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麦彭仁波切:二规教言论浅释 十一、布施(索达吉堪布 译)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9日
来源: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麦彭仁波切:二规教言论浅释 十一、布施(索达吉堪布 译)

 

我今虽多积受用,死时必定留此世,
故当生起施财心,勤修今来圆满果。

我如今虽然积累了很多资财受用,但死亡之时,这些东西必定会留于此世间;故当生起布施财物之心,勤修今生来世圆满之果。

此处之受用即指财产。我们于此世间生存,需要有一些财产资具,但其多少程度则应以能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为衡量准绳。不过有些人却特别贪执财产,一生都在为积累财产而奔波用心。虽然积累了很多财物,但死亡之时,根本无法将之带走。况且别说带走很多财产了,即就是一根针、一根线也都不可能带去。就连自己活着时最贪执的身体,到时也不得不放下,每个人都只能依据个人业力而趋入后世。《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中亦说,国王临死之时,眷属再多也带不走一个;一些大喇嘛圆寂之时,虽然有众多徒众,但一个侍者也带不走。所以今生中所积累的众多财产死时决定无法带走,既然这样,那为何还不趁拥有自由之时将此无意义之财产上供下施,以使自己今生、后世的福慧资粮更加圆满呢?行持布施,将来一定会渐渐获得如佛陀一般的殊妙色身,而且生生世世都不会再受贫穷之累。

我们很多人在没有财产时都能想到布施,不过一旦有了财产,却又舍不得上供下施。其实自己平日也用不上这些财产,与其闲置不用,还不如早日布施为好,这样还可为自己的后世积累一些福报资粮。

布施虽小果极大,受用虽多获利少,
往昔布施今富足,今若未施来世穷。

布施的财物即便微小,但其所获果报却很大;自身受用虽然很多,但获利却极其乏少;因为往昔曾经布施过,故而今生才可享受富足之果报;如今若不布施,来世肯定会一贫如洗。

若能以菩提心摄持布施,则此布施即为圆满佛果之因,故其因即使很小但果决定很大,哪怕只布施很少的财物,此福报也会在未得佛果之间永远增长不尽。如同原先果树的种子很小,然一旦开花结果,每年收获的果实却很多。一个人如果有很多的财物受用,但却从不知供养布施, 那么他积累再多的财产也不会有任何意义。这就像未能将自己享用不完的种子播于田地中,只是将它们存放于仓库中,结果种子非但不会增多,反而会发霉腐烂。往昔由于经常布施过,今生中才会财富圆满,此富足决非无因无缘而来。当我们如今拥有财富之时,若舍不得布施、悭吝固守,则来世必定会乏少财富,那时将不得不感受贫穷之果报,此为因果不虚之规律。

因此,在我们拥有一些财物之时,绝不应该吝啬守财,而应以菩提心摄持广作布施。

积累守护消耗等,财有甚多此过患,
纵彼财宝遍大地,凡夫贪欲尚不足。

财产需要积累、守护且易消耗,它有如是多之过患;而且纵使人们的财宝已遍满大地,但凡夫人的贪欲却永远也不会满足。

在积累财产的过程中,某些人起早贪黑、不分昼夜地如同饿狗一般到处寻觅财物,虽然极为辛苦,但所获得之资产却极为有限,如是于积财之过程中就已感受到奔波劳碌等诸多痛苦;有了财产之后,又担心会被盗贼、水火等侵害,于是便又忧心忡忡地日夜考虑如何守护财产;最后,因为自己使用、盗贼窃取或水火灾害而遭受损失等原因,财物必会逐渐消耗、减少,这样一来,内心中又开始充满忧愁痛苦。可见财物具有如是多之过患,然而凡夫人却不了知此点,故而对其极为贪执、永不知餍足。纵然已获得了遍满大地的财宝,他们还会嫌太少太少,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攫取更多的财物。凡夫的贪心始终都难以满足,正如《佛子行》所云:“一切妙欲如盐水,愈享受之愈增贪。”

既然财物具有如此之多的过患,有智慧者为何还不舍弃财产以熄灭自己的贪欲呢?

日常衣食住处外,余财无益痛苦因,
布施今生与来世,财富增上如涌泉。

除了日常之衣、食、住等基本所需之外,其余财物不但于己无益,反会成痛苦之因;若能用于布施,则自己今生与来世的财富定会如涌泉般增上。

欲界众生需依靠饮食才能得以维生,缺乏适当的饮食资具,将无法存活于世。但除了日常所必需之衣食住等开销外,其余的财产对自己未必有利。比如纵然食物很多,但自己吃饱之后便无法过量享用;衣服再多,自己有一身可用以遮寒即可。而且多余的财产,平常需要守护,死时又徒增人们的贪恋,它除了引发众人的诸多痛苦以外,还能带来什么结果呢?相反,若能将余财用于布施,则今生与来世的财富就会如夏天之泉水一般自然增上。比如若能为僧众供斋,则今生当中就可使果报成熟。其余之诸种布施,其果或迟或早也必将成熟,而且还会成倍增长。如昔日一对乞丐夫妇为了来世不受贫穷之苦,就以净瓶装水,并将仅有的两枚钱币放入瓶中以供养僧众。以此福德,后世不论他们生于何处,出生之时,家中便出现水池里有许多钱币之瑞兆。像这样仅仅以很少的财物进行布施,便能获得如是之广大福德。

了知了多余财物乃为痛苦之因的道理后,大家理应将之用于布施,从而遣除不必要的痛苦,并为来世种下安乐之因。

布施长寿名誉盛,布施增德增安乐,
布施乃为增上门,然诸士夫恐耗财,
恒时积财不布施,若细观察如旁生,
无常无实财富中,为何不取其精华?

布施可令施者长寿、名誉盛传、增上福德与安乐;布施乃为增上之门;然而愚昧之士夫唯恐损耗财产,故恒时只知积累财富从不作布施;如果仔细观察,这种人其实就像旁生一样;在这些既无常又无实的财富中,为什么不去取其精华实义呢?

经常对无依无怙之众生施以无畏、布施生命,如放生等,自己毫无疑问会获得长寿之果报;若常对贫穷众生作财施,他们会心生感激并到处宣扬施主的善行,如此当然就会使布施者名誉增盛、功德增上;同时,见到他人因获得所施之财物而生喜,自己内心亦会感到安乐。布施实为增上一切世出世间诸功德之门,但愚者因悭吝而不愿布施,他们恒时只知积财,恰如旁生一般。如地鼠,夏天时一直忙于积累食物,但结果自己还未享用便已被他众抢走。屋里的老鼠同样也很喜欢积累食品,它们将偷来的粮食到处藏匿,然而一旦房主对房间稍作清理,这些老鼠便再也找不到自己藏匿过的食品了,这些众生真是可怜之至!

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之本性,我们对此无常之财物,不应贪执不舍,应从此无实法中取出精华,即用此财物大作布施,只有这样,这些身外之物才算真正被用到了正途上。

希求佛法者,必要之时,连身体都应该布施掉,更何况财产?!大家从今往后都应该放下贪执、尽量布施。

当观未用未布施,国王之财皆无常,
岂非曾以一口食,获得轮王之胜财。

应当仔细观察:若自己未使用,也未作布施,那么拥有此财富还有何意义?岂不知过去之大国王,曾将天下资财都据为己有,但他活着时也只能享用少量财富而已,其余的大量财产一分一毫也未能用上。而且一旦死亡,此诸多财物便尽成他人所有,可见国王之财亦属无常。如果自己能用来布施,则生生世世都可尽享此布施所带来的果报。如佛在世之时,具有盛德的萨迦国王只因前世对辟支佛曾供养过一个食团,结过就以此果报而获得了转轮王之胜财;我乳转轮王亦因前世以一把豌豆供养德护如来,从而获得了转轮王等福德。

故应放下无常之财产,恒时做有意义之布施。

以上已将有关发放布施之内容宣说圆满。

返回目录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