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明贤法师:佛宝论 59、中华寺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4日
来源:   作者:明贤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明贤法师:佛宝论 59、中华寺

中华寺

                                        中华寺

嚼杨枝

                                          嚼杨枝

怀善法师

                                          怀善法师

 

    在万国佛教寺院群中,一座具有浓郁汉传佛教建筑特色的中国寺院非常突出,红墙黄瓦的高贵色彩,设计风格与故宫十分相似,这就是参礼民众最为集中的中华寺。

  这是一座意义非凡的寺院,查唐代诸高僧求法文献,在印度、尼泊尔及斯里兰卡诸圣地求法的高僧唐代时已人数众多。玄奘大师已属求法高僧中的第一百位,义净大师求法时则西征人数更多。玄奘大师由西安沿河西走廊及丝绸之路经阿富汗、克什米尔等国去往印度,义净大师则由广州出发,走海路,经东南亚诸小国前往印度,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困难,就是在印度圣地“大唐无寺”,羁旅参学极端艰辛,如义净大师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所描述:

  观夫自古神州之地,轻生殉法之宾,显法师则创辟荒途,奘法师乃中开王路。其间或西越紫塞而孤征,或南渡沧溟以单逝。莫不咸思圣迹,罄五体而归礼;俱怀旋踵,报四恩以流望。

  然而胜途多难,宝处弥长,苗秀盈十而盖多,结实罕一而全少。寔由茫茫象碛,长川吐赫日之光;浩浩鲸波,巨壑起滔天之浪。独步铁门之外,亘万岭而投身;孤漂铜柱之前,跨长江而遣命。或亡餐几日,辍饮数晨,可谓思虑销精神,忧劳排正色。致使去者数盈半百,留者仅有几人。设令得到西国者,以大唐无寺,飘寄栖然,为客遑遑,停托无所,遂使流离萍转,罕居一处。身既不安,道宁隆矣!呜呼!实可嘉其美诚,冀传芳于来叶。

  到中华寺以前,要经过大片的空旷原野和树林,举凡不太茂密的丛林,野草都长得没过人腰。虽然经常有行人和车辆在穿过原野的公路上经过,可闲散走动的放生牛、野鸡、野猪甚至狼群,都不时横穿公路,引得游人不时地惊呼。

  这里离印度很近,周边老百姓的生活很原始。清早,游走在晨雾中的人,都会用具备浓郁民族特色的大块毯子包住肩膀,甚至将头部包严实,从上到下的衣服是完整不分段的,衣服下面则露出黝黑的脚踝、脚掌,讲究点的有一双“人字拖”,不讲究的完全就是赤脚,不管田野、公路,带渣的还是有玻璃的路面,一双赤脚都能对付。摄影师有“一镜走天下”的说法,他们则是“赤脚走天下”。人的生活指标降到底线的时候也就简单了,我想他们的家园中不会讲究马桶冲水好不好,房间暖气好不好,生活到最底线,就全都是“一境(一种境界)走天下”了。可是他们却非常健康。据联合国相关部门对于全世界卫生及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尼泊尔是让人最震惊的国家:这里卫生条件居全世界倒数第一,而人生理机能的健康程度是全世界正数第一。彻底融入在大自然里,人也就过得安稳了。据说尼泊尔的老百姓基本没有牙科病,因为刷牙没有牙刷、牙膏,仍然还是“嚼杨枝”。没有肠胃和严重的胃癌病变,说是因为吃咖喱。我相信他们还有很多的“未曾有”,因为已经爆发的疾病层出不穷,都产生于经济和工业发达的地方。他们生活在“最底线”,当然也就最安全。羡慕现在的尼泊尔人民,难怪佛陀选择这里降生,安全啊!

  几次巡礼这片圣地,每当到达中华寺,都会得到该寺住持怀善法师的诚挚接待。他陪我们一起用餐,一起交谈,一起参观。这是一位诚实、坚毅而又能干的老人。他原本住持江西萍乡的宝积寺,后来因中佛协启动了修建中华寺的工程而前往尼泊尔常住。他不仅是中华寺升座的第一任方丈,也是寺院建设过程的总管。因此,谈起中华寺的建设,他非常熟悉,有时也感叹:尼泊尔地价实在是非常便宜,五十块美金一亩,我们买下这片地没花多少钱。但是建寺庙就麻烦了,这里什么材料都没有啊!什么都得从国内往这里空运。关卡托运不知有多少麻烦。

  中华寺的布局很好,虽然面积不大,却彰显出十分到位的宫廷霸气。各堂口僧舍都挂出了非常醒目的规约和楹联,颇为怀善法师这位老禅和感到欣慰,不仅有福报天天住在佛陀的出生地,居然还将汉传佛教寺院完整地呈现在了天竺。当年求法的高僧们如果英灵还在,真不知道该有多高兴!

  我随手抄录寺院上上下下的各堂口规约,这都是相当珍贵的资料啊!全是走出国门的汉传佛教住持精华所在。据怀善法师讲,规约是常住大众与中国佛教协会本部反复沟通,一再斟酌,才最终拟定的。如季羡林先生所言:此举将使新世纪“文化拿来”和“文化输出”成为人类文化平等交流的重要方式。这是在西天佛土上最早出现的汉传佛教共住制度,我想价值近似于佛陀当年转动法轮时所制定的僧团戒律,其规约摘抄如下:

  1. 共住规约

  古德云:栖心息影,端籍名篮,修道循规,必须同志。久参耆宿,以游历深而百绪丛生;后进时流,因知见浅而初心渐退。以致纲宗失旨,模范多乖,习以为然,积成法弊。久参后进,驽骥并处。末法之际,正邪莫办。惟冀方来贤众,共遵佛说戒律,祖制规绳,调治三业,折伏过失。住斯丛林,愿共遵守,熏就法门之龙象,中流之砥柱,如若不然,无劳共住。

  一、犯根本一戒者,不共住。

  二、破口相骂、交拳互殴者,不共住。

  三、专门谈论政事、游心世俗者,不共住。

  四、私收徒众破坏和合僧者,不共住。

  五、不存正念,不依规矩者,不共住。

  六、有犯清规,不遵议罚者,不共住。

  七、任意出入,不白执事者,不共住。

  八、与寺外他国僧俗交往,有任何纠纷者,不共住。

  九、不过堂者罚。

  十、闲闯寮房及吸烟饮酒、散心杂话者罚。

  十一、私造饮食及私应经忏者罚。

  十二、衣着服饰须合佛制,违者罚。

  十三、公事不到及坡事不随众者罚。

  十四、黑白月布萨,三世诸佛仪式,今法久住,闻楗槌不到者罚。

  十五、非礼责人及私心讪谤者罚。

  十六、侵损常住,以常住物私作人情者罚。

  以上条约,必须遵守,如有违犯决不循情,凡共住者各宜慎重。

  2. 客堂规约

  担囊负钵,本为参寻,拨草瞻风,曾无别事。既垂见访,宜禁喧嚣,诸凡安排,百事随众。动静凛乎人表,闲忙卓乎众先,有法可严,有仪可范。如此法器,可谓高流,所有规约,幸相共鉴。

  一、客至,茶汤、点心等一一调停,若不相识,即请问名号住处,不得疏慢延误,违者罚。

  二、值日知客,不拘有事无事,须坐客堂静候,失职者罚。

  三、早晚上殿,若无僧值,由知客照应路灯及大殿蒲团,并照管诸师站立行序,如未到者,问明公事有无,若误者罚。

  四、闻梆声诸师过堂,若无僧值,由知客照应打点及站立斋堂,若误者罚。

  五、官员往来,立即白主持,知客先为侍奉茶,误者罚。

  六、凡客堂议事,举买卖用费,侍者举白主持,上下通事,知客开时节人情,当作之一切大小事等,议毕同白住持。

  七、内外诸师有事需白值日知客问理,若置之不问者罚。口角相争,白客堂,值日宜秉公直言,如不服者,请公议处罚之。倘不服,公摒出院。若循私情,断事不公,一并处罚。

  八、外来闲杂人在寺闹事,知客须极力相劝,值日畏不向前坐视者罚。

  九、知客无事,须上殿过堂出坡。除有病除外,余不到者罚。

  十、诸师出入,不到客堂告假销假及在外闲游放逸,执事不举者同罚。

  十一、知客一应事务,或有专权自主,同寮互相嫉妒及私情偏袒者,白众同寮议罚。

  十二、知客虽非值日,亦不得在外闲游,违者罚。

  十三、别长老至,请净面吃茶,即报主持,然后领见。至斋毕送客单至尊者寮,

  侍候周全。

  十四、斋主设斋散衬等事,知客协同其他执事公议如一。或供给小食,除客堂待宾客,外内一例散衬。

  十五、佛事预先挂牌,失误者罚。

  十六、凡书信礼物至,问明送某处即登簿,当时收送交代,有收据或回书付来者手,误者罚。

  十七、客堂众执事犯诤闹者,实时抽逐出,勿论是非,或恃强偏见障碍同寮等执事,不肯同和商议,有碍常住事,倍罚出寮。

  十八、凡起单必须细检对象,防错携带常住等物,如失误者罚。

  十九、逢换职事,所有对象,知客僧值约同监院三处当众与新旧职点交清楚。如有损失,令旧职赔还原物,不如法者罚。

  二十、应用人情钱物及公署礼等,须大众同为商议,若己见自行者罚。

  二十一、施主来往,银钱进出,多从客堂经手,善恶因果丝毫不爽。各宜谨之

  慎之。

  二十二、逢年四季告香及黑白月布萨,客堂挂牌,时至僧值巡查不到者罚之。如无僧值,知客代之。

  二十三、中华寺位处国外,接待外宾须注重威仪,在教言教,同时按国家有关外事纪律办事,违者罚。

  3. 知客日行仪轨

  客堂为来寺参访者首先必到之处,亦为合寺住众规矩的监护者,故除关照参学者及住众外,亦是众人威仪的典范。且中华寺位处他国,接待来宾尤须注意。故特立规范如下,须以认真实行,违者罚,重者出院。

  一、当值知客接待重要客人时,须海青着身。

  二、其他国家朝圣或旅游者到此,诣问有关事宜,应尽心介绍,但说话时须注意分寸和威仪。不得说坏和合僧或有损佛教、国家关系等语,亦不得随意与他人嬉笑、戏话,无有僧范。

  三、客人有找方丈和尚者,要先问清何事,如为主客,要问明客人之来历,并立即通知方丈,如生客时须为双方介绍。

  四、客人有事找其他执事,须尽快找到,如或不在,应向来客解释清楚并可留下联系方法。

  五、各项事务,应与其他执事相商,并禀知方丈,得允后,方可行事。需挂牌者应及时挂牌。

  六、知客非值日,亦不得在外闲逛。

  七、无事不得随意不上殿过堂。

  八、严格遵守中华寺各项制度与规约。

  4. 管理条例

  (1)管理体制与寺院组织

  第一条 寺院在国家宗教局和驻尼大使馆行政领导下接受蓝开委指导,由僧人自己管理自己。在教内,直接由中国佛教协会领导。

  第二条 按中国佛教传统建立丛林管理制度。

  第三条 寺院住持和僧团总人数在十人左右,人员由中国佛教协会在全国选拔学修优秀者。

  住持和僧众必须爱国爱教,维护祖国的尊严,维护祖国统一,有一定的国家政策知识和外交知识。

  住众应有为佛教奉献精神,能吃苦耐劳,精进用功办道。

  住持和僧众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基本英语知识,身体健康,品学兼优。住持方丈举行送位升座仪式。

  在住寺期间,谨遵佛制,遵守当地国家法律和民俗习惯,如有违犯,立即遣返、回国。

  寺院除十位僧人外,应配备一位医务人员,一位翻译和二位厨师。

  因管理人员有限,僧团在名义上不设序、列职,只设住持方丈、监院、知客、维那、僧值、会计、出纳、库房、典座、侍者等。

  住众应以寺为家,作长期住寺想,有特殊情况,需回国者,根据个人情况,由中佛协妥善安排。

  第四条 寺院如设基金会,由中国佛教协会指定住众人员担当,不另配人员。

  (2)寺院修持和佛事活动

  第五条 中华寺管理僧众,应有一定修持时间,同时安排一定的劳动,提倡农禅并重,坚持早晚上殿过堂,严守戒律,整肃僧仪,研究教理和有关时事政治、法规,注意自己是中国僧人的代表者,不使行为上有任何不轨现象出现。

  第六条 考虑住众的生活自养和中华寺第二期工程问题,寺院适当接受不带任何政治附加条件的佛事法会,佛事法会以不影响僧众修持和寺务工作为原则。

  第七条 佛事法会只限制在中华寺内举行,如有他国寺院诚恳邀请,在不带任何政治目的的邀请下方可接收。

  第八条 寺院不进行任何不属佛教的活动。

  第九条 住众应加强自我学修,刻苦用功,精进办道,同时要有吃苦耐劳和克服各种各样困难的精神。

  (3)自养事业、接受捐赠和佛事收入

  蓝毗尼地处远离城镇的荒郊野外,加上尼泊尔国家本就不富裕,也不识佛教规矩,靠当地供养是不可能的,因此:

  第十条 根据农禅并重的传统,因地制宜,进行符合寺院特点的种菜作务和法务流通、素斋等工作,以解决自养问题。

  第十一条 接受佛事法会的功德款,由常住财务统一建账,全部交常住,不得分摊。

  第十二条 所有捐赠,一律交财务建明细账,定期公布,基金会款另立户头,不得与寺院资金互通。

  第十三条 按历来常住规矩,客堂只作客堂事务,不收取任何款项,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向外攀缘,接受红包,一经发现,立即遣送回国。

  第十四条 建立会计出纳账目,按季定期向中国佛教协会和住持报报表。

  (4)接待外宾和海外联谊

  第十五条 认真做好接待外宾的工作,积极开展和其他友好国家佛教界及他国在蓝毗尼寺院的联谊活动。在接待工作中,做到热情友好,讲究威仪,在教言教,自爱自重,体现中国僧人的风范,体现中国文明风尚。

  第十六条 寺院在涉外活动中坚持爱国爱教、在教言教的原则,不接受任何无原则的邀请和带政治附加条件的佛事活动和捐赠。

  (5)寺院保护

  第十七条 中华寺是中国思想、文化、园林、古建筑艺术、人伦道德、佛家理念的搜集代表,若干年后就是一笔文化财产,必须好好保护。

  第十八条 寺院一切财产要建立档案,专人负责,妥善保管。

  第十九条 建立治安小组,制定具体措施,严防人为破坏事故,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第二十条 建立消防组织,制定并落实消防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安全防火。

  中华寺内还有一段由中国佛教协会编撰的《中华寺缘起》,全文如下:

  尼泊尔蓝毗尼,乃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文佛降诞圣地,亦人类文化文明一大发祥地。文佛诞后,尼连禅水,灵鹫山光,给孤园林,舍卫王城,菩提场月,双林娑树,四十九年说法,三藏十二部法宝,启发了中印、中尼、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智慧和传统友谊,显示了古印度文化和东方文明的辉煌。多少众生从此解脱得度!多少学人从此修行成就!多少文化从此开拓法流!

  惟斯圣地,众生倾心,群魔震惊,共业所染,宝藏久湮,大法不彰。随着世界多元文化之发展,多极世界之形成,蓝毗尼之佛光,亦逐渐为人们重新体会和确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重要历史文化遗迹。1967年,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建议尼泊尔国王玛亨德拉开发蓝毗尼,复兴举世仰望的历史文化遗迹,使之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发展,进行国际文化交流之中心。国王纳此建议,开始修缮。1970年在联合国开发署和有关国家支助下,成立了蓝毗尼开发国际委员会,会员有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新加坡、泰国、韩国,总部设在尼泊尔。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亦号召其所属七十余分会,包括其中之一的中国佛教协会为蓝毗尼开发捐献资金。

  1984年,在中国佛教代表团出席科伦坡举行的世界佛教联谊会期间,尼泊尔前国王秘书、现尼泊尔佛教复兴会负责人鲁克达山先生向我赵朴初团长提请中国帮助复兴蓝毗尼圣地。同年12月,联合国开发署驻华代表孔雷萨先生专程访问中国佛教协会,请求中国参加蓝毗尼国际开发委员会。

  中国是佛教大国。尼泊尔是我国友好邻邦。报答佛恩,弘扬佛法,振兴佛祖降诞圣地,中国佛教界当仁不让,义不容辞。1986年,在出席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召开的世界佛教联谊会第十五届大会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佛教界承诺中国在蓝毗尼建立一座中国寺院。其后,赵朴初会长为即建的中国寺院定名为“中华寺”。

  中华寺的兴建,缘起于蓝毗尼在佛教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现在的尼泊尔在佛陀降生的年代不是独立国家,仅仅只是印度联邦国中的一个小国,只是后来才从印度领土中独立出去。佛陀在此地诞生后,转法轮、度众生,在大约七百多年前,印度佛法惨遭灭顶之灾,这些圣地就被一个一个地毁灭或埋藏在荒山野草下面。英国殖民者对于印度、尼泊尔的殖民统治,既是灾害,也给这两个国家带来了福音。七百年不知道自己祖先有佛教信仰的两国人民,居然经由英国考古学家们的不断努力,根据《大唐西域记》及《佛国记》等书籍,挖掘出了大量佛教圣迹,恢复了对于本国佛教历史的了解。其中贡献最大的是英国人康宁汉姆。

  1896年,尼泊尔官员克哈德卡及德国人费约赫尔在蓝毗尼花园地区找到了阿育王留下的蓝毗尼石柱,对佛陀诞生的史实进行了初步确定。1899年,复经印度考古学家木克赫约基进行了进一步发掘认证。直到1939年,历经数次考核,教科文组织才确定蓝毗尼为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蓝毗尼为释迦牟尼佛诞生地已确认无疑。1956年,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参加佛陀涅槃2500周年纪念会时强调,要开发蓝毗尼,并将已倒的阿育王石柱重新树立起来。

  1986年中国响应蓝毗尼开发委员会、尼泊尔王国政府以及世佛联的倡议,确定在蓝毗尼花园建设中华寺,国家拨款300万人民币作为建设费用。但是由于尼泊尔政局不稳,寺院启建计划一直拖延到1995年。待尼泊尔王国政局相对稳定,尼泊尔驻华大使再次请求中国实施中华寺建设。国家宗教局及中国佛教协会经仔细考察论证后,认为建设机缘已经成熟,于是报请国务院,国家决定再拨3300万人民币作为中华寺的建设费用。中华寺建设正式启动。1995年8月,怀善法师主持中华寺总体设计工作。确定该寺虽在异国他乡,却应按中国的传统建筑理念,以坐北朝南的方向来布置寺院。

  中华寺的定名由国务院审定通过。寺院以大雄宝殿为最高建筑,设“七堂伽蓝”,分别为大雄宝殿、三门殿、藏经楼、方丈院、禅堂、斋堂、钟鼓楼,以川字型布局,采取二进三重殿制,并适当考虑中国传统堪舆学理论,帮助落实“七堂伽蓝”的具体布置。中华寺总体占地面积为160x160平方米,因为蓝开委统一要求每座寺院各边均留出20米作绿化带,故实际使用是120x120平方米,又在西面留出40米作接待的生活用地,所以中华寺的宗教生活用地是80x120平方米。

  寺院的奠基选在1996年12月1日,这一天也正是发现证实释迦牟尼佛降生处的阿育王石柱一百周年纪念日。经过三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中华寺于2000年5月全部落成,并举行了佛像开光、方丈升坐法会,怀善法师担当第一任方丈。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