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慈悲利他 菩提耕耘——谈佛教慈善与公益事业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4日
来源:佛教导航   作者:释惟静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前 言

慈善是大乘佛教的核心,慈悲济世是菩萨道的精神。《大智度论》云:大慈与一切眾生乐,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宝集经》云:“贫者给财,病者施药,无护作护,无归作归,无依作依。”
而所谓公益事业,意即谋求公眾利益的事业。佛教认為所有眾生皆相依的因缘和合体,并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及“同体共生”的理念作為推展公益事业的依据。

又《观无量寿经》中云:佛心者大悲是。慈悲表达了“四无量心”,慈、悲、喜、捨,四种自利利他圆融的心。 佛陀的根本精神“慈悲悯生”,是与眾生一同获得智慧与解脱,故“慈悲利他”是 佛陀的根本情怀。而大乘佛教的菩萨道思想乃不离“上弘下化,饶益眾生”,可见教理与慈善的方便行,是為佛教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基石。


因应现代社会需求

随著科技进步,物质日益丰盛,道德沦丧、暴力充斥,许多人由於物质慾望、穷困的逼迫与生活压力,因走不出困境而做出自杀、抢劫、偷窃等行為,使得社会秩序混乱、治安败坏,因此,佛教慈善及公益组织团体日显重要,一方面扮演社会教化与净化人心的角色,减少瞋恨与暴力;另一方面在物质或经济上提供若干资助,以协助需求者走出困境,迎向希望与价值的人生。

《大乘起信论》云:“观一切法,因缘和合,业果不失,起於大悲,修诸福德,摄化眾生,不住涅槃。”因此,佛教的慈善与公益事业,在服务的各个领域与层面中,不仅仅在物质上适时适量支援眾生,更在心灵与精神上,以佛法教育滋润眾生,秉持著 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济世本怀,為社会大眾服务。

布施善行济群生

佛陀以慈悲、智慧来接引、度化眾生,其中又以布施与广大眾生结缘,而大乘佛教中的六度波罗密中第一就是“布施”,可分為三种:1.财施─财物的佈施、2.法施─佛法的传扬与功德迴向 3.无畏施─信心与慈爱的给予。由布施的立足点发展出慈善利他的观念,不但可以去除我等贪执之念,无形中也与大眾广结善缘,是以推动佛教慈善与公益事业,当以教化人心、利济群生為前提,行慈善、布施之行,来為眾生谋求福祉,以臻身、心、灵之和谐。


慈善公益组织

早在在二千五百多年前, 佛陀已是最伟大的慈善家,不但以佛法滋润眾生,净化心灵,这种种善行,為眾生竖立良好典范,物换星移,时至今日,我们仍追随 佛陀慈悲济世的本怀,积极投入社会的慈善事业。

现今社会的慈善事业,有各种宗教的投入,佛教寺院也抱持积极入世之精神来推动、参与,包括向政府机关登记立案成立机构,服务项目含:医疗、孤儿院、养护院、贫病救济、冬令救济、急难救助等慈善公益组织,应社会各领域之需求而设立,除了眾所周知的佛教慈济基金会、国际佛光会、法鼓山基金会、灵鷲山慈善基金会,还有:关怀生命协会、以安寧疗护、关怀临终為主的“莲花基金会”;以辅导為主的台北市佛教观音线协会、净耀法师最近啟用的“普贤慈海家园”為感化受刑机构;以服务僧伽為主的中华佛寺协会、中华佛教护僧协会、佛教僧伽医护基金会、以照顾老人的“净觉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另有净化社会文教基金会、推行慈航法师的慈善、教育、文化的“慈航社会福利基金会”、福智慈善基金会、正德社会福利慈善基金会、觉风佛教艺术文化基金会……等。

以本会“中华佛教青年会”為例,以监狱关怀、校园演讲及社会公益、生命教育等為会务主轴,同时也在需求时动员成立国内外救难救助基金与关怀行动。

愿景与展望

我们都是佛弟子,当效法追随佛陀的慈悲精神,一步一脚印地推动“慈善事业”,超越区域、宗教、种族的藩篱,因為身处地球村,我们都是一家人,如最近的四川大地震及缅甸风灾,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伸出关怀与援手,共同度过灾难,走出悲伤。

处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善用网际网路与世界接轨,进行区域与区域、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建立互助与沟通平台,无远弗届传达慈善与公益理念,以发挥更大效益,嘉惠更多需要关怀的角落。

我们期许,有更多佛教的慈善与公益机构的设立,本著 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之大悲精神,以法水滋润眾生,积极发展利他志业,推己及人,促进人心、社会、世界的和谐与圆满!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