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修心养性>>正文内容

慈悲与爱心:秦麦洛桑访谈录(五)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8日
来源:喜马拉雅智慧之光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杨樾:刚才有很多网友在我们俱乐部里面看到您很多教导的朋友,他们也提到了一些问题,感觉师父您其实跟现实生活中非常通融的。您不是完全躲避在世外只是想一些道理,其实您很清楚现实社会的东西。他们就会有这样的问题。
  
  网友:师父您自己会有什么样的烦恼?

  秦麦洛桑:作为人的话肯定会有烦恼,我也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很普通的人,甚至我是一个下等人。所谓的下等人就是我是一个流浪汉,一个流浪的僧人。我也有一些烦恼,但是烦恼来的时候,我尽量用两个方式来克制烦恼,一个是当下观,一个是慈悲观,我觉得很有用,所以推荐给大家。
  
  作为一个佛教的修行人,你一定要记住,不要烦恼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心就像大海一样,大海上面有浪,你想让大海不起浪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心也像天空一样,要让天空上没有乌云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你要明白乌云是乌云,天空是天空。只有这样你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这些烦恼才不会影响到你。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你不要跟随烦恼,你不跟随烦恼的时候,这些烦恼就不会影响你的生命和你自己,你同时也就活在一个很清净的世界里面。如果你跟随烦恼的话,即使是很小的一个烦恼,也可以让你一天不开心,甚至是一年都不开心。所以尽量不要跟随烦恼,这是很重要的。

  杨樾:有很多朋友都在提出一些问题,其实大家困惑也是很有普遍性的。
  
  网友:您觉得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
  
  杨樾:我想他的意思就是说人性到底是本善的,还是本恶的?

  秦麦洛桑:这个问题他是以现代的方式来提问的,其实历史上也有长时间的争论,但是我现在说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都没有用,我觉得佛性也好,生命内在的灵魂的也好,甚至包括“自我”也好,都不是能用载体或者言语说明清楚的东西,它们都是需要你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的。但是这其中也是有分别的,佛性是我们心的本质,就好像天空一样,既没有中心,也没有边界;而“自我”是有中心的,也是有边界的,它只是心灵的一种状态。如果说人性本恶的话,那么我们做任何的修行,或者从事任何道德的行为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之,我们以本来清净的佛性作为生命的基础,才能够达到生命最高的境界,而这也是事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佛性本身既非善、也非恶,它超越了善恶,是无所不包的清净,也可以说是一种至善。
  
  所以我前天也讲到,有人问佛法究竟是什么?我说佛法既不是文化,也不是宗教,但是我们讲佛法的时候,必须要用文化来讲,这好比我们人的思想和语言一样,我们传递思想必须通过语言,但是思想并不等于就是语言,所以文化与佛法是有距离的,文化式的佛教肯定要有很多人去研究,但是真正的佛法从来没有人创立过。它也不需要创立,它一直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那份清净、善良和觉智,它每时每刻都跟你在一起,只不过你没有发现。
  
  我这种讲法,有的人会认同,有的人会不认同,但是所有的佛法或是佛性都是需要用心去领会的,当你用心去领会它的时候,这些答案都不重要。打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我们在剥一个洋葱一样,每剥掉一层,就有更新鲜的收获,但是剥到最后的时候,你会发现什么?

  杨樾:今天听活佛讲了这么多,不管是网上收看我们直播的朋友,还是我们粉丝网的工作人员,其实大家都受到了很多教诲。有些东西不是一下子就能领悟的,但是有这样一个契机大家可以慢慢去想,可以把它融入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但是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够也像活佛这样用很实际的行动去帮助别人去做一些善事,我想今天在这儿我们要特别的感谢我们的活佛今天来到这儿,今天为我们讲了这么多,再次感谢活佛。

  秦麦洛桑:谢谢,我本人对佛教的理解也不多,只不过从小就出家了,这并不意味着我的修行有多高、学问有多好。但是我很想把真实的东西和大家做一些分享。
  
  大家一定要记住冰糖和甜是两个东西,刚才我讲的相对来说还是在一种语言和文化的层面。我们人往往跨越不了文化,比如说什么是佛法,什么叫佛教呢?传统上很多人觉得佛教就是和尚、寺庙、佛像。但是没有人能说出佛教的整体是什么?真正的佛教既不是寺庙也不是和尚,更不是佛像,那是什么呢?那是一种心灵感受的东西。比如我说甜的味道,一般人会想到冰糖。我说辣的时候,大家多半想到的是辣椒,但是一定要记住辣椒和辣是两个概念,辣椒是一种物质,辣是一个心灵的感受。所以刚才那个人问我佛性的问题,我也没有办法直接地回答。多甜多辣只有自己感受。禅宗有一句话叫“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现在很多人把佛教搞乱了,特别热衷于追求文化式的佛教。信仰佛教的人,尤其是信仰藏传佛教的人现在也特别多,我希望你们要信仰真正的藏传佛教,而不要做一个盲目的藏传佛教文化的崇拜者,这种文化式的佛教意义并不大。我们讲觉悟离不开文化这是肯定的,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心灵中,去体悟佛的境界,这才可以。现在有很多人特别在乎这个冰糖是从哪儿出的,这个冰糖的颜色是什么,这个辣椒的产量有多高等等,很少有人去探究甜和辣的感觉。因此佛教不是和尚,也不是寺庙,这些只是佛教的一个工具,你们可以通过这个工具认识更高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甜、所谓的辣。谢谢!

  杨樾:谢谢,谢谢活佛今天来到粉丝网,也希望经常有机会在您方便的时候来跟更多的朋友一起来分享您的一些感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