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雷迪尊者:阿拉汉的足迹 第八章 八正道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3日
来源:   作者:雷迪尊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雷迪尊者:阿拉汉的足迹 第八章 八正道

 

  「道」(magga)的定义是:

  「这些法可以消除‘身见’等障碍,因而证入涅槃,止息苦界与轮回之苦。所以,这些法就称为‘道’。」

  「道」有八种成份,分别称为:

  一、正见。

  二、正思惟。

  三、正语。

  四、正业。

  五、正命。

  六、正精进。

  七、正念。

  八、正定。

  这八种成份都会在「智见清净道」(以知识与凝视的出世间清净道)当中出现,在前行的「世间清净道」当中,「正语」、「正业」、「正命」只会在「戒清净道」中出现,不会在「心清净道」中出现等等。

  因此,在「三十七道品」中,「戒清净道」是指「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的戒律,其依据是:

  「修习正语,远离依止,离贪依止,最後进入涅槃。

  修习正语,远离依止,离贪依止,最後进入涅槃。

  修习正命,远离依止,离贪依止,最後进入涅槃。」(译按:参见《分别论注释》第一品SUttanta-bhajanlya-Vannana)

  在这里所指的,并不是指会倾向「有之成就」(bhava-samapatti)与轮转依止的戒律。那些有意识地放弃在今生当中证入圣道与圣果的「戒清净道”,并不是严格的初梵行戒,因而不是属於严格的「三十七道品」。不过,如果努力在为来世证得涅槃,这就可能成为「波罗蜜戒」,是属於「远离依止戒」的一部份。

  「正语」、「正业」、「正命」三道纯粹是戒律的层次,因而构成为严密的“戒清净道」。它们也称为三种「离心所」(Virati cetasikas)。

  「正思惟」是「寻」的作用。因为「正思惟」是「智慧」的先驱,也就包括在“智慧」的范畴当中。「思惟」共有三种,分别称为「出离思惟」、「无恚思惟”与“无害思惟”。就像一个人被囚禁在监狱当中,或者被敌军所包围,或者被森林大火所围困,或者像一条鱼被网住、水塘或陷阱所困,或者像一只为鸟笼所困的鸟,(不能吃睡),此时只有一种想法,就是试图摆脱这些限制。以「正勤的精神」摆脱陈旧的无尽的「已生恶业」,以及未来的无尽的「未生恶业」,如此生起的思惟,称为「出离思惟之道」。这种「思惟」寻求在今生中能够从「轮回之苦」

  中解脱出来。

  与「慈心禅定」有关连的「思惟」,称为「无恚思惟」,与「悲心禅定」有关连的是「无害思惟」,与其余禅定有关连的「思惟」,称为「出离思惟」。

  「正见」、「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四种正道,已经在「七觉支」中讨论过了。

  「正见」与「正思惟」是「慧蕴」,它们构成了「慧」的集合体。「蕴」是集合体。「正语」、「正业」与「正命」,称为「戒蕴」,它们构成了「戒」的集合体。「正精进」、「正念」与「正定」,称为「定蕴」,它们构成了「定」的集合体。

  「活命戒」是「世间戒蕴之道」,行持「活命戒」可以摧毁「随眠见」的巨大王国,它是属於「戒清净戒」。

  「活命戒」共有两种,分别是针对在家众的戒律,以及针对僧众的戒律。弃绝身体的三恶行与言语的四恶行,这就构成了有关在家众「活命戒」的内容。「八关斋戒」与「十戒」可以让「活命戒」更加精链或完善。

  在《律藏》中所制订的二二七条戒学,构成了僧众的「活命戒」。这二二七条戒学涵盖了身业与口业,在《注疏》当中已经加以分类了。在《律藏》中所制订的其余的戒律,可以让「活命戒」更臻完善。

  正如树木是从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以「心清净道」为起点的“六清净道」是在「戒清净道」的土壤中开发出来的。特别的是,「戒清净道」不会与以「心清净道」为起点的五种中间清净道,相互混淆,而是以保障先前的纯粹性来支持它们。在“出世间的智清净道」中,「戒清净道」宛如「戒蕴道」的三项构成元素而与“出世间的智清净道」结合起来运作。理由是,「戒清净道」关注的对象与这五种中间的清净道是不同的层次,而这五种中间的清净道与「出世间的清净道」是同一的,因此以「俱生」(Sahajata)的方式共同运作。

  在此结束了有关「戒蕴道」的讨论。

  至於「定蕴道」,共有两种实践的方向,分别称为「纯粹直观行」(saddha- vippasana-yanika 只修习直观的修行人)与「止观行」(samatha-vippasana -yanika 同时修习止观的修行人)。在具足「戒清净道」以及安立「身念住」之後,并没有走向「禅定」的道路,而是遵循诸如「见清净道」等纯粹直观的道路,这就是「纯粹直观行」。然而,如果走上「禅定」的道路,例如证入第一禅天正受等,而又据此遵循诸如「见清净道」等的直观道路,这就称为「止观行」。

  有关这两种道路,在第一种「止观行」的例子中,透过众所皆知的三种禅定,如「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这三种「禅定道”就可以具足「禅定」与「心清净道」的功能。

  不过,在第二种「止观行」的例子中,经由「遍作三昧」、「近行三昧」以及「根本定」这三种「禅定道」,就可以具足「禅定」与「心清净道」的功能;之後,在「直观」阶段,透过众所皆知的「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这三种禅定,就可以具足「禅定」与「心清净道」的功能。

  不过,在先前的「戒清净道”与「身念住」的阶段中,这三种「禅定道」则具足了“刹那三昧」的功能。

  在此结束了有关「禅定蕴道」的讨论。

  在安立了「戒清净道」与「身念住」之後,这两种「慧蕴道」就同时具足了「纯粹观行」与「止观行」当中的「智慧」功能。这些论述与「世间道」、「出世间道」都是有所关连的。

  现在我要陈述「出世间道」当中的预流果道。请务必记住,本书的对象是圣者中的最低层级,称之为「乾观的预流者」(bon-sin-san)。现在有无数的众生,例如毗舍佉、给孤独、帝释天王、 Cularatha 天人、Mahiratha天人、Mahagovinda天人、Anekavanna天人(译按:参见《天宫事》)、四大天王(译按:参见《相应

  部》·Sagatha品),他们居住在四天王天界、三十三天界以及更上层的天界,可是他们还是在轮回中出生快乐与自在。他们是已经在欲界往返七世的众生,每位都在第四禅天或广果天再生六次,至於在第一禅梵天、第二禅梵天、第三禅梵天再生的次数则是未定的。

  为什么他们会称为「预流者」呢?五大河以及五百小河都是发源於喜马拉雅山,它们不会倒流上去,而是持续不断地流向大海,因此称为「流」(sota)。同样的,圣者不会退回凡夫的境界,而是持续不断地向(圣者)前进,一直到他们证入「无余涅槃」。在凡夫的情形,虽然他们可以在最高层的梵天中再生,还是会堕入最低层的无间地狱。可是,在圣人的情形,不论於何处再生,他们是不会堕落的,甚至再生於较低的天界,而会持续不断地在较高的天界重生。虽然凡夫可以在色无色界天证得「三二因梵天」的境界,他们还是会堕入「无界因的恶趣」中,化生为猪、狗等众生。不过,在圣人的情形中,他们不会退回凡夫的阶段,而是每再生一次,就会证入更高的圣者境界。

  因此,不论是再生於任何天界,或者每次再生所证得的境界,圣者是不会倒退的,反而会从一个天界前进到另一个天界,从一个境界提升到另一个境界,一直到经过多生累劫之後,当他们脱离五蕴,达到「无余涅槃」,就是证得最高的天界与最高的境界。这条攀登道所穿越的单一道路,就称为「法预流」,包括了「正见预流」、「正思惟预流」、「正语预流」、「正念预流」、「正定预流」。

  「正见预流」是指安立於「正见」的巨大王国,以便觉察到四圣谛的光明。「正见」的具大王国是安立在「身见」的巨大「随眠」王国当中。

  就像黑夜褪去,太阳升起,黑暗一旦散尽,光明就安立了。同样的,经过多生累劫,一直到证入「无余涅槃」,「正见」的巨大光明王国还是会持续安立。从此生到彼生,这种光明会逐渐增强,愈来愈稳定。

  这就像有一个人,自从在他的母亲子宫中诞生以来,就因为白内障失明了,一

  旦他遇到好医生治愈了他的白内障,因而重获光明。从白内障消失的时刻开始,大地、山峦、天空、太阳、月亮与星星等景观,向他敞开了,从此以後,终其一生都是这样。

  同样的,预流智圣者证得三法印与四圣谛的景观,就像上述盲人的例子中可以看见天空、太阳、月亮,这些圣者可以自由自在地觉察诸法。在此说明了「正见道」是如何安立的。

  「当正见安立了,正思惟就会展开!」(译按:《相应部》·大品·道相应第一·无明品第一·无明经第一)

  针对此点,如果「正见」安立了,「正思惟」(包括了从世间的病苦中脱离出来的意念与规划,并且可以保护其他的人免於受到摧毁与痛苦)也安立起来,经过多生累劫,一直到证得「无余涅槃」。在此说明了「正思惟」是如何安立的。《注疏》说:「‘展开’就是指‘增长’!」

  「当正思惟安立了,正语就会展开!」

  如果从世间的病苦中脱离出来以及看到别人快乐、自在的意念与规划,已经安立了,从语恶业中解脱出来的正语就会生起,而且会很迅速的安立下来。在此说明了「正语」是如何安立的。

  「当正语安立了,正业就会展开!」

  如果从语恶业中解脱出来的正语安立了,从身恶业中解脱的行为就会生起,而且会很迅速的安立。在此说明了「正业」是如何安立的。

  「当正业安立了,正命就会展开了。」

  当观念、意向、言语、行为纯化了,生命的型态也会变得纯粹,修行人就可以从底层的生命型态中不断地解脱出来。在此说明了「正命」是如何安立的。

  「当正命安立了,正精进就会展开了!」

  当观念、意向、言语、行为与生命型态纯化了,从恶业、邪命解脱出来的精进

  就会不断地安立下来。在此说明了「正精进」是如何安立的。

  「当正精进安立了,正念就会展开了!」

  因此,根植於「戒」、「定」、「慧」工夫的「正念道」,也会从此生到彼生中安立下来。在此说明了「正念」是如何安立的。

  「当正念安立了,正定就会展开了!」

  因此,根植於「戒」、「定」、「慧」工夫,以及对心灵拥有巨大掌握力的「正定」就会安立了。在此说明了「正定」是如何安立的。

  在此,我们说明了称为「预流法」的「八正道」是如何通过多生多世而迅速地安立下,从众生证得「预流圣者」的阶段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到最後证得「无余涅槃」为止。

  从「身念住」安立的刹那开始,就会展开上面所陈述的历程。只要「决定」(niyama)的境界还没有达到,众生就还不是一位圣人,「预流道」是「预流圣人」的起点。一旦众生证入「预流道」,他们就会进入圣人的领域。

  因此,经文如是说:

  「当他们第一次证入‘预流圣人’,他们就称为‘预流者’。」

  在此结束了有关答覆「他们为何称为‘预流者’?」的问题。

  众生一旦证入圣人的境界,就超越凡夫的境界。他们不再是俗人或世间的众生,而是变成出世间的众生。他们不再是顺从轮回之苦的众生,已经变成涅槃寂灭的众生。纵使经过多生累劫,他们不会退回到涅槃的第一个阶段。他们不会拥有回到「身见」的「随眠」层次或凡夫境界的情愫。他们会持续地安立在「有余涅槃」的第一阶段,生生世世在地享受人类、天人、梵天的快乐。

  进一步的诠释,请参考我的作品「四圣谛手册」、「第一义谛灯注」。

  只有在证入「道」或「果」的刹那,「八正道」才会同时显示给这些圣者。不过,对於「世间善业」,「戒蕴三道支」只与「戒善业」有关。至於「定蕴三道

  支」或「慧蕴二道支」,则与多种的善业有关连。

  虽然「戒蕴三道支」只与「戒善业」有关连,对圣者而言,他们会生生世世,稳定地护持,不会违犯(avltikkama)。

  在此结束了有关「八正道」的讨论。

  在「三十七道品」中纯粹的「法」,包括了:欲、心、平静、信、轻安(止)、慧、思惟(寻)、精进、三离(正语、正业、正命)、念、喜、制心一处等十四种法数。

返回目录

-------------------------------------------------------------------------------------------------------------

更多雷迪尊者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