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净土宗>>正文内容

智谕法师:缘起法泛谈 一、缘起的重要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30日
来源:   作者:智谕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缘起的重要  

 
诸法缘起,甚深微妙不可思议,一切外道不知。外道迷因缘为自性,佛法明自性是因缘。外道问佛,瞿昙!汝所说何法?佛答曰,我所说缘起法。
 
缘起即是毕竟空,毕竟空即是缘起。缘起即是如幻假相,如幻假相即是缘起。缘起即是中道义,中道义即是缘起。所以缘起义,即是佛法义。若知缘起义,便知佛法;不明缘起义,便不知佛法。见缘起即是见佛,见佛者可得解脱。
 
马胜比丘,威仪端严,人见起敬。舍利弗行路遇之,问曰汝师何人?马胜回答说,我师释迦牟尼佛。
 
舍利弗又问,汝师向汝说何法?马胜回答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舍利弗闻偈,当下即证初果须陀洹。回去以后,目犍连问他,路上曾遇何事?舍利弗便把路遇马胜比丘事,说与目犍连听。目犍连闻因缘偈后,亦证初果须陀洹。于是二人各率弟子一百人,舍弃外道,随佛出家。出家后佛为说法,皆证阿罗汉。
 
我们可以知道,一切法生是因缘生,灭是因缘灭,生灭是因缘,于法无所有。法本是空,故不生亦不灭。不生不灭是第一义谛,因缘生灭是世谛。佛所说法,即依如是二谛所说。故缘起义者,诚佛法之精义也。
 
所以甚深缘起,为佛法所宗。《法华经》云,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是知缘起者,即一乘义。何故缘起即一乘义?因为缘起即第一义空,即中道义,是故即一乘义。
 
一乘者,一切乘皆是一乘也,此取同教义。余乘渐至,不能顿得,故三乘不知一乘义,此取别教义。然无论同教一乘,或别教一乘,佛种皆从缘起。何以故?因为诸法无性,随缘而成故。
 
缘起法约因言,名般若。约果而言,名为萨婆若。经云,般若波罗蜜,出生声闻缘觉乃至诸佛。般若在阐明真空义,而真空义即是缘起。何以故?诸法缘起,故其性空。因其性空,方成缘起。
 
所以一切法无非缘起。从大的方面讲,竖穷三世横赅十虚,无非一大缘起。从小的方面讲,无微尘许法,而非缘起。若无缘起,十方世界,便归断灭。
 
佛说十波罗蜜,皆缘起法。以缘起故,方能修因致果,而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等十度。波罗蜜者,到彼岸事究竟也。到彼岸事究竟,即是缘起之功德。缘起即是毕竟空,毕竟空即是缘起。以毕竟空即是缘起故,乃能建立一切法。以缘起即是毕竟空故,所以一切法皆归毕竟空。如是十波罗蜜方得成就,无上菩提方得究竟。
 
十二因缘即缘起法,故十二因缘又名十二缘起。《杂阿含》(二六二)阿难尊者教阐陀比丘言,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无明有行……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
 
此生故彼生者,无明生行,行生识,识生名色,名色生六入,六入生触,触生受,受生爱,爱生取,取生有,有生生,生生老死。
 
此灭故彼灭者,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
 
于是可知,此中唯有因缘生因缘灭,而无人亦无法。何以知之?因为实无老死其法,不过因生有老死,生无则老死亦无。同理可知实无有生,因为生缘「有」而生。乃至无有,缘取而有有。实无有取,缘爱而有取。实无有爱,缘受而有爱。实无有受,缘触而有受。实无有触,缘六入而有触。实无有六入,缘名色而有六入。实无有名色,缘识而有名色。实无有识,缘行而有识。实无有行,缘无明而有行。
 
无明者虚妄,不如实知见假名无明。虚妄者非为实有,故本无无明其法可得。若人洞达缘起,则知生是因缘生,灭是因缘灭,于法无所有也。
 
是知十二因缘,即是缘起。缘起即空,空故缘起。如是知见者,为如实知,如实见也。
 
四谛法是缘起。四谛者,苦集灭道也。四谛总说,只是一个苦字。集是苦之因,灭是苦法尽,道是尽苦之方法。故具足说,应为苦谛,苦集谛,苦灭谛,苦灭道谛。
 
然苦法实无。何以故?因为集生则苦生,集灭则苦灭。而集的本身,即是虚妄无明。如果明觉,则集本无有。苦谛既无,故无苦灭。既无灭谛,焉用道谛?
 
故大乘法中,说无苦集灭道。大乘法中明四谛是假有,实则毕竟空寂。以缘起故,而说有四谛。
 
《大宝积经》云,由不生故,苦得清净。不攀缘故,集得清净。灭尽故,灭得清净。由修习故,道得清净。
 
《大般若经》亦说,以无所得为方便,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名四谛智。
 
故知苦集灭道者,缘起无性,无性缘成。
 
我们已经知道出世间法皆是缘起,今说一切世间法,亦为缘起所摄。世间六道轮回,无非缘起。
 
世间六道,皆从世人善恶缘起而假现,六道并无实体。如果六道有实体的话,实体则不应转变。若不转变,应无轮回。若无轮回,应无六道。
 
故六道本空,以众生善恶因缘而现。以因缘现故,于是因缘有则六道有,因缘生则六道生。因缘无则六道无,因缘灭则六道灭。换句话说,无明行爱取有生,则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则生。无明行爱取有灭,则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则灭。
 
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生者,则有六道。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灭者,则无六道。以十二因缘循环不已,于是构成六道轮回。如果众生无明顿息,则六道轮回便无。六道轮回无者,假名涅槃,称作法身。是知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为此之故,佛为世间说知苦断集。所谓知苦者,即知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皆苦也。所谓断集者,即无明行爱取有皆应断。如是法身圆显矣。
 
或者有人说,虽然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是缘起,但有一法应非缘起。何者一法?即涅槃是。涅槃寂灭,岂是缘起?应知缘起无性,即此无性,称作涅槃也。
 
天台宗立藏通别圆四教,无非在明因缘法性。因缘法性者,即缘起之要旨也。
 
藏教在明因缘生灭,示生灭四谛。通教明因缘即空,示无生四谛。别教明因缘只是假名,示无量四谛。圆教明不思议因缘,示无作四谛。
 
是知因缘法为四教所秉。生灭四谛,是说缘起的无常义。无生四谛,是说缘起的空义。无量四谛,是说缘起的如幻假义。无作四谛,是说缘起的中道义。
 
若人深入缘起,便可入第一义。若入第一义,便可入究竟涅槃,证无上菩提。若人不知缘起法,必不知第一义。不知第一义者,是不知佛法也。
 
第一义即是实相,故不知缘起法便不明实相。第一义是中道,故不明缘起的道理,便不入中道。第一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不知缘起者,不证无上菩提。
 
所以缘起在佛法中的重要性,实是不可忽视的。明缘起者,能破外道六十二种邪见。因为外道所以生邪见者,皆以不明缘起故。
 
佛法大海,深不可测,其唯明缘起者为能入也。愿有志于佛法者,其深信之。一切功德由缘起生,一切智慧由缘起生也。
 
缘起者,体之大用也,而以无性为体。体必具用,用必依体,体用一如,不二不别。所以无性方成缘起,缘起乃无自性。我们称无性为性,缘起为相。相为性之相,非性外别有相。性为相之性,亦非相外别有性。
 
理虚玄而不可见,必假缘起,至理方显。故智者见缘起事相,便达其理。理性虚无,故知法而不住。愚夫不明即事即理,执事相而不舍。以住着事相故,所以不入佛法。
 
《华严五教止观》引经云:「因缘故法生,因缘故法灭,若能如是解,斯人疾成佛。」所以深达缘起的道理,即是成佛之坦途也。
 
华严宗立三乘缘起,与一乘缘起。谓三乘缘起者,缘集即有,缘散即无。于有无而观缘起,于事相而见有无。故知三乘缘起者,取于事相。
 
一乘缘起者,缘合不有,缘散不无。因为理空寂而事如幻,故一乘缘起者,不取于相也。是知三乘缘起有所得,一乘缘起无所得。唯一乘缘起,乃为不思议缘起,法界缘起也。
 
例如华严宗所说的互摄互入,即是缘起义。缘起相由,故成互入。此入彼,则彼摄此。彼入此,则此摄彼。此能成彼,故此有力。彼不自有,依他力而成,故彼无力。同时彼能成此,故彼有力。此不自有,依他力而成,故此无力。有力无力,同一缘起。
 
杜顺和尚立三观十玄,无非在明法界缘起。故法藏大师《探玄记》举十门以释缘起之义。谓诸缘起法,要具此十义。十义者,一、诸缘各异义。二、互遍相资义。三、俱存无碍义。四、异门相入义。五、异体相即义。六、体用双融义。七、同体相入义。八、同体相即义。九、俱融无碍义。十、同异圆备义。以此十义,方成缘起。此十义者,不外说明缘起法,二而不二,不二而二。此是圆教之法,理无孤起,起必依缘也。
 
诸缘各异义者,谓大缘起中,诸缘相望,要须体用各别,不相和杂,方成缘起。
 
互遍相资义者,谓此诸缘,要互相遍应,方成缘起。一具一切,一切入一,一切复遍一切。如此互遍相资,方成缘起。
 
俱存无碍义者,谓凡是一缘,要具各异义,及互遍相资义,方成缘起。以要住自一,方能遍应。遍应多缘,方是一故。
 
异门相入义者,谓诸缘力用互相依持,互形夺故。以如是故,缘起方成。例如此成彼,彼亦成此。如果此不依彼成,或是彼不依此成,便是自性有。以此成彼故,彼全是此,则此夺彼。以彼成此故,此全是彼,则彼夺此。如此异门相入,方成缘起。
 
异体相即义者,谓诸缘相望,全体形夺,有有体无体义,缘起方成。例如此夺彼,则此有体彼无体。彼夺此,则彼有体此无体。有体者缘起,无体者性空。性空即缘起,缘起即性空。有体即无体,无体即有体,缘起方成也。
 
体用双融义者,谓诸缘起法,必须力用交涉,全体融合,方成缘起。体无不用,用无不体。
 
同体相入义者,谓一缘所具多缘,而多缘各各为一,是名多一。而一缘与多一,多一与多一,皆悉同体。而一与多一,相依相成。故一能摄多,多便入一。一入于多,多便摄一。如此互摄互入,重重无尽,方成缘起。总而言之,一入多,多便摄一。多入一,一便摄多。有此摄入关系,方成缘起。
 
同体相即义者,谓一缘所具多一,亦有有体无体义,是谓相即。例如一摄多一,则多一无体,由本一而成多一。多一摄一,则一无体,由多一而成本一。故相即者,相摄也。
 
俱融无碍义者,同前体用双融,即入自在。即入自在者,摄入自在也。
 
同异圆备义者,谓以前九门,总合为一大缘起。致令多种义门,同时具足。
 
以上略述十义若此,详见《华严经探玄记》。兹略引台贤二宗,以明缘起深义。总之,世尊所说,无非缘起法。以毕竟空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说也。说而无说,是缘起性空。无说而说,是性空缘起。

-------------------------------------------------------------------

智谕法师文集专题

智谕法师佛教讲座专集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