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惟贤法师:楞严大义 《楞严经》的总体思想 一、佛教八宗的中心思想概述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4日
来源:   作者:惟贤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惟贤法师:楞严大义 《楞严经》的总体思想 一、佛教八宗的中心思想概述

 

  中国佛教,于唐代建立八个宗派,其中有:

  慈恩宗:讲法相唯识,主要经典为《华严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

  三论宗:讲般若,讲空。依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三论立宗。

  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旨,《大智度论》作指南,《大般涅槃经》为扶疏,《大般若经》为观法。智顗的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是该宗的根本典籍。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号贤首,也称贤首宗。以发挥“法界缘起”的思想为宗旨,又称法界宗。

  律宗: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因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称四分律宗。复因道宣住终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称。

  净土宗:以普贤菩萨为初祖,主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又称莲宗。实际创立者为唐代善导。该宗所依经典为三经一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世亲的《往生论》。

  密宗:亦称密教、秘密教、瑜伽密教、金刚乘、真言乘等。因该宗依理事观行,修习三密瑜伽(相应)而获得悉地(成就),故名。

  禅宗:又称佛心宗、达摩宗、无门宗。指以菩提达摩为初祖,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见性成佛”之大乘宗派。该宗所依经典,先是《楞伽经》,后《金刚经》、《六祖坛经》为其代表作。

  八个宗派总的来说,重点思想是讲:佛法是净化心灵的,要修心。心不净,心是染污的,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就会被六尘境界迷惑、干扰,就会有无明障蔽,因而就会起烦恼,有烦恼就要造业。遇到事情心就不平衡,感情易冲动,然后生嗔恨心。造业表现在:手要打人,口要伤人,心要恨人,行动要杀人等。大家想想,打人杀人会不会有责任?后果呢?造了业就有果,有因就有果嘛。杀人、放火、偷盗、抢劫、贪污、扒窃、黄色淫乱、卖淫……这些后果就是刑事犯罪,就会进看守所,被判刑受罚,轻则处分罚款,重则判刑,轻的判有期徒刑,重的判无期徒刑、死刑,犯罪就是这么一个经过。

  佛法讲有因就有果,造了业就要受业报。佛法比世间一切学问都讲得深,为什么呢?因为佛法看问题站得很高,看得很远。比如我们登真武山可望重庆全城,夜景就很好看,登峨嵋可见西藏雪山、贡嘎山。所以登高望远,越登得高就越望得远。佛法就是登得高,看得全面,看得远,以慧眼观察一切,时间长,空间宽,对象广。佛法就是这种学问。

  时间长。不单是看到现在的一切,也要看到过去、未来,看到三世的因果。一些人只看到现在,过去没看到,未来更不看到,世间上都是这样子的啊!

  空间宽。不能只看到你眼前的这一点,你那个环境、你那个家庭、你那个氛围,或者这个集体、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世界,而是看到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整个娑婆世界。

  对象广。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一切众生都包括在内。不象我们人只看到人,看到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同类,而看不到其它生物,这就有界限了。而佛法的对象很广,整个众生界都看到了,有形无形的、这个世界、这个星球、另外的世界、另外的星球的所有众生都看到了。所以佛家以慧眼观察一切,就是时间长、空间宽、对象广。将来怎么样呢?将来的结果,你不要在生死中留恋,要出离生死,要证得菩提涅槃,由此岸到彼岸,得到解脱。

  佛教看问题的方法一是现量,二是比量。这是佛教的因明。现量就是现证现知;比量是经过推理,由已知到未知,这是比量。刚才讲的一切都是佛法的现量与比量所证明的,同时佛教经论都是由佛亲口宣说。佛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最后证佛果位,以他所见、所证,在经典里说出来,所以经典称圣言量。

  以上所讲是八大宗派的中心思想,说明一切唯心所造、唯识所变。

  《华严经》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还有首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心地观经》讲:“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华严经》讲:“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法华经》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由心建立起十法界,即四圣六凡法界。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六凡法界: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十法界都是心所造,四圣就由善心修行而感得;六凡就由染心而感得,凡夫境界,叫做识,包括第六意识、前五识、第七末那识,都叫染心。

  净心就是真心,由染趋净,由妄归真,就可恢复真心,真心圆满就是菩萨的境界,我们学佛修行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你们皈依三宝,出家人出了家,目标是一个:由染转净,息妄归真,不管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修密法也好,都是这一个目标:由染转净,息妄归真!

  佛法讲身、口、意三业,一般人只见身、口所造业,而意识如果是染污的,起了不正当的邪念、恶念,就造了意业,这是很细微的。念佛、念经、修密、参禅、念咒、提起话头,第一步就是消灭意业,消灭染心、妄心。学佛不要过份注重形式,必须要彻底改变内心,这样你念佛、修密、学禅、礼佛,修得好,就会得到受用,无明烦恼、习气就消了,表现在行动上是正确的,表现在身体上是健康的、端正的。所以改变内心,消灭妄念很重要。如果功夫不用,习气不消,尽管你形式上是皈依了或者是出家的,但仍是一介凡夫,空过一辈子,空过光阴,既得不到受用,也得不到佛菩萨加持,不会更进一步。

返回目录

-----------------------------------------------------------------------------------------------------------------

更多惟贤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