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佛道共居的文化名山——峨嵋山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8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道共居的文化名山——峨嵋山

  提起峨嵋山,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四川峨嵋山而在济南市槐荫区段店镇大金庄西也有一座峨嵋山,此山虽高不过百米,但却是一座佛道共居的文化名山。

  据“槐荫区志”记载:峨嵋山,原名靡笄山。清初始建大悲寺。至清光绪年间逐步由正殿、东西配殿、文昌阁、钟鼓楼组成的寺院。现留殿阁残迹。

  从现存的古建筑遗址看,因地势而分为上、下两院,位于半山腰的下院由正殿、东西配殿、钟亭等组成,山门已失,仅剩下被封堵的残迹,但正殿与东配殿之间的拱券形偏门尚存。主体保存完好的正殿檐角高挑,面阔5间,进深3间,虽然顶部青瓦已部分破损,但支撑大殿的12根红色立柱尚且坚挺,每根直径均有40多厘米。西配殿已悉数坍塌,仅存部分墙体,东配殿部分坍塌,呈摇摇欲倾状。歇山顶式钟亭位于下院东南角,柱、梁、檐、棚均为石材,粗壮但不显笨拙。依据东钟西鼓的传统,院西南角还应对称设有鼓亭,可惜已踪迹难寻。

  由下院东侧的道路拾阶而上,便可到达位于山顶的上院。上院由东、西两座建筑组成,二者在一条东西线上,中间隔有十余米的距离。或许是山顶风大的原因,东、西建筑全部坍塌,西殿仅存西山墙,东殿仅存东山墙,但从残迹可看出,当初西殿为一层殿堂,东殿则为二层楼阁。

  峨嵋山的山文化十分丰厚,佛教与道教先后兴盛。《重修峨嵋山三大士殿记》的石碑称:“长清东北乡距省垣二十余里,有山曰峨嵋,每逢阴历二月十九即演戏数日。习以为常,盖因是日为观音圣诞故也。进香者络绎不绝,赴会者商贾云集,诚一方之盛景也。”

  峨嵋山上现存两副对联,一副刻于峨嵋山下院钟亭北侧立柱上,上联为“钟声传三千界内”,下联是“法雨扬万亿国中”;另一副则刻于上院东殿墙石中,上联为“面山枕水开仙境”,下联是“纬地经天发圣文”。从这两副对联所宣扬的内容看,分别是佛家、道教两种不同的宗教意旨。那么这里究竟是佛教圣地、道家道场还是佛道共居呢?

  通过对比在峨嵋山古建筑所发现的两块碑文内容,不难找到答案。下院正殿墙体中碑文题为《重修峨嵋山三大士殿碑记》,三大士殿为典型佛教建筑之一,供奉佛教中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和文殊菩萨三位大士的塑像,常为观音居中,文殊在左,普贤在右;而在上院西殿前弃置的断碑碑文显示,其内容是民国二年(1913年)《重修靡笄山碧霞宫碑记》,碧霞宫为道教中祭祀碧霞元君的建筑。从小生活在此的峨嵋山苗圃的段义泉先生回忆,“上院西殿以前叫碧霞宫,供泰山老奶奶(即碧霞元君)。东殿叫文昌阁,楼上供玉皇大帝,楼下供文昌帝君。”玉皇大帝与文昌帝君均为道教神仙。看来上、下院建筑曾分属道教道场和佛教道场当无疑问。

  在文献查询中,可以发现,1994年出版的《槐荫区志》载有:大悲寺位于段店镇大金庄西峨嵋山。清初大金庄金某所建,因其人好佛,取名大悲寺(大慈大悲之意)。清同治年间,建二仙祠,清光绪年间建文昌阁。1997年出版的《济南市志》载有,(大悲寺)白衣阁在正殿后上方,悬山顶,现已坍塌,仅存西山墙。

  综合以上资料,不难看出,峨嵋山古建筑最初为佛教寺院,后来道教建筑逐渐添加进去。《济南市志》所载的白衣阁与民国初年重修的碧霞宫处在同一位置,白衣阁为佛教建筑,祀白衣大士(白衣观音),由此推断,此处建筑可能原为佛教建筑白衣阁,后来改为道教建筑碧霞宫。

  济南市博物馆退休学者王建浩先生认为,清代中期以后,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建筑在济南地区出现较多,峨嵋山建筑虽然佛、道分明,但从总体格局又是浑然一体的,这体现出宗教融合的历史文化风貌,对研究清代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风俗提供了实物佐证。

  峨嵋山的古建筑风格玲珑壮观,是济南市现存的一处难得的清代高山寺观建筑群。在布局上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其建筑代表作是建于山顶上院的硬山卷棚式组合殿(文昌阁)。它采用三面透筑的形式,在设计上匠心独具,卷棚正面开五间,两山每面各辟拱形的三角窗体,使殿体结构紧凑,外观玲珑壮观。并且,当年的建筑者在屋顶排水工艺的设计上也采用了非常科学的手法。峨嵋山不仅有玲珑的殿堂,还有典雅的彩绘。这从下院三大士殿中的彩绘中就可以看出。该殿共有四架梁,立柱和椽木都被涂成了红色,而梁木和檩木上则毫无空白地被彩绘所填充。除了竹兰梅菊、荷花牡丹、龙飞凤舞、万字纹、云气纹等吉祥福瑞图案以外,在每架梁上,尚绘有大幅的水墨画,内容或是两三游人泛舟于湖上,或是一二行者缓步于桥头,画面远景、近景处理得当,山水人物活灵活现,不像出自一般粗俗画匠之手。

  据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长清县志》载,当年峨嵋山原有内四景、外八景之说。内四景为:仙阁远眺,跂泉清歌,幽洞消夏,古柏参天。外八景为:笔架烟雨、墨池云树、柳堤春色、松林雾雪、古冢苍葭、孝里黄麦、济水晴帆、埠灯晚照。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