是也耶。其所著述,藏内有圆明居士语录三卷(圆明居士为世宗道号)。其他序跋传记,散见于经论语录中。悉皆妙契佛心,冥符祖意。言言见谛,语语归宗。如走盘珠,似摩尼宝。凡具眼者,无不佩服。当明季时,密云悟会下,有法藏字汉月者,天姿聪敏,我慢根深。大悟之后,欲为千古独一无侣之高人。从兹妄立主见,著五宗原,拟己超迈一切。不知如来心印,如清凉月。慢云一起,便掩月光。真如妙性,犹太虚空。慢尘既扬,即污空体。种种涂饰,翻形狂悖。求升反坠,弄巧成拙。密云则辟而又辟,彼与其徒弘忍,执迷不返,则救而又救。反欲陵驾密云,谓己无师自悟,密云强以源流恳付之。所有言说,类多妄造,少有实情。当时知识,虽知其非,以其师尚不奈何,兼彼门庭甚盛,士大夫多为外护。恐其一经辟驳,难免招祸,故皆不敢置论。至雍正十一年,世宗遍阅密云,法藏,弘忍等录。见彼知见纰谬,录其臆见邪说数十条,逐一辨正。通计十万余言,名曰御制拣魔辨异录。即刊书册殿板,又令续入大藏。企其除邪说以正人心,振宗风而明祖道耳。至十三年,开工刊藏,而龙驭旋即宾天。高宗继立,以日亲万几,不暇提倡,遂致竟未入藏。而书册殿板,存于大内,不易流通。故今之博学多闻缁素大家,皆不知其名。吾友子任(按子任为大师俗字),光绪甲辰,于京师书肆中得二部。以一送谛闲法师,企彼倡募流通。以一托杨仁山寄东洋,入于弘教书院新印藏中。今春余欲朝海至沪上,遇楚青狄居士。余曰,公好流通古迹,何不取弘教藏中拣魔辨异录,刊板印行。此世宗以灵山泗水之心法,为儒释两教,作开金刚正眼之大光明藏也。若得流通,不但参禅者直下知归。即宗孔孟而探诚明之极赜者,亦如乘轮遇顺风,速得到彼岸也。居士曰,余昔于京师烂货摊得一部,藏书笥有年矣。不因子说,几致错过。即付印刷所,俾照式石印一千部。命余作序。余喜极,遂忘其固陋,为序其隐显机缘如此。”(民国四年元月吉日古莘企觉居士赵希伊和南撰)

  狄楚青居士回到上海不久,给印光大师来信说:黎端甫居士回江西了,《佛学丛报》第十三期还缺稿子,请师父不惜如椽之笔给撰写几篇稿子吧。因为狄居士的请求,触动了印光大师的心思,大师出家数十年,丛林禅和子对于永明大师禅净四料拣误解很深,不能真正了解禅、净的宗旨,辜负了永明的大慈悲心。于是大师凝神构思,逐条剖决,撰写了7500多字的《净土决疑论》。

  《净土决疑论》辨别净土法门与通途法门的界限,详细阐明了永明禅净四料拣的含义。回答禅、教等对净土法门的种种疑惑。指出“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宗门语不说破,令人参而自得,故其言如此。实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离念灵知者,了无念虑,而洞悉前境也。)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也。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减。机修须依教起行,行极证理,使其实有诸己也。二者文虽相似,实大不同。须细参详,不可笼统。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或求生天,受天福乐。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法道,普利众生者。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

  如解释“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说:“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煅炼,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姑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担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清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谓由此业力,盖覆真性,不能显现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总因不识禅及有字,故致有此胡说巴道也。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阴魔境而去,著魔发狂也。夫著魔发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炼之增上慢种耳。何不识好歹以加于大彻大悟之人乎。所关甚大,不可不辩。”

  又解释“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说:“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门。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即随福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狱。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昔人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作恶,即获堕落。乐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长劫。纵令地狱业消,又复转生鬼畜。欲复人身,难之难矣。所以佛以手拈土,问阿难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难对佛,大地土多。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犹局于偈语,而浅近言之也。”

  这些解释廓清了大家对禅、净宗旨的迷雾。印光大师总结说:“夫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专仗佛力。一切法门,惑业净尽,方了生死。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永明大师,恐世不知,故特料简,以示将来。可谓迷津宝筏,险道导师。惜举世之人,颟顸读过,不加研穷。其众生同分恶业之所感者欤…..净土事者,是大因缘。净土理者,是秘密藏。汝能信受奉行,即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

  注释

  [1]狄楚青(1873~1941)初名葆贤、又名狄平子,别署平等阁主、慈石、楚卿、狄平、雅、高平子、六根清静人。江苏溧阳人。早年中举人,后留学日本,为康有为唯一的江南弟子。工诗能文,信仰佛教。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由康有为、梁启超集资,在沪创办《时报》,锐意革新报纸业务,首创对开四版两面印刷现代报纸版面格式;设“时评”专栏,短小隽永,为许多日报仿效。民国10年(1921年)《时报》转让给黄伯惠经营,始脱离报业。除《时报》外,还办过有正书局,出版《小说时报》、《妇女时报》和《佛学丛报》。著作有《平等阁诗话》、《平等阁笔记》等。(见《上海市志》)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