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门龙象>> 历代汉传高僧>>正文内容

香严大师:唐代行脚僧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8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唐禅师灵灵佑(771-853)及弟子慧寂(807-883)所创沩仰宗,系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他们出于慧能门下南岳怀让一系,先后在潭州的沩山、袁州的仰山,发扬禅宗,自成一家。其禅风以师徒唱和,互相契会为特点。

沩山发现香严堪为佛教法器,为加强他的智慧、激发他的悟性,有一天对他說:“我问你,当你还在母亲怀抱,不辨东南西北时,你自己的情形如何?请注意,我问你的不是平日所学的知识,与经典的內容也沒有任何关系。如果你能回答这个问题,我将为你授记,表示你已真正得道。”

沩山这个问题是香严日后省悟的最初原因,可是目前情况下香严根本不知如何回答?他搜肠刮肚,作了几次回答,都被沩山否定了。最后,香严绝望了,他对沩山说:“请师父为我说破吧。”沩山回答:“我可以为你说破,但那只是我的了解,不是你的,对你沒什么用处。你的解答应该出于你自己的了解。”

香严没办法,离开沩山,回到自己的房间。他认为自己的学识还不够,所以不能回答沩山的问题,于是将平日看过的文字、先师语录的笔记以及五0四八卷佛经都搬出来,从头开始翻阅准备从材料中寻出妥当的准确当答。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了,香严翻阅的经书却少得有数,与书架上成群叠放的经书相比差得实在太远了。香严突然领悟到:佛经太多了,一个人耗尽一生时间也未必全能读完,自己要从这么多的经书中找出一个答案,那不是书饼充饥吗?他叹息一声,说:“书饼不能充饥,这些经典只是书饼而已啊。”他于是将平日所看的经书统统烧掉,说:“从今以后,不学佛法不读经,要做个行脚僧,四方云遊,虽然身体劳苦,卻可免去劳精費神。”

主意已定,香严辞別沩山,渡长江向北游行。有一天到达南阳,南阳慧忠国师的紀念塔寺仍在。香严知道慧忠国师是无师自通的,所以,他决定一个人单独住在慧忠国师的寺庙里,除草扫地,保洁塔寺。工作之于,便不眠不休地靜坐冥想,想沩山向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一天,香严清扫寺庙周围的土地,见到一片破瓦。他拣起破瓦拋掷出去,破瓦碰到一棵竹子,发出哗啦的破碎之声。突然之间,他省悟了,如同在空阔的海上发现月光一样。他立即回到居所,沐浴净身,焚香遙礼沩山,赞曰:“和尚大悲,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哪有今日之事。”他于是作了一首诗,记录开悟之际的体验。诗文说——

一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揚古路,不坠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诗文大意是:当香严了悟究竟之道时,他过去所学的一切知识都变得无足轻重了。正如渡人之舟,一旦渡人于彼岸,舟的作用便失去了;佛经亦是如此,只是助人了悟的乘具,一旦了悟,人反而会忘却一切所学的知识,这就是“一去忘所知”。人在了悟之前,自己的本性不曾表现出來,所以参禅的人认为自己一定要改变平常的心理状态,进入经文所说的禅定阶段。岂不知,真正的了悟并不改变人的自然本性,也不可能改变人的自然本性,而是自然本性的张扬与扩充。所以,悟道之人“更不假修持”,根本不需要禅定的修炼。悟道之后,人已与本性化合为一,他根本不需要遁入山林窟洞之中闭目靜坐,冥思苦想,他一举一动、一举手、一抬足,无不与道合。所以,他尽可坦坦荡荡,随意活动,而其本性却不为外事所累,不沈溺于所从事的活动之中。故而“动容扬古路,不坠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到了这样的境界,人虽然每天都在说话扬眉,每天都在行住坐卧,而实际上,却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这就是禅的开悟境界。

标签: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