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宣隆大师传:9、成为具戒比丘后返回家乡宣隆村的第一次说法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6日
来源:   作者:孙伦禅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宣隆大师传:9、成为具戒比丘后返回家乡宣隆村的第一次说法

 

  迦韦师成为具戒比丘后,继续停留在美铁拿镇(Meik-hti-lar)的耶拉寺(Yay-lai Monastery)内。在 1921-1922 年间,他回到自己的故乡,敏建镇的宣隆村作了一次短期探访。村内的乡亲父老都很想知道他成为比丘后的表现,因此,除了一般性的请他念诵「守护经文(Parittas)」与「羯磨文(Kammavācā)」外,还请他说法。他都答应了,心想:「念诵守护经文与羯磨文是与其他比丘一起做的,应该没有问题,而说法则要独个儿做,我还未准备好啊!」正想着说法的问题时,他看见一群少女正在排列着插满吉祥花的水瓶,各人给自己的水瓶划上记号,放在指定的地方等候祝福。迦韦师突然灵机一触,心想:「我将环绕这些水瓶来说法。」下面就是他的说法内容:

  人人皆有善(业)与恶(业)这两种东西,当善(业)成熟时,他们即会满面笑容,并且心想事成;当恶(业)的果报出现时,他们即会皱起眉头与烦躁不安。例如,看看那里的湖泊,如果它的筑堤破裂,周围的人会好过吗?不会的。因此,人们要修补筑堤的裂缝。如果湖泊的水很浅,人们就要把湖床挖掘深一些,好让它储多些水,那么,湖泊就十分安全实用了。

  同样道理,当人们发觉自己的运气差时,那就好像湖泊的裂缝需要修补一样。因此,如果你运气不佳,就要做些善事或功德,这样就可令自己趋吉避凶了。但是,怎么做呢?有很多方法的:你可以去听人念诵一些「守护经文(Parittas),亦可以去听人讲经说法,也可以去做」供养九佛的仪式,你可以在河岸有沙的伸展地方建造小佛龛,也可以去救护受人崇敬的菩提树,例如:找物件去支撑菩提树的下垂树枝,或去造桥与修补路面的裂缝以方便行人,亦可准备食物去供养僧团。

  所作的这些功德将会启动过去的潜伏善业而产生效果,那么做就像修补一个漏水的池塘一样。如果怀着对佛法僧三宝强烈的信念来进行这些善业,你可期望能平息 96 种疾病,并会运气好转过来的。

  你们常念:

  我归依佛(Buddhaṁ saraṇaṁ gacchāmi),

  我归依法(Dhammaṁ saraṇaṁ gacchāmi),

  我归依僧(Saṁghaṁ saraṇaṁ gacchāmi)。

  虽然如此,也许有时你们会忘记三宝是真正的归依,只顾关注自己的妻儿,好像他们才是你们自己的真正归依。那是会经常发生的,我出家前的情况就是如此。当你以妻儿为重时,自然就会忘记三宝了。

  我想提醒大家,不要让这种情况出现。错以妻儿为重曾是我的亲身体验。我想告诉大家,我如何以妻儿为重,把他们视为自己归依的愚昧:我想女儿有好的衣着和珠宝饰物,于是便千方百计地去赚钱给女儿买珠宝靓衫,我算是很成功,每当我带着衣着光鲜的家人旅游、参礼塔寺、参加市集或节庆等,看见女儿的耀目外貌,我便感到非常的快乐与骄傲。

  为了让自己和家人保持在骄人状态,我必须勤苦地工作、在满布危机、毒蛇毒虫出动的深夜中工作;我要在他人的田地上耕作与收割;就因为我沉迷五欲之乐,像自己的避难所(归依)那样崇拜我的家庭,因此我不得不做所有那些苦劳。

  〔接着,他发觉村长与他的女儿也在听法的人群之中,于是,他继续说下去。〕此外,我要在村的四周以有刺的树枝来设置栅栏,要在守卫点站岗,也要在村长打锣召集时出席;所有这些任务都是我所不愿意做的。为什么?全因为我是五欲乐的奴隶,以及信赖妻儿而非三宝。

  好啦!我追求的所有这些错误的避难所(归依),你们所有人都应该吸取到教训了。

  为什么会有这类错误的「避难所」(想法)呢?因为无明。

  无明令你想要或渴爱某些事物;

  当你渴爱某些事物时,你就会迷恋它们;

  接着,你会努力去取得它们;

  经过一番努力后,你自会得到它们的。

  无明是 Avijjā,

  渴爱是 Tanhā,

  迷恋或执取是 Upādāna,

  努力、有企图的造作或行是 Saṅkhāra,

  你得到的或有是 Bhava。

  当无明与渴爱互相结合时,其结果就是转生,一转生便会带来生死轮回苦。由此可见,这种轮回苦是由人自己制造出来的。以上所述都不是别人的东西,全是我的亲身体验。我们之所以要受种种苦恼,皆因我们一直受着自己的想法(1)所欺瞒。

  无论你看见什么,你的视觉都会受错误的想法所笼罩,这种错误的想法要被消除,才能看见事物的真相。

  佛陀教导无常,但世人相信是常的,因为他们被错误的想法所欺骗;佛陀教导苦,但世人相信是乐,因为他们被错误的想法所欺骗;佛陀教导非我,但世人相信是我,因为他们被错误的想法所欺骗;佛陀教导不净与丑陋(Asubha),但世人相信是洁净与美丽(Subha),因为他们被错误的想法所欺骗;就这样,错误的想法欺骗世人,令世人受着无尽的苦恼。

  这种欺骗必须以佛陀所教的四念住(2)来消除不可。这四念住就是:

  (一)身念住(Kāyā nupassanā Satipaṭṭhāna),它可消除洁净与美丽的错误想法;

  (二)受念住(Vedanā nupassanā Satipaṭṭhāna),它可消除快乐的错误想法;

  (三)心念住(Cittā nupassanā Satipaṭṭhāna),它可消除常的错误想法;

  (四)法念住(Dhammā nupassanā Satipaṭṭhāna),它可消除我的错误想法。

  当有东西接触你的身体根门(感觉器官)时,你会觉察到那个接触,如果你专注着那个触觉,所有上述的四个念住都会出现。怎么会如此的呢?是这样的:

  - 专注着纯粹的触觉是身念住,接触是 Phasa,它会令感觉(Vedanā)生起。

  - 当你专注着那个感觉时即是受念住。

  - 专注着那纯粹的觉察是心念住。

  - 在五盖(Nīvaraṇas)已被消除的情况下专注心的性质即是法念住。

  你只须不断地修习这四个念住,即可渐渐清除你的疑虑与错误想法。到时你会明白:

  - 无常确实是无常(Anicca is truly Anicca,Impermanence),

  - 苦确实是苦(Dukkha is truly Dukkha,Suffering),

  - 非我确实是非我(Anatta is truly Anatta,Not-self),

  - 不净确实是不净(Asubha is truly Asubha,Ugliness)。

  当你能如实地了解事物时,你就不再是一个内心充满虚荣思想、整天忙着令自己看来比现实好一点的有虚荣感的人;这种虚荣感与错误的自负感觉,实际上都是出于无明。

  当你千方百计地赚取别人口袋里的钱时,你会觉得自己十分聪明伶俐,这种自负与虚荣的错误感觉只会将我们送往苦界(Apāya,指四恶道)之中。请紧记!错误的骄傲感觉是由于无明,错误的自负感觉只会导致我们堕落苦界之中。

  当我明白到信赖家庭与妻儿只会堕落苦界时,我即改变初衷,转为信赖(归依)三宝:

  我归依佛(Buddhaṁ saraṇaṁ gacchāmi),

  我归依法(Dhammaṁ saraṇaṁ gacchāmi),

  我归依僧(Saṁghaṁ saraṇaṁ gacchāmi)。

  由于信赖(归依)佛法僧,我现在不用作劳苦的工作了,我不用耕作、不用收割、不用出席村长的打锣召唤,就让村长那里的铜锣响个不停吧!那不是为我而响的,就算那个铜锣被打至破烂,我也不关心了。我现在已成为比丘,有佛法庇护,噢!真清凉啊!我真的感到快乐!我没有储藏谷物,不用担心会受火灾破坏;我没有家庭关系,不用担心有家人前来责骂、骚扰、哭诉、反对、皱眉或生气;我真的感到安宁、快乐与幸福,所谓「涅槃是一切苦恼的止息。」对!回想过去,我的人生确实有巨大的改变。

返回目录

----------------------------------------------------------------------------------------------------------------

更多孙伦禅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