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宣隆大师传:43、轮回安息塔的建筑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6日
来源:   作者:孙伦禅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宣隆大师传:43、轮回安息塔的建筑

 

  前总理吴努(U Nu)在一次访问宣隆古创寺时,主持苏班那大师为前总理解释,为何永久放置宣隆大师遗体的舍利塔被改名为轮回安息塔(1)(Than-Tha-Yar-Aye Pagoda),以及它为何有六个门口。

  〔注:前总理吴努在仰光建造世界和平塔(Kaba-Aye Pagoda)时,只有五个门口,象征现在之住劫(2)会出现之五尊佛。〕

  苏班那大师说了下面的背景故事:

  当已故宣隆大师还是一名比丘时,曾被许多杰出、著名的大师盘问过有关佛法义理的问题,他们曾经向他提问:

  缘起(3)在哪里流转?

  那些连接又在哪里?

  流转过程在哪里可以停止?

  已故宣隆大师在宣隆村土生土长,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由于双亲贫苦,他自小便要看管牛只与帮助家务。他知道学识丰富的大师们在问他教理上的问题,也很清楚自己的知识浅陋,因此,宣隆大师回答他们:「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回答吗?」得到大师们的同意后,宣隆大师便作了如下的回答:

  缘起在众生世间中流转。

  那些连接都在(六根)门。

  流转过程可在(六根)门停止。

  「众生世间」是什么意思?

  当一位禅修者达至稳固的定力(Steadfast Concentration)(4)时,他会觉知到心、心所与肉体等三种法(现象)皆在不断的生灭变化,这三种法(现象)之不断生灭变化就是所谓的「众生世间」了。

  (注:众生或有情皆由五蕴合成,故「众生世间」又名「五蕴世间」、或「五阴世间」)。

  「那些连接都在(六根)门」的意思:

  「门」是指眼、耳、鼻、舌(口)、身、意等六入或六根门。那么,连接是怎么样在六根门出现的呢?是这样的:

  譬如说,当眼睛接触到一视觉对象(色尘)时,如果那对象令自己感到愉快的话,贪爱便会生起,那就是苦集谛或苦因谛(Samudaya saccā) 如果那色尘令自己感到不快的话,;瞋恚(愤怒)便会生起,那就是苦谛(Dukkha saccā)。同一道理,当耳朵接触到可意的声音(声尘)时,贪爱便会生起,那就是苦集谛或苦因谛;当声音(声尘)是不可意的时候,瞋恚(愤怒)便会生起,那就是苦谛。佛陀教导我们四圣谛(四种真理):苦谛,苦集谛或苦因谛,苦灭之道谛,以及苦灭谛。众生都深深受到苦谛与苦集谛(或苦因谛)所影响,正是此二谛(苦与苦因)轮流地影响着众生的生命,(从而出现缘起流转、生死轮回)。

  (注:参考「十二缘起」内之:六入(六根)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等等。)

  「流转过程可在(六根)门停止。」那是怎么样停止的?

  当眼睛接触到一个视觉对象时,它不知那对象是可意的、还是不可意的,眼睛只是看到它而已;至于它是否可意或美丽,则是想蕴(5)的判断。同样,当别人粗暴地骂你时,耳朵只是听到声音而已,至于那恶言恶语,则是想蕴的判断。因此,在看色尘的过程时,禅修者必须在想蕴起作用前去切断、停止流转过程;在听声尘的过程时,……。即是说:

  在眼看色时,要严密地专注(念住)着当下的眼触,不让爱憎之想法生起,那就可切断眼根门的联系了。

  在耳听声时,要严密地专注(念住)着当下的耳触,不让爱憎之想法生起,那就可切断耳根门的联系了。

  在鼻闻(嗅)香时,要严密地专注(念住)着当下的鼻触,不让爱憎之想法生起,那就可切断鼻根门的联系了。

  在舌尝味时,要严密地专注(念住)着当下的舌触,不让爱憎之想法生起,那就可切断舌根门的联系了。

  在身触物时,要严密地专注(念住)着当下的身触,不让爱憎之想法生起,那就可切断身根门的联系了。

  在意识法(思绪、心念等)时,要严密地专注(念住)着当下的意识,不让爱憎之想法生起,那就可切断意根门的联系了。

  当禅修者能保持这样的专注、警觉时,他便可知道眼等六根门不是看、听、闻……等过程与爱憎之间的联系了。(6)

  因此,各位善信!生死轮回(Saṁsarā)并不遥远,它就在你们的根门不停地流转。

  已故宣隆大师以身作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于六根门中,只要守护好一个(指身念处),就可停止生命之轮,成就生死轮回苦之解脱了。我们就叫这个舍利塔为「轮回安息塔」吧!此名字与大师的成就非常吻合。

  因此,在苏班那大师的建议下,这塔就被正式命名为「轮回安息塔」了。

返回目录

----------------------------------------------------------------------------------------------------------------

更多孙伦禅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