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修心养性>>正文内容

随缘不染心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6日
来源:慧觉的博客空间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想是众生,无想是佛。那么也要知道想由哪里来,修行人好比捉贼一样,要知道贼在什么地方。想是攀缘心。大家要想除想,就要除去攀缘心。攀缘什么东西?攀缘六个东西,色、声、香、味、触、法。眼攀缘色,耳攀缘声,鼻攀缘香,舌攀缘味,身攀缘触,意攀缘法。这六种当中,毛病出在哪里呢?毛病出在意。因为眼见色的时候,随缘而不攀缘。因为什么他没有攀缘呢?我们都知道,眼根没有想,想是在意根。所以眼根是随缘而不是攀缘;入了意根,要是攀缘,就不随缘了。同样地,耳根没有想,听到声音随缘,什么声音来了,听什么声音,可是没有攀缘,他是随缘。鼻根、舌根、身根都一样,他没有想。产生攀缘想的是意根。

所以大家除想,下手处在意根。大家平时用功,怎么用功呢?教他随缘不攀缘。眼看到,耳听到,鼻闻到,舌尝到,身触到,都不染心。大家仔细想一想,平常日用你们是不是都是攀缘啊?都是染心啊?

眼、耳、鼻、舌、身这五识没有罪,罪出在意根。你们平时教他眼见到的,不染心,耳听到、鼻嗅到、舌尝到、身觉触到,皆不染心。所以说万般随缘过,不教他染心。你们大家都是万般不能随缘过,都是以意根去攀缘染心。意根一染的话,你的佛性就埋没了。

你还要注意到,意根怎么能叫他不染呢?你要知道,意根的作用,仅仅在过去、未来,不在现在。你的意根攀缘前五识过去、未来的影像,他不攀缘现在;如果意根也攀缘现在,那应该意根也能够见,也能够听,也能够闻,也能够尝,也能够触。

要意根不攀缘,有一个办法,当五识接触五尘,一过了,随缘就过了,就算了,不要再忆想他,也不要设想他。一忆想是忆想过去,设想是设想未来。天天这么用功。

千万不要错了,认为我不看、不听、不闻、不尝、不觉。那就没有用。如果你看不见、听不到、闻不到、尝不到、也觉触不到,你不成了傻瓜?你看也看得清,听也听得明,鼻、舌、身都很灵光,可是不染心,那你是大智慧的人。

不相信,你自己想一想,你们起烦恼的时候,就是看到什么东西,愈想愈起烦恼,或者听到什么东西,愈想愈烦恼。意根一想,身口二业就起,造诸恶业。

大家记住,再以后无论看到、听到,五根接触的东西,意根不受,这样用功长了,就叫不受诸法。不要错误说五根不用了,五根不用你成了傻瓜了。

你心要是不染,心自然清净。心清净可以随缘不变;五根五尘自自然然地起用,那是不变随缘。我时常和你们讲性空缘起,缘起性空。不染心就是缘起性空;你那五识起大用,就叫性空缘起。你不染心的时候,是法界之体;随缘起大用的时候,是法界之用。如果你知道用法界之体,是大智;如果知道随缘起大用,那是大悲。菩萨不失大智,所以不失善提心,不失自性清净心;他知道起大悲,所以才能够度一切众生。这就是我们出家众弘法利生的根本,如果失掉一项就不能弘法利生。

大家还要知道,随缘不染心,那是你自利,你藉这个法门可以得度,但是那要多生多劫。所以我们要用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他自然随其缘而不染心。再者,念阿弥陀佛,有佛力加被,是二力法门,籍佛力加被的缘故,不需等多生多劫,今生就可了生死。

大家要知道,五根随缘不染心的时候,那叫成所作智、妙观察智。什么是成所作智?就是五根用而不染心。什么是妙观察智呢?是意根用而不染心。你们天天作人我计较,处处染心,失去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心不被染是自性清净,那叫大圆镜智、平等性智。

如果你自性清净的时候,那是佛法身,你这个五根用、意根用,而不受其染的时候,那是佛报身、化身。大家要知道,佛的法身是什么呢?自性清净心。佛的报身、化身是什么呢?六根清净。所以弥勒菩萨说“六根清净方为道”。你如果计较人我、计较是非,天天起烦恼,你是教自己的法身轮回六道,如果你能随缘而不染心,那六道就是法身。

大家出家学佛修道,学的什么东西?要修什么东西?不过要求佛的四智三身,就因为你一念动,妄想起,烦恼生,使你的四智三身埋没了。害你的是谁?是你自己。大家记住,平常用的时候,总要教他随缘不染心。随缘不染心怎么作到呢?就是意根里头不忆想、不设想,不想过去,不想未来,随缘就过了。

大家也听说过一句话“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难道说你认为造的新殃是你眼、耳、鼻、舌、身造的?不是这样,是你的意造的,意要是不动的话,眼、耳、鼻、舌、身不造,所以我们知道。绝对不是眼、耳、鼻、舌、身造的业,是意根生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