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盂兰盆会的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7日
来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作者:周叔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盂兰盆会是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的超度历代宗亲的佛教仪式。经中说:目连以天眼通见其亡母生饿鬼道,受苦而不得救拔,因而驰往白佛。佛为说救济之法,就是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时,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在厄难中者,集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七世父母得离饿鬼之苦,生人、天中,享受福乐。这就是盂兰盆会的缘起。此经是西晋·竺法护译的(但《出三藏记集》以为失译),全文八百余字,与此经同本异译的还有东晋失译的《佛说报恩奉盆经》,又名《报象功德经》。其文字更短,约三百余字。此外《开元释教录》卷十八〈疑惑再详录〉中有《净土盂兰盆经》一卷五纸。此经已佚。《法苑珠林》卷六十二引用其文,称为《大盆净土经》,说十六国王闻佛说目连救母脱苦之事,各造种种宝盆以盛饮食,献佛及僧事。

关于竺法护译的《盂兰盆经》有许多注解。现存的有唐·慧净《盂兰盆经讲述》一卷、唐·宗密《盂兰盆经疏》一卷、宋·元照《盂兰盆经疏新记》二卷、宋·普观《盂兰盆经疏会古通今记》二卷、宋·遇荣《盂兰盆经疏孝衡钞》二卷、宋·日新《盂兰盆经疏钞余义》一卷、明·智旭《盂兰盆经新疏》一卷、清·灵耀《盂兰盆经折中疏》一卷、清·元奇《盂兰盆经略疏》一卷。

《盂兰盆经》的经题解释有两种说法:一说“盂兰”是梵音,义为倒悬;“盆”是华言,指盛食供僧的器皿。如唐·慧净《盂兰盆经赞述》中说(《大正藏》85册540页):“名餐悉俎在于盆内,奉佛施僧以救倒悬之苦,故名盆也。”唐·宗密《疏》云(《大正藏》39册506c):“盂兰是西域之语,此云倒悬;盆乃东夏之音,仍为救器。若随方俗,应曰救倒悬盆。”明·智旭《新疏》、清·灵耀《折中疏》、元奇《略疏》都用此说。第二说以为“盂兰盆”三字都是梵语音译。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三十四(《大正藏》54册535b):“盂兰盆,此言讹也。正言乌蓝婆拏,此译云:倒悬。案西国法,至于众僧自恣之日,云先亡有罪,家复绝嗣,亦无人飨祭,则于鬼趣之中受倒悬之苦。佛令于三宝田中供具奉施佛僧,祐资彼先亡,以救先亡倒悬饥饿之苦。旧云:盂兰盆是贮食之器者,此言误也。”(今按经文前段亦无以食物安盆中之语。)宋·遇荣《盂兰盆经疏孝衡钞》云(《卍续藏经》94册749上):“经题者,梵语佛陀你舍乌蓝婆拏门佐罗素呾缆,华言:觉者说救倒悬器经。(中略)盂兰盆者,即今大宋翻经者言,此皆梵语讹略也。具正应云乌蓝婆拏,孝顺义,供义,恩义,倒悬义。盆亦讹略,旧云:盆佐那。新云”门佐罗,亦云:门佐曩,华言救器,以义回文名救倒悬器。”此是遇荣与当时译经院译师商榷所得的解释。

1884年《点石斋画报》描绘的北京盂兰盆会

至于依据《盂兰盆经》而举行仪式,创始于梁武帝萧衍。《佛祖统纪》卷三十七云︰大同四年(538)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义楚《释氏六帖》四十五云:“宏明云︰梁武帝每于七月十五日普寺送盆供养,以车日送,继目连等。”自此以后,成为风俗,历代帝王以及群众无不举行,以报德。唐·道世《法苑珠林》卷六十二〈祭祠篇〉云(《大正藏》53册750b):“国家大寺,如似长安西明、慈恩等寺,(中略)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舆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非一。(中略)外有施主献盆献供种种杂事。”可见唐时风俗对于盂兰盆供是很重视的。此后就更盛大的举行。《佛祖统纪》卷五十一云(大正49·451a):“(唐)代宗(李豫)诏建盂兰盆会,设七庙神座,迎行衢道。”(又见卷四十一大历三年条)“德宗(李适)幸安国寺,设盂兰盆供。”(又见卷四十一贞元十五年条)。《释氏通鉴》卷九亦有类似的记载,并云岁以为常。宋·赞宁《大宋僧史略》卷中〈内道场〉条中也记此事云(《大正藏》54册247c):“造盂兰盆,饰以金翠。”只是以前送盆往寺设供,至此改在宫内举行,而供器更庄严了。民间对于盂兰盆会也日见热烈,如日本·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会昌四年(844)条记云:“(长安)城中诸寺七月十五日供养,作花蜡、花饼、假花果树等各竞奇妙。常例皆于佛殿前铺设供养。倾城巡寺随喜,甚是盛会。今年诸寺铺设供养胜于常年。”不仅在家士庶竞修供养,出家僧侣也各出己财,造盆供佛及僧。如宗密《盂兰盆经疏》序云(《大正藏》39册505a):“年年僧自恣日,四事供养三尊,宗密依之修崇,已历多载。”

到了宋代,这种风俗相沿不改。但是盂兰盆供的富丽庄严和供佛及僧的意义减少,而代之以荐亡的行事。在北宋时,如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中元节〉条所说:“印卖尊胜、目连经。又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目连经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倍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亦云:“七月中旬,俗以望日具素馔享先。织竹作盆盎状,贮纸钱,承以一竹。……谓之盂兰盆。”宋·高承《事物纪原》曾呵责其失云:“按盂兰经曰:目连母亡,生饿鬼中。佛言:‘须十方僧众之力,至七月十五日具百味五果,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后代广为华饰,乃至割木割竹,极工巧也。今人第以竹为圆架,加其首以斫叶中贮杂馔。陈目连救母画像,致之祭祀之所。失之远甚矣。”但《事物纪原》尚无焚盆及挂冥纸之说,似尚是宋代早期风俗。及至南宋,如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四云:“七月十五日……僧寺于此日建盂兰盆会,率施主钱米,与之荐亡。”

自后盂兰盆会便成寺院中每年重要行事之一。元·德煇重编《百丈清规》卷七〈节腊章〉月分须知中云(《大正藏》48册1155a):“七月初旬,堂司预出盂兰盆会诸寮看诵经单,预率众财办斛食供养。十三日散楞严会。十五日解制。当晚设盂兰盆会,讽经施食。”元·明本《幻住庵清规》云(《卍续藏经》111·975上):“七月,(中略)十五日解制人事。此夜分启建盂兰盆胜会以济幽爽,以报劬劳。此会亦须预出经单,请大众随意披阅。此会有开甘露门一坛,请依而行之。”这就说明盂兰盆会的主要内容在于讽经施食了。这种仪式一直流行到明代。明·袾宏《正讹集》中曾加以辩正云:“世人以七月十五日施鬼神食为盂兰盆大斋之会,此讹也。兰盆缘起目连,谓七月十五日,众僧解夏自恣,九旬参学多得道者,此日修供,其福百倍,非施鬼神食也。施食自缘起阿难,不限七月十五。所用之器是摩竭国斛,亦非兰盆。盖一则上奉贤圣,一则下济饿鬼,恶可得混?”清·仪润曾欲两全其道,谓日献兰盆,恭敬三宝;夜施斛食,普渡鬼神。仪润《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八中详载《兰盆仪轨摘要》,云全卷见《兰盆会纂》中。其中有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诸仪节,又附兰盆会约二十一条。但是各寺院遵行者不多,在群众中仍多以荐亡度鬼为盂兰盆会的主要行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