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试论临洮地区藏传佛教的传播历史及现状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8日
来源:不详   作者:任弼霞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试论临洮地区藏传佛教的传播历史及现状

  任弼霞

  [摘要]甘肃省临洮县是著名的陇中古城,自元代以来曾为甘、青、宁地区藏传佛教的中心,藏传佛教风靡一时,人称“小西天”。本文以历史发展为脉络,对藏传佛教在临洮的传播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临洮;藏传佛教;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2-0034-02

  甘肃省临洮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地带,远古时期是戎、狄、羌等少数民族活动之地,古称狄道,是西北名邑﹑陇右重镇、古丝绸之路要道,是黄河上游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周安王十八年(前384)始建狄道,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始设陇西郡,郡治狄道,此后曾长期为郡﹑州﹑道﹑府﹑县治所,1929年始称临洮,迄今建县已有2300多年历史。①自秦汉以来,临洮就是陇右汉族经济文化与各兄弟民族互相接触、交流、融合的重要地区之一。临洮经济繁荣,文化多元,是汉、回、藏等多民族聚居之地。自唐蕃古道开通至唐太宗会昌六年(847)的200多年间,唐蕃双方的来往有190多次,其中大多途经临洮。所以,临洮既是丝绸之路的通道,又是唐蕃古道的要冲, 成为沟通边疆与内地的要塞,也成为藏传佛教传入中原的必经之路。“安史之乱”后,吐蕃势力东进,陕西西部﹑甘肃﹑青海都成为吐蕃辖地,临洮也不例外。临洮在宋金时为熙州,宋代除河湟地区的唃厮啰政权外,熙河﹑秦渭﹑平凉﹑环庆等地也分布着众多的藏族部落,藏传佛教大概就在此时传入了临洮,临洮的藏传佛教在元代发展迅速,和八思巴的活动密不可分。

  一﹑帝师八思巴与临洮大寺

  八思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本名罗卓坚赞。②1260年,忽必烈称帝,封八思巴为国师,令其统领天下僧众,后又令其以国师身份管理全国佛教事务,成为元朝政府一品大员。1271年,八思巴离开大都,旅居临洮三年之久,期间命弟子达温波修建了藏传佛教大寺——临洮大寺,在佛语中称香根(或香衮)大寺,兴建于1271~1274年。寺院规模宏大,占地1000多亩,几乎占据了解放前临洮旧城的北大面。《安多政教史》记载:

  临洮城也叫香根城。《达温传》中说:

  在这座城市里,有达温巴奉众生怙主八思巴供施双方的命令修建的寺院,当年聚集着数千名僧伽。

  贡玛供施双方前来视察时,由于皇上对上师极为崇信,要求要经常看得见上师的身相,听得到上师的讲说,不能有所分离。上师指示说:“造一个和我相似的像﹗”乃以最佳妙的香木雕造了一尊上师的像,它在一个时期内,化为真实的上师,讲经说法。这尊像称为八思巴大师的木做作为宝积寺(即宝塔寺)的主要依止圣物。

  临洮大寺为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经典建筑,比甘南拉卜楞寺早400年,比青海塔尔寺早300年。然而,历经战乱,临洮大寺几乎被毁,具体毁于何时目前已无史料可查。在大寺原址上唐朝大将尉迟恭(字敬德)监修﹑明永乐年间重修了圆通寺,明成祖永乐﹑宣宗宣德年间相继新建了宝塔寺、广福寺、隆禧寺、圆觉寺,合称“东北五寺”,其中也仅有宝塔寺延续了临洮大寺的香火。以上五寺都在清朝同治时期的战乱中被毁,后左宗棠恢复了宝塔寺,德宗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修,并增建熙春台。《狄道州志》所载的《重修宝塔寺碑记》一文写道:“烣烣乎殿庑重新,不减当年盛概,门廊炳蔚,无殊千代宏模。”可见临洮大寺规模之大。

  八思巴在临洮除从事佛法活动外,还进行佛教理论的著述,完成了《皈依、发愿、灌顶之教戒》、《胜乐修行发》等著作,为忽必烈写了《大幻变部坛城仪规》等著作。八思巴在临洮大寺组织信徒宣传和从事大规模的佛事活动,翻译和印制佛经,《新唐书·吐蕃传》是1285年由八思巴的弟子胡将祖译成藏文,刻印刊行,广为流布。③

  八思巴的弟子胆巴在临洮活动的时间也较长。胆巴在中统年间(1260~1263)经八思巴推荐,谒见忽必烈,受命驻锡五台山寿宁寺。至元九年(1272),在京师为王公授戒,十八年(1281),奉忽必烈命赴长春宫关于《老子化胡经》展开辩论。翌年坚请西归,先到云中,再到西夏,又到临洮,从者甚众。④1283年,他在临洮接受元帝命令回到故乡。元代两位最著名的萨迦派僧人都在临洮驻锡,他们的宗教活动无疑对此地藏传佛教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他们进行的传法建寺活动,扩大了藏传佛教萨迦派在甘青地区的势力,也使临洮在元代成为甘肃青海乃至西北地区的宗教文化传播中心,人称“小西天”。

  二﹑明清时期藏传佛教在临洮的传播

  明清时期,临洮在藏传佛教方面影响很大的僧侣辈出。元末明初的僧人端竹领占,狄道南乡石家庄人,俗姓石,自幼被剃度为宝塔寺番僧,奉明成祖命屡使绝域宣布化王,招降北鞑靼王子,出使乌斯藏等地,陛号“清修静觉崇善慈应辅教阐范灌顶圆妙广智大国师”,圆寂后又追封西天佛子大敏法王。生前修有东﹑西﹑南﹑北四大蜂窝寺,东蜂窝寺为今南乡康家集的观音寺,西蜂窝寺在今康乐县苏集乡,南蜂窝寺是位于今玉井乡陈家咀的商安寺,北蜂窝寺为今北乡二十铺的佛宿寺。直到今天,这些寺院依然是佛教信徒们的活动中心。

  明朝僧人中,那卜领占为隆善西天佛子大国师,《狄道州志》卷10记载:“那卜领占俗姓梁,髫年披剃,长修禅业。正德改元加号大能仁寺清修悟法普慈广慧翎国崇教灌顶隆善西天佛子大国师。”亢观着藏卜,诏赐禅静国师,《狄道州志》卷10记载:“亢观着藏卜,髫年披剃,长诵经文……得奉诏赐禅静国师之号。”何领占朵儿只,被封为宏善妙智国师,化后舍利万颗,赐圆觉寺以名,今临洮城东还存有《圆觉寺何国师碑》,上撰文记载何领占朵儿只国师的生平。《明实录》天顺六年十月壬午条:“临洮府番僧朵儿只领占等贡马。”可见,当时临洮府有很多番僧前往京城供职或朝奉,藏传佛教在此地盛行,佛教活动十分兴盛。永乐年间,明成祖亲下旨《赦谕临洮地面大小官员军民诸邑人等文》:“所在官员,军民人等五要各起信心,尊崇其教,所以本寺(宝塔寺)僧人自在修行,不许侮慢欺凌其常往……庶俾佛教兴隆,法门大振。”可见,当时藏传佛教在临洮的传播是很受重视和欢迎的,明代是临洮藏传佛教发展最辉煌的时期。

  到了清代,临洮全境有八座藏传佛教萨迦派寺院,《三世达赖喇嘛传》记载,三世达赖喇嘛到临洮时,亲自修复过临洮大寺的八思巴塑像。

  三、临洮藏传佛教发展现状

  民国三十二年(1943),临潭县阎家寺活佛孙堪布来临洮宝塔寺朝拜并主持载护神法会,成立了临(临洮)﹑康(康乐)﹑洮(临潭)三县佛教会。到解放初期,全县还有寺院48座,僧众显、密二宗达数千人,仅城内就有“九寺三观,新寺不算”之说,可以想象当时信徒群众的繁多和善男信女虔诚膜拜的盛况。但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临洮各藏传佛教寺院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大批碑文﹑文物﹑法器﹑佛像等毁于一旦,令人痛惜。

  自1982年落实宗教政策以来,临洮县政府陆续恢复了宝塔寺、乾清寺等藏传佛教寺院,并于1984年成立了临洮县佛教协会。目前,临洮县共有藏传佛教信徒约8000多人,但从整体上看,临洮县藏传佛教已经衰落,在寺院里已经鲜有专职住寺的僧人,有些寺院年久失修,杂草丛生,很是破旧。原有的很多经典藏经由于经历众多的变故,已不堪念诵。然而,每逢初一、十五,以及四月初八、四月十二、七月十五等藏传佛教节日,进寺上香的善男信女依然很多,有些寺院也会举行盛大的法事活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临洮县曾为藏传佛教盛行之地,对于藏传佛教向周边地区及内地的传播以及民族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深远。为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民族团结、汉藏和睦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华文明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注释]

  ①③《临洮县志》编委会:《临洮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②王启龙:《八思巴评传》,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④傅海波:《胆巴:蒙古汗廷中的藏族喇嘛》,《安多研究》第5辑,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90~196页。

  出自: 《丝绸之路 》 2010年12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