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星云法师:人生加油站·迷悟之间 37 养生与养性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9日
来源:   作者:星云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星云法师:人生加油站·迷悟之间 37 养生与养性

  中国的士大夫非常重视养生,不但注重养生,而且注重养性。

  说到养生,平常要进补。此外,有的要休假,有的要旅行,有的重视康乐活动,有的甚至退休,都是为了养生。其实,现代人养生,可以运动,可以劳作,可以注意饮食,可以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

  在佛教里,也提到养生。养生之道,生活作息要有时,每日饮食要节制,朝夕作息要正常;时时心中要有正念、正思惟,减少欲望,少贪少瞋,少嫉少恼,这都是养生之道。当然,也有人用礼拜、用禅坐、用经行,乃至用莳花植草、出坡作务,做为养生之道。

  养生之外,还要养性、养心;心性是人体所依的根本,你不把心性养正、养善、养好,根本不立,所谓「体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人生修养心性,在儒家讲「吾善养浩然正气」;在佛教讲,岂但养生、养性,最主要的,是要明心见性。而在未达到明心见性之前,心性要柔和,心性要广大,心性要安然,心性要平和!如果心性闭塞,心性强硬,心性执着,心性迷暗,如此要想明心见性,可就难矣也!

  吾人的心性如水,水明如镜、水净如天;但因无明业风,使心性之水掀起了涛天波浪,所以修心养性,就是要把心性导之于沟、导之于渠、导之于平,否则容易泛滥成灾。

  吾人的心性如水,水性下流;人,学坏很容易,学好,则如水往上流,十分艰难,所以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养生是为了健康,养性是为了完成人格。但是,养生不是为了强壮身体,好勇斗狠;修养心性也不是自我闭塞,不管国家大事。所以,一个人平常不重视自己的修养,不能养成志愿、养成勇气、养成力量、养成明理,则很容易就会成为下流。

  自古以来,多少学问家,都希望以教育来养生、养性;许多的宗教家,也都以自我克制、扩大爱人,以表达自己养性的功夫。

  庐山慧远,三十年足不出庐山,以养性的功夫受人尊敬;达摩祖师九年面壁,也是修心养性,先用禅定养成克己的功夫。佛陀的弟子,随佛出家后,各自在山林水边,崖穴洞窟,修练养性的功夫;中国的禅者,像雪窦禅师等人,在古寺丛林里陆沉多年,总希望能把养性的功夫做好,而能将来龙天推出,可以福利大众,普利人天。

  养生,是形可立;养性,是心完成。有形有神,形神俱全,还怕自己不能成就完美的人生吗?

  《人间福报》2001年5月21日

返回目录

----------------------------------------------------------------------------------------------------------------

更多星云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