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略论福建民间宗教信仰活动中的祈梦现象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6日
来源:不详   作者:陈利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略论福建民间宗教信仰活动中的祈梦现象

  陈利华

  (武夷学院管理系,福建 南平353000)

  笔者按:福建民间宗教信仰的对象种类繁多,诸神仙灵杂糅不一,仪式规程也五花八门,林林总总。其中尤以祈梦之俗为全国少有,其俗看似一种对梦境智慧的盲从,但却又常有人参悟机缘,得偿所愿。故而,探求这种神秘文化在民众中的表现和被众多的民众接纳的缘由,就显得饶有趣味。

  宗教学通常将宗教分为“高理宗教”及“民间宗教”。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高理宗教所处理的是他世性层面的东西,关心的重心是真理,如“到底有没有神?”“神的本质是什么?”“他与人类的关系如何?”等等,极其高深玄奥,通常都留有经典纪录,需要专人的传授和长年的钻研才能参悟。而民间宗教相比起高理宗教来说,则并非只是层次上的低级而已,更主要的是在于它所处理的都是此世性层面的东西,关心的重心是权力,是前途,是命运,需要的是透过某种宗教的信仰来解决今生的问题,如祈福、消灾、免难、延寿、除病,乃至求财、求子、求婚姻美满等等,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之大。我国自人类文化开始以来,就产生了诸多跟民俗相关的宗教活动──为了疏解心中的困扰、家庭社会的纠纷和自然环境的折磨,在一时无法通过体能、智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人们往往诉求于神明的指引、帮助和保佑,利用求签、问卜、降灵、牵亡、扶鸾、牺供、许愿等方法,最终求得问题的圆满解决。后来,在功利和求吉的心理追求下,这一类宗教活动最终发展成了下层群众的民间信仰,它带着群体性的特征,与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日益渗透到民间文化生活中,成为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民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福建的具体情况来看,这种下层民众的宗教活动至少自宋以来就开始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并衍生出了一种特别的方式──祈梦术。它的出现和灵显,不仅令一般的民众信之弥深,趋之若骛,而且还从南至北形成了几个著名的祈梦圣地和完整的祈梦文化,为民俗旅游、宗教研究、文化探索提供了生动而详实的活体资料。

  一、福建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祈梦现象

  梦,对于古代的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神灵可以潜入人的世界或带领人的灵魂出游,完成人神之间沟通的灵异之象,是冥冥上苍或茫茫宇宙对人世显示的预兆,有着自然做梦和祈求做梦的区别──古人认为,自然做梦只是消极的接受,而祈求做梦才是主动的探索,它以人们对梦的信仰为基础,同时又以人们对道教的神仙,佛教的菩萨,以及民间诸神的崇拜为前提,再经由本人的虔诚祷告和请求,才能最终得到神灵的托梦,预示吉凶,指导行动。因此,只要祈求做梦,就可以实现神人交往,甚至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的通灵感应的观点就成了古人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他们一旦做了梦,便要请人圆梦。我国早在殷商卜辞中就有梦卜凶吉的记载,而随后的周又在前代的基础上设立专职占梦的“春官”,编写专供解梦的“梦书”,这就使中国人的梦文化便越发丰富地发展起来。不过同样是梦,祈求做梦的所得对当事人的影响却要比自然做梦的影响更加重大。故凡是祈梦的,都会对梦的启示信之不疑,十分注意对之进行解释、猜测,并尽可能按照自己所理解的神示去做。

  在福建,“祈梦”又可称之为“乞梦”,有着乞怜神灵帮助之意,是一种很世俗化的信仰活动。不论是佛家的殿堂、道教的宫观还是民间信仰的乡村小庙,都盖无例外地能找到“梦踪”:如以何氏九兄弟得道升天出名的仙游九鲤湖,不仅以祈梦闻名天下,而且还被认为是我国汉族居住区祈梦风俗的发源地;而在九鲤湖仙梦的影响下,福清石竹山、泉州马甲、莆田九华山、南平溪源庵等地也都发展出了向神灵祈梦的民俗,它们方式方法大同小异,最具差别的只是神灵的身份而已。

  二、福建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祈梦方法和类型

  一般说来,福建民间宗教信仰中的祈梦仪程大致是这样的:祈梦时,祈梦人要事先写好诉疏,内书本人生辰八字、所求内容,然后再点烛焚香、烧纸钱、放鞭炮,烧掉诉疏,这就表示自己已把所求之事告之神灵,可以在神前安心睡下,以求神示了。(在南平溪源庵,祈梦时还有梦狗相随的习俗,据说萧公传达神意都是通过梦狗来进行的。)如果祈梦人一觉醒来,自觉得到梦示,就要立即起床到神案前扑杯爻。杯爻是用两个爻掷地观其向背以占吉凶的方法,其形象剖开的竹笋,使用极其方便:一般先在神前跪拜默默祷告,陈述事由,请神指示,然后将合在一起的两个爻同时掷地,看其俯仰为断。可能出现的情形有三种:两仰、两俯和一仰一俯。两杯皆仰,称阳爻,不著吉凶;两杯皆俯,称阴爻,系凶兆;而第三种情形最佳,称胜爻,系吉兆,说明所陈之事神已应允,祈梦人就可以向释梦人求解了。当然,祈梦者也有求不到梦或梦非所梦的时候,那便要继续再睡,直到与神结缘,得其所示。

  从福建各地的祈梦情况来看,人们进行祈梦的类型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求财,二是求嗣,三是求寿,四是求官,五是求姻缘。虽然在祈梦习俗兴盛之时,有不少人通过祈梦、释梦,最终获得了神的帮助得偿所愿,但真正令人们走向成功的,还是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一则流传在九鲤湖的“三秀才同梦异果”的故事,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相传宋绍兴年间,有王、李、朱三个秀才一起到九鲤湖祈梦,结果何氏九仙在他们的手心里写了“死而后生”四个字。三个人十分高兴,就按各自的理解实践着神仙的指示。王秀才认为的“死而后生”是必须先死去,于是求助巫术,结果一命呜呼;李秀才认为的“死而后生”是必须忘却自我,于是借酒达愿,结果醉倒考场;只有朱秀才大彻大悟,认为“死而后生”是必须经九死一生的努力,才能功成名就,一跃龙门。他按此实践,终于达成所愿。可见,神仙有灵,也只为辛勤而有智慧的人显现。

  三、福建民间祈梦现象盛行的原因分析

  (一)、宿命观的强力磁场

  长期以来,人们由于无法抗拒各种突如其来的灾难,无力改变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对生老病死等无可奈何,却又不能对这些现象作出圆满的解释,就只好把这一切都归于冥冥之中的命运,视之为命运的安排。因此,向神灵索取对命运的知情权,就成了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主导了整个民族的宗教生活。祈梦术,作为一种能够帮助人们从神灵那里获取生命信息的民俗活动,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种种欲望,也平衡了人类因身心弱点所需而必须与神灵保持的一种与生俱来的供需关系,使人们在正统的宗教之外,得以找到一方自我满足、各取所需的领地,为祈梦现象的存在创造了丰厚的土壤。

  (二)、功利选择和求吉心理的驱使

  当命运之神给人们造成种种痛苦和灾难的时候,当社会对个人所遭受的失败、挫折、悲愁麻木不仁的时候,一些原本就十分脆弱的人便容易心理失衡,开始怀疑自我,崇拜神力,偏离原有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出现以求吉为主要特征的功利性选择。不少人相信,通过择吉可以获得有利于各种人事或社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给人以精神的鼓励和心理的安慰,使自己能够生活得好一点,经历顺利一点。因而当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去消弭它,即使没有能力消弭,也希望能够避开,离之越远越好。可是个人的能力并不能满足这一切,他们只能诉求于  神灵。找神灵托梦,似乎是比较妥当的方式之一。

  (三)、来自周边经验的影响

  由于久处社会下层,饱受苦难,平民百姓对于能够给人以精神慰藉的梦示抱有极大的热情,他们特别崇信“心诚则灵”,并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神灵所暗示的成功后,统统成了灵力无边的义务宣传员。虽然这种灵验似是而非,可靠率很低,可是只要有少数人从中受用,便会口口相传,最终造成香火鼎盛、信者蜂涌的现象。而一旦香火鼎盛、信者蜂涌,就又会增加求神祈梦者的心理效果,使他们从神灵降灵的仪式和气氛中得到“灵力”的反应,越发地信以为真,觉着真是神仙托梦来帮助自己了。

  (四)、名人的参与和介入

  作为祈梦文化流行的社会文化背景,名人的参与和介入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推动力。但是,名人的参与和介入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名人的主动参与和介入,二是后人为了使祈梦文化更具可信性和权威性而有意进行附会。在福建著名的祈梦圣地中,无一例外地都有名人与梦的故事流传,如唐伯虎、李光地、蔡襄与九鲤湖的梦缘,叶向高与溪源庵的梦缘等等,如果说这些多是一种人为创造的话,那么存留于名胜之处的一方方石刻、一篇篇诗文,则毋需争辩的向世人说明了时人对祈梦之俗的参与和介入的程度。

  可以说,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流传,都需要有适宜的文化心理土壤,没有适宜的文化心理土壤,一切文化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不可能真正成为有生命力的文化。祈梦文化之所以产生广泛影响的共同的文化心理基础就在于,它是鲜活的、灵动的劳动人民群体的文化创造,它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现着群众的文化需求与心理需求,有着顽强的生命传承力。对于这种文化,我们除了分析、解释、理解之外,更多的应是进行良性引导,以寻求最广泛的社会基础的稳定。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