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生命教育可以进中小学课堂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应海燕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在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率不断增高和日趋低龄化的今天,生命教育应当成为青少年的人生必修课。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的永恒主题,死亡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特殊形式,有助于青少年情感、人格等方面健康发展,只有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可贵,才能真正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问题日益严重,正在演变成沉重的“教育门”。连续发生的青少年极端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现实生活中各地时有发生学生服毒、跳楼等自杀案例,让人扼腕痛心。

  中小学生由于缺少对生命本身的深刻认识和对死亡本身的感知,导致严重后果。如果我们认真反思日常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就会发现在教育过程中,父母和教师都忽视了最本质的教育问题――热爱生命的教育,而这应当是教育的核心。正因为缺乏对生命价值必要的认识和理解,中小学生在追求人生理想的实现过程中,会失去最重要的载体和前提。进而,在压力与挫折面前不堪重负,难以承受生命之重。

  在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率不断增高和日趋低龄化的今天,生命教育应当成为青少年的人生必修课。中小学阶段学科教育是主渠道,对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学校应当加强教师“生命观教育”的培训,提高教师生命教育的意识,有效整合各学科生命教育的资源。

  就生命教育来说,还有一种更深刻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死亡教育。学校可以开设死亡教育课。由于我国特有的忌讳死亡的文化传统,死亡教育一时难以被认同,所以在内容的选择和形式的设置上需要精心构思。

  目前学校主要从三种途径开展此项教育,“走出课堂”的体验式、参观式主题活动是最常见的教育方式,比如参观戒毒所,模拟自护自救,请殡葬行业的从业人员或护士,对学生谈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等,并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这门课能够帮助学生体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时的复杂心情,学会在非常情况下对情绪的控制,因为很多人自杀是以情绪失控为起点的。

  第二种是渗透到学科教育中。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老师要具备很强的生命教育的意识。要求教师将各自学科中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筛选、提炼、总结出来,然后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强这部分内容。第三种是专项教育,使用地方教材,比如心理健康教育、艾滋病教育、禁毒教育等。

  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教育的永恒主题,死亡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特殊形式,有助于青少年情感、人格等方面健康发展,只有体验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可贵,才能真正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