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二讲 阿毗达摩概说 七、概念的产生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2日
来源:   作者:玛欣德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 第二讲 阿毗达摩概说 七、概念的产生

 

  什么是五蕴(pa¤cakhandha)呢?pa¤ca是五,khandha是堆、组合的意思,由色、受、想、行、识这五样东西组合称为五蕴。我们所说的人,是身心的组合。身是什么?身包括很多不同物质的组合。心是什么呢?心就是名法,它有更多的组合。它们的组合是什么?最简单的分法是心和心所。用五蕴法来分,就是受、想、行、识四种名蕴。再继续分的话,识蕴又可以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如果再继续分的话,心又可以分为89心,心所又可以分为52种心所。因此我们平时所谈到的人,看到的人,其实是个概念;但是在究竟意义上来说并没有一个真实的人。好比这位叫某某法师,这是他师父所给的、被大家所共知的名字。在他刚出生的时候,他的父母给他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当时他是以另外一个名字被人们所共知;当他出家的时候,他师父又给他一个法名,一个内号。当人们提到某某法师时,自然会联想到某一个特定的人。可是这些都只是概念。概念帮助人们认知一种印象,因此我们说概念法属于世俗谛。概念都是世俗法所施设、所安立的一个名字。之所以称为概念,是因为它们被人们依照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想象、推理、表达、认知、命名,所以称为“概念”。比如说:“大家今晚8点来这里上课。”“大家”属于组合概念,一旦每个人离开了就没有所谓的“大家”。“今晚8点”属于时间概念,“这里”属于空间概念,所以这些表达是一种概念。

  概念是怎么产生的呢?是由于耳识或者耳门心路听到了声音之后,通过随后生起的意门心路所领受的概念而了知它的意思、意义。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眼门来产生概念。

  我们说看到一个人、一个物体、一行字,听到一句话、一种声音,是这些颜色、声音或者物体的信息撞击到我们的眼门或耳门,紧接着在心里就会进行接受、加工,再通过记忆、理解、想象、推理等等,给它们进行分门别类,然后才会知道这些概念所表达的是什么。比如说:“每天晚上8:00-9:00在大礼堂上阿毗达摩课。”无论大家看到这一行字,或者听到这一句话时,在心里接受之后再经过加工、认知、推断,然后知道:在“大礼堂”这个地方学习“阿毗达摩”课程,时间是每天晚上的8点到9点,为时一小时。这些都属于概念,这些概念可以被我们认知,使我们对所表达的意思变得具体,如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做具体的事情。但是,从究竟意义上来说,只是一堆名色(人)坐在一堆时节生色(建筑物)里;而所谓的时间,也只是一堆名色法不断生灭的过程而已。

  在平时的语言表达当中,我们必须借着概念法,才能形成我们可以理解、想象、推理、表达的具体东西。我们赋予这些概念法一个名字,使它们都有一个具体的符号、标记、标志。这些符号代表着特定的物体和现象而被人们所认定、所共知,并且通过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这就形成了概念。比如说“人”,“人”是概念,中文叫r‚n,巴利语叫manussa,梵语叫manuùya,英文叫human,缅语叫lur,广东话叫yÏn,潮州话叫nang,各种不同的语言所表达的都是同样的东西。

  不同的人所形成的概念是可以变化的。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好比一个人,有人说他是好人,有人说他是坏人。这其实属于概念,而且我们就是生活在概念当中。如果了解了概念之后,会发现我们人其实很可笑,我们起烦恼的不外乎是这些概念。我们因为概念而起烦恼,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把概念当成真实的关系。“他骂我”、“他对我不好”、“他曾经伤害过我”、 “以前他怎样整我”、“刚才他瞪了我一眼”、“你、我、他”这些都属于概念,是不是?因为这些概念,我们产生了很多痛苦。比如我们要赚钱,但,钱是什么?为了要吃好吃的食物、要听音乐、要享乐,这些都属于概念。我们生活在这些概念里,就给这些概念绑住,绑住了我们就不自在,就自己制造很多痛苦来折磨自己。

  我们学阿毗达摩就要破除这些概念,从究竟意义上来破除。举一个例子:你认为“他骂我,他用很难听的话骂我,他诅咒我”。然而,你并不是亲耳听到他骂你,只是别人告诉你说他在背后骂你,你知道之后就很生气、讨厌他,见到他就不共戴天。于是,由于听到这样的话,你制造了许多痛苦。让我们来分析所谓的“骂”。所谓的“骂”不过是一种声音,在当时一说完之后就已经不存在了,是不是?然而你的心却给它绑住了,给早已消失了的声音绑住。例如他骂你“某某人不得好死!”试问什么叫某某人?那只是你的父母或师父给的一个概念而已,这些概念并不代表真正的你。如果我们的心给这些概念套住了,很多烦恼、很多痛苦接着就生起了。我们平时生活在概念当中,为了概念而制造了很多的痛苦,而且因为概念又再生起概念,再制造痛苦。

  要如何才能破除这些概念呢?我们要学法,要修行。修行的第一步是让我们看清所执著的这些你、我、他、人我、是非、邪正、黑白,我们先要有正确的了解。用阿毗达摩来分析这些东西,让我们知道事实上并没有所谓的你我他,没有所谓的你我他就没有所谓的得失,放下得失就不会痛苦!

  因此,我们学习了阿毗达摩,在生活上可以培养如理作意,让我们生起善行,真正地看清概念的真相,看到究竟法,然后还要再观照究竟法本身也是无常、苦、无我的。任何的究竟法都没有称为“我”的东西,没有可以被执取的“我”,没有所谓的“灵魂”,这些都不存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心就能慢慢地把这些放下,不去执著。这是一个次第的、慢慢熏习、熏陶、磨练的过程。让我们从烦恼当中、从诸苦当中、从你我他的是非纠缠当中、从概念的圈套当中解脱出来,这就是我们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

返回目录

----------------------------------------------------------------------------------------------------------------

更多玛欣德尊者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