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台湾佛教>>正文内容

台湾佛教社会运动之代表人物、团体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台湾佛教社会运动之代表人物、团体

  传道法师是当代台湾佛教最早具有「运动意识」的锋,他深受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的影响,早在民国七十年代起,就开始以人间佛教呼应现代的环保理念,领导信众有系统地推行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的相关运动。
  民国六十二年传道法师接办台南妙心寺之后,亦创办了妙心幼稚园、慈恩妇女会与法云文教协会等机构,积极从事弘法、文教、慈善救济工作,环境保护、生态保育更是法师所大力推动的项目。其中,慈恩妇女会的会务集中在文教、环保等活动的推广,至於法云文教协会的成立,最初由台南商业界数位热心公益之人士集结而成,之后传道法师建议将松散的组织转化成社团来运作,遂於民国七十六年於妙心寺成立「佛教法云慈善会」,民国七十九年更名为「台南法云文教协会」,翌年正式登记为社团法人。
  法云文教协会的主要活动项目有:社会服务、推展文教、育乐文康、弘扬佛法、供僧护教、生态保育、环境保护。其中最后两项:生态保育及环境保护,是该会最常举办的活动和关心的议题。实践的方式主要是演讲、研习营,在抗争方式上,由於身为佛教徒,故以不冲突、平和之方式为主,故以静坐、签名来表达抗争理念,有时亦以游行方式来宣达给一般民众。
  在环保运动的推动上,法师初期以观念的宣导为主,主要是办理演讲、展览、研习营等方式。到了民国七十七年,为了石化公司的污染事件,妙心寺才开始加入草根性的环保运动,开记者说明会、请愿陈情,直言批判破坏环境、制造污染的资本家,以及与金权挂勾致公权不彰的政府这两个共犯结构的不公不义,而屡次受到黑函及电话的恐吓。
  除了有计划性的运动,传道法师本人也利用每一个可能发言的场合,疾呼「重视环保是建立人间净土的根本」,呼吁佛教徒正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导正佛教徒对於环境破坏的漠视,以及对於社会运动的排斥心理。他提出改革佛教传统放生的主张,建议佛教界应将关心救济、放生的善款,以及资源回收所得汇集成立佛教界的「环保护生基金会」,从事更广大、更彻底的环保运动。虽然理想未能实现,但经由他的四处奔走大声疾呼,对佛教界的环保意识与行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传道法师也不管一般的异样眼光,率尔於民国八十年投入净化选风的政治关怀运动,以召开记者会、连署、问卷调查、游行、拜会、演讲、座谈会等等一连串的行动,展现政治人物不能忽略的改革呼声。法师的理念是:政策的良窳关系到众生的生活、生命和生计,政治人物的观念行为,也直接带动了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而且更重要的,菩萨的救苦救难,不应只是事后的救济,而应防患未然、洞烛机先!因此他觉得:净化政治才是解决社会苦难的「治本」方法,政治正是人间菩萨最隹的实习道场。
  传道法师迥异於一般僧人的果敢行动,获得不少来自教外的掌声,他因此结识了不少社运菁英,社运界也好与他一起携手推行环保运动。他曾表示,自己实际推动生态环保的动力,除了得自於印顺导师所提撕的依、正二报相依相存的缘起观之外,主要得自於台湾环保前辈林俊义的启发,以及吸收保育人士陈玉峰有关生态环保的实务经验。
  换言之,传道法师的社会运动,系以印顺导师的人间佛教为活水源头,他从佛教的「缘起」理念出发,本着凡夫菩萨的特色:具烦恼身、正信正见、悲心增上、力行十善、利他为重、护持正法;以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此时、此地、此人的关怀与净化,作为奉行不悖的圭臬。他念念於心的,是要将得自於印顺导师人间佛教的法益弘扬,以及将佛陀本怀落实於现代社会——建设人间净土。
  有很多社会关怀事件,传道法师是与昭慧法师南北呼应,甚至是共同从事的,例如思凡事件、反婴灵事件、援救马晓滨事件、反「抓春鸡」事件、以及反挫鱼运动等等。因为有两位法师一南一北所发挥的作用,打破了外界觉得佛教软弱怕事的不隹印象,让台湾佛教界的社会关怀事业,呈现出勇猛无惧、光明开朗的崭新气象。
  昭慧法师是中国佛教在台湾光复之后,首批在台湾养成而力求改革旧有佛教习性的一代。法师初始投入社会运动,乃是基於一股护法卫教的使命感,起因於民国七十六年四月「国文天地」杂志刊出一篇污辱僧尼的文章。从此以后,法师便一次次地投身於护教大业,后来更由於一股「不忍众生苦」的悲心与济弱扶倾的正义感,投身社会关怀乃至政治争议的地带。
  昭慧法师认为,实践大乘佛教的救度精神,没有争议性的慈善救济是不够的,因为社会许多的灾害,背后都隐含人为因素在内,人为灾害则往往牵涉政治的不公正与不公义。然而,由於中国佛教长期在「亲善政权」与「逃尘避世」的两极中摆荡,大多时候只有在政策或法令危害佛教权益时,才站出来大作不平之鸣,而无法发挥清明政治的积极功能。这样的状况,在思凡事件之后昭慧法师与外界接触愈多,才愈感觉到外界对於佛教的不以为然与轻视。这令他深深反省:如果佛教要获得社会更多的尊敬,宗教师应该要超然於「被(政治)收编」与「被(政治)消音」这两种角色以外,成为弱势的代言人--而不纯粹是「自己宗教利益的代言人」。
  佛教要如何成为弱势的代言人?昭慧法师的看法是,佛教不必采取在野党的方式对执政者处处挞伐,也不宜以佛教僧侣的身分从政或参选,而是,共愿同行者可以形成「压力团体」,以社会运动的种种努力,一方面监督政府,减低政策错误的机率,甚至於积极要求政府改变恶法、制订善法,是为体制面的改革;另一方面,佛教则要面对群众,帮助群众抛弃成见(例如对僧伽、对女性或对动物的歧视),更正错误的思想与行为模式,是为思想面的改革。
  换言之,昭慧法师认为,宗教团体其实可以发挥更积极而根本的社会功能,成为政治和金权以外的第三种不可忽视的在野力量。如果社会运动的目标明确、手段是非暴力的,这就是在实践以「护生」为本的佛法,以及「严净国土,成熟有情」的大乘佛法。这才是落实到现实政治的层面,符合「佛教主体性」而超然於政党流派的精神。
  昭慧法师对於社会关怀乃至政治关怀的独到看法,来自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的启发极大,他推崇印顺导师所抉择的大乘精义,就是菩萨行旅中让人不致岐路亡羊的指针。投身社会运动多年下来,法师对於人间佛教的具体实践,有许多独到的体会,他曾在接受访问时提出,开展人间佛教的正确方式,必须要把握如下重点:
  一、走入人间,普遍关怀,特别重视扶济弱者。
  二、落实救度意义的菩萨行,在慈悲的前提下,维护公理。
  三、「勿将佛法当人情」,不要因为个人名利而牺牲佛教的正义。
  四、 需要勇气与智慧,没勇气即可能因过多顾忌而不敢伸张正义,从而萎缩其「无畏施」的慈悲心;没有智慧则可能出现於众生无益的溺爱与滥慈悲。
  这样,昭慧法师相信,透过缘起深义的掌握而启发智慧与慈悲,进入到众生群中接受考验,在一次次的护教护生运动当中,心智也被磨练得愈来愈坚强、无惧、无私、慈悲,这不正是「在利他中完成自利」的菩萨道吗?如是,人间佛教将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菩萨道也并非只是经典中流传的伟大故事,而可以具体实践於此间。
  昭慧法师所创立的「关怀生命协会」,是当代台湾社会从事生态保育与动物保护运动的重要团体。其成立肇始於民国八十一年初,针对社会上时兴的「挫鱼」歪风,昭慧法师发起抵制运动。在该年当中,台湾接连发生犀牛角、黑面琵鹭与虎骨事件,引发国内外保育界的强烈批评,使得野生动物保育的问题,又广泛地引起舆论的注意。
  经由以上事件的发生,昭慧法师深有感触,他觉得,佛教由「缘起论」开展出来的「护生观」,有它不共世间而更深层的义蕴,迥异於来自西方(神学与哲学)的动保理论,因此,根源於佛法「缘起论」的「护生观」,应可以弥补当前动物保护运动的不足。因此,昭慧法师乃率同师友同道,成立以「护生」为宗旨的关怀生命协会,希望透过影响公共政策的努力,为受尽人类荼毒的动物,争取立法保护、谋求相对改善。
  在运动策略上,关怀生命协会以立法与教育为两大主轴,前者,介入公共领域,力促野生动物保育法、动物保护法之立法,监督中央及地方行政机关有否落实法案之执行;后者,则透过出版、演讲、研讨会、展览会等软性活动,将人类社会制度化虐待动物的事实公诸於世。此外,还有防阻虐待动物的危机处理,例如台南天后宫文化季举办抓春鸡活动、欧洲大马戏团来台表演等等,关怀生命协会亦予以抵制。
  在行动上,关怀生命协会大致与其他社运团体没什么不同,但是比较起来,则少采用街头游行的方式,亦摒弃群众暴力的手段,而比较常运用连署、记者会、陈情、拜会、游说、公听会、串联国内外动保团体等方式,集结各方有力人士,联合谴责政府措施不道德、不合理之处。并且运用大众媒体争取社会各界的关切与认同,让政府感受到强烈的舆论压力,而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措施。
  当代台湾佛教的护生运动,除了前述的「反挫鱼」运动,关怀生命协会也对政府非人道处置流浪狗的方式加以谴责,并说服环保单位改善捕犬技术及收容环境,并要求实施晶片植入与饲主登记,以免饲主滥弃犬只。
  此外,协会还串联国内的动物保护与环保生态团体,共同组成「生态保育联盟」,曾於民国八十三至八十四年间,强力串连国外之同属性团体,对行政部门施以压力、对立法委员展开游说,从而使立法院通过了民间版为主轴的野生动物保育法修正案,这远比原官方版带给野生动物更大的生存空间。
  但是,有鉴於野生动物以外的经济动物、同伴动物(特别是流浪动物)、实验动物,毫无法律保障其福祉,关怀生命协会於是又极力推动动物保护法,经过四年之奋斗,该法案也终於在民国八十七年於立法院三读通过。其中,特别是第十条的「反赌马条款」,使得台湾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立法禁止赌马的国家,甚得国际之推崇。
  这两项法案,都有佛教的人道思想之融入,也都透过佛教徒的主导,凝聚民意力量,而成功地对抗了官僚体系、业者与财团的恶势力,对於弱势动物的苦难做了最根本的救济,从而减轻了台湾动物乃至人民的潜在共业。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