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智缘:心生菩提树·佛理小故事 第15节:心存一颗包容的心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1日
来源:   作者:智缘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智缘:心生菩提树·佛理小故事 第15节:心存一颗包容的心

  第二章 学会包容,踏上知足豁达的人生旅途

  第二章

  学会包容,

  踏上知足豁达的人生旅途

  心存一颗包容的心

  侍者问禅师:“禅心在何处?”

  禅师说:“在广大虚空中。”

  侍者说:“我怎么看不见呢?”

  禅师说:“因为它广布虚空,所以无形。”

  侍者又问:“何时才能有形呢?”

  禅师说:“执著妄想时。”

  侍者说:“我还是不明白。”

  禅师说:“请拿来一些盐和一杯清水。”

  侍者就拿来了盐和清水。

  禅师说:“取一匙盐放入水中。”

  侍者于是取了一匙盐放入水中。

  禅师说:“你尝一尝,看看味道如何?”

  侍者尝了尝说:“咸。”

  禅师又说:“再取来一盆清水。”

  侍者又端来一盆清水。

  禅师说:“再取来一匙盐放入水中。”

  侍者于是取来一匙盐放入水中。

  禅师说:“再尝一尝。”

  侍者尝了尝说:“感觉不到咸味。”

  禅师说:“同样是一匙盐,放入一杯清水中和放入一盆清水中的变化就这么大,如果投放在更大更广的空间呢?”

  侍者恍然大悟。

  有一颗博大的、能包容的心,就不会感觉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就像那一匙盐,放在不同容积的水里,就有着不同的味觉感受。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内心的容忍

  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脾气非常不好,动不动就与人打架,因此,人们都很讨厌他。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无意中游荡到了大德寺,正遇到清心禅师在讲佛法。他听完之后感到非常懊悔,决定痛改前非。他对清心禅师说:“师父!今后我再也不与别人打架斗口角了,即使人家把唾沫吐到我脸上,我也会忍耐着把它拭去,学会默默地承受!”

  “就让唾沫自干吧,别去拂拭!”清心禅师轻声说道。

  年轻人听完,又不解地问道:“如果拳头打过来,又该怎么办呢?”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只不过一拳而已。”清心禅师微笑着答道。

  这时,那个年轻人实在无法忍耐了,便举起拳头朝清心禅师的头打去,然后问道:“现在你感觉怎么样呢?”

  清心禅师一点儿也没有生气,反而十分关切地说道:“我的头硬如石头,可能你的手倒是打痛了!”

  年轻人无言以对,似乎对禅师的言行有所领悟。

  生活之中,大度包容的心不可缺少。如果气度狭小,遇事斤斤计较,那么在生活中就会处处碰壁,烦恼也会越来越多。但如果能以实际行动来理解、宽容别人,那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包容。

  宽容是对生命的洞见

  一天,慧远法师正要开门出去时,突然闯进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狠狠地撞在法师身上,把他的眼镜撞碎了,还戳青了他的眼皮。可那位撞人的大汉,不但毫无羞愧之色,反倒理直气壮地说:“谁叫你戴眼镜的?”

  慧远法师笑了笑,没有说话。

  大汉颇觉惊讶地问:“喂!和尚,你怎么不生气呀?”

  慧远法师借机开示说:“我为什么要生气呢?生气既不能使眼镜复原,又不能让脸上的淤青消失,苦痛解除。再说,生气只会扩大事端,如果我对你破口大骂或打斗动粗,必定会造成更多的业障及恶缘,也不能把事情化解。如果我早一分钟或晚一分钟开门,都会避免相撞,或许这一撞也化解了一段恶缘,我还要感谢你帮我消除这业障呢。”

  大汉听后十分感动,他若有所悟地离开了。

  事情过了很久之后,有一天,慧远法师接到一封信。原来,大汉以前不知勤奋努力,工作之后,在事业上又高不成低不就,十分苦恼。一天他上班时忘了拿公文包,中途又返回家去取,却发现妻子与一名男子在家中谈笑。他冲动地跑进厨房,拿了把菜刀,想先杀了他们,然后自杀,以求了断。

  不料,当那男子惊慌地回头时,脸上的眼镜掉了下来。瞬间,大汉想起了慧远法师的教诲,让自己冷静了下来,反思了自己的过错。

  现在他的生活很幸福,工作也得心应手了。特寄来五千元钱,一方面为了感谢慧远法师的恩情,另一方面也请求慧远法师为他们祈福消业。

  宽容是对生命的洞见。法师的宽容带给了大汉觉悟,教会他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宽容也是最好的教育手段,能用真切的言行给人以启迪。生活中,要时刻怀有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

  宽容是最好的教育法则

  盘珪禅师是备受大家尊崇的禅师。有一次,他的一个学生因为行窃被人抓住,众人纷纷要求将这个学生逐出师门。但是盘珪并没有那样做,他用自己的宽厚仁慈之心原谅了那个学生。

  可是没过多久,那个学生竟然又因为偷窃而被抓住。大家认为他旧习难改,要求将他重罚,但盘珪禅师还是没有处罚他。其他学生很是不服,他们联合上书,表示如果再不处罚这个人,他们就集体离开。

  盘珪看了他们的联合上书,然后把他的学生都叫到跟前来说:“你们都能够明辨是非,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你们是我的学生,如果你们认为我教的不对,完全可以去别的地方。但是我不能不管那个行窃的学生,因为他还不能明辨是非,如果我不来教他,那谁来教他呢?所以,不管怎么样,即使你们都离开我了,我也不能让他离开,因为他需要我的教诲。”

  那位偷窃者听了盘珪禅师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心灵因此而得到了净化,从此以后再也不偷别人的东西了。

  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面对犯错的人,我们要以真心来感化他,排斥和嫌弃都是不明智的做法。我们要用宽厚仁慈的心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情。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