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对北京四大宗教场所的社会学简析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9日
来源:不详   作者:周兰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对北京四大宗教场所的社会学简析

  □ 周兰兰

  作为宗教社会学课程的实习课,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走访了北京四大宗教场所:北京白云观、牛街伊斯兰教经学院、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及雍和宫,以期用宗教社会学的分析方法来解读其在当今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我们以参观宗教场所并与学僧、学员及主要负责人员座谈的形式,对这4所宗教场所的宗教自身状况、学员教育情况及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等方面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宗教自身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宗教自身的教义及其特征是宗教一切外在表象的根本和基础。

  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将传统的老庄哲学与民间信仰、神仙方术结合起来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炼养理论和方法,并在后世的传承中不断吸收儒、佛及其他于己有益的思想而形成了一个庞杂丰富的体系。道教的教义基于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注重个人修炼,较为忽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相较于其他宗教在现时代的理论发展和创新,道教与时俱进的教义较为薄弱。笔者认为,若非道教所具有的本土性及其大量教义民俗化为民众生活中的一部分,可以说道教前景让人堪忧。

  伊斯兰教在我国是一个民族性较强的世界宗教。在我国,穆斯林多聚居于西北边疆地区,且大多围绕清真寺而聚居。伊斯兰教严格的一神信仰以及民族聚居无形中造成的疏离感,使中国穆斯林问题显得复杂而敏感。

  天主教自下而上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我国人不容易接受天主教的教义教理,故天主教在我国的传播发展仍处于边缘状态。

  藏传佛教作为有较强民族性的宗教之一,是佛教密教传入西藏后与当地民间宗教苯教结合而产生的。历史上,藏传佛教与政治的关系极为密切。雍和宫是北京唯一一所藏传佛教寺院,仍保持了清代时皇家寺院的供给制。

  宗教教育情况

  教职人员可以说是一个宗教所具有的宗教素质的主要“代言人”,因而我们在参观座谈时特别了解了各个宗教教职人员的教育情况。

  从生源来看,中国道教学院的生源多为各地信徒,尤其以地方宫观的领袖为主,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的招生对象是高中毕业并对伊斯兰教有一定认识和爱好的穆斯林,其生源的文化程度较为均衡。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的招生要求是高中毕业以上的未婚青年。天主教要求神职人员终生独身,因此对学员的考验较大,其生源多为各地教区推荐的优秀人员。雍和宫的学僧多来自藏、蒙、满、土家等民族,以蒙古族为主,政府协助招生,且对学僧的身高及五官都有较严格的要求,较为特别。

  从课程情况来看,道教学院学员的主要课程为宗教课、文化课和政治课。其教材内容偏重对寺庙管理的教育,而较少涉及宗教义理方面的知识。伊斯兰教经学院的课程分为3种,包括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宗教专业知识,注重对学员阿拉伯语及专业知识的教授。天主教神哲学院的课程分哲学和神学两种,学员在学习期间还有一年的实习期。雍和宫学僧的课程主要围绕《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经典开展。从课程情况看,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教育注重培养专业的神职人员,而道教和藏传佛教则较注重培养实践及管理人才。

  综合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伊斯兰教及天主教的学员更接近当今的普通高等教育,走的是学院派道路,而道教和藏传佛教则更注重的是实践和管理,走的是实践派道路。

  宗教的社会角色问题

  在参观走访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和询问了各宗教场所的供养情况和信众的构成情况,以了解该宗教在当地扮演着什么样的社会角色。

  道教是民俗文化的载体。白云观每逢节庆举行的庙会更多是民俗文化的展现,节庆之日到白云观赶庙会、摸石猴保平安是人们节日活动的一项内容,较少有人理会其中的宗教内涵,宗教氛围较弱。

  伊斯兰教是穆斯林的生活核心。伊斯兰教已内化为穆斯林生活中吃、穿、用、住、行的各种习惯。

  天主教主要是少数人群的精神需要。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教堂的主要信众是该地区聚居的外来务工人员。

  藏传佛教是对外宣传民族宗教政策的主要窗口。雍和宫作为北京地区唯一一所藏传佛教寺庙,每年接待大量各国政府首脑及旅游团,成为展现我国民族宗教政策的主要窗口。

  综上,笔者认为,学员的教育情况代表了宗教目前的水平及发展状况。从总体上看,几大宗教都重视学员的教育,但有的偏重义理,有的偏重实践。笔者认为应当将两者结合起来,只注重义理,走学院派道路容易脱离普通信众,而将宗教变成仅仅是个别学者、神职人员的知识,而使宗教失去了生存的根基;而只注重实践,容易走向世俗化,消解宗教的神圣性,使宗教义理停滞不前,僵化呆板,不再能适应信众的精神需求,宗教亦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当今的宗教教育迫切需要将义理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与信众需要的宗教教职人员。

  其次,宗教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揭示了宗教在未来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宗教在未来应更多地发挥其文化方面的作用。各大宗教都有着精粹而为人民所喜爱的文化,宗教在未来应充分发挥其文化载体的作用,将其文化精髓大力传播弘扬。

  我国的各大宗教虽然教义教理截然不同,但都根植于“中国”这一共同的文化土壤中,因而各大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完全可以借助处于相同文化背景的共同点,互相交流经验、对话发展,为我国社会的繁荣稳定作出宗教界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