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宽见法师: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九节 与时俱进 —— 佛经的四次结集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3日
来源:   作者:宽见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宽见法师: 学佛次第入门 第二章 佛教缘起及历史 第九节 与时俱进 —— 佛经的四次结集

 

  佛灭度后,诸弟子担心异说邪见渗入佛法,担心三藏教义日久散失,于是有结集之举。其仪式略如今时之开会,先聚集众比丘,依戒律法,组织集会,会中选出一人,使登高座,述佛所说。大众若无异议,即算是全体通过。后来书于贝叶,成为正式典籍。今日所流传的经律,皆经结集而来。

  结集三藏,本来只应一次,然因历时既久,邪说或异说渐兴,影响教理,由是在佛灭后四百年中,乃有四次结集,后三次皆有其不得已的理由,兹分述于后:

  第一次结集———佛灭后三月,迦叶尊者得摩揭陀国阿阇世王的赞助,召请阿罗汉千人,集于王舍城外七叶窟中,然后从千人中,再选出五百人,担当结集三藏事宜之责;并派阿难负责经藏,优波离负责律藏,即所谓上座部结集,亦称为五百结集。

  当时有数万比丘后至,欲参加窟内听法,迦叶不许,由是他们在窟西北二十余里处,各诵三藏,另行结集。计分经藏、律藏、论藏、杂集藏、禁咒藏五类,即所谓大众部结集。

  第二次结集———上座部注重遵守旧制,大众部则讲适应环境。到了距佛灭后百年时,乃有苦于制律太严,主张微微放宽者。时长者耶舍,乃邀请贤圣比丘七百人,于毗舍离城重新结集,将此问题提交大会讨论以决定之,结果仍赞成恪遵释尊遗制,否决从宽,是为第二次结集。

  第三次结集———公元前二百五十年时,阿育王笃信佛法。外道穷于衣食,诈作比丘形,混入佛教中,篡改佛典,扰乱教义,令佛教徒不能辨别,被诱入邪见者甚众。时有六万比丘,聚谋挽救之策,结果选出精通三藏者一千人,目犍连帝须为上首,聚集在波吒利弗城(即华氏城),整理正法,淘汰魔僧,是为第三次结集。

  第四次结集———公元七十年,揵陀罗国迦腻色迦王崇信佛法,日请一僧入宫说法,同一经题,人人所说互异。王以此事问胁尊者,尊者说:“去佛日远,诸师渐以己见,杂入教典中,现当重新结集,以定其义。”王如言,选阿罗汉五百人,以婆须密(或称世友菩萨)为首,集于迦湿弥罗城,将三藏各制十万颂,名大毗婆娑论,刻于赤铜之上,建塔藏之,是为第四次结集。

  上述四次结集,皆为小乘三藏结集。大乘的结集———《大智度论》说:佛灭后,文殊弥勒等诸大菩萨,请阿难于铁围山结集三藏,谓之菩萨藏,是为大乘佛法的结集。

  备注:

  1.贝叶———印度古以贝多树叶书写经文,故经文也叫贝叶。

  2.阿阇世———国王名,是佛住世时,摩揭陀国的统治者。为太子时,听恶友提婆达多的话,幽囚父王频婆娑罗。即位后,并吞小国,威震四邻。但因害父罪,遍体生疮,至佛所忏悔。痊愈后,即皈依释尊,成为佛门有力的护法。

  3.七叶窟———在王舍城侧之灵鹫山,有七叶树生于岩窟上,故有此名。

  4.阿难———汉译庆喜,为白饭王之子,提婆达多之弟,佛之弟子。生于佛成道之夜,后随佛出家,侍佛二十五年,为佛执事弟子,多闻第一。

  5.优波离———原为斛饭王子跋提的理发者。本为尼犍外道弟子,后出家皈佛,在诸弟子中,持戒律第一。

  6.阿育王———摩揭陀国国王,统一全印度,初奉婆罗门教。肆其暴行,杀戮兄弟、大臣及人民无数。后改信佛教,为大护法,兴慈悲,施仁政,于国内建八万四千大寺及八万四千宝塔,派教师于四方传法,使佛教发扬于国外。

  7.迦腻色迦王———原为大月氏人,征服印度北部,自立为王。他初不信佛教,到晚年信奉佛教,召集举行第四次结集,建寺造塔,保藏三藏经典,或刻于赤铜中。其功绩与阿育王并称。

  8.胁尊者———由昔业故,在母胎六十余年,生时须发皓白,年八十出家,自誓愿说:“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断三界欲,不得六神通,终不以胁贴席。”后历三年,尽偿所誓,时人尊之为胁比丘,或胁尊者。

  9. 揵陀罗国———在克什米尔西境,周围多山,势极险峻。其山口缺处,为古时中印交通要道。

返回目录

----------------------------------------------------------------------------------------------------------------

更多宽见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