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修心养性>>正文内容

【原创】动物行孝故事之二:鹦鹉奉养盲父母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1日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对诸位比丘开示道:“有两种不正当的行为,如同拍球,迅速堕入地狱。哪两种呢?一种是不供养父母,另一种是对父母做很多不善的事情。又有两种正当的行为,如同拍球,迅速升天。哪两种呢?一种是供养父母,另一种是对父母做很多的善事。”诸位比丘说道:“世尊稀有难遇,极能赞叹父母。”



  佛陀说道:我不仅今日赞叹父母,过去世时,我有一前生是雪山中的一只鹦鹉,父母不幸双目失明,无法寻食。鹦鹉并没有遗弃它们,而是诚心奉养,经常不辞辛苦地口衔鲜美的花果,先奉养父母,之后自己食用。

  这时,有一田主种谷时发愿:“我所种的谷物,要与众生共同分享。”鹦鹉见田主有布施之心,就常在此处叨取谷物奉养双亲。不料后来田主见一些虫子和鸟雀前来食取谷穗,就后悔,起了嗔恨心,施设罗网,也将那只鹦鹉给捕住了。

  鹦鹉就对田主说:“您刚种谷时怀有善心,布施谷物毫无吝惜。因此,我才敢到这儿来取用稻谷。今天您怎么施设罗网捕捉我哪?田地就像母亲,谷物就像父亲,实话就像儿子,田主就像国王,拥护您的人是我。”

  田主见鹦鹉如此聪颖嘴甜,转而欢喜,继而问道:“你每次总是口叼那么多的稻谷,自己哪里吃得完,是为了谁啊?”鹦鹉答道:“我有父母,双目失明,无法寻食,采谷是为了奉养它们。”田主见鹦鹉如此行孝,就将其释放,并对它说:“从今以后,可常来此处取谷,不必再疑心我了。”

  佛陀说道:“鹦鹉喜欢谷种,以此为生。田主也是这样。那只鹦鹉,就是我的前生。田主是舍利弗的前生。鹦鹉的盲眼父亲是净饭王的前生,盲眼母亲是摩耶夫人的前生。”

  这则动物孝行故事,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儒家“二十四孝”中,六岁陆绩“怀桔遗亲”的故事:后汉时的陆绩有一次到袁术家做客,主人招待他蜜橘。他一尝,这蜜橘很甜美,想到母亲最爱吃蜜橘,就偷偷将两枚蜜橘放入怀中。临别时,匆匆与主人告别,不小心将蜜橘掉了出来。主人怪罪:“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陆绩跪地,说明缘由,主人不但原谅了他,还大力赞赏了他的行为。这两则故事都是偷人东西,却都因孝顺,得到主人的宽恕和赞赏。

  改写自《杂宝藏经卷一•鹦鹉子供养盲父母缘》。

  《鹦鹉子供养盲父母缘》

  佛在王舍城。告诸比丘言。有二邪行。如似拍毱。速堕地狱。云何为二。一者不供养父母。二者於父母所。作诸不善。有二正行。如似拍毱。速生天上。云何为二。一者供养父母。二者於父母所作众善行。诸比丘言。希有世尊。如来极能赞叹父母。佛言。非但今日。於过去世。雪山之中。有一鹦鹉。父母都盲。常取好花菓。先奉父母。

  尔时有一田主。初种谷时。而作愿言。所种之谷。要与众生而共噉食。时鹦鹉子。以彼田主先有施心。即常於田。采取稻谷。以供父母是时田主按行苗行。见诸虫鸟揃谷穗处。瞋恚懊恼。便设罗网。捕得鹦鹉。鹦鹉子言。田主先有好心。施物无悋。由是之故。故我敢来。采取稻谷。如何今者。而见网捕。且田者如母。种子如父。实语如子。田主如王。拥护由己。作是语已。田主欢喜。问鹦鹉言。汝取此谷。竟复为谁。鹦鹉答言。有盲父母。愿以奉之。田主答言。自今已後。常於此取。勿复疑难。

  佛言。鹦鹉乐多菓种。田者亦然。尔时鹦鹉。我身是也。尔时田主。舍利弗是。尔时盲父。净饭王是。尔时盲母。摩耶是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