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光污染:夜灯下的危机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09日
来源:大自然探索   作者:崔媛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在21世纪初拍摄的卫星照片上,星星点点的城市灯光将夜幕下的地球装饰得就像一个大型游乐场,异常璀璨。与太空中灿烂的地球不同的是,现今的我们却很难再欣赏到昔日夜空的美丽抬头仰望,再无满天繁星的眩目,取而代之的是一盏盏将街道照射得亮如白昼的路灯,绚烂多彩的霓虹灯,闪烁不停的高空塔灯,直冲云霄的激光照明灯……然而,人们付出的代价却远非星空的消失这么简单在灿烂灯光之下,昆虫、鸟类、植物,甚至我们人类自身的正常生活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之后,我们又不得不开始面对经由人类之手创造出的另一道难题——由过于明亮的灯光造成的光污染。

  1 消失的夜晚

  欧亚鸲开始在晚上哼起了“小夜曲”,萤火虫消失了,新生的小海龟因为迷失方向而被灼热的太阳活活地烤死在滚烫的沙滩之上……

  众所周知,动物具有一定的生活节律,随着昼夜更替,自然界中的动物们在一天的时间内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时间。与我们人类—样,很多昼行性动物选择白天活动夜间休息;而夜行性动物则选择完全相反的生活模式,即白天休息夜间活动。然而,过于绚烂的人工照明完全打乱了动物体本身的昼夜节律。当清晨到来时,野外的鸟儿开始兴奋地歌唱,与之相比。城市中的鸟儿显得懒惰而消极,这不单单是由城市的交通噪声引起的,城市的人工照明也“功不可没”——彻夜通明的灯光已经使得这些鸟类无法准确分辨白天和夜间的区别。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英国,由于城市夜间持续的灯光照明,有越来越多的欧亚鸲开始在晚上哼唱“小夜曲”,过起了晨昏颠倒的生活。

  与此相比,夜行性动物更难适应灯火通明的夜晚。习惯于夜间活动的动物如蛙类、眼镜猴、猫头鹰等往往具有良好的视力,可以在漆黑一片的环境中看清周围的环境。但过于明亮的灯光却给它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一些习惯于黑暗环境的夜行性动物在突然遭遇光亮刺激时,会出现暂时性失明,要经历很长时间才能重新恢复视力。而在这期间,它们不但无法觅食、寻找同伴,甚至当天敌到来时仍傻傻地呆立在原地。光污染还使夜行性动物的活动时间推迟或变短,这无疑增加了觅食等各方面的压力。

  夜间长时间的照明更是严重地影响到很多动物的繁殖情况。曾几何时,在漆黑的夜晚,我们身边常常会飞过一串萤火虫,星星点点,忽明忽暗。可现在,放眼望去,映入我们眼帘的早已变成了万家灯火及闪烁刺眼的霓虹灯、广告牌。近十年来,我们明显地感觉到萤火虫越来越少了。都市中植被的破坏,水质的污染以及越发污浊的空气,都使得萤火虫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然而,在造成萤火虫数量减少的种种原因中,我们可能忽略了铺天盖地的人工光源这一重要原因。

  萤火虫之所以闪闪发光,是因为其体内有一种被称作虫萤光素酶的化学物质,当其与氧气相互作用时,就会产生一连串复杂的生化反应,从而产生光亮。雄性萤火虫通过这种化学发光来吸引异性,不同种类的萤火虫的发光方式也不相同,而雌性萤火虫只有在黑暗的环境中才能辨别不同个体间的这些细小差别。

当我们人类点亮一盏盏夜灯后,雌性萤火虫开始感到迷茫,它们无法分清哪些才是同伴发出的光亮,常常会被—些类似的人造光源所吸引,飞去寻找那些冒牌的“如意郎君”。毫无疑问,都市光污染严重地干扰了萤火虫正常的繁殖行为,萤火虫们不得不远离这些危险的灯光,重新寻觅一片属于自己的夜晚。

  现如今,光污染的问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都市当中。夜晚的大海原本是幽暗宁静的场所,现在也同样无法避免人工照明的干扰。佛罗里达的海滩是赤蠵龟的主要主巢区。每年5月~7月的繁殖期,交配之后的雌性海龟会在夜间到幽暗寂静的海岸沙滩上去筑巢产卵。但随着佛罗里达沿海海岸夜间照明的日益增加,使得大面积的海滩暴露在灯光照射之下,如今的雌性海龟已越来越难找到筑巢之地。然而,光污染对海龟的影响还远不止这些。新孵化出的小海龟需要从沙滩返回海洋当中。夜间的海滩一片漆黑,海面因反射星星及月亮的光辉而发出闪烁的光芒,小海龟正是依靠这种指示踏上归家之旅的。可现在。新生的小海龟被海滩沿岸的灯光搞得晕头转向,城市灯光误导小家伙们爬向公路,丧生在滚滚的车流之中;或者使得它们盲目地在海滩上兜圈子,直至天亮之后被灼热的太阳活活地烤死在滚烫的沙滩上。据美国一份相关的调查报告指出,一年内有将近2万只小海龟因为迷失方向而在海滩上死去!

  2 致命的灯光

  昆虫发生“飞蛾扑火”的惨剧,鸟类夜间迁徙撞上有灯光的高层建筑,海鸟因灯光而迷失方向……

  现实中,不仅仅是新生的小海龟会被城市灯光带上死亡之路,还有很多种动物也受到光污染的致命威胁。很多昆虫具有趋光的本能,如蛾类,在夜间飞行的过程中,它们以发出平行光的月亮作为定向参照点,与其保持一定的固定角度,从而实现直线飞行。但当它们被向周围发散的灯光所吸引后,就会自然而然地以螺旋的轨迹逐渐接近光源。建筑灯光将昆虫引诱进高楼大厦,车灯使它们迷失在高速行驶的车流当中,甚至有很多昆虫一头扎到自炽灯上,被滚烫的灯泡活活烧死,发生“飞蛾扑火”的隆剧。还有很多生活周期非常短暂的昆虫,被照明灯光迷惑,花费大量时间在灯光周围做无意义的飞行,白自错过了觅食、繁殖的最好时机。

  与昆虫相比,鸟类的集体死亡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更加惨烈。每一年都会有数百种鸟类在夜间迁徙,而城市灯光对迁徙中的鸟类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阴天或云层较低的时候,鸟类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在有灯光的高层建筑周围盘旋,极易撞上建筑物致死。历史上曾经记载过不少这样的事例。1886年9月28日晚,有近1000只迁徙中的鸟类受美国伊利诺斯高塔的电灯照明吸引,集体撞死在灯塔周围;1981年,约10000只鸟接连撞上一个被探照灯照得通明的烟囱;在多瑙河畔的罗马尼亚苏利纳的—盏路灯旁,在—个暴风雨过后的早晨,人们曾发现了4000多只鹌鹑的尸体。据报道,仅纽约一个城市,每年就有约10000只迁徙的鸟类一头扎进明亮的摩天大楼和其他高层建筑,导致受伤甚至死亡。据美国渔业暨野生动物局估计,每年约有5000万只鸟因与通讯塔相撞死亡。

  与此同时,全球海鸟的数量也在急剧下降,而光污染正是其主要元凶之一。由于很多海鸟都是夜行性鸟类,常在黄昏及夜间在巢区及觅食地之间频繁飞行,很容易被人工照明所干扰。据统计。光污染已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大约300种海鸟的数量减少。其中一个著名的例子便是人工照明对夏威夷考艾岛上的厄尔剪水鹱的危害。每只厄尔剪水鹱的幼鸟都必须经历一项特殊的“成年礼”——从山间的巢区向海洋进行一次独立的试飞。然而。它们的“成年之旅”并非一帆风顺,除了猛禽等自然天敌的袭击外,还有一个可怕的“杀手”伏击在路途之中——人工照明。被明亮的灯光吸引的幼鸟往往会偏离原本的方向,转而向光源飞去。它们最终或因迷失方向,筋疲力尽而死,或因下降到行车道上被车辆撞伤或致死,甚至可能一头撞上高耸的大楼或信号塔等人工建筑物。仅1998年一年中。就有819只幼鸟因此受到伤害,造成了夏威夷岛上这种濒危鸟类数量的急剧下降。

  3 阻击隐形“杀手”

  光污染已经对整个生态环境直至我们人类自身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伤害,必须引起我们人类足够的重视。

  都市中的植物总是静静地站在我们人类为其选定的地方,并不会像动物那样明显地去躲避或冲撞光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略光污染对植物体的影响。与动物一样,植物也有固定的昼夜节律,并对光线表现出不同的喜好程度。植物内部有一类对其发育非常重要的蛋白质,用于感知环境中的光照强弱信息,被称为“光敏受体”。通过这些光敏受体,植物体可以对生长环境周围光线的光谱成分、光密度、光线方向以及光周期等多个方面的相关信息作出及时的分析处理。如果夜间灯光长时间照射植物,就会破坏植物体正常的生活节律,对其生长、发育以及花芽的形成等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对于四照花、垂柳,针枞、玉簪等对光线异常敏感的植物,长时间的夜间照明甚至会引起它们的死亡。如果你细心观察我们身边的植物,就会发现很多靠近路灯的树木的叶子会提前枯黄和脱落。这往往就是因为夜间路灯的长期照射使得植物渡过了更为漫长的“白天”,因此提前衰老。

  光污染不仅严重影响着鸟类、昆虫以及植物正常的生活节律,干扰着物种的平衡,甚至人类也难逃厄运。医学研究发现,如果人类在夜间长期处于灯光照射下,就可能出现头晕目眩、失眠、心悸、情绪低落等神经衰弱症状。其中彩光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长期在彩光环境下生活和工作的人更容易出现正常细胞衰亡、血压升高、体温起伏、心急气躁等各种不良症状。一项最新研究指出,女性乳腺癌的高发病率可能与居住环境夜间过于明亮有直接联系。很多事实已经证明,光污染这个隐形杀手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危害决不亚于大气污染和化学污染。

  现今,已有很多国家和环保组织提出倡议:对传统的照明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例如在很多老城人们都采用高压汞灯作为广场、街道的照明,这是一种效率高、寿命长,而且具有很高的光亮度的电光源,但这种灯在通电后会产生很强的可见光和紫外线,而紫外线恰恰是昆虫最为敏感的一种光源。因此,很多城市正尝试将高压汞灯更换成新型节能灯。在我国的一些城市,人们开始选用一种被称为低压钠灯的灯具来代替高压汞灯,这种灯除了节能。而且其柔和的黄色光线可以大大降低光污染对昆虫生理节律的干扰。低压钠灯虽然颜色较为昏黄,不适合用作主干道路照明,但如果用于公园、庭院等场所,不但可以有效地保护各种昆虫,而且还能为园林景观添加一份别样的朦胧美。另外,据加拿大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一份报告,城市中持续发光的红色照明塔要比发出断续白色闪光的照明塔吸引更多的鸟类。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当考虑为鸟类换上伤害性较小的照明设备。

  适当调整城市照明布局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措施。德国已经对1/3原本射向天空的灯光进行了调整。此外,对人工照明灯加以一定的遮蔽,改变灯光射出的方向,或将有溢散光的圆形灯具换成无溢散光的平底灯,使光投射到需要被照射的地方,适量降低照明亮度和减少照明时间,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保护动植物的目的。

  一百多年前,爱迪生发明了第一盏电灯。今天,当我们置身于这灯火通明的都市中,享受着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时,是否也应该尊重与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力,还它们以真正的夜晚?

  美国每年有约2亿只鸟撞塔身亡

  美国“细06年度最佳科学写作”《没有我们的世界》一书中,专门提到了鸟樊撞击事件。

  为了避免飞机的撞击。很多灯塔上都安有警示灯,上世纪80年代,人们估计一座塔上每年要撞死2500只鸟,以此计算,单单在美国,每年就有接近2亿只鸟因撞塔而殒命。

  密西西比州的一些鸟类学实验宣收集了因撞击而死的各种鸟类尸体,死伤最为严重的是候鸟,尤其是在夜间飞行的候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在中国观兽
下一篇:感恩母亲节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