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正文内容

常礼举要—子丶居家(二)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9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李炳南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三丶为人子出必告丶反必面。」

  这条很要紧,你上外头去,必得向家里老人说,我要上那里去,老人就放心了。
  「反必面」,在外头办完事回来,先到老人跟前说我回来了,你再上你的屋里去。现在
这一条可是特别要紧,为什麽呢?你出去了,家里人也不知道,有人找你,老人还到屋里找
你!没在家,走了还是没走都不知道,这是不行的。这里头如果出了若干乱子,说话就不好
听了。
  再者,回来也不说,老人也不晓得你回来还是不回来。或者你到外头被扁钻插了一刀,
走不动了,或被车子碰伤说不出话来,你姓啥名谁大家都不知道,老人也照顾不到,那你又
该倒楣了。
  你要是出去有说,老人有注意到,到时没有回来,老人会「倚门倚闾」,母亲靠着门等
你。怎麽等法?钟点一到还不回来,赶紧到你去的地方问去,若是没有在那个地处,又没有
再上别的地处,这就出了岔了,赶快找警察,走的路线被警察一查,才知道有个人碰伤了腿
已送到医院,父母就可以马上去医院照顾。
  有人说,给父母这样照顾照顾,与我有什麽关连?你倒没关系,你不在乎这个,你父母
可不行,他就连饭也不吃,也吃不下。你或可说他不吃饭他该饿死,那吾就不能讲了,就不
必上这儿来听。那有什麽办法?那是合乎现代潮流,吾这一套不合乎现代潮流,好潮流吾就
随,不好的潮流吾就不随。

  「四丶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这里说的「长者」,按着《礼记》上讲,年岁比我们大五岁,或十岁,或加倍,都是长
者。今日之下不大讲长者,譬如,大家都是同学,你同学家里的子侄就是你的晚辈。同学里
头,也有交情厚与交情薄的。交情厚的,礼可以变通变通,不必过分呆板,过於讲礼倒显得
疏远,你要是明白这个就可以从容了。
  就是比我们年轻,或是同等,他要拿东西来,我们就得双手接,这样没什麽不好之处。
即使国家对国家也是如此,孟子说,以大事小,以小事大。小国事候大国,这是理所当然,
我们的力量抵不住他们嘛!大国为什麽要事候小国?仁也!
  「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不管长者他给你时,他是两手还是一手,他是长者,我们
就必须两手接。平辈或晚辈可以通融通融,他要单手,你也可以单手接,可以不必两手接。
你要两手接也行,总而言之,恭敬人就好。你要双手接,跟他客气点,他会想:长者就是跟
我不一样嘛!他如果聪明或可有点觉悟,无形中受了教育。
  从前下生以後,家庭教育丶社会教育丶学校教育都是教育,现在都不是教育,情形改变
了!有人认为:「你太呆板,太老古板了!」他出此言不一定是坏人,只是没有学习礼,他
的心地或许很好只是没有礼貌。
  有的人很礼貌,他还是坏人呢!譬如王莽,谦恭得不得了,但很坏。他念的书也多,恭
敬人也很自然,看不出是假的来。
  这些变化,你要学这着悟啊!吾稍微一讲,你能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就进步多了。

  「五丶徐行後长,不疾行先长。」

  徐行,就是慢慢地散步。徐行後长,慢慢地走在长者後面。徐行後长是对了,难道快行
就不後长了?徐行,是没事丶逍遥自在地在那里走路,若有紧急事情,你还在後头慢慢悠悠
地,那里能行啊!
  从前某人干什麽也不会,只好给人家当差,当差不必本钱也不必学。在临上工有人教他
规矩:走路别在主人前头,记住了吗?记住了!你的东西,主人不用,主人的东西你可以用
。这个记住了吗?记住了!主人吃东西,你可别先吃,主人吃完了,剩下的你就吃,记住了
?记住了!先记住了这三条再去当差。
  这天主人在路上,家里已准备吃晚饭,当时天黑也没有电灯,家人说:「某某,你提个
灯笼,接老爷去。」某人出去,在路上见了主人,手里拿着灯笼,他跑到主人的後头。主人
说:「嗨!你上前面去。」不行丶不行丶不行!怎麽说也不行,依规矩是我要在主人後头。
主人在前头没灯光,一肚子气。
  这一天,主人又出去,天晚下雨,家人要他拿伞去接老爷。他拿着伞走着,在路上见了
主人,主人没伞,主人说:「你打了伞来,我们一起用吧!」不行丶不行!依规矩是你的东
西我用,我的东西你不能用啊。鲜事!这是第二回了,怎麽没一点悟性!
  回去後,主人大大不高兴,太太说好话也不行,这一闹出了事情了,小孩子看大人吵嘴
就哭了。其他大人赶快哄他吃奶,吃完了,剩下的,这位当差的就跑过去也去吃,为什麽呢
?主人剩下的嘛!
  你有要紧事,或者前面有什麽障碍,得跑到长者前头去啊!总之,要为长者多考量。
  「不疾行先长」,这句顶着上句「徐行後长」,没事时,自己不可往前头跑。不疾行,
「疾」是快速的意思。没事时,主人走的慢,你就走的慢。要是有事,主人慢走,你却不能
慢慢悠悠地走。
                      第395期 公元2009年6月发行

标签:常礼举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