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正文内容

我的学佛及出家生涯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和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的学佛及出家生涯

  文/和风

  一、前言:

  和风轻扬,足迹遍历鬼、畜、地狱、天堂。一道道的酸甜苦辣饱尝,一出出的恩怨情仇登场,心悸了!倦勤了!听说日落之处,有个极乐的乌托邦,不必再为生死、债务奔忙。决心不流浪,皈投西方。

  半途邂逅白云翁,安闲、自在、洒脱、叫人神往。捎来一封家书,来自涅槃的故乡:雕梁画栋今犹在,朱颜未改且无恙!思亲满弓张,归心搭弦上;随着云老的禅履,三千长安今生有望。云公说;没有愿心少了慈悲,见不到本地风光!祈愿效法世世为僧,法雨法云甘露普降。于是高歌一阙:

  大风起兮云飞扬,利度群萌兮归故乡,安得出尘上士兮续馨香!

  二、本文:

  没有可歌可泣的内容,也缺少曲折离奇的情节,有的只是诉说一个平凡的人,如何从造业无算,到学佛出家想了生脱死,进一步遇上知识的心路历程。

  自小出身寒微。所幸也读了几年书。但是读圣贤书,不做圣贤事,虽然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想的尽是男盗女娼。又自恃有些小聪明,不尊师重道,时常顶撞、出言不逊,气得老师吹胡子瞪眼睛。古人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果然被料准了。

  身材,脾气倒是蛮大,活像刺猬,谁惹了我,包准倒霉。而“三字经”──脏话,常挂嘴边,早已成了“话头”或“连接词”。瞋恨心又重,杀气腾腾,经过我前面的动物,想活命也难。不是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可是未学佛前的我却曲解了这个“我”;我自视自己才是这个舞台的主角,其它的人,只是衬托;动物嘛!更是附属品吧!随时可以判它死刑。

  偶然的机缘里,看了一本“玉历宝步劝世文”,介绍阴曹地府阎罗,及八大地狱、诸小地狱刑罚魂的情况。如果犯了杀生(包括杀人及畜生),偷盗、邪淫...恶口等。则发入刀山、油锅、拔舌等地狱受苦;纵使只起贪、瞋、痴的心,没付诸行动,也被入诛心地狱,受挖心剖肺的果报。还有孽镜台、望乡台,所谓“孽镜台前无好人”,生前所造的恶业昭然若揭,想要赖都不行。

  看完之后,吓了一大跳,原来动物还有人为它们撑腰、主持公道,不是说畜生本来就是要给人吃的吗?只这杀,我就罄竹难书了,何况恶口的拔舌果报;更兼无始以来,不只欠命债,恐怕情债、钱债在所难免,那岂不是债台高筑?想当初凌虐众生致死的惨状,将来自己也要受相同的果报,不禁寒毛直竖,无形中收敛了好多,也开始了我的求道旅程。

  寻寻觅觅中,终于找到了避风港。听说西方极乐净土法门,只要具足信、愿、 行三大资粮,专持一句弥陀圣号,可以带业往生,横超三界,迳出娑婆。和我想远走他方,以躲避债主催讨的理念不谋而合。于是吃饭也念弥陀,睡觉也念弥陀,工作、开车...亦然。更精勤的参加寺庙共修,那份道的热忱,连自己也佩服。发觉佛菩萨开始眷顾我了,有幸去寺院听讲梵网经菩萨戒(按:依上白下云老禅师的说法,未受菩萨戒的人,是不准听的,但外面的法师说可以)。这之前,压根儿不曾有、也不敢有出家的念头,只觉得佛教僧团门风高酸,非是我这六根不净的人所能企求的。尤其对严谨的戒律更是望之却步,因为在家学佛说不定还能保有人身,生怕出家了,误蹈戒网反而堕落三涂,得不偿失。

  当读到“孝名为戒,亦名制止。”、“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一切众生皆是我父母,我生生世世无不从其受生故”时,顿时五内沸腾、激动、震撼,久久不能停止。原来戒律概念上,以一个“孝”字就可以包括了。众生无始以来,轮回六道五趣之中,都曾互为父母、兄弟、子女,面对改头换面、对面不相识的父母,孝顺都来不及了,怎么会去侵犯他们?而戒律不就是“有犯的机会,能做到不犯”吗?

  可怜我紊世父母因我色身单薄,杀生来滋养我;为了兄弟姊妹食指浩繁,担心饥寒,以不正命(不用正当的方式维持生命)来抚养我,受了我的拖累,长时轮转三途六道不得出。我当出家、成道以济度他们,何忍再草菅物命,做个不孝子!由是残暴的心,彻底的被慈悲心;孝顺心所降伏;而出家的念头,也如溃了堤的洪水,再也不能回头。

  但情爱如百锁,家庭似牢狱,一时还无力扭脱。直到九十七年,不到一个月之内,我家连死三人,而且不论老、中、青,死的共通点就是极苦而无乐世间人不也是吗?老的久病无孝子,缠绵病榻多年而死;中年的,事业、家庭才刚稳定,正是苦尽甘来的时刻,不幸得谷不治之疾,遗下心爱的妻儿和事业,心有未甘而终;年轻的,生命的价值都还没发挥,意外事故而丧命,留下白发人送黑发人,情以堪!

  生命实在太脆弱了, 有月人说:“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已对兼古人。昨日看他公园还溜狗,转眼今天棺内已成尸,“死”不会永远都是他人的专利,迟早有一天会轮到我,一旦死了,什么亲情、爱情、事业、家庭,不割舍行道我从当中没发现一些无常、苦、空、无我的道理吗?

  “金刀剃掉娘生发,法王座下又添孙。”我终于出家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孤陋寡闻,只认识一位修猦陀净土的男众法师,于人于法两方面,既没有比较的机会,更没有选择的余地。上人讲经照本宣章,连依文解义也成了奢想,那些弘扬猦陀净土的法师,更有人鼓吹“一辈子持一部经就够了”或“三藏十二部留与卜仄悟”,把佛陀所说的束之高阁,只要四字弥陀佛号念到底,愈简单愈好。更遗憾还有人对不同的法门会予以否定、排斥,甚至以卫教者自居,欲除之而后快,不都是释迦牟佛所说的法吗?

  有强烈求知欲的我,不满足于净土五经一论,及一句弥陀佛号,于是偷偷的涉猎群籍,一次被上人抽查到了我在看“虚云老和尚开示语录”,连续三天,被训得狗血淋头,虽心有不甘,总认为是自小不尊师重道,才感到不得明师的果报,于是天天礼佛忏悔,祈求得遇善知识,和上白下云老禅师的缘,结得好苦,先是牺牲睡眠时间,半夜偷看千佛山杂志,于一知半解中,偶有会意,如饮甘露,也可滋润求法若渴的心灵。后来入其门下,又因以前学了一些外面的知见、法门,先入为主,与他老所说的法格格不入,差点入了宝山空手回。

  初上天岳山,向当家师做了不情之请:可不可以在大殿拜佛?(私人的例行功课)“可以啊!”当家师的爽快,可是下一句就够呛人的:“其实拜佛又不是修行!”拜佛不是修行?!那什么才是修行?外面的出家众所谓的修行,普遍的,不就是念佛、拜佛、诵经、拜经吗?或许误上贼船,心里有点后悔了。

  那时早上都看老禅师的电视弘法,观他老辩才无碍,威仪庄严,只是不喜依文解义,也不插科打诨说故事,以制造娱乐效果;又不顾及人性的弱点,不讲好听的话,不随便赞叹人,一派正经,不苟言笑,无聊极了!只好和周公相约打盹去。

  说法时,讲比喻,听不到几句佛法的名相,一会儿举吃饭、饱、饿、营养的例;不要就是洗脸、洗澡的毛市、最后连股票经都搬出来了。心里直怀拟:出家人不是应该与世无争,甚至不过问人世间的事吗?尽谈世间法,法要在哪里?跟出家人有什么关系?能了生脱死吗?

  有时还发惊人之语,说什么一部大藏经,只是一堆印刷品而已,又引了古德的话说:“拿它来擦屁股,还嫌它有字,不但听得胆颤心惊,甚至义愤填膺,几乎想把电视机砸碎。

  又一次的电视教学,正忙着生闷气时,听他老说,听经闻法要有法忍,要理性客观,耐得住性子;又,参学要把以前学的统统放下,才能学到东西,如满钵的水,不倒掉,新的怎么装得下呢?

  好吧,就听劝一次吧!但私底下却开始用一把非常严苛的尺去量他,如果发觉言行不一致,随时准备要溜单再他处参访,毕竟“死生事大,无常迅速”啊!另一方面,也尝试用他老的方法:多看、多听、多问。多接触外面大师、长老、大法师的讲经弘法讲义和光盘;也不舍弃老禅师的法,客观的比较,以做最正确的选择。

  果然货比三家不吃亏,老禅师的法的确经得起考验。原先只怪他讲得那么罗嗦干什么!外面的法师讲的多干净俐落。慢慢发觉,只谈缘起和结果,舍弃过程,当然简单明了,听完法喜充满。但怎么下手?什么才是正确的修行方法?什么是盲修瞎练?完全茫然。但听老禅师气定神闲,侃侃而谈中间的过程,如亲身经历。方信他老所说:知见,有正在学习的;有亲自体验、亲身体验而完成的。

  另外在剖析有、无、非、空,乃至究竟等叫人头大的名相时,更是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举例譬喻时。将佛法溶入现实生活中而不脱节,有明显的道路可行。从此我对成就道业,产生相当大的信心,再也不敢笑他老尽谈吃饭、饱饿、营养、毛巾了。

  影响最深的一次是,有位居来山要出家,因为犯错而挨骂,心里很不平。事后他告诉我:“很想揍人,好在我赶快去大殿拜佛、念佛才没事。”灵机一动,记起以前的当家师所说的话:“其实拜佛又不是修行!”事实上后面还有的话:“那只是依赖、防禁,转移注意力,并不能解决问题。修行是修正身、口、意的行为,面对缘境,能作得了主才叫做修行。”

  想起以前出寺院公差外出时,见到路表演清凉秀的槟榔西施时,也如法泡制,依赖佛号去防禁身、口、意,转移注意力,而于欲望的烦恼没有真正化解。其实他老并不反对人念佛、拜佛等做依赖,只是“在还没有办法作得了主之前,还是要找个依赖,但不能永远只是依赖。”

  经过这次的体会、发现后,对云公上人的法的信心坚定不移。另一个原因是,我花了三年时间,用一把严苛的尺去量他、处心积虑的去寻他的短处、把柄,竟然无懈可击,从此对他心服口服。以后,一头栽进他老的法的世界里,一部光盘最高记录看了八次,还没有把他的法宝挖尽,每多看一次,就有更深一层的发现,而尝到更甜蜜的法味。才相信他老说的:“觉还是有层次的!”经过比较、选择,发觉还是云公上人“觉”的层次较高,该怎么形容他的境界才恰当呢?“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还是不免亵渎了他。

  我是一位受佛菩萨眷顾的幸运儿,这些年来,仰慕云公上人德养,来山参学的出家众,少则三、五天,最多三、五个月就卓锡他方了,一个也留不住。如果参学少了法忍,不能理性客观,不把以前所学的先放下的话,是不能得到法益的,事实上,要把之前所学的通通放下,谈何容易!知见的形成,必定经过某种经验,才能完成知见,中间有段艰辛的历程,怎么可能说放就放,如果能透过比较、选择,发现新的更正确、缺失更少,更具饶益性,新的吸收多少,旧的随即放下多少,这种循序渐进的折衷方式,才不失为可行的办法,我就是运用这种方式,成功走过来的。

  云老禅师说;阿罗汉因为没有愿和慈悲心,所以不能成佛,因此他愿生生世世做比丘,行菩萨道,以弘法利生。这本是很值得敬佩的愿行,但却引来一些修净土法师的扭曲、围剿,原因是他还说:“大家都跑了(去西方极乐世界),剩下的这些众生谁度呢?”慈悲的心愿感动、影响了我,虽然我自度不暇,但也不甘做个自了汉。老禅师说当法师“要把佛陀的语言化为人类的语言”才能使众生得到饶益,不才的我无此能力,目下只希望努力修行,将云老禅师的弘法语言消化、吸收,转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和学佛行者分享,慢慢再把愿扩大,最后也希望能效法他“世世为僧”的悲愿。

  有心想出家的人,你还在观望吗?其实出家并不难,也不可怕,像我这种造业无数的人,只起一念孝顺心、改过的心,就蒙佛菩萨垂怜了,何况诸位样样都比我好。愿一同努力,使僧团灯灯相续,正法长驻世间,饶益有情慧命。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