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生活艺术>> 职场商道>>正文内容

孔子的叮咛:成为同事的好伙伴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4日
来源:张德中的博客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家知名的招聘网站曾经就同事关系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8%的受访者认为与同事是“亦敌亦友”;8%的受访者表示“同事即战友”,希望和同事共同奋斗。但54%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职场中没有真正的朋友,也不想和同事成为朋友。这些人认为,职场如战场,同事就是竞争对手,跟同事做朋友,只能给自己埋下定时炸弹,因为他了解你的缺点,甚至握有你的把柄。
客观的讲,同事关系确实不同于私人朋友。同事在一起工作,有合作也有竞争,很多时候还会出现利益冲突。
但是,同事关系又是如此重要。工作的成功离不开同事的并肩协作,很多解决不了的难题会在与同事的沟通中茅塞顿开,同事可以对你的工作表现提出意见和建议,与同事的公平竞争促进你不断学习和成长,同事间的和谐默契让你在工作中保持愉快的心情。
上班族大部分时间都跟同事在一起,没有多少机会跟同事以外的人结交朋友。如果不跟身边的同事做朋友,烦恼就不能及时倾诉,压力就不能及时排解。烦恼和压力日复一日地郁结于心,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所以,跟同事成为好伙伴,并与其中共同点较多者成为朋友是非常必要的。但正如上面所讲,同事之间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很多时候还有利益冲突。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像对待普通朋友一样对待同事以及同事中的朋友。为此,我们有必要掌握同事交往的原则,了解同事交往中的注意事项。
孔子的学生子游曾经说过:“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四·二十六)转化为今天的话就是:侍奉领导,对待朋友、同事,如果过于繁琐,就会招致羞辱或者疏远。
所以,保持距离,把握分寸,是与同事成为伙伴、朋友应该遵守的原则。
“距离产生美”,在同事之间的交往中,都应给对方留有独立活动的空间,这样才会产生美感。保持适当距离,体现的既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有些人怕跟同事做朋友,主要的是担心有“把柄”落在同事手里,不知哪一天“把柄”成了“手榴弹”,把自己炸的粉身碎骨。
其实,这“把柄”往往是你自己给对方的。当你不注意保持距离,把不该说的话,把自己的隐私,把组织里的人是人非讲给同事的时候,你就给自己身边埋上了一颗“地雷”。这颗地雷在竞争、权力、利益的纠缠中,甚至在蜚短流长的闲言碎语中,随时都可能爆炸,一旦爆炸,你自己不死也得脱层皮。
对待同事,即使是善意的,你也要注意分寸。孔子对子贡说,劝告他人时,要“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十二·二十三)。孔子的意思是:对待同事的缺点,要忠心地去劝告,要善意地去引导,如果他仍然不改,那就算了,不要自找侮辱。
所以,与同事做伙伴、做朋友,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要掌握亲疏的分寸。
工作时,每个人都想表现得更出色,赢得自己理想中的职位、荣誉和利益,这样竞争就在所难免;大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少不了磕磕碰碰,出现摩擦也就司空见惯。这些事情、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伤害同事之间和善友好的关系。为此,掌握一些同事相处中的注意事项是非常必要的。

同事相处中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下列六点:
首先,要关注与你有工作联系的任何一个人。
学生时代,可以只选择与自己兴趣相投、性格相合的人交往,可是进入组织,成为社会人后决不能这样做。《论语·子张》篇里面有一个段落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这个段落是这样的: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
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十九·三) 转换成今天的话就是:子夏的学生,碰到师叔子张,就问师叔什么是交往之道。子张反过来先问,你们的老师子夏是怎么告诉你们的呢?子夏的学生说,我们老师教我们,可交的人交,不可交的人就拒绝。子张就说,我当年听到我们老师孔子所教我们的,和你们老师所教你们的不一样。我听到我们老师孔子说过,尊敬有能力、有道德的人,也要接受普通人;鼓励好人,也要同情无能的人。假如我是一个有能力、有道德的人,什么人不能容纳呢?假如我自己是一个差劲的人,该是别人拒绝我,怎么是我拒绝别人呢?
组织是由各种各样、各不相同的人组成的。即使自己和某个人合不来,也必须在一起工作。你不可能对上司说:“我和那位同事合不来,请一定要解决一下这个问题。”所以,与同事交往,不在于判断别人是否可交,关键在于自己的修身。自己做好了,便人人可交;自己做不好,别人自然会排斥自己。对不及自己的人,不要讨厌他,要同情他、帮助他。即使不能帮助他,也要包容人家一点。
当然,与人交往,对“贤(有能力、有道德的人)”、“众(普通人)”、“善(好人)”、“不能(无能的人)”,要有“尊(尊重)”、“容(接纳)”、“嘉(鼓励)”、“矜(同情)”之别。善恶不分,是非不明,亲疏不清,就是没有原则的好好先生了。
第二,要透明竞争,不玩阴招。
孔子主张温、良、恭、俭、让。反对争权夺利,但他并不反对竞争,只是强调争要争的合理,争的时候要讲究规则,要表现出君子风范。
孔子拿射箭比赛来说明竞争应有的态度。
“揖让而升,下而饮”(《论语·八佾》三·七)。转化为今天的话,意思就是:射箭比赛开始的时候,对立行礼,表示对不起——礼让。然后开始比赛。比赛完了,不论谁输谁赢,彼此对饮一杯酒,赢了的人说:“承让!”输了的人说:“领教!”自始 至终,保持礼貌和风度。
职场里的竞争,也要做得堂堂正正,胸怀坦荡,要把组织利益和履行职责放在首位,要互相尊重,以诚相待,要做到竞争中不忘合作。
竞争中,千万不要在背后搞小动作,不要在人格上互相诋毁,不要在工作中无理取闹。决不能把竞争搞成互相拆台和水火不容的争斗。要坦然面对输赢,决不能因为竞争失败而对胜出的同事抱有偏见,甚至与其反目成仇。
第三,要谦虚,不要居功自夸。
孔子曾向学生讲过这样一件事:“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论语·雍也》六·十五)意思是:鲁国大夫孟之反这个人不夸耀自己。一次战败,大军溃退,孟之反主动殿后掩护。将进己方城门时,他打着马说:“不是我勇敢要殿后,是我的马跑不快。”
孔子给学生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学生谦虚的重要性。
谦虚在同事相处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它缩短了人际交往双方的心理差距,有利于同事之间的合作。
人人都喜欢谦虚的人,而不愿与自以为是、自吹自擂的人为伍。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中学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身高低许多的门。
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在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中。
第四,坦诚相待,主动沟通。
人有一个通病,总怪人家不了解自己,而对于自己是不是了解别人这个问题,就不去考虑了。为此,孔子告诫我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一·十六)不要怕别人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
同事间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互不沟通、互不了解才产生、积压下来的。要解决这些问题,积极的沟通是必要的。
同事沟通中70%的障碍是由于双方的退缩引起的。因此,要获得积极的沟通,主动出击很重要。
沟通中要坦诚相待,否则就容易产生怨恨猜忌。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大的矛盾。
第五,不打探隐私,不背后议论。
孔子对背后议论是非常不屑的。他的学生子贡有背后议论别人的毛病,他就批评子贡:“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论语·宪问》十四·二十九)子贡啊,难道你就已经做得很好了吗?你已经好到这个份上,可以去评论他人的短长了吗?你老师我可没有闲功夫去评论别人啊。
随意评价人,说人坏话,是自丢把柄给他人的愚蠢做法,会使自己陷入到是非口舌中纠缠不清,会让同事弃你而去。在同事面前表达对上司的不满,就等于送给他一个最好的向上司表达忠诚的机会。
管不住自己嘴巴的人,最终将断送自己的事业前程。
假如你有超强的好奇心,假如你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科学精神”,那你就用这份好奇心、这种“科学精神”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而不要把它们拿来打探同事的隐私(职场里,薪资也属于隐私的范畴)。因为一旦知道了别人的隐私,你就负有保密的责任,而这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十多年前,我曾在广东顺德的一家企业工作,担任一个部门的经理。有一天傍晚,我去附近的公园散步,经过一片小树林时,看到另一个部门的经理与其女下属抱在一起。从那天起,我每次看到那个部门经理及其女下属,就尴尬万分,好像自己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我一直替他们保守秘密,直到这两人辞职另谋高就。你说累不累?
如果你不能为别人的隐私保密,你就成了“长舌妇”,而“长舌妇”是职场里的过街老鼠,是人见人躲的“瘟神”。
当然,你也不应该把自己完全屏蔽起来,你应当主动透露一些对自己没有伤害的隐私给别人,以满足人类好奇的天性,以此融洽与同事的关系。
我曾经有个同事就不知道这一点,什么都不对人说,连自己是哪里的人都不告诉别人,最后落得过形影只单,成了没人搭理的孤家寡人。
第六,要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
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十五·十五)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则远离怨恨了。
遇到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要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如果能这样做,别人就不会怨恨你,反而会对你产生好感。你也会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相反,遇到问题就怨天尤人,一味责备他人,把责任推给他人,就会遭到别人的反感和厌恶,到头来就会落得过众叛亲离的下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