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修心养性>>正文内容

和谐身心乃极致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1日
来源:网易博客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万物皆讲究和谐,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社会关系呼唤和谐,人际关系讲究和谐,身心和谐更是人生所孜孜追求的结点。拥有和谐的身心,人便能性情相融,到达一种极致的境地。

要有和谐的身心又何其的不易。我们知道,人总有这样那样的杂念、私欲和功利。这也很正常,就像狮子要吃动物,水要往低处流,鹰要往高空飞。人因为有这种意念和欲望,便往往难以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为着名,为着利,有多少人奋斗着,积极追求者有之,不择手段、勾心斗角、暗渡陈仓、诽谤报复者有之,消沉哀叹、落寞孤伶者也有之。围绕着名利,将所有的身心缚在了不达目的决不罢手的径途上,又哪有身心和谐可言?

和谐的身心需要一个怡然自在的环境,一种彻底放松的投入,一份虔诚奉献的心境。

一个怡然自在安逸的环境对于身心的和谐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试想,草原上消隐了碧绿的草之后,马儿又怎能随心所欲地奔驰?居住在外面还在施工的屋里,又怎能在机械隆隆的嘈杂声中安闲?一个适合自己的安逸恬静、可悠然沉思的环境,在营造和谐身心的氛围中显得多么重要。环境往往决定人的心态。让人无牵无挂,心境得以完全松懈的环境,和谐的身心自然就能在体内灌注流淌。

所面对的对象,所做着的事,也同样决定着身心的能否和谐。当你面对着的是一个没什么感觉甚至不令人喜欢的人时,你的心绪也一样的没什么感觉或者产生一种厌烦的感觉,话不投机半句多,有时连半句都不愿讲,宁愿在心里憋着,如此身心的和谐就成为奢望。当你面对的是一种不愿做抑或已做得枯燥乏味甚至成为机械性的工作时,你的心情定然会僵化着、厌倦着,只会如机器人一般呆头呆脑地干着活,所谓和谐的身心便踩在了脚底下而难以拼凑圆满。

一个人的身心能不能和谐,关键还在于人的自身。一付笃定的心态,一种淡然的意绪,一份知足的涵养,一种安逸自在的心境,融汇成了和谐身心所需要的基石。如此,不论遭遇何种境况,也不论面对何种人士,都会处于和谐身心的境地。慧能和尚起先每天在寺庙的院子里挑水打杂,可以说是最底层最不起眼的一项工作,但他的身心是和谐的,心性是合一的。惟有如此,他才能吟咏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从而羽化成为禅宗六祖。

一旦身心处于和谐境界,便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人就会情不自禁地全身心投入进去。瑞士种表业的奠基人和开创者塔.布克在一次被捕入狱后,狱方让他依然制作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他怎么也制作不出日误差低于十秒分之一的种表,而入狱前在自己的作坊里他可使种表的误差低于一百秒分之一。当越狱逃往日内瓦后,他才发现影响制作钟表准确性的不仅仅是环境,更在于心情。这就意味着,没有一个身心可以完全放松的地方,就别指望会有奇迹发生。同样是这位塔.布克,在游览埃及金字塔时,见到金字塔这么浩大的工程竟然建造得那么精致,于是作出了建造者不是奴隶,应该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的预言。四百年后的二00三年,这个预言被埃及科学史料所证实。这就更进一步充分验证了没有一种和谐的身心,就不可能会有彻底的放松投入,不可能会有精神上无拘无束的愉悦,更不可能会产生一种极致的心境。

和谐身心就显得十分的金贵,必当努力追寻之。

我们可心去田野,去草原森林河山湖泊海边,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吐纳,将自己的身心融于自然之中。也可以恬静的心去领略夜的景,去沐浴春雨的绵绵或者夏雨的冷爽,去观赏窗外的风景,乃至那一点点的绿色,使身心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就足矣。

我们可以与知己的朋友去自己的家里,或者挑选一家幽静的茶室咖吧,在轻快的音乐声中边喝边聊,抑或聆听,抑或倾吐,在时光的流淌中陶然于朋友之间的情谊,甚至不言不语,静谧地听着音乐,也是一种和谐的境地。

我们可以与爱人一起手拉着手去漫步,去远游,将和谐的身心相携于旅途之中。可以静静地坐着,一同品茶、读书。娓娓相聊,身心自是和谐在那种相沫以濡的情境中。可以尽情地亲热,在相拥相抱中将身心完全置于爱人的和谐之中。

我们在经受了艰难困苦之后看到的那一缕阳光,在遭遇了挫折打击之后获取的那一枚果实,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所呈现的那一抹彩虹,在历练了起起伏伏的孤寂落寞之后所拥有的那种豁然情怀,无不给人一种愉悦的心境,那种心境中所蕴涵的便是身心的和谐。

和谐的身心不仅需要天时地利,更需要人和,人的意志凝聚,人的无所忧虑,人的放松投入,人的恬淡心境,心灵才得以自由,身心才得以和谐。和谐之身心就成为人的一种极致的心灵境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