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生活艺术>> 亲子教育>>正文内容

一个值得思考的成功教育案例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1日
来源:《派往明天的教师》一书第五章第二节之三书摘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呵护童心、好奇心、善心使孩子大器成才

(从杰出教育家马弘毅先生教育思想实践中汲取文明)

在中国基础教育界享有盛誉的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高子阳老师2007年10月9日著文感叹:我是一名教书20多年的小学教师,也是一名正上高三的孩子父亲。我发现中国出了马宇歌这样的女孩子,这样的男孩子多少年来怎么一个也没见有?什么原因呢?能不能让所有孩子都像马宇歌那样,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以其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善良的心理为依托,尽量使大家都得到全面发展呢?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每个家长和老师应该首先拷问一下自己:咱们到底是怎么影响和教育自己孩子或学生的?

《派往明天的教师》一书第五章第二节之三书摘

(原作者:中国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冉泊涯)

讨论素质教育思想范畴的家庭教育,不由得使人想起了中国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好一个“轻拢慢捻抹复挑”!琵琶、古筝精湛的弹奏技艺,与教育艺术达到的境界何其相似!拢、捻、抹、挑,不过是几种指法而已,关键在“轻”,在“慢”,在“复”。我们从北京的清华著名学子马宇歌身上,可见她的父亲马弘毅先生的教育艺术,更甚于“弹琵琶”的精湛艺术,他大器育人已臻化境。此话并不虚言。

一、神话般的马宇歌

  马弘毅先生的女儿马宇歌,5岁应邀在北京电视台开始播映个人绘画;6岁发表文字作品于报刊;8岁以综合评比成绩第一,入选CCTV “大风车”栏目首批考试录取的30人小记者团,为中央电视台第一位首席小记者;10岁利用每一个长假独闯天下,并给高校师生演讲;她只身登上过青藏高原、南海军舰……两只风行天下的小脚丫,至13岁时已经踏遍了中国大陆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共31个,至200多市、县、乡、村,总行程30多万公里,同时读完了600多种中英文各类课外字书,结识社会各界朋友1万多名;她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2003年寒假步入欧洲进行学访。她的事迹还被选入了现行我国中小学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等各地多种教科书;2005年6月,通过参加中国全国统一高考,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的清华大学,成为该校建筑学院、该校法学院的一名攻读文、理科双学士学位的2005级本科生,兼马拉松运动健将、清华电视台女主持、记者及该台学生负责人。在互联网上,输入天下唯一可见的“马宇歌”这个非常的名字,你会惊奇地看到海内外无数人在关注和讨论这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及其揭示的教育真谛。 

马宇歌在少年壮志闯天下的长期过程中,并非没有遇到过艰难险阻。但是她说:“人只有经历的事情越多,遇到的风险越多,才会更安全。因为,只有经过社会锤炼以后,一个人独立处理险情、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提高。”

听马宇歌的真实故事,如听神话。这种神话,并不复杂,是由最普通的东西构筑的。这种最普通的基础材料,就是你我都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好奇心”、“善心”和“童心”。这“三心”,原本是我们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可随着岁月流逝,还有多少人把它们视之为宝呢?根据马宇歌的爸爸马弘毅先生的介绍,我们可以窥见宇歌按照人生的美好天性,健康成长的一些轨迹:

二、在好奇中发展  

宇歌与任何一个普通的聪明孩子一样,幼年时,对世界充满好奇。刚出生几天,小宇歌便被爸爸抱到云南省玉溪市公公家大门外的松林草地上,她独自躺着,仰望蓝天飞过的一片片白云,兴奋地挥拳蹬腿与天呼应。小宇歌刚会下地跑时,曾蹲在潮湿的地上,两眼低头瞪直了盯着快跑的一只蜈蚣,在当时围了一圈众人的注视下,忽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把那条小虫子捏起来竟放到了自己嘴里。宇歌爸爸敏锐地感到“孩子能够对陌生的东西这么好奇,并勇于接触,那绝对是好事儿。” 

宇歌的大多兴趣爱好,不少都是三、四岁时得到开发的。除了在托儿所、幼儿园学习外,她爸爸还经常有意带她到北京市西城区住家附近的福绥境少年之家、丰盛少年之家或中国儿童活动中心等处去玩儿。她看到什么,喜欢什么,就由她去参加什么。顺应她的成长需要,开启她的潜在智能,保护她的求知欲望。回家后,她爸爸更喜欢和小宇歌一起做游戏,同时应她要求,不仅给他讲故事,还认真教她画、教她做……带她去串门,等等。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她爸爸和宇歌一起路过当时住家附近二环路内的北京青年宫剧场。那里正在举行北京市西城区企业工委系统“红五月”歌咏比赛。没经任何人的安排,小宇歌在爸爸的鼓励下,居然大大方方地从后排大门外,向内走到最前面,边招手、边上到舞台中央,向中场间歇喝水聊天坐着的无数观众,主动表演了节目,赢得大家十分惊喜,雷鸣般的掌声。

宇歌爸爸说:“其实,我们本应着意培养孩子合法合理、敢想敢干的类似品格。跳出那些莫名其妙的条条框框,才能让人性中最美好的个性童真得到充分伸展和张扬,以此孩子才能对什么都更好奇,勇于探索、勇于追求。”

  三、怀着童心长大 

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不信:宇歌直到上初中二年级时,还认为圣诞老人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从宇歌懂事开始,每年圣诞节,她的父母都会准备一份礼物给她,基本上是一本书、一些好吃的和一个益智玩具或重要文化用品。但是,这个送礼物的人,必定是“圣诞老人”。她的父母把礼物,偷偷藏在院子或屋门口,然后诱使小宇歌自己去找。每一次,看着宇歌找到礼物的那份惊喜,她的父母都很激动。这个纯洁天真的孩子,到了学校里还会对小伙伴们说:“你们知道吗?我今年又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了!”同学们大多会取笑她。但宇歌却一本正经,认真地说:“圣诞老人不会偏心眼儿的,他也会送礼物给你,不信你再回家好好找找!”

有一次宇歌捅了漏子,闯了祸,恰逢圣诞节又快到了。宇歌忧心圣诞老人不会再送礼品给她了。爸爸安慰她:“圣诞老人不仅喜欢乖孩子,也喜欢淘气的孩子;不仅喜欢好孩子,也喜欢‘坏'孩子……”12月25日,宇歌又盼来了圣诞老人留在她家门外的雪中礼物。这孩子拿到礼物的那一霎,喜乐!鼓掌!欢跳!当夜,她背着全家人,关上自己的房门,在台灯下撅着小嘴儿,伏案持笔良久,给她认为一直心里装着每一位孩子的圣诞老人,工工整整写了一封信,叠了又叠,偷偷放到了小宇歌在家门外边找到圣诞礼物的那个角落。她爸爸偷偷拿走这封信,拆开一看,自己泪如泉涌:这孩子,她对圣诞老人的感情竟是那么真挚!

宇歌爸爸告诉我们:“其实,童心也是许多人都想留住的最美东西。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经受的越多、对我们社会了解得越多,人们本性中那些美好的坦然流露,似乎越来越少了。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留住‘童心'呢?要寻找一切契机,创造条件鼓励孩子童心永驻!”

  四、用善心来浇灌

小宇歌胸前从小到大一直轮换着,别了两枚徽章,上面一个刻着“博爱”,一个刻着“天下为公”。这是爸爸马弘毅先生在孩子出生前一年,就为孩子准备好的出生礼物──── 也是送给自己下一代的终生礼物。

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做完作业,小宇歌父女俩穿好御寒的长袖衣服,顶着满天星斗,像往常一样到外面散步。走到离家不远的北京人民医院门口,小宇歌很想去里面看看。于是,马弘毅先生就领着她来到了一楼灯火通明,空气十分畅通的急诊部。在一间救治危重病人的门口,小宇歌久久地望着里面发生的一切无意离开。她揪心地、长时间地注视着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奶奶,就在自己眼皮底下,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去世了。小宇歌十分难过,当时像老奶奶的亲人一样,两眼浸出了泪花。她忘情地跟着那群悲泣的亡者家属,亲眼目睹他们推车把浑身蒙上白布单的老奶奶,一直送到拐了好几道弯的太平间内,直至放进冰柜。爸爸马弘毅先生则有意让自己的孩子,怀着发自内心深处感同身受的悲怜,和现场的那位难者,乃至那位难者的一家亲人,命运休戚与共,起落沉浮,身临其境地早早地见证了一个挽留不住的宝贵生命,刚才存在,转眼即逝的全过程。

在回家的路上,父女沉默良久,俩人手拉着手只管行进。各自仍然沉浸在刚才遇到的他人不幸与巨大悲痛之中。想着想着,小宇歌憋不住了,突然抬头向马弘毅先生一连串地追问了起来:“爸爸,人为什么会死呀……爸爸,人怎么才能不死呢?”当时中央电视台正在从1994年的11月份,刚刚开始向全国首播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一天一集。宇歌和爸爸妈妈集集不落,全家晚饭后准时收看。于是马弘毅先生引导着自己的女儿,先从该剧中的诸葛亮现实到底有没有死讨论起,最终使小宇歌这路上明白了一条可能会影响她一辈子的重要人生道理:一个人做的事情只要是更多人感念和欢迎的,大家就会永远地记住他,并且会把他以各种形式“复活”起来。“小孩子只要从现在起能够一生不断地做好事,做有益意的事情,也会像诸葛亮长期活在人们心里一样,得到‘永生’!” 宇歌从此牢牢记住了爸爸的这些话。

在小宇歌10岁的时候,她爸爸继续带她走进了没有多少人会带自己小孩去的北京松堂关怀医院,即北京处在天坛南门外不远、护城河南岸,当时唯一的一家极其简陋不堪的临终关怀医院,亲密地接触了那些被送到这里来即将辞世的老人们。出乎意料的是,小宇歌对这个群体没有任何疏离感。她竟十分投入地扒上去,抱着每一个人的头,长时间地亲吻那些将即辞世、不能吃饭、不能说话躺着的一个个老奶奶;将自己多日来在家精心叠好的五颜六色纸鹤,一捧一捧放到每位病人床头;一口一口喂她们用小宇歌自己挣的稿费买来的桔子、广柑;把小宇歌随身带的众多彩色气球,拿出来吹得满屋漫天飞舞。

小宇歌很懂事,也很知道感恩。这些年来,只要是全国各地哪儿有什么森林火灾、蝗灾、泥石流、旱涝灾害……她总会用自己的稿费,献上微薄之力。并主动去看望那些失学的同龄人、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等,竭尽所能主动地帮助他们。马弘毅先生说:“孩子,只有从小充满良知和爱心,信念坚定不移,长大才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雨,永远不失尊严、不会被屈服。”

  五、用脚步去丈量

小宇歌在爸爸妈妈的赞同支持下,第一次独自远游是在刚进入10岁的1997年7月18日,乘的是北京K65次,终点到南京的火车,整个行程都在夜间。正上小学四年级的宇歌,那次出了家门连续走了28天,历经祖国南方苏皖两省、辗转4400多公里。小宇歌由此探索大千世界的心扉,一下子被彻底打开了!后来还在10岁那年,她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到上初二时的大致发展规划,共五项,其中之一是在这期间把祖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主要、有代表性的一些地方,都能自己独立地走上一遍,实现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的自定目标。

后来,她到了不少地方,其中有大城市,如上海、天津、重庆、哈尔滨、广州、乌鲁木齐等等,也有较贫困的地区,如青海的湟中县、湖北大别山上的罗田县……更有革命圣地,延安、井冈山。还有的是从了解地形地貌角度考虑出发,由她独自去的,像东北的小兴安岭、东海上的舟山群岛。海南岛、西藏……那全是她一个人去的。小到边陲村落,上入蓝天,下潜海底,包括各少数民族地区、陆军、海军、边防军、坦克部队等等,整个社会景象与自然山川,让她都独自亲身经历过来了。

  六、选择教育时机

马弘毅先生强调:“三、四岁对儿童来说,是其人生重要的‘第一期'阶段,昭示着人生‘启步'由此开始。这时的孩子,求知欲望爆炸性逐渐极度扩张,渴望了解一切,什么都想着手亲自尝试一下。然而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特别聪明的孩子早在这个阶段,就被一些家长的无知或误导给彻底压抑了! ”

小宇歌全家很喜欢一块儿聊天儿。爸爸尤其爱和孩子在两种情况下好好交流,一是父女两人没事躺在床上的时候;一是领着她夜深人静上街散步的时候。小宇歌的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经验是,谈话特别是谈问题,最好捡最好的时候谈。而这两个时候谈,效果比什么时候都好。

马弘毅先生说:“现在的教育存在一个明显缺陷:电门的插头和插座只有一 一对应,才能起作用;如果插头两个眼,插座缺一眼,肯定没用。我们不应控制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只让孩子了解正面的东西,阻止他(她)全面地认识客观世界与复杂的社会情况。一般事物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重性,闻香切忌忘了臭、见善无需忽略恶,讲生、谈幸福追求,更不能够有意徊避老和死……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一定要注意让孩子尽量得到完整的认识并善加引导。这样反而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结果,没有害处。否则,再好的教育初衷,也难达到预期结果。因为你的‘插头'其实是两个眼的,孩子或学生只知其一的结果,等于被你把他的'插座'变成了一个眼,双方不能一 一对应,自然上下发生不了什么有效回应和作用了。”这番话的比喻和他揭示的真理,让人联系实际,发自内心感到十分信服。

  七、尊重·弘扬·借鉴人类文明为的是有利我们自身

作为老师,我们十分惊奇:马宇歌的父亲到底是一个具有什么背景的人呢,他超前的正确教育思想理念和非凡有效的教育方法从何而来?他居然会借圣诞老人来保持小宇歌的童心,用带领小宇歌去看望素不相识的垂危陌生病人,来从小培育并夯实孩子的善心……以之超级有效地、自然而然地使自己的下一代,牢固地树立起了正确而高尚的人生价值取向!这种种绝妙的方式方法,与世人的心态与忌讳,是多么地大相径庭,大不相同啊!

作为老师,我不禁扪心自问:难道童心、好奇心和善心真是素质教育中,家庭教育乃至我们整个学校教育应有的教育灵魂吗?结合这么多年来的深入实践、长期学习、认真反思,我发自内心拿出的最终答案的确是肯定的。毫无疑问,我相信这是正确的!保护童心、发展好奇心、培育善心,说起来多么普通,可对今天的世人来说,又是何等地久违而陌生啊。按照现在一般人的认识理解:童心不是与幼稚、长不大相连吗?好奇心不是与学习态度专一相悖吗?善心不是与好欺、愚蠢同义吗?然而我却坚定地认为,马宇歌自幼有幸从爸爸马弘毅先生那里得到有意保护的小宇歌与生俱来的这“三心”,恰恰是我们当今所有新的、时髦的、“与时俱进”的大多数人,亟需立即洗心革面,务必重新具备的良好生活态度及其起码的做人准则!除此之外,不可能有比这还好的价值标准、价值取向了。

作为老师,我们不得不由衷地赞叹:马宇歌的父亲马弘毅先生,熟练地似大师操琴弄瑟般“轻笼慢捻抹复挑”的教育艺术,其真其妙,确已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极高境界,实在可称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他倾吐着“切切如私语”穿透时间隧道、深入天下人心的先进教育思想理念,他弹奏着“嘈嘈如急雨” 响彻寰宇的时代教育乐章,由此把一颗颗照亮人心的“大珠”、“小珠” 撒落到业内外一切有心人的视野和心田之中。感谢马弘毅先生为社会公共文明事业做出的,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可贵贡献!

  作为老师,我们无不翘首企盼,憧憬着所有孩子今后享受的教育,都有希望得到马宇歌赖以健康成长的那种正确呵护和引导。愿大家用童心、好奇心、善心──── 这“三心”去浇灌,滋生,养育出像马宇歌一样正直大器的新人,让他们愈来愈多地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之上!我还衷心地期待着能以“北京马氏‘三心'教育”为引导,让我们的下一代所构筑的崭新社会,和谐进步,未来更加美好可望。(本文作者:中国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冉泊涯先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的 “2006年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项目”研修平台而作。原文载于中国重庆市的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2007年9月第三次印刷的《派往明天的教师》一书第五章第二节之三。该书书号为:ISBN 978-7-5621-3727-6。该书主编: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处长李源田先生。该书责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